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理財產品收益怎麼算
利息(年)=本金×年利率(百分數)×存期
或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存款利息=本金×天數×掛牌利息(日利率)=計息天數×日利率
利息稅=存款利息(應繳納所得稅額)×適用稅率
利息的多少取決於三個因素:本金、存期和利息率水平。
利息的計算公式為:利息=本金X利息率X存款期限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國稅函〔2008〕826號規定,自2008年10月9日起暫免徵收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個人所得稅,因此目前儲蓄存款利息暫免徵收利息稅。
(1)假定投資者有1年的投資期限擴展閱讀:
風險控制:
風險是指由於將來情況的不確定性而使決策無法實現預期目標的可能性。在進行一項投資決策或籌資決策時,如果只有一種結果,就不存在不確定性,可以認為此項決策不存在風險。
但如果這項決策有多種可能的結果,實際的結果就有可能偏離預期的目標,則認為存在著風險。而且,這種偏離程度越大,該項決策的風險也就越大。
企業的財務決策往往面臨著各類風險。把風險從企業經營及財務管理的角度分類,可分為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兩類。
經營風險:
企業外部原因,就是指國際、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及企業所處經濟環境的變化,市場供需狀況與價格變化,國家財政稅收政策、金融政策及產業政策的調整等各種外部因素的變化。
企業內部原因是指企業管理者的素質及全體員工的綜合素質,產品形象及市場佔有率的變化趨勢,技術領先程度及工藝、裝備水平,質量管理水平,成本控制措施等變化,企業對突發情況的反應與應變能力等。
Ⅱ 資本成本率對於資本投資有什麼關系
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所需要的資本,主要包括自有資本和借入長期資金兩部分。借入長期資金即債務資本,要求企業定期付息,到期還本,投資者風險較少,企業對債務資本只負擔較低的成本。但因為要定期還本付息,企業的財務風險較大。自有資本不用還本,收益不定,投資者風險較大,因而要求獲得較高的報酬,企業要支付較高的成本。但因為不用還本和付息,企業的財務風險較小。所以,資本成本也就由自有資本成本和借入長期資金成本兩部分構成。
資本成本既可以用絕對數表示,也可以用相對數表示。用絕對數表示的,如借入長期資金即指資金佔用費和資金籌集費;用相對數表示的,如借入長期資金即為資金佔用費與實際取得資金之間的比率,但是它不簡單地等同於利息率,兩者之間在含義和數值上是有區別的。在財務管理中,一般用相對數表示。
資本成本有多種運用形式:
一是在比較各種籌資方式時,使用的是個別資本成本,如借款資本成本率、債券資本成本率、普通股資本成本率、優先股資本成本率、留存收益資本成本率;
二是進行企業資本結構決策時,則使用綜合資本成本率;
三是進行追加籌資結構決策時,則使用邊際資本成本率。
資本成本與生產經營成本相比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1、生產經營成本全部從營業收入中抵補,而資本成本有的是從營業收入中抵補,如向銀行借款支付的利息和發行債券支付的利息;有的是從稅後利潤中支付,如發行普通股支付的股利;有的則沒有實際成本的支出,而只是一種潛在和未來的收益損失的機會成本,如留存收益。
2、生產經營成本是實際耗費的計算值,而資本成本是一種建立在假設基礎上的不很精確的估算值。如按固定增長模型計算普通股成本率,就以假定其股利每年平均增長作為基礎。
3、生產經營成本主要是為核算利潤服務的,其著眼點是已經發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耗費。資本成本主要是為企業籌資、投資決策服務的,其著眼點在於將來資金籌措和使用的代價。
4、生產經營成本都是稅前的成本,而資本成本是一種稅後的成本。
資本成本在企業籌資、投資和經營活動過程中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作用:
1、資本成本是企業籌資決策的重要依據。
企業的資本可以從各種渠道,如銀行信貸資金、民間資金、企業資金等來源取得,其籌資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如吸收直接投資、發行股票、銀行借款等。但不管選擇何種渠道,採用哪種方式,主要考慮的因素還是資本成本。
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所籌措的資本,將會形成不同的資本結構,由此產生不同的財務風險和資本成本。所以,資本成本也就成了確定最佳資本結構的主要因素之一。
