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個人所得稅,什麼情況下可以申請退稅
納稅人因為平時扣除不足或未申請扣除等原因導致多預繳了稅款,無論收入高低專,無論退稅額多少,納屬稅人都可以申請退稅。
即年度綜合所得年收入額不足6萬元,但平時預繳過個人所得稅的。例如某納稅人1月領取工資1萬元、個人繳付「三險一金」2000元,假設沒有專項附加扣除,預繳個稅90元;其他月份每月工資4000元,無須預繳個稅。全年看,因納稅人年收入額不足6萬元無須繳稅,因此其預繳的90元稅款可以申請退還。
(1)個稅退稅期限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五十一條納稅人超過應納稅額繳納的稅款,稅務機關發現後應當立即退還;納稅人自結算繳納稅款之日起三年內發現的,可以向稅務機關要求退還多繳的稅款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稅務機關及時查實後應當立即退還;涉及從國庫中退庫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有關國庫管理的規定退還。
第五十二條因稅務機關的責任,致使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要求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補繳稅款,但是不得加收滯納金。
B. 個人所得稅退稅的話,這個時間還要補嗎
匯算時只存一個結果,不會出即退稅又補稅的情況
C. 關於工資個人所得稅退稅:
最近有關個人所得稅可以退稅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不少朋友都在曬自己領到的退稅,退稅金額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目前已經有不少朋友成功辦理了退稅並領到了退稅金額,但也還有部分朋友對於退稅標准還不太清楚,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2020年最新個人所得稅退稅標准。
個人所得稅退稅計劃並不是現在才提出的,早在2018年我國進行稅費大改革的時候就有制定相關計劃,從2019年1月1日起,我國正式實行新的計稅費方案,將過去按月計算個人所得稅的方法改成了年度綜合計稅制度。國家將工資薪金所得、稿酬收入、勞務費收入、特許使用費收入合並為居民綜合收入,以此作為基礎全年綜合來計算個人所得稅。
每年3月1日-6月30日,個人開始辦理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業務,也就是把居民上一個年度內所有工資薪金、稿酬、勞務報酬等收入進行清算,然後根據清算結果多退少補。
之所以要進行年度匯算,是因為在實施新稅法後,每個月單位代扣的個人所得稅只是屬於預繳稅費,如果按照年度來匯算,可能會多交,也可能會少交,所有一年終了要進行一次匯算。
例如職工每月工資收入有高有低,平時月收入超過5000起征點時有預繳過個人所得稅,但是在進行年度匯算時,該職工的年度綜合所得年收入低於6萬元,那麼這種情況,職工就可以申請個人所得稅退稅。
個人所得稅退稅操作流程比較簡單,大家只需用在手機應用商店下載一個「個人所得稅」APP,然後按照提示注冊並登錄到個人賬戶,登錄成功後找到「綜合所得年度匯算」的入口,點擊進入「綜合所得年度匯算」頁面,然後根據提示填報退稅申請即可。
此回答由康波財經提供,康波財經專注於財經熱點事件解讀、財經知識科普,奉守專業、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財經內容,用生動多樣的方式傳遞財經價值。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D. 地稅退稅超過期限(3年)怎麼辦(以前誤報多報)
地稅退稅超過期限(3年),要看發現多繳稅款的主體是誰,發現的主體不同,退稅的時限及方法也不同。稅務機關發現的多繳稅款,不受時間限制,都應當立即退還給納稅人。而納稅人發現的,只有在稅款結算之日起3年內可以退還,超過3年的不能退還多繳的稅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51條明確規定:「納稅人超過應納稅額繳納的稅款,稅務機關發現後應當立即退還;納稅人自結算繳納稅款之日起3年內發現的,可以向稅務機關要求退還多繳的稅款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稅務機關及時查實後應當立即退還;涉及從國庫中退庫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有關國庫管理的規定退還。」
