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民事訴訟中,答辯期限為15天,普通程序的舉證期限為不少於15天。請問
從受到通知書之日起計算,舉證和答辯並不沖突,相反答辯的時候為了證明自己的主張更需要提供相關證據。
⑵ 案由變更後是否需要重新指定答辯期限和舉證期限
最高人民法院來《關於源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規定:「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但是,在開庭前變更案由是否需要重新指定答辯期和舉證期限,我國《民事訴訟法》以及相關的司法解釋對此並沒有明確的規定。
不過,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五條明確規定:訴訟過程中,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的性質或者民事行為的效力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的,不受本規定第三十四條規定的限制,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可以變更訴訟請求。
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⑶ 關於舉證期限和答辯期限
簡易程序抄中的民事審理,舉證期限襲和答辯期限一般受民訴法答辯15日和舉證期限不少於三十日的規定,但因當事人要求答辯和延長舉證期限的,人們法院可延長答辯期限和舉證期限,但簡易程序的答辯期限和舉證期限一般不超過15日。
普通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應當依照法律規定,舉證期限不少於30日,答辯期限不少於15日,舉證期限雙方當時協商一致的可不收不少於30日的規定。
⑷ 根據2015民事訴訟法新解釋 哪些要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哪些要在答辯期
根據2015民事訴訟法新解釋的規定, 要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的請求是: 證據回保全和延長舉證答期限。
要在答辯期屆滿前提出的請求是:管轄權異議。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八條 當事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申請證據保全的,可以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書面提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條 當事人申請延長舉證期限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向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申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二十三條 當事人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管轄異議,又針對起訴狀的內容進行答辯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對管轄異議進行審查。
⑸ 民事訴訟中,舉證期和答辯期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民事訴訟中,舉證期和答辯期者是法律明確規定的一個期限。
答辯一般是說被告對原告的訴訟請求以及事實主張提出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事實和主張。那麼答辯期就是說針對原告的請求和主張提出自己主張的一個時間段。
舉證從證據規則來說,誰主張誰舉證,答辯中的主張需要證據來證實。那麼舉證期就是在這個時間段原告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交用來證實主張的證據。這兩個期限是可以重疊的。
比如,人民法院給被告送了副本、舉證、應訴通知書,那麼一般從送達之日起就開始計算答辯期和舉證期。
舉證期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九十九條人民法院應當在審理前的准備階段確定當事人的舉證期限。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並經人民法院准許。
人民法院確定舉證期限,第一審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於十五日,當事人提供新的證據的第二審案件不得少於十日。
舉證期限屆滿後,當事人對已經提供的證據,申請提供反駁證據或者對證據來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進行補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確定舉證期限,該期限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
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⑹ 民事訴訟中一審的答辯期限和舉證期限是否是一回事,如果不是,麻煩說明原因
不是,答辯時針對對方訴訟理由的書面辯論意見,只說意見,無需證內據材料,期限一般15天;容舉證期限就是你證明你的意見的證據提交的期限,超過這個期限,就無效了,提供也不採納。如甲起訴乙還錢1w元,乙答辯就是說不欠錢,舉證就是拿出證人或者其他書證什麼的,證明自己不欠錢。
⑺ 民訴中,反訴提出期限是在法庭辯論結束前,還是在舉證期限屆滿前
反訴最晚在法庭辯論結束前提出。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的「 關於適用《中版華人民共和國民事權訴訟法》的解釋」中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在案件受理後,法庭辯論結束前,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合並審理」。
由此可知,在新《民訴解釋》實行後,反訴提出期限為法庭辯論結束前。
(7)民訴解釋答辯期限和舉證期限擴展閱讀:
反訴是指在一個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訴訟法上稱為本訴)程序中,本訴的被告以本訴原告為被告,向受訴法院提出的與本訴有牽連的獨立的反請求。該權利亦是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的重要體現,是本訴被告所享有的重要權利,是保障本訴被告人民事權益的一項重要制度。
反訴 是指在正在進行的訴訟中(訴訟系屬中),本訴的被告以本訴的原告為被告提起的訴訟。其存在的目的在於:通過反訴與本訴合並審理,減少當事人訟累,降低訴訟成本,便於判決的執行。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本訴的被告可以向本訴的原告提起反訴。
⑻ 民訴法中答辯期間和舉證期間的問題
1
答辯期是對方提出訴訟請求以後你針對性的提出反駁意見,提出自己的看法的這一段時間;
舉證期間是你舉出證據的時間段;
通俗的講,一個是你提出自己意見的時間,一個是你舉出證據的時間。
民訴中,人民法院應當在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同時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書。舉證通知書應當載明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與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指定的舉證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後果。
2
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
由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自當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計算。
當事人如何進行證據交換?
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對於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人民法院審理時不組織質證。但對方當事人同意質證的除外。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適當延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在延長的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仍有困難的
⑼ 在民事訴訟,被告收到傳票之後,舉證期和答辯期需要申請嗎是在開庭之前還是開庭之後
開庭之後。
《民事訴訟法》第125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
一般法院需要給被告7天左右的舉證期,所以說開庭時間一般定在法官接收案件的7天以後了。當然如果被告不需要舉證期限的除外,有些被告當天通知當天就願意來解決糾紛,那是最好不過了。如果適用簡易程序舉證期為15天,普通程序的案件舉證期為30天。
訴訟的審理期限為1個月,經批准最長不超過3個月,簡易程序的審理為3個月,普通程序的案件審理期限為6個月。也就是說即使被告遇到特殊情況需要延長舉證期或者延期開庭,也不能超過審限,而且開庭後還需要預留一定的調查、書寫文書及送達文書的時間,所以大部分法官不會把案件排到審限將至的時候開庭。
被告收到傳票後可以做哪些事實際上是由被告所處的法定期間所決定的。被告自收到傳票的那一刻起已經進入到了答辯期。法律規定答辯期為15天,自被告收到傳票起訴狀後次日起計算。
在答辯期內,被告可以針對原告起訴的案件事實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闡述自己的法律依據,並形成書面的答辯狀提交法庭。這個規定也體現了原被告之間訴訟地位平等的原則,正所謂你有你的起訴狀我有的我答辯狀。
在答辯期內,被告除了可以提交答辯狀外還可以向法院提出反訴。所謂反訴是指在一個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訴訟法上稱為本訴)程序中,本訴的被告以本訴原告為被告,向受訴法院提出的與本訴有牽連的獨立的反請求。
反訴除了要求原被告必須一樣外,一定要注意反訴與本訴有牽連關系,如果沒有牽連關系,法院將對反訴不予受理。法院一旦受理反訴後會通知你繳納訴訟費,並將反訴狀副本發給對方,然後另定開庭時間將反訴本訴一並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