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遺傳標本保存期限

遺傳標本保存期限

發布時間:2021-01-01 12:45:42

① 臨床實驗室的質量管理記錄保存期限至少為

正確答案:B
解析:質量管理記錄反映臨床實驗室執行、落實質量保證要素以及持續改進內的情況,質量管理記錄容,包括標本接收、標本儲存、標本處理、儀器和試劑以及耗材使用情況、校準、室內質控、室間質量評價、檢驗結果、報告發放等內容
。質量管理記錄保存期限至少為2年

② 親子鑒定樣本有效期多長

一般的樣本採集以後二周之內有效。雖然保存時間可以比較長,但是DNA存放的越久,其降解的比例也越大,一般要求採集完樣本之後一周內送寄到鑒定中心。假如樣本不能及時快遞,把樣本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保存,可以延長樣本的有效時間。 常規樣本有:血痕、帶有毛囊的毛發和帶有口腔粘膜細胞的棉簽。 特殊樣本有:精斑、混合斑(兼有男方和女方的物質)、經血、煙頭、口香糖等。 詳細資料:http://jiangsu.akbchina.com/news/430.html

③ 古人類化石標本資源保存技術規程

前言

本規程描述的古人類標本包括古人類化石、從考古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及歷史時期古代居民遺骸,以及現生人類骨骼標本。為了確保古人類標本能正確、有效地入庫,安全、清潔、有序地保存,快速、准確地調用,保存單位需要按照一個嚴格、規范的工作程序進行操作。為了統一各保存單位的工作程序和數據整理規范,充分發揮標本的研究、陳列和使用價值,同時適應標本整理規范化要求,特製定《古人類化石標本資源保存技術規程》以規范、指導古人類標本的保存程序。

古人類化石標本資源的保存程序包括接收登記、建檔立卡、錄入資料庫、標本入盒或托盤盛放、入櫃儲藏、日常維護、標本查詢或借用管理、標本重新入位、製作模具和模型等步驟。

本規程附錄A—附錄G為規范性附錄,附錄H—附錄M為資料性附錄。

本規程由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提出。

本規程起草單位: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本規程起草人:婁玉山,劉武。

本規程由國家岩礦化石標本資源共享平台負責解釋。

1 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古人類標本保存的工作程序和技術要求。

本標准適用於研究機構、大學、博物館及各級文物管理部門古人類標本的保存工作。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程的引用而成為本規程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規程,然而,鼓勵根據本規程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規程。

GB/T2260—2007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

GB/T9649.9—2009 地質礦產術語分類代碼 第9部分:結晶學及礦物學

GB/T16571—2012 博物館和文物保護單位安全防範系統要求

3 術語和定義

3.1 古人類化石(human fossil)

古人類化石是經過石化過程的古代人類的遺骸(或遺跡),一般是指距今大約1萬年以前的古人類遺骸。這些遺骸代表新石器時代以前或全新世以前的古代人類。

3.2 古人類化石標本模型(cast of human fossil)

古人類標本模型是指以原始人類標本為基礎(主要為人類化石標本),做出的與原標本相同形態、結構和大小的模仿品。模型一般按照實物進行上色,與實物具有相同的視覺效果,可作為實物的替代品。

3.3 古人類化石標本模具(mold of human fossil)

用硅橡膠或樹脂等材料,給古人類化石標本製作的外模。外模填充灌注石膏、樹脂或其他填充材料,填料固化後即製成模型。

4 人類化石資源保存的構成和工作程序

4.1 古人類化石標本資源保存的構成

人類化石資源屬國家文物法保護范圍,應由專業機構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進行管理,設立固定的儲存空間,具備防火、防盜、防潮、防塵、防曬等設備和措施,配備專門和固定的管理人員,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

4.2 庫房要求

標本庫房應有防火、防盜、防潮、防塵、防曬等設備和措施。

1)防火:設置無煙、禁煙及其他有關標識;庫房內嚴禁明火,嚴禁吸煙者或攜帶火具者(火柴、打火機)入內;禁止使用電爐。嚴禁存放油類、氣化類、易燃易爆類物品,工作人員定期檢查;嚴禁電器設備超負荷運行,禁止電器設備帶病運轉;庫房的電器設備、開關、電閘須進行定期的檢查維修,發現故障應及時排除;消防器材配備之後,工作人員要熟悉器材位置及使用方法,做好日常清理及保養工作,確保器材的完好有效。