隨著籌資數量的增加,資本成本將隨之變化。當籌資數量增加到增資的成本大於增資的收入時,企業便不能再追加資本。因此,資本成本是限制企業籌資數額的一個重要因素。
2、資本成本是評價和選擇投資項目的重要標准。
資本成本實際上是投資者應當取得的最低報酬水平。只有當投資項目的收益高於資本成本的情況下,才值得為之籌措資本;反之,就應該放棄該投資機會。
3、資本成本是衡量企業資金效益的臨界基準。
如果一定時期的綜合資本成本率高於總資產報酬率,就說明企業資本的運用效益差,經營業績不佳;反之,則相反。
相關計算:
資本成本率=利率×(1-所得稅稅率)
–即: Rd=Ri(1-T)
另: 若一年內計息多次時,應用實際利率計算資本成本,則:
資本成本率=實際利率×(1-所得稅稅率)
=[(1+名義利率/每年復利次數)每年復利次數-1] ×(1-所得稅稅率)
即:
Rd =[(1+I/m)m-1](1-T)
目錄·資本成本概述
·中西方對資本成本的不同理解
·資本成本的內容
·資本成本的計量形式
·資本成本高低的決定因素
·資金成本與資本成本的根本區別
資本成本(Capital cost)
資本成本概述
資本成本是指企業為籌集和使用資金而付出的代價,廣義講,企業籌集和使用任何資金,不論短期的還是長期的,都要付出代價。狹義的資本成本僅指籌集和使用長期資金(包括自有資本和借入長期資金)的成本。由於長期資金也被稱為資本,所以長期資金的成本也稱為資本成本。
資本成本是財務管理中的重要概念。首先,資本成本是企業的投資者(包括股東和債權人)對投入企業的資本所要求的收益率;其次,資本成本是投資本項目(或本企業)的機會成本。
資本成本的概念廣泛運用於企業財務管理的許多方面。對於企業籌資來講,資本成本是選擇資金來源、確定籌資方案的重要依據,企業力求選擇資本成本最低的籌資方式。對於企業投資來講,資本成本是評價投資項目、決定投資取捨的重要標准。資本成本還可用作衡量企業經營成果的尺度,即經營利潤率應高於資本成本,否則表明業績欠佳。
中西方對資本成本的不同理解
1.我國對資本成本的誤解
在我國理財學中,資本成本可能是理解最為混亂的一個概念。人們對它的理解往往是基於表面上的觀察。比如,許多人覺得借款利率是資本成本的典型代表,為數不少的上市公司由於可以不分派現金股利而以為股權資本是沒有資本成本的。在大多數的理財學教材中,關於資本成本最常見的定義是:資本成本是指企業為籌集和使用資金而付出的代價,包括資金籌集費用和資金佔用費用兩部分。
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我國的財務管理理論是從原蘇聯引進的,因此按照原蘇聯的做法,將財務作為國民經濟各部門中客觀存在的貨幣關系包括在財政體系之中。雖然其後的學科發展打破了原蘇聯的財務理論框架,但財務一直是在大財政格局下的一個附屬學科。學術界普遍認為,財務管理分為宏觀財務和微觀財務兩個層次,並把微觀財務納入宏觀財務體系,以財政職能代替財務職能。在這種學科背景下,企業籌措資金時只考慮資金籌集和使用成本,沒有市場成本意識和出資者回報意識,從而得出與西方理論界迥異的資本成本概念。
2.西方理論界對資本成本的界定
現代財務管理思想來自西方微觀經濟學,財務管理與公共財政完全分離,是一種實效性的企業財務,即西方的財務概念都是指企業財務。財務管理以資本管理為中心,以經濟求利原則為基礎,著重研究企業管理當局如何進行財務決策、怎樣使企業價值最大化。在這種市場化背景下,股東的最低回報率即資本成本就成為應有之義了。西方理財學界對資本成本的定義為:資本成本是企業為了維持其市場價值和吸引所需資金而在進行項目投資時所必須達到的報酬率,或者是企業為了使其股票價格保持不變而必須獲得的投資報酬率。可以說,對資本成本的理解偏差是我國理財學發展不成熟的一個重要表現。
資本成本的內容
1.資金籌集費
金籌集費指在資金籌集過程中支付的各項費用,如發行股票、債券支付的印刷費、發行手續費、律師費、資信評估費、公證費、擔保費、廣告費等。
2.資金佔用費
資資金佔用費指佔用資金支付的費用,如股票的股息、銀行借款和債券利息等。相比之下,資金佔用費是籌資企業經常發生的,而資金籌集費通常在籌集資金時一次性發生,因此在計算資本成本時可作為籌資金額的一項扣除。
資本成本的計量形式
資本成本可有多種計量形式。在比較各種籌資方式中,使用個別資本成本,包括普通股成本、留存收益成本、長期借款成本、債券成本;在進行資本結構決策時,使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在進行追加籌資決策時,則使用邊際資本成本。
資本成本高低的決定因素
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決定著企業資本成本的高低,其中主要的有:總體經濟環境、證券市場條件、企業內部的經營和融資狀況、項目融資規模。
