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的導彈最多能打多遠
中國的導彈到底能打多遠?美國人對此是最關心的,因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美國干涉台海戰爭的決心。
根據公開的、轉自外國的數據,我們知道,東風三十一型和巨浪二型彈道導彈能打8000公里,東風二十一型導彈能打1800公里,鷹擊83(C-803)型反艦導彈能打180公里,另說是120公里。
於是,我們被告之中國的核反擊能力是有限的,因為東風三十一要打美國,只能在東北打,而且只能打到阿拉斯加和美國西海岸;巨浪二型要打遍美國,只能跑到太平洋中線去。它們的活動餘地和攻擊目標都很有限。
我們也被告之對付美國航空母艦也很難,它們除了對東風二十一還有所顧忌外,對中國反艦導彈百餘公里的射程是不怎麼擔心的,因為有的文章說美國航空母艦應該放在台灣以東500公里以外。中國的軍艦是無法隱蔽靠近的,潛艇除外。
然而在2002年,美國人就吃了一驚,當年11月中國試射了一枚鷹擊83反艦導彈,美國情報官員得到的試射結果是,射程約兩百五十公里。讓美國人膽寒的是,這個射程是美國情報單位原先估計的兩倍。如此大的誤差在戰時可能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而且很難保證中國不會在幾年內擁有射程500公里的反艦導彈。
本月,俄羅斯塔斯社又有關於中國導彈的一些新的資料。東風三十一的射程確實是8000公里,然而改良型可達一萬公里。打美國本土沒問題,而且發射場地也不再限於東北。
巨浪二型的射程則可達一萬二千公里,隨便在北太平洋的哪個位置都可以打到美國的任意一個地方去。
這也就說明中國的核反擊能力決不可輕視。
東風二十一型的射程也不是原來所傳的1800公里,而是約2700公里,改良型可達3200公里,圓周偏差率更是精確到二十米,可用於打擊大面積移動目標,也就是說可以打體積龐大,速度緩慢的航空母艦。
但東風二十一有這么遠的射程,打航空母艦有點大材小用,不如參照東風二十一,設計出一種射程近點、彈頭大點、造價便宜的導彈,多造一些,專門打航空母艦戰斗群。
第一,中國射程最遠的導彈是東風五,井下發射,液體燃料,射程13000公里,可以打擊地球上任意地方,載一枚500萬噸TNT當量核彈頭,一些外國專家估計中國已部署了二十枚左右。
第二,東風五型導彈的後繼型號是東風三十一和尚未解密的東風四十一。東風四十一射程與東風五大體相當,也可以進行全球范圍的核打擊,可以進行井下發射和機動發射,多彈頭,因此將是中國未來核武庫的王牌。
第三,從美國的資料來看,在東風二十一基礎上研發的東風二十五是一種具有末段機動能力的先進導彈,如果攜帶合適的彈頭(如電磁脈沖彈或者專用的航母殺傷彈),應該能夠對美國航母構成威脅。
第四,從東山島演習來看,中國試圖控制900公里的制空權,如果這一目標能夠實現,美國航母在未來的台海戰爭中很難發揮作用。
東風五固定發射,東風四十一據說到2010年才能裝備部隊,所以美國現在更害怕的,應該是比它預料的打的遠的東風三十一和巨浪二型。
另外提醒大家,中國和新加坡在引用塔斯社的數據上是不一樣的,我引用的是新加坡的數據參考資料:
http://hi..com/007cn
⑵ 美國謊言薩德長期擱置能放壞 導彈的有效期到底是多久
美國謊言薩德長期擱置能放壞 導彈的有效期到底是多久 文在寅將怎樣接招
薩德問題似乎已經是文在寅上台的最大問題,之前敢於對美國說不的聲音似乎已經被壓下去,而韓國政府為緩和局勢絞盡腦汁想出的對薩德用地進行畸形環評,雖然在一定意義上有拖延薩德部署時間的功效,但在一定程度上根本沒有解決實質問題。不過,就在文在寅提出環評的時候,美國方面便進行視察來了。兩國交接的具體內容也成了輿論猜測的焦點,而薩德會不會在韓國製造的迷霧中悄然布置也是個謎。據韓國《東亞日報》7日稱,隨著「薩德」環評可能進入長期化,駐韓美軍正在為管理新運來的4台導彈發射車發愁,擔心「薩德」發射架長期不用,可能導致性能低下和誤操作。
⑶ 為什麼液體推進劑的導彈燃料存在有效期
我覺得抄這不是有效期問題(襲偏二甲肼可以儲存挺長時間)而是安全問題,一個導彈幾千萬,發射之前各系統檢查了又檢查,都沒有問題。所以這個一星期是要保證在燃料系統上也不出問題。
首先,偏二甲肼常溫儲存一般是要進行氮氣保壓的,就是在罐子里充入氮氣使壓力保持在0.15Mpa左右,燃料轉注之後沒有條件進行保壓,而且可能與空氣反應。
