『壹』 按照法律規定,開庭到判決最長時間是幾天
a、第一審民事訴訟
一、簡易程序
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二、普通程序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 的, 由本 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三、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
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一條、第一百四十八條第二款、第一百四十九條
b、第一審行政訴訟
一:簡易程序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並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審 結。
二:普通程序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 法院 批准 ,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三: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
法律依據:《行政訴訟法》第八十條第二款、第八十一條、第八十三條
c、第一審刑事訴訟以及附帶民事訴訟
一、簡易程序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後二十日以內審結;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 過三 年的 ,可以延長至一個半月。
二、普通程序
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於可能判 處死 刑的 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 經上一級人 民法院 批 准,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
人民法院改變管轄的案件,從改變後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理期限。
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的案件,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法院後,人民法院重新計算審理期限。
三:當庭宣告判決的,應當在五日以內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定期 宣告判 決 的,應當在宣告後立即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
法律依據:《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二條、第二百一十四條、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二款
『貳』 如何區分定期宣判
送達之日就是2010.01.08。從第二日即9號開始計算您的上訴日期。上訴期限是內15日。也即您要在23日前上訴。包容括23日。因為23日是法定節假日,順延至星期一即25日前您可以上訴。
不沖突。那個,我能明天再詳細回答您嗎?
『叄』 法院定期宣判被告未到庭上訴時間是怎麼計算
一、什麼是定期宣判
定期宣判是人民法院在庭審結束後另定日期宣告判決的制度,它是我國民事訴訟法所規定的兩種宣判方式之一。
二、定期宣判視為送達嗎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
第三十一條定期宣判的案件,定期宣判之日即為送達之日,當事人的上訴期自定期宣判的次日起開始計算。當事人在定期宣判的日期無正當理由未到庭的,不影響該裁判上訴期間的計算。
當事人確有正當理由不能到庭,並在定期宣判前已經告知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當事人自己提供的送達地址將裁判文書送達給未到庭的當事人。
三、送達的方式有哪些
1、留置送達
留置送達,是指受送達人無理拒收訴訟文書時,送達人依法將訴訟文書放置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並產生送達的法律效力的送達方式。《民事訴訟法》第79條規定:「受送達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受訴訟文書的。送達人應當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即視為送達。」根據《意見》第82、83、84條的規定,有關基層組織或所在單位的代表及其他見證人不願在送達回證上簽字或蓋章的,由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情況,把送達文書留在受送達人住所,即視為送達。但調解書應當直接送達當事人本人,不適用留置送達。
2、直接送達
直接送達又稱交付送達,是指人民法院派專人將訴訟文書直接交付給受送達人簽收的送達方式。直接送達是送達方式中最基本的方式。即是說凡是能夠直接送達的,就應當直接送達,以防止拖延訴訟,保證訴訟程序的順利進行。在一般情況下,受送達人是公民的,由該公民直接簽收。該公民不在時可交由與其同住的成年家屬簽收。但是,在離婚案件中,本人不在,如果家中沒有其他成年家屬,只有對方當事人的,不宜採用由對方當事人簽收的方法,因為雙方有利害關系;受送達人是法人的交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該法人負責收件的人簽收;受送達人是其他組織的交由其主要負責人或者該組織負責收件的人簽收;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交由其簽收;受送達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由代收人簽收。
但是,調解書應當直接送交本人,不得由別人代收。因為調解書一經接受,即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如果不接受,即視為調解未能成立。
3、委託送達
委託送達,是指負責審理該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時,依法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委託送達與直接送達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負責審理該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稱為委託法院,接受送達任務的法院稱為受託法院。委託送達應當出具委託函,並附相關的訴訟文書和送達回證。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4、郵寄送達