2)防盜:安裝防盜門、防盜窗、電子監控系統;進出標本庫房要有專人陪同,並進行登記;進出庫房牢記嚴鎖大門,並定時對庫房進行檢查;重要典型的標本要放入保險箱或保險櫃中。

3)防潮:安裝溫度計及濕度計,隨時了解庫房內溫度及濕度的變化;設置通風、去濕設備(如通風機、去濕機等),經常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4)防塵:經常打掃、保持庫房衛生,保持標本櫃的整潔;標本放入標本櫃前,應做到標本及標本盒干凈整潔。

5)防曬:標本庫的窗戶要安裝窗簾;標本和標本櫃的擺放,應避開陽光直射。

4.3 古人類化石標本保管的基本工作程序

古人類標本資源的保存程序包括接收登記及標本類型編號、建檔立卡、錄入資料庫、標本入盒或托盤盛放、入櫃儲藏、日常維護、標本查詢或借用管理、標本重新入位、製作模具和模型等步驟。

5 接收登記及標本類型的編號

1)原則上,由本單位工作人員在我國境內採集、發掘和徵集的標本,或通過與國內外研究機構交換,以及通過獲贈、轉讓獲得的所有古人類標本、模型(具)都屬於接收范圍。標本入庫前要經過細致的整理,使每件標本達到信息齊備、干凈整潔、標號明晰的基本要求。一般由本單位研究人員上交的發表標本,基本上都進行了有效整理並製作了標簽,標簽格式見附錄A。

2)接收標本時,管理人員應該給上交人員接收標本的回執(見附錄B),接收人一欄需管理員簽字。

3)管理人員應對擬接收標本保存現狀進行詳細的檢查和記錄,如當前是否有損壞以及損壞原因是自然損壞還是人為損壞等;是否已經採用了某些保護措施、保護技術,以及是否有保護記錄等。

4)各收藏保管單位可根據各自的情況對標本進行編號。如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將古人類標本分為三類,每一類都有自己的編號,號碼是IVPP+類型編號+流水號,其中IVPP與類型編號間有一個空格,類型編號與流水號間沒有空格,類型編號說明見附錄C。

6 建檔立卡

1)收藏單位對庫存標本應該建立相應的資料檔案,這些檔案包括:①標本保存狀態的記錄及相關的照片等影像資料;②已發表的研究論文;③標本編號登記冊;④野外地點號登記冊;⑤交換標本和模型的登記冊;⑥借出標本的登記冊;⑦外展標本資料;⑧庫存標本的模型和模具資料;⑨離職、退休人員清還標本的記錄等。入庫標本能夠提供的信息,應在相應資料中有所反映。

2)為了便於檢索庫存標本,每件標本入庫時需製作三類查詢卡片:標本號卡、地點卡和分類卡,分別是以標本號、地點名稱和古人類標本分類作為順序進行排序的卡片,以便適應調用者查詢標本的不同要求,卡片形式可參照附錄D。

7 錄入資料庫

有條件和庫存豐富的單位,應該建立館藏標本管理資料庫,資料庫應該通過網路實現共享。為保證數據安全,建議分別設立內網及外網兩台伺服器,內網伺服器為數據錄入和保存的主伺服器,不實行網路共享,外網伺服器定期從內網伺服器進行數據拷貝,實行網路共享。資料庫的數據構成可依本單位的需要設立,主要內容參照附錄E。

8 標本盛放

標本一般用專用標本盒或托盤分開盛放。標本盒和托盤可制定不同尺寸,以盛放不同大小的標本。標本盒規格有多種,各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和經費條件定製標本盒,化石標本放入錦盒,盒中墊上軟布,使標本在盒中比較穩固,以避免標本受到碰撞。模型標本可放入木盒或塑料盒,盒或托盤內一定要放填充物,標簽隨標本一同放置在標本盒或托盤內。一般情況下,頭骨和體骨是分開盛放的,肢骨和體骨以個體為單位放在較大的塑料箱中,較完整的頭骨單獨放在紙盒中。常用標本盒的類型和規格見附錄H。