總體經濟環境決定了整個經濟中資本的供給和需求,以及預期通貨膨脹的水平。總體經濟環境變化的影響,反映在無風險報酬率上。顯然,如果整個社會經濟中的資金需求和供給發生變動,或者通貨膨脹水平發生變化,投資者也會相應改變其所要求的收益率。具體說,如果貨幣需求增加,而供給沒有相應增加,投資人便會提高其投資收益率,企業的資本成本就會上升;反之,則會降低其要求的投資收益率,使資本成本下降。如果預期通貨膨脹水平上升,貨幣購買力下降,投資者也會提出更高的收益率來補償預期的投資損失,導致企業資本成本上升。
證券市場條件影響證券投資的風險。證券市場條件包括證券的市場流動難易程度和價格波動程度。如果某種證券的市場流動性不好,投資者想買進或賣出證券相對困難,變現風險加大,要求的收益率就會提高;或者雖然存在對某證券的需求,但其價格波動較大,投資的風險大,要求的收益率也會提高。
企業內部的經營和融資狀況,指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大小。經營風險是企業投資決策的結果,表現在資產收益率的變動上;財務風險是企業籌資決策的結果,表現在普通股收益率的變動上。如果企業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大,投資者便會有較高的收益率要求。
融資規模是影響企業資本成本的另一個因素。企業的融資規模大,資本成本較高。比如,企業發行的證券金額很大,資金籌集費和資金佔用費都會上升,而且證券發行規模的增大還會降低其發行價格,由此也會增加企業的資本成本。
資金成本與資本成本的根本區別
從定義上看,資本成本與資金成本都是企業發行融資工具的代價,也即決定企業融資決策的價格指標。這一共同點啟發我們應該到定價理論中去探討它們的根本區別。
1.從是否應考慮風險因素看
在金融理論的發展過程中,定價理論一直作為貫徹其中的軸心,推動著整個金融理論的發展。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定價理論的軌跡正是沿著商品價格-資金價格(利率)-貨幣資產價格-資本資產價格這樣的路線向前發展。與普通商品相比,金融資產最大的特點是收益具有不確定性,而且資本資產的風險性遠遠大於貨幣資產。因此對金融資產定價時,其風險就成為人們不得不考慮的因素。其中,貨幣資產由於期限很短,可以忽略其風險,直接以籌集費和佔用費來定價。但資本資產的定價就必須考慮其風險的大小。西方公司企業在融資決策中就主要使用風險定價的資本成本概念。相反地,我國理論界過去一直都忽視資本定價中的風險因素,在我國理論界缺乏風險意識的背景下,企業融資時側重使用建立在籌集費和佔用費基礎上的資金成本概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從是否體現出完善的現代公司治理機制看
委託代理理論認為,在公司企業中,公司管理者的利益與股東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公司管理者需要的是他們個人收益的最大化,而這種個人收益最大化卻可能與股東利益最大化發展沖突。因此,必須設計相應的公司治理機制以保護股東的利益。
在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下,投資者就能夠保護自己的投資利益,對公司管理者形成硬約束。一旦公司大肆進行股權融資,而其實際支付的資金成本(籌集費與佔用費)達不到具有同等經營風險公司的資本成本時,就會出現原股東回報率下降的情況,後者就可以利用公司治理中的約束機制制約管理者的行為:或者「用手投票」,在股東大會上否決該再融資提案或撤換管理層,或者「用腳投票」,撤資轉向其他的投資項目造成該公司的股票市值下跌,從而使公司容易遭到敵意收購,以此形成投資者對公司管理者的硬約束。這就要求公司管理者在制定融資決策時必須支付一個最低的風險報酬率。這時股權資金成本將被迫等於股權資本成本。在這種情況下,資本成本與資金成本就會趨於一致。
但是,如果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投資者就無法約束公司管理者的融資決策。在這種軟約束機制下, 公司股權融資的實際資金成本(籌集費與佔用費)就會小於其股權資本成本(投資者要求獲得的必要收益率),甚至可以為零,從而嚴重侵害投資者的利益。這時資金成本與資本成本就會成為完全脫節的兩個概念。
Ⅲ 案例分析題假定投資者有一年的投資期限,想在三種債卷間進行選擇。三種債券有相同的違約風險,都是十年到
違約風險一樣,那就是損失確定了,自己需要對比一下三種證券哪一種的版收益率高,而且要考慮權利息率的計息方式,最好是連續利率。不過一般來說效率相對比較高的的投資方式就是5:3:2或者4:4:2。希望能幫到你。
Ⅳ 假設某國國債面值為10000元,期限為1年,每半年計息一次,票面利率為6%,到期後投資人的利息收入
每半年計息一次,則一年計兩次利息,第一次的利息在第二次計息時計算復利,半年利率是6%/2=3%,
所以,一年後的利息是=10000*(1+3%)^2-10000=609元
Ⅳ 投資者用960購買十年期限 面值為1000 票面利率0.1 一年兩次 假設利息的再投資利率為0.06
這題有些復復雜。