郵寄送達,是指人民法院將所送達的文書通過郵局並用掛號信寄給受送達人的方式。實踐表明,法院採用郵寄送達通常是受送達人住地離法院路途較遠,直接送達有困難時所採用的一種送達方式。根據《意見》第85條的規定,郵寄送達,應當附有送達回證。掛號信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與送達回證上註明的收件日期不一致的,或者送達回證沒有寄回的,以掛號信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
5、公告送達
公告送達,是指法院以張貼公告、登報等辦法將訴訟文書公諸於眾,經過一定時間,法律上即視為送達的送達方式。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採用公告送達必須是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前五種方式無法送達時,才能適用的送達方式。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60日,即為公告期滿,視為送達。根據《意見》第88.89.90條的規定,公告送達,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或受送達人原住所地張貼公告,也可以在有關報紙上刊登公告;對公告送達方式有特殊要求的,應按特殊要求辦理。公告送達起訴狀或上訴狀副本的,應說明起訴或上訴要點、受送達人答辯期限及逾期不答辯的法律後果;公告送達判決書、裁定書的,應說明該判決或裁定的主要內容;屬於一審判決的,還應說明當事人的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審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定期宣判時,當事人拒不簽收判決、裁定書的,應視為送達,並將有關情況在筆錄中記明。
6、轉交送達
轉交送達,是指人民法院將訴訟文書送交受送達人所在單位代收,然後轉交給受送達人的送達方式。來源:網頁鏈接轉交送達有三種情況:1.受送人是軍人,通過其所在部隊團以上單位的政治機關轉交;2.受送達人被監禁的,通過其所在監所和勞動改造單位轉交;3.受送達人正在被勞動教養的,通過其勞動教養單位轉交。代為轉交的機關、單位收到訴訟文書後,必須立即交受送達人簽收,並以其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時間為送達日期。
『肆』 一審能叫定期宣判么
抄一審一般是定期宣判。
法院對案件審結後,不能當庭宣判的,另定日期公開宣告判決的訴訟活動。
定期宣判的程序與當庭宣判的程序基本相同。在宣告判決之前,應貼出公告。宣告判決,允許群眾旁聽和新聞記者采訪、報道。經合議庭審結的刑事案件,在不改變原評議時所做決定的情況下,如果開庭宣判時,不論組成合議庭的人民陪審員是否全部出席,均由審判員開庭宣判。判決書仍應由合議庭組成人員署名。定期宣判的法定期限,審判庭可以根據實際需要確定,但是不能超過法律規定的案件審結期限。
不同性質的訴訟,或者同—性質的不同審級的訴訟,案件法定審結的期限不同。在中國刑事訴訟中,第一審定期宣判,應當在受理案件後1個月內,最遲在1個半月之內。在民事訴訟中,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的第一審定期宣判,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宣判。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審結時間的,由法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6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在行政訴訟中,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3個月作出判決,並予以宣告。
『伍』 定期宣判的期限是多長
你好:法律規定民事案件一審的審限是六個月,自立案之日起算,只要在審限之內就不屬於違法。
『陸』 定期宣判一般是多久宣判
一審一般是定期宣判。
法院對案件審結後,不能當庭宣判的,另定內日期公開容宣告判決的訴訟活動。
定期宣判的程序與當庭宣判的程序基本相同。在宣告判決之前,應貼出公告。宣告判決,允許群眾旁聽和新聞記者采訪、報道。經合議庭審結的刑事案件,在不改變原評議時所做決定的情況下,如果開庭宣判時,不論組成合議庭的人民陪審員是否全部出席,均由審判員開庭宣判。判決書仍應由合議庭組成人員署名。定期宣判的法定期限,審判庭可以根據實際需要確定,但是不能超過法律規定的案件審結期限。
不同性質的訴訟,或者同—性質的不同審級的訴訟,案件法定審結的期限不同。在中國刑事訴訟中,第一審定期宣判,應當在受理案件後1個月內,最遲在1個半月之內。在民事訴訟中,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的第一審定期宣判,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宣判。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審結時間的,由法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6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在行政訴訟中,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3個月作出判決,並予以宣告。
『柒』 刑事案件擇期宣判一般多久宣判
擇期宣判沒有具體的時間規定,受整個審判階段的時限限制。也就是說要在法定的審內判期限內宣判。容
相關法律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六條 宣告判決,一律公開進行。
當庭宣告判決的,應當在五日以內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定期宣告判決的,應當在宣告後立即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判決書應當同時送達辯護人、訴訟代理人。
第二百零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改變管轄的案件,從改變後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理期限。
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的案件,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法院後,人民法院重新計算審理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