9 入櫃儲藏

1)標本要有固定的存放裝置,以專用的標本櫃為佳。標本櫃可根據保存單位的庫存空間和經費選擇合適的類型,注意防塵、承重及安全等要素。常用標本櫃的類型和規格見附錄I和J。

2)標本在標本櫃中的排放,要求有相對固定的位置和規律,一旦確定下來擺放的順序,則要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穩定,以便於查找和管理。人類化石標本的排放順序,建議採用遺址(產地)順序,人類模型標本,按來源時間先後順序擺放。

10 日常維護

1)管理人員要經常檢查標本,定期給化石及模型標本加固。加固液配方見附錄K(因加固液的原料都是易燃品,標本加固須在專用房間進行)。

2)定期檢查庫房標本保存、保護以及安全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若有標本破損,應移交修理部門進行修復。

3)從研究人員借用標本的反饋信息中若發現問題,應及時採取加固標本的措施或對標本信息做出更正。

11 標本查詢和借用管理

1)來館人員查詢或借閱標本必須填寫來館人員登記表,表格內容見附錄F。

2)借用標本或模型時,必須履行出庫手續:填寫借單,然後輸入計算機存檔(人類化石標本一般只能在館內觀察,不得帶出庫房)。借閱登記單內容見附錄G。

3)本所研究人員借用標本,使用期限為六個月;如需延長,需重新申請,再續期六個月。一年之後標本一定要歸還,再重新申請借用。

4)外單位人員一般只能在館內觀察標本,不能借出標本。

5)與本單位研究人員有合作課題的外賓和外單位人員,在所內工作期間借閱標本,必須由本單位有關人員辦理出藉手續。

6)凡出國六個月以上的本單位人員,在出國之前應該歸還借用的全部標本。

7)管理人員定期向標本借閱人回收標本。標本回收後,管理人員應在標本借閱登記單上填寫歸還日期及簽名。

8)標本回收時應檢查標本保存情況,如標本有損壞時,借閱人有責任負責修復。

9)對重要標本的出借和展出工作要實行具體人員負責制,嚴格出庫程序。

12 標本重新入位

管理人員回收標本後,按原標本存放位置將標本重新歸位。

13 製作模型或模具

標本在使用或借出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到一定程度的損壞甚至丟失,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製作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或減小這種損失。凡是重要標本都必須製作模型,以防不測事件發生。對於人類化石標本可辟專門庫房或標本櫃保存,儲存清晰度較高的照片。標本外借需要較為嚴格的審核制度,除本單位高級研究人員外,其他人只能借閱模型,以防丟失。其他重要標本在展覽和借出前也最好預先製作模型。模型和模具也應有效地進行分類和管理:

1)模型應有編號,編號規則除分類符有差別外,模型號碼與標本號應該一致。

2)把與模型相關的信息(見附錄L)輸入計算機存檔。

3)把模型放入指定標本櫃中。

4)模具應有編號,可直接用原標本編號進行編號。

5)把與模具相關的信息輸入計算機存檔,相關信息見附錄M。

6)把模具放入指定標本櫃中。

14 標本保存突發事故處理

標本在庫房保存過程中存在發生意外事故的可能,如失火、被盜竊、建築物倒塌、突發自然災害、爆發戰爭遭遇空襲等,為此,應建立突發事件登記卡,制訂管理人員應對突發事件的崗位職責。

附錄A

(規范性附錄)

古人類標本的標簽

表A.1 古人類標本的標簽

附錄B

(規范性附錄)

標本接收回執

表B.1 標本接收回執

附錄C

(規范性附錄)

古人類標本類型編號說明

表C.1 古人類標本類型編號說明

附錄D

(規范性附錄)

標本卡片

表D.1 標本號卡

表D.2 地點卡

表D.3 分類卡

附錄E

(規范性附錄)

古人類化石標本數據構成

表E.1 古人類標本數據構成表

附錄F

(規范性附錄)

來訪人員登記表

表F.1 來訪人員登記表

附錄G

(規范性附錄)

標本借用登記單

表G.1 標本借用登記單

附錄H

(資料性附錄)

標本盒規格

表H.1 標本盒規格

附錄I

(資料性附錄)

標本櫃的類型

標本櫃有多種類型,如手動密集移動櫃等,茲介紹四種類型如下:

表I.1 標本櫃的類型

附錄J

(資料性附錄)