先說利息收益,投資制者6年內拿了12次,每次拿1000*10%/2=50元,按照年利率6%再投資,即每個半年3%的利率再投資,則第六年年底,這些錢本息和為709.6元。
具體計算方法,在excel中輸入
=FV(3%,12,50,0,0)
第二部,計算債券在第六年末賣出時候的價格。
到了第六年末,還有4年、8個周期到期,市場利率為8%,即每個周期利率4%,息票每次50,
則債券價格為1067.33,計算方法為,在excel中輸入
=PV(4%,8,50,1000)
所以在第六年末,投資者得到兩筆現金流,分別是1067.33和709.6,合計1776.93元。
購買價格為960,所以持有期內總收益率為(1776.93-960)/960=85.1%
摺合年收益率=(1776.93/960)^(1/6)-1=10.8%
若按照半年付息方式折算,則年收益率=((1776.93/960)^(1/12)-1)*2=10.5%,跟10.8%很接近。
Ⅵ 面值1000元,期限5年,年利率10%的債券,每滿一年付息一次,假設某投資者在發行滿2年時以106
三年,每年獲息100元,共300元
單利收益率:(到期獲得本息和-購買價格)*100%/(購買價格*年限)=(1300-1060)*100%/(1060*3)=7.55%
Ⅶ 安心.360 農行進取型理財安全嗎
中國農業銀行「安心·360 天」人民幣理財產品
本理財產品為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在滿足一定條件下(具體見「產品收益說明」),約定持有
360 天後產品自動到期,約定持有期內預期可實現最高年化收益率。
投資人理財收益情景分析
(1)情景1:最好情景
假定產品成立時,個人投資者理財資金為100,000 元人民幣,到期扣除費用後實現了最高預期年化收益率4.60%,理財天數為360 天,則投資人理財收益=100,000×4.60%×360÷365=4536.99 元人民幣
(2)情景2:最差情景
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到期時可能損失部分本金,收益為0。
註:最不利的投資情況較為少見,舉例說明不代表會實際發生。我行運作此類產品一向以穩健為主,之前推出的「安心得利系列產品」均實現或超出了預期收益率,但歷史數據代表過去,僅供客戶決策參考。本產品為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由於市場波動或投資品種發生信用風險導致產品到期時投資品出售收入有可能不足以支付客戶預期收益,甚至不足以支付理財產品本金,屆時理財資金將按照產品到期時的產品凈值向客戶進行分配。但在此種情形下,理財產品保留向發生信用風險的投資品發行主體進行追償的法定權利,若這些權利在未來得以實現,在扣除相關費用後,將繼續向客戶進行清償。
Ⅷ 假設你有1億元投資,期限是5年。建立投資組合,包括債券、股票、保險等資產。計算這些資產的不同加權平
如果期限是五年,建議投資債券,優質債券。如果沒有期限,可以債專券和股票各50%,根據屬股價漲跌,動態調整倉位,大致永遠保持各50%。債券選擇優質債券,類似現金資產,股票選擇業績好,業績穩定增長,估值低,負債率低的上市公司,可以投資一個組合,分批買入,高估賣出,或者是公司基本面變壞,止損賣出。希望採納。
Ⅸ 假設市場無風險利率為12%一投資者計劃投資資金100元,期限為3年: 1.一年計息一次期末可獲得
答:1.一年計息一次期末不加本金利息為12元
2,連續付利息期末本金+利息可獲得136元
Ⅹ 金融市場學第四版課後習題計算題:假定投資者有1年的投資期限,想在三種債券間進行選擇。
1)如果三種債券都有8%的到期收益率,它們的價格各應是多少?
答:1) 第一種是零息債券,到期支付1000美元 1000÷(1﹢8%×1)=925.93 第二種是息票率為8%,每年付80美元的債券 1080÷(1﹢8%×1)=1000
第三種債券息票率為10%,每年支付100美元。 1100÷(1﹢10%×1)=1000
2)如果投資者預期在下年年初時到期收益率為8%,那時的價格各為多少?對每種債券,投資者的稅前持有期收益率是多少?如果稅收等級為:普通收入稅率30%,資本收益稅率20%,則每種債券的稅後收益率為多少?
2)答:如果投資者預期在下年年初時到期收益率為8%,
第一種是零息債券,那時的價格為1000美元
第二種是息票率為8%,那時的價格為1080美元
第三種債券息票率為10%,每年支付100美元。那時的價格為1100美元
對每種債券,投資者的稅前持有期收益率是多少?
第一種是零息債券,投資者的稅前持有期收益率是8%。
第二種是息票率為8%,那時的價格為1080美元,投資者的稅前持有期收益率是8%。
第三種債券息票率為10%,每年支付100美元。投資者的稅前持有期收益率是10%。
如果稅收等級為:普通收入稅率30%,資本收益稅率20%,則每種債券的稅後收益率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