其次,偏二甲肼對金屬罐體的焊縫有很強的腐蝕,尤其是鋁一類(平常儲存都用不銹鋼的罐子)。要保證系統的可靠性就不能在發射前太長時間加註燃料。
⑷ 核彈最多能保存幾年
先看引爆炸葯的有效期。
再看控制器件的壽命
再看容器的材料的製作工藝。內容
再看儲存環境。
再看鈾彈還是鈈彈,鈾彈的鈾235的半衰期是7億年,鈈彈的鈈—239 的半衰期是 241 1 0 年,二者的半衰期相差較大
⑸ 炸彈 導彈 一般怎麼儲存 是冷藏還是 常溫儲藏
常溫儲藏,冷藏是不可能的,成本太高,而且低溫會對裡面的電路、元器件造回成不良答影響。不過,這些武器的某些部件需要時有特殊要求的,比如紅外線制導武器,US的響尾蛇導彈,其紅外線導引頭就需要使用液氮冷卻。再比如洲際彈道導彈,在太空飛行的過程中為了避免被敵人偵查、攔截,也會使用液氮冷卻彈頭。
⑹ 軍事武器的服役期限如何確定
無法確定。
有很多因素,首先給國際形勢有關,比如美國的一些武器,因為蘇聯解體提前退役或者延長服役,
其次是軍隊需求,比如對於某些國家的軍隊來說,需要快速提升戰鬥力,而老舊的飛機占數量,會受到其他的國家的限制,例如日本,需要較少且性能比較先進的戰斗機,所以,他的更新換代速度明顯要快,而對於某些武器來說,例如企業號核動力航母,1961年服役,9萬噸核動力推進,攜帶至少80多架固定翼飛機,而且裝備彈射器,正常情況下服役25年至30年,可實際年限達到了50多年,這主要因為企業號體積比較龐大,硬體比較強,首先,是核動力的,9萬噸的滿載排水量,4台蒸汽彈射器,只要有這個三個,其他的艦載機,雷達,防空導彈等等可以隨時更換,即使到了2020年,全世界也不會出現一艘可以和企業號抗衡的航母。
第三個因素,就是財政情況,你換裝備,換裝備,總得有錢呀,日常維修等等都需要錢,如果一個國家經濟比較寬裕,又有較為先進的武器出現,他可能會提前退役現役武器,而對於那些經濟狀況不太好的國家,可能會通過改進,在改進的方式。
影響武器服役期限的因素非常多,簡單的說,一個的壽命如何確定,他僅僅只是解一道一元一次方程,而一個武器的服役期限,反映了國家戰略,世界格局,科技的變化等等,就好比是解超越函數。
⑺ 原子彈和氫彈會不會過期
會
原子彈和氫彈都屬於核武器,既然是核武器,就涉及到使用期限的問題,一旦超出期限,就需要將其銷毀。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是世界核軍備競賽的鼎盛時期,當時人類所掌握的核彈頭總數達到7萬枚。截止2016年6月份,核彈頭總數降至15395枚。從70000到15395,這期間減少的這54605枚核彈頭,既有全球核裁軍的功勞,也有核武器超過使用期限的原因。實際上,在歷次核裁軍中銷毀的核彈頭,大部分都是即將過期或已經過期的。
為了延長核武器的使用期限,美、俄等有核國家每年都耗費大量資金,用於核武器的維護保養。比如,美國每年在核武器維護保養方面的總支出高達230億美元,其中42%用於對運載核彈頭的導彈、發射井、潛艇和飛機進行維護保養,36%用於維護保養核導彈發射裝置以及核潛艇上的核反應堆,剩餘的22%用於預警、通信和控制系統。
⑻ 導彈能長久保存嗎會不會突然爆炸
不可能突然爆炸的,但的確有保存期限,封存在洞庫里能夠一定程度上延長保存期限
⑼ 核武器有保質期
核武器有保質復期,教材制給定的明確定義是:導彈「保質期」又稱貯存期,是指在規定條件下貯存後,仍能以較高概率達到該型導彈設計時的戰術技術指標的時間長度。
簡單而言,設立貯存期的意義就是想知道導彈在某段貯存期內有沒有足夠的能力把設想的目標摧毀掉。所以,導彈出廠時都會標明貯存期。
比如,法國「響尾蛇」導彈的貯存期是7至10年,義大利「阿斯派德」導彈是5年,英國「海標槍」導彈是8年,俄羅斯C-300導彈是10年。
(9)導彈儲存期限擴展閱讀
早在1959年,美軍就啟動了「導彈發動機老化監視計劃」。第一批發動機一出廠,就成了貯存壽命和老化現象的觀測對象。這一觀測結果恰好與第二批發動機的測試情況形成對照。每隔6個月,美國希爾空軍基地就會啟動一台導彈發動機進行測試,每隔18個月就對推進劑試樣做一次化學檢測。
另外,美軍還對發動機葯柱進行解剖,以檢驗計算應力和實際應力之間的差別。美軍認為,將這些數據與統計計算和結構分析等技術相結合,能夠提前4年預判導彈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