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可變更、可撤銷合同
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它是指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因意思表示不真實,法律允許撤內銷權人通容過行使撤銷權而使已經生效的合同歸於無效的合同。
可變更、可撤銷合同的范圍:
(1)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
(2)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3)因欺詐、脅迫而訂立的合同;
(4)乘人之危而訂立的合同。
(1)可撤銷可變更合同期限擴展閱讀:
根據《民法總則》:
第一百四十七條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八條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九條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條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一條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B. 可變更或可撤銷合同有哪些
《民法通則》)第59條規定:「下列民事行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一)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二)顯失公平的。被撤銷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無效。」《合同法》第五十四條規定:「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但是,受欺詐、脅迫以及被乘人之危方的行為是無效還是可撤銷?《民法通則》將其規定為無效的民事行為,而《合同法》將其規定為除損害國家利益的外,為可撤銷的民事行為。權利人即受害方有選擇民事行為效力的權利,可以保持其繼續有效,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該民事行為而歸於無效,進一步體現了合同自由的原則。 2、與善意相對人訂立的可撤銷合同,是指效力待定合同中善意相對人在對方為追認前行使撤銷權而形成的可撤銷合同。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此時,善意一方行使撤銷權,便形成了可撤銷合同。 3、贈與人行使撤銷權形成的可撤銷合同。《合同法》第192條規定:「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二)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三)不履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贈與人在法定情形之下,可以單方行使撤銷權利,使民事法律行為溯及地消滅,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恢復到未發生時的狀態。其目的在於保護權利人即贈與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關系的穩定。
C. 可變更或可撤銷的合同法律有什麼規定
一、可撤銷合同有哪些
可撤銷合同主要是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同,在民法中表述為可變更和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的一種。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可撤銷的合同有以下幾種類型:
1、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
2、因顯失公平訂立的合同
3、因欺詐訂立的合同
4、因脅迫訂立的合同
5、因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
二、可變更合同有哪些
合同在履行過程中,也是有可能需要變更的,而變更的很顯然就是合同當中的具體條款內容了。但為了合同的穩定,法律規定不能隨意的進行合同變更,要符合一定的情形才可以。合同可變更的情形如下:
1,由合同性質和內容決定當事人一方可變更合同。有的合同是為當事人一方的利益而設立的;也有一些合同的某些條款是專為當事人一方利益約定的。由於在一般情況下,當事人可以放棄自己應得的利益,因此,對於這些合同,如果當事人一方在訂立合同後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不再需要合同為其帶來利益,則可以變更合同。
2,當事人雙方經協商同意,並且不因此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當事人雙方在進行協商時,意思表示必須是明確的,而不能是模糊的,否則,當事人對合同變更的內容約定不明確的,推定為未變更。
3,由於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的全部義務不能履行。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或者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發生不可抗力,造成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時,允許當事人變更合同,使合同的履行成為可能。不可抗力必須達到使合同無法履行的程度,才能作為變更合同的理由。如發生不可抗力後,經義務人的努力,合同仍可履行,則不能作為合同變更的理由。
D. 可撤銷合同有規定法律期限嗎
合同可撤銷的期限是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五條規定,有下列回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答(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本規定中的「1年」是除斥期間,而不是訴訟時效。也就是說,在此期間內,不存在期間的中斷或者中止的問題,這「1年」是一個不變的期間,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不能要求延長該期間。
E. 合同可變更、可撤銷的情形
出現下列三種情形的,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撤銷:
1.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
2.在訂立時顯失公平的合同
3.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簽訂的合同
F. 什麼是可變更、可撤銷合同呢
可變更、可撒銷的合同通俗理解為(違心可撤銷)
其涵義是:依照法律規定,由於行為的意思與表示不一致或者意思表示不自由,導致非真實的意思表示,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變更或者撒銷的合同。
G. 可撤銷合同撤銷權的期限如何規定麻煩告訴我
撤銷權人必須在規定的期間內行使撤銷權,但具體期限有所不同。回
在可撤銷合同中,具答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在合同保全中,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但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5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