標本櫃規格

表J.1 標本櫃規格

附錄K

(資料性附錄)

標本加固液配方

表K.1 標本加固液配方

附錄L

(資料性附錄)

模型相關的信息

表L.1 模型相關的信息

附錄M

(資料性附錄)

模具相關的信息

表M.1 模具相關的信息

④ 製作動物標本剩下的肉是怎麼處理的

如果是動物園新死的動物,知道沒有病,而且也不是保護動物,那麼可以趁新鮮吃。(但是大型動物的剝制時間可能會比較長,反正不新鮮別作死去吃)(如果是保護級別比較低的,吃就別聲張,否則後果很嚴重)保護級別比較高的,一般不敢吃。例如老虎及其製品是禁止交易的,屍體一般都直接速凍。

野外發現的動物屍體,尤其是水生哺乳動物,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腐爛。人類是雜食動物,不是食腐動物(進擊的貝爺不算啊)~~

是否好吃,主要看動物種類和環境

一般情況下,越接近人類馴化種的動物越好吃,因為人類就好這口。例如,雞比鴿子好吃(家禽也是可以做標本的)。動物園籠養,尤其是舊式動物的小籠子養的尤其肥美(每天光吃不動啊)。

其他再零散說幾句

只要把動物的某些部分進行防腐處理,就屬於廣義上的標本。所以你吃了一個海螺,然後把螺殼洗干凈,那麼螺殼就成了標本。事實上,去海鮮大排檔撿螺殼,也是採集螺殼標本的一種途徑。用大頭針把死蝴蝶釘在盒子里,晾乾,也屬於廣義上的標本。

製作標本的目的是為了能展示物種特徵。我們看到最多的是把毛皮做成標本,其次不方便剝皮的直接做浸制標本,骨架標本。這是因為,出於科普目的的博物館陳列,主要目的之一是讓觀眾對於動物的樣子有所了解。所以布展的時候,側重於表現動物外形,以及所處生態環境。而出於科研目的的標本製作,則各有側重。

肌肉組織相對於皮毛和骨骼比較難防腐。目前比較成熟的技術是沖塑。相對於皮毛而言,肌肉組織標本(和骨架標本)很容易引起部分人的不適,所以國內布展較少。

其實很多時候製作標本的對象都不是珍稀動物。拿普通動物做標本,你真的可以直接理解為以特殊的方式屠宰。

⑤ 怎樣理解DNA貯存遺傳

脫氧核糖核酸(英語:Deoxyribonucleic acid,縮寫為DNA)又稱去氧核糖核酸,是一種分子,雙鏈結構,由脫氧核糖核苷酸(成分為:脫氧核糖及四種含氮鹼基)組成。可組成遺傳指令,引導生物發育與生命機能運作。
主要功能是長期性的資訊儲存,可比喻為"藍圖"或"食譜"。其中包含的指令,是建構細胞內其他的化合物,如蛋白質與RNA所需。
帶有遺傳訊息的DNA片段稱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自身構造發揮作用,有些則參與調控遺傳訊息的表現。
組成簡單生命最少要265到350個基因 。
DNA是1944年由美國人埃弗里發現的;1953年克里克教授繪制出DNA的雙螺旋線結構圖;1985年萊斯特大學的亞歷克·傑弗里斯教授又發明利用DNA對人體進行鑒別的辦法;DNA自1988年起開始應用在司法方面;1994年7月29日,法國法律規定了使用基因標記的條件。
另外詹姆斯·沃森也有貢獻20世紀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在DNA被確認為遺傳物質之後,生物學家們不得不面臨著一個難題:DNA應該有什麼樣的結構,才能擔當遺傳的重任?它必須能夠攜帶遺傳信息,能夠自我復制傳遞遺傳信息,能夠讓遺傳信息得到表達以控制細胞活動,並且能夠突變並保留突變。這4點,缺一不可,如何建構一個DNA分子模型解釋這一切?
根據科學分析,人體約擁有40萬億到60萬億個細胞(皮膚、肌肉、神經等),人體細胞除了紅血球外都擁有一個由46種染色體組成的細胞核,染色體本身又由DNA染色體絲構成,這種染色體絲在所有細胞中都是相同的。DNA由被稱作A(adenine)、T(thymine)、G(guanine)和C(cytosine)的核酸組成,正是它們構成我們人體的基因。根據DNA可以斷定兩代人之間的親緣關系,因為一個孩子總是分別從父親和母親身上接受一半基因物質的。科學家們還把DNA研究的目標放在確定導致人們生病的基因起源方面,以便將來更好地認識、治療和預防危害人類健康的各種疾病。
DNA的可信度如何呢?兩個人的染色體是否會相似?根據科學試驗,這種可能性只有千萬分之一。然而,在所有過程中出現差錯將是可能的,這主要是在提取和化驗標本的時候,標本也可能受到另一個人DNA的污染。為了保證DNA的可靠性,必須在提取標本和化驗分析時嚴格把關。不僅可以避免可能的錯誤,而且大大加快了DNA檢查的速度。