由此可見,退稅的前提是納稅人繳納了超過應納稅額的稅款,而退還的時限及方法依發現主體的不同而不同。一是時限不同。稅務機關發現的多繳稅款,不受時間限制,都應當立即退還。而納稅人發現的,只有在稅款結算之日起3年內可以退還,超過3年的不能退還。二是是否給予納稅人補償不同。稅務機關發現的,只退還多繳的稅款,沒有補償;納稅人發現的,稅務機關除退還多繳的稅款外,還要給納稅人加算同期活期存款利息。
退稅的具體程序
1.納稅人在規定期限內向主管稅務機關領取《退稅申請表》一式三份,填寫後報主管稅務機關。
2.主管稅務機關對納稅人的退稅申請進行審查核實後,報縣級以上稅務機關審批。
3.縣級稅務機關審批後,將《退稅申請表》一份退還給納稅人,一份交納稅人主管稅務機關作為退稅憑證的附件,一份由本局主管科(股)留存。
4.主管稅務機關根據上級稅務機關審批的《退稅申請表》,填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收入退還書》,由國庫審查辦理退庫。
退稅過程中中應注意的事項:
1.納稅人既有應退稅款又有欠繳稅款時,稅務機關應當將應退稅款先抵扣欠繳稅款,抵扣後還有應退稅款的,可按抵扣後的余額退還,也可以根據納稅人的要求留抵以後納稅期的稅款。
2.利息的加算。納稅人發現多繳稅款的,在3年結算期內可要求退還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這是《稅收征管法》新增加的內容。《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1]54號)明確規定,對納稅人多繳的稅款退還時,自2001年5月1日起按照人民銀行的同期活期存款的利率計退利息。即多繳稅款發生在2001年5月1日以前,2001年5月1日以後退還的,從2001年5月1日開始加算銀行同期活期存款利息;2001年5月1日以後發生的,從結算稅款之日起加算銀行同期活期存款利息。計息時間到辦理退稅手續之日為止。
同時,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1]54號)第五條規定,對下列三種情況不能加算利息。
一是出口退稅不加算利息。目前出口退稅有兩種情況:(1)根據國務院國發[1997]18號《關於生產企業自營出口或委託代理出口貨物實行「免、抵、退」稅辦法的通知》規定,有出口經營權的企業無論是自產或購進貨物出口,以及沒有出口經營權委託外貿部門代理出口的企業,都可以依法從海關獲取退稅,這種退稅是屬於鼓勵性質的稅收優惠,因此,不能加算利息。(2)為了防止生產環節未繳稅,出口環節退稅給國家造成損失,國家出口退稅管理辦法規定,凡為出口企業生產出口貨物出廠時必須先按法定稅率的40%,即6.8%的徵收率填開增值稅(出口貨物)專用繳款書先行繳納稅款,然後按企業實際稅收負擔率進行結算,多退少補。這種情況下退還多繳稅款,是按照征管辦法的規定執行的,補繳稅款不加收滯納金,退稅也自然不應加算利息。
二是預繳稅款退還不加算利息。按照我國稅法規定企業所得稅實行按月或按季預繳、年終匯算清繳的辦法,所得稅預繳是以當期實現的應稅所得額為計稅依據,年度終了後匯算清繳補稅不加算滯納稅金。因此退還多繳稅款也不應加算利息。
三是先征後退稅款不加算利息。此類退稅是國家對某些部門、行業或特定貨物給予的政策性優惠。即先根據稅收法規所規定的不同條件和退稅比例計算應退稅額予以退還或返還,對這類退稅不存在加算利息的情況。
E. 2020年個稅退稅你退了多少
首要條件就是2019年度你已經納過稅,且應納稅額已經預收預繳的稅款金額。
2、下載個人所得稅APP,注冊賬號,登陸賬號。個人所得稅APP非常智能,注冊好之後,在個人中心完善個人信息,並添加銀行卡,這張銀行卡就是稅款將要退回的地方。
3、查詢2019年度的納稅明細。可以在首頁的「收入納稅明細查詢」一欄中查詢,裡面有你2019年度和每個月的的收入金額和已申報稅額。
4、在辦稅界 面-稅費申報-綜合所得匯算申報處進行申報。默認的是簡易申報,系統已經自動計算出退稅金額。如果需要調整申報數額,可以切換到「標准申報」進行辦理。確認提交後就可以申請退稅啦。
5、等待。在服務界 面-申報信息查詢中,點擊申報查詢可以查看退稅的進度。
需要注意的是,為方便納稅人獲取退稅,納稅人2019年度綜合所得收入額不超過6萬元且已預繳個人所得稅的,稅務機關在網上稅務局(包括手機個人所得稅APP)提供便捷退稅功能,納稅人可以在2020年3月1日至5月31日期間,通過簡易申報表辦理年度匯算退稅。
二、怎麼計算需要退稅還是需要補稅?
計算公式如下:
2019年度匯算應退或應補稅額=[(綜合所得收入額-60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捐贈)×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2019年已預繳稅額
計算結果大於0,稅務局會給我們退稅,計算結果小於0,我們需要補稅給稅務局。
綜合所得收入額=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的收入額。
[page]
三、哪些情況可申請退稅?
