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葯品批發企業的購銷記錄保存多少年
國家復GSP對葯品批發企業質量管理制的要求:「企業應建立完整的葯品購銷記錄,記錄內容應包括:葯品品名、劑型、規格、批號、有效期、生產廠商、供貨單位(購進單位)、供貨數量(購進數量)、供貨日期(購貨日期)等項內容。
葯品批發企業的購銷記錄保存時間:應保存至超過葯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於3年。」
⑵ 無有效期的葯品其批生產記錄、銷售記錄至少保存三年,那哪些葯品沒有有效期呢
目前只要部分中葯飲片沒有有效期。
⑶ 第三類醫療器械銷售記錄需要保存幾年
根據《醫療器械經營監督管理辦法》第三十二條:進貨查驗記錄和銷售記錄應當保存至醫療器械有效期後2年;無有效期的,不得少於5年。植入類醫療器械進貨查驗記錄和銷售記錄應當永久保存。
醫療器械經營企業應當建立並執行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從事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批發業務以及第三類醫療器械零售業務的經營企業應當建立銷售記錄制度。進貨查驗記錄和銷售記錄信息應當真實、准確、完整。
從事醫療器械批發業務的企業,其購進、貯存、銷售等記錄應當符合可追溯要求。
鼓勵其他醫療器械經營企業建立銷售記錄制度。
(3)特殊葯品購銷記錄保存年限擴展閱讀:
《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於2015年3月1日起施行。根據規范,醫療器械企業應建立產品的可追溯性程序,規定產品追溯范圍、程度、標識和必要的記錄。
規范的出台旨在加強醫療器械生產監督管理,規范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進一步保障公眾用械安全有效。修訂後的規范對設備、采購、生產管理、質量控制、銷售和售後、不合格品控制、不良事件監測、分析和改進等方面進行了規定。
規范要求,企業應當按照建立的質量管理體系進行生產,以保證產品符合強制性標准和經注冊或者備案的產品技術要求,並建立產品的可追溯性程序。
在質量控制方面,規范明確企業應當根據強制性標准以及經注冊或者備案的產品技術要求制定產品的檢驗規程,並出具相應的檢驗報告或者證書。每批(台)產品均應當有檢驗記錄,並滿足可追溯的要求。檢驗記錄應當包括進貨檢驗、過程檢驗和成品檢驗的檢驗記錄、檢驗報告或者證書等。
針對銷售和售後服務,規范則要求,企業應當建立產品銷售記錄,並滿足可追溯的要求。銷售記錄至少包括醫療器械的名稱、規格、型號、數量;生產批號、有效期、銷售日期、購貨單位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
規范還指出,企業應當按照有關法規的要求建立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制度,開展不良事件監測和再評價工作,並保持相關記錄。對於存在安全隱患的醫療器械,應當按照有關法規要求採取召回等措施,並按規定向有關部門報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醫療器械經營監督管理辦法
⑷ 葯品經營企業的記錄保存是多少年
什麼記錄?購進記錄應保存至超過葯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低於3年;銷售記錄應保存至超過葯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低於3年;葯品的原始檢驗記錄應保存5年;退貨記錄應保存3年。
⑸ 葯品的檢驗記錄保存為幾年
你好:普通葯物一般是有效期後一年
⑹ 葯品經營企業各項記錄及憑證至少保存多少年
至少保存五年。
⑺ 葯品銷售記錄應保存至葯品有效期一年,未規定有效期的葯品,銷售記錄應保存五年對還是錯
對的。
《葯品生來產質量管理規范》對其自有相應的規定:
第一百六十二條每批葯品應當有批記錄,包括批生產記錄、批包裝記錄、批檢驗記錄和葯品放行審核記錄等與本批產品有關的記錄。
批記錄應當由質量管理部門負責管理,至少保存至葯品有效期後一年。質量標准、工藝規程、操作規程、穩定性考察、確認、驗證、變更等其他重要文件應當長期保存。
(7)特殊葯品購銷記錄保存年限擴展閱讀:
《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相關法條:
第一百八十五條 所有葯品的生產和包裝均應當按照批準的工藝規程和操作規程進行操作並有相關記錄,以確保葯品達到規定的質量標准,並符合葯品生產許可和注冊批準的要求。
應當建立劃分產品生產批次的操作規程,生產批次的劃分應當能夠確保同一批次產品質量和特性的均一性。應當建立編制葯品批號和確定生產日期的操作規程。每批葯品均應當編制唯一的批號。
第一百八十六條除另有法定要求外,生產日期不得遲於產品成型或灌裝(封)前經最後混合的操作開始日期,不得以產品包裝日期作為生產日期。
⑻ 葯品零售企業的書面記錄和憑證保存幾年
新版GSP第四十二條規定:記錄及憑證應當至少保存5年。疫苗、特殊管理的葯品的記錄及憑證按相關規定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