⑥ 石器標本資源保存技術規程

前言

石器是古人類文化遺存的重要組成,是從事舊石器考古研究的基本材料,是寶貴的科學財富。為了確保石器製品標本能正確、有效地入庫,安全、清潔、有序地保存,快速、准確地調用,保存單位需要按照一個嚴格、規范的工作程序進行操作。為了統一各保存單位的工作程序和數據整理規范,充分發揮標本的研究、陳列和使用價值,同時適應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標本整理規范化要求,特製定《石器標本資源保存技術規程》,以規范、指導石器製品類標本的保存程序。

石器資源的保存程序包括接收登記、建檔立卡、錄入資料庫、標本入盒或托盤盛放、入櫃儲藏、日常維護、標本查詢或借用管理、標本重新入位、製作模具和模型等步驟。

本規程是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根據本單位標本館在石器製品保存工作中的實際操作經驗起草整理的,在本規程的起草過程中,參照了國際上同類標本館的經驗和做法,並請專業人員在分類和數據整理上提出了寶貴的意見。

本規程附錄A—附錄F為規范性附錄,附錄G—附錄K為資料性附錄。

本規程由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提出。

本規程起草單位: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本規程起草人:劉麗萍,婁玉山。

本規程由國家岩礦化石標本資源共享平台負責解釋。

1 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石製品類標本保存的工作程序和技術要求。

本規程適用於大學或博物館石製品類標本的保存工作。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程的引用而成為本規程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規程,然而,鼓勵根據本規程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規程。

GB/T2260—2007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

GB/T9649.9—2009 地質礦產術語分類代碼 第9部分:結晶學及礦物學

GB/T16571—2012 博物館和文物保護單位安全防範系統要求

3 術語和定義

3.1 石製品(stone artifacts)

石製品是石器的學術稱謂,是舊石器考古研究中對人類生產石質工具及其系列產品的統稱。石製品是人類有意打擊、加工產生的所有石質塊體的總稱。

3.2 石製品模型(cast)

石製品模型是指以原始石製品標本為基礎,做出的與原標本相同形態、結構和大小的模仿品。

3.3 石製品模具(mold)

用硅橡膠或樹脂等材料,給石製品標本製作的外模。外模填充灌注石膏、樹脂或其他填充材料,填料固化後即製成模型。模型一般按照實物進行上色,與實物具有相同的視覺效果,可作為實物的替代品。

4 石製品資源保存的構成和工作程序

4.1 石製品資源保存的構成

石製品資源屬國家文物法保護范圍,應由專業機構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進行管理,設立固定的儲存空間,具備防火、防盜、防潮、防塵、防曬等設備和措施,配備固定的管理人員,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

4.2 庫房要求

標本庫房應有防火、防盜、防潮、防塵、防曬等設備和措施。

1)防火:①設置無煙、禁煙及其他有關標識;②庫房內嚴禁明火,嚴禁吸煙者或攜帶火具者(火柴、打火機)入內;③禁止使用電爐;④嚴禁存放油類、氣化類、易燃易爆類物品,工作人員須定期檢查;⑤嚴禁電器設備超負荷運行,禁止電器設備帶病運轉;⑥庫房的電器設備、開關、電閘應進行定期的檢查維修,發現故障須及時排除;⑦消防器材配備之後,工作人員要熟悉器材位置及使用方法,做好日常清理及保養工作,確保器材的完好有效。

2)防盜:①安裝防盜門、防盜窗、電子監控系統;②進出標本庫房要有專人陪同,並進行登記;③進出庫房要牢記嚴鎖大門,並定時對庫房進行檢查;④重要典型的標本要放入保險櫃中。