1、2019年度綜合所得年收入額不足6萬元,但平時預繳過個人所得稅的。例如某納稅人1月領取工資1萬元、個人繳付「三險一金」2000元,假設沒有專項附加扣除,預繳個稅90元;其他月份每月工資4000元,無須預繳個稅。全年看,因納稅人年收入額不足6萬元無須繳稅,因此其預繳的90元稅款可以申請退還。
2、2019年度有符合享受條件的專項附加扣除,但預繳稅款時沒有扣除的市民。例如某納稅人每月工資1萬元、個人繳付「三險一金」2000元,有兩個上小學的孩子,按規定可以每月享受2000元(全年24000元)的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但因其在預繳環節未填報,使得計算個稅時未減除子女教育附加扣除,全年預繳個稅1080元。其在年度匯算時填報了相關信息後可補充扣除24000元,扣除後全年應納個稅360元,按規定其可以申請退稅720元。
3、市民因年中就業、退職或者部分月份沒有收入等原因,導致最終減除費用6萬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六項專項附加扣除、企業(職業)年金以及商業健康保險、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等相關項目扣除不充分。例如某納稅人於2019年8月底退休,退休前每月工資1萬元、個人繳付「三險一金」2000元,退休後領取基本養老金。假設沒有專項附加扣除,1至8月預繳個稅720元;後4個月基本養老金按規定免徵個稅。全年看,該納稅人僅扣除了4萬元減除費用(8×5000元/月),未充分扣除6萬元減除費用。年度匯算足額扣除後,該納稅人可申請退稅600元。
F. 辦理個人所得稅退稅,稅款會會超過30個工作日到賬嗎
如果是在個人所得稅APP或自然人電子局網頁WEB端上,辦理個稅綜合所得匯專算清繳退稅的話,屬系統會給出相應提示。
51個稅問答:一般來說,退稅款最快三個工作日到賬,最慢三十個工作日到賬。
如果超過三十個工作日,仍未收到退稅款或系統仍未提示退稅失敗,建議趕緊與稅局聯系,詢問原因。
(申請退稅參考圖)
常見的退稅進度顯示如下:
(1)「提交申請成功」:表示你的退稅申請已經提交成功。
(2)「稅務審核中」:稅務機關正在對你的退稅申請進行審核。
(3)「稅務審核不通過」:稅務審核不通過的原因有多種,需要對你的申報數據進行重新檢查、確認。
(4)「國庫處理中」:稅務機關已經將你的退稅申請提交國庫部門,國庫部門正在按規定處理中。
(5)「國庫退庫失敗」:一般情況下,國庫退庫失敗多與你填報的銀行賬戶有關。建議關注申請退稅的銀行賬戶是否為本人賬戶,該賬戶是否處於注銷、掛失、凍結、未激活、收支有限額等狀態。如果遇到該種情況,需重新填報本人符合條件的銀行賬戶並提交退稅申請。
G. 出口貨物辦理退稅的期限是怎麼規定的
我記得是180天內辦理退稅。
H. 為什麼我的個人所得稅退稅只有9個月的
由於最近很多人在曬自己退稅的信息,所以不少人認為只要之前交了稅,申報了,做匯算時就能夠獲得退稅。還有人認為自己收入高,交的稅也多,就應該收到退稅。這其實都是對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的一個誤解。
1. 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是有范圍的
在目前個人所得稅的9個項目當中,取得的綜合所得和經營所得(查賬徵收)是需要進行個人所得稅的匯算清繳的。因此首先要區分這17,000元的個稅是屬於哪個項目。
所取得的是屬於綜合所得當中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還是個體工商戶等的經營所得,並且適用查賬徵收的情況?如果根本又不在匯算清繳的范圍之內,那麼也就不會進行匯算清繳,也談不上退稅。
2. 匯算清繳不等於退稅
即使是在匯算清繳的范圍之內,那麼也不一定最終的結果就是退稅。匯算清繳是對納稅人一年所交稅款算一個總賬,看看預繳的稅款,與應交的稅款相比較是多了還是少了?如果預交的多,那麼就可能產生退稅,如果預繳的少,那麼還有可能產生補稅,或者是預繳的稅款,與應交稅款是一致的,那麼會產生不退也不補的情形。
舉個例子,假設取得了工資薪金收入26萬,在預繳稅款的時候,僅僅扣除了基本扣除和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沒有扣,那麼在匯算清繳的時候,算上專項附加扣除,可能要退稅;而如果單位在預繳稅款的環節已經進行了清楚准確地申報,那麼匯算清繳時可能是不退也不補;如果還有其他的收入,並且每次都低於起征點沒有交稅,但匯總之後導致稅率跨檔,那麼就可能要補稅,所以,可能同樣是交了17000元的稅,不同的情形可能對應不同的結果。
對於我們納稅人來說,做匯算清繳更重要的是對全年的收入和納稅情況做個總結,認真核對收入來源、項目、納稅金額等是否准確,而不能僅僅關心是不是退稅。
高收入、稅款交的多得不一定就是退稅,收入不高的人群不一定就不會退稅,一定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