3)防潮:①安裝溫度計及濕度計,隨時了解庫房內溫度及濕度的變化;②設置通風、去濕設備(如通風機、去濕機等),經常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4)防塵:①經常打掃、保持庫房衛生,保持標本櫃的整潔;②標本放入標本櫃前,做到標本及標本盒干凈整潔;③標本庫的窗戶要安裝窗簾;④標本和標本櫃的擺放,應避開陽光直射。

4.3 石製品保存的基本工作程序

石製品資源的保存程序包括接收登記、建檔立卡、錄入資料庫、標本入盒或托盤盛放、入櫃儲藏、日常維護、標本查詢或借用管理、標本重新入位、製作模具和模型等步驟。

5 石製品的接收登記

原則上,由本單位工作人員在我國境內採集、發掘和徵集的標本,或通過與國內外研究機構交換,以及通過獲贈、轉讓獲得的所有石製品標本、模型(具)都屬於接收范圍。標本入庫前要經過細致的整理,使每件標本達到信息齊備、干凈整潔、標號明晰的基本要求。一般由本單位研究人員上交的發表標本,基本上都進行了有效的整理,部分未發表或外單位來源標本有可能沒有進行過認真整理,則需要按照整理規程進行整理(整理過程見《石器標本資源整理技術規程》),製作標簽,標簽格式見附錄A。

接收標本時,管理人員應該給上交人員接收標本的回執,回執見附錄B,接收人一欄需管理員簽字。

6 建檔立卡

收藏單位對庫存標本應該建立相應的資料檔案,這些檔案包括:

a)已發表的研究論文。

b)標本編號登記冊。

c)野外地點號登記冊。

d)交換標本和模型的登記冊。

e)借出標本的登記冊。

f)外展標本資料。

g)庫存標本的模型和模具資料。

h)離職、退休人員清還標本的記錄等。

入庫標本能夠提供的信息,應在相應資料中有所反映。

為了便於檢索庫存標本,每件標本入庫時需製作三類查詢卡片:標本號卡、地點卡和分類卡,是分別以標本號、地點名稱和石製品分類作為順序進行排序的卡片,以便適應調用者查詢標本的不同要求,卡片形式可參照附錄C。

7 錄入資料庫

有條件和庫存豐富的單位,應該建立館藏標本管理資料庫,資料庫應該通過網路實現共享。為保證數據安全,建議分別設立內網及外網兩台伺服器,內網伺服器為數據錄入和保存的主伺服器,不實行網路共享,外網伺服器定期從內網伺服器進行數據拷貝,實行網路共享。資料庫的數據構成可依本單位的需要設立,主要內容參照附錄D。

8 標本入盒或托盤盛放

標本一般用專用標本盒或托盤分開盛放。標本盒和托盤可制定不同尺寸,以盛放不同大小的標本。標本盒規格有多種,各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和經費條件定製標本盒,最好是使用透明有蓋的有機玻璃盒。過大、過重的標本不適宜使用有機玻璃盒,可使用塑料或紙質的托盤。對於特別細小的標本,一般需要在盒中墊上綿紙或軟布,使標本在盒中比較穩固,以避免標本受到碰撞。標簽隨標本一同放置在標本盒或托盤內。

9 入櫃儲存

標本要有固定的存放裝置,以專用的標本櫃為佳。標本櫃可根據保存單位的庫存空間和經費選擇合適的類型,注意防塵、承重及安全等要素。常用的標本櫃的類型和規格見附錄G和H。

標本在標本櫃中的排放,要求有相對固定的位置和規律,一旦確定下來擺放的順序,則要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穩定,便於查找和管理。

石製品標本的排放順序,建議採用遺址(產地)為第一順序,同一遺址地點有多層文化層時(年代),再按文化層作為次級排序,同一文化層內按石器類型再分類擺放。

10 日常維護

管理人員要經常檢查標本,定期給標本加固。加固液配方見附錄I(因加固液的原料都是易燃品,標本加固須在專用房間進行)。

定期檢查庫房標本保存、保護以及安全等情況,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若有標本破損,應移交修理部門進行修復。

從研究人員借用標本的反饋信息中若發現問題,應及時採取加固標本的措施或對標本信息做出更正。

11 標本查詢和借用管理

a)來館人員查詢或借閱標本必須填寫來館人員登記表,表格內容見附錄E。

b)借用標本或模型時,必須履行出庫手續,填寫借單,然後輸入計算機存檔(一級標本一般只能在館內觀察,不得帶出庫房),借閱登記單內容見附錄F。

c)本所研究人員借用標本,使用期限為六個月;如需延長,需重新申請,再續期六個月。一年之後標本一定要歸還,再重新申請借用。

d)外單位人員一般只能在館內觀察標本,不能借出標本。

e)與本單位研究人員有合作課題的外賓和外單位人員,在所內工作期間借閱標本,必須由本單位有關人員辦理出藉手續。

f)凡出國六個月以上的本單位人員,在出國之前應該歸還借用的全部標本。

g)管理人員應定期向標本借閱人回收標本,標本回收後,管理人員還應在標本借閱登記單上填寫歸還日期及簽名。

h)標本回收時應檢查標本保存情況,如標本有損壞,則借閱人有責任負責修復。

12 標本重新入位

管理人員回收標本後,應按原標本存放位置將標本重新歸位。

13 製作模型或模具

標本在使用或借出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遭到一定程度的損壞甚至丟失,這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製作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或減小這種損失。對於一級標本可辟專門庫房或標本櫃保存,儲存清晰度較高的照片。標本外借需要較為嚴格的審核制度,除本單位高級研究人員外,其他人只能借閱模型,以防丟失。其他重要標本在展覽和借出前也最好預先製作模型。模型和模具也應有效地進行分類和管理:

a)模型編號,編號規則參見《石器標本資源整理技術規程》,除分類符有差別外,模型號碼與標本號應該一致。

b)把與模型相關的信息(見附錄J)輸入計算機存檔。

c)把模型放入指定標本櫃中。

d)模具編號可直接用原標本編號進行編號。

e)把與模具相關的信息輸入計算機存檔,相關信息見附錄K。

f)把模具放入指定標本櫃中。

附錄A

(規范性附錄)

石製品標本的標簽

表A.1 石製品標本的標簽

附錄B

(規范性附錄)

標本接收回執

表B.1 標本接收回執

附錄C

(規范性附錄)

標本卡片

表C.1 石器標本卡片

表C.2 石器地點卡片

表C.3 石器分類卡片

附錄D

(規范性附錄)

石製品標本數據構成表

表D.1 石製品標本數據構成表

附錄E

(規范性附錄)

來訪人員登記表

表E.1 來訪人員登記表

附錄F

(規范性附錄)

標本借用登記單

表F.1 標本借用登記單

附錄G

(資料性附錄)

標本櫃的規格

表G.1 標本櫃的規格

附錄H

(資料性附錄)

標本櫃的類型

表H.1 標本櫃的類型

附錄I

(資料性附錄)

標本加固液配方

表I.1 標本加固液配方

附錄J

(資料性附錄)

模型相關信息

表J.1 模型相關信息

附錄K

(資料性附錄)

模具相關信息

表K.1 模具相關信息

⑦ 根據對材料處理方法的不同,玻片標本可分為___、___、___三種 根據保存期限的長短,又可分為___和___兩類

裝片 切片 塗片
臨時某片 永久某片

⑧ 標本放置過久會對生化的哪些檢驗項目產生影響有什麼影響

需要看是什麼標本,血離子標本放置過久會使鉀離子升,分離膠管貯存專的血標本再離心致屬鉀離子增高。嚴密控制標本誤差因素。

標本處理方法可以採取整個個體(甚至多個個體,如細菌、藻類等微生物,或像真菌等個體小且聚生一處者),或是一部份成為樣品,經過如物理風干、真空、化學防腐處理等處理可製成。

(8)遺傳標本保存期限擴展閱讀:

在製作標本前,必須先將昆蟲的內臟取出,便於針插後能迅速乾燥。但像蜻蜓中的豆娘那樣身體極細的昆蟲,則可不必去除內臟。

解剖時,可用鑷子直接從蟲的頸部和前胸背連接膜處插入,取出各個臟器。或在腹部側面沿背板和腹板的連接膜處剪開一個口子,然後用鑷子取出臟器。

接著用脫脂棉捏成一長條狀的棉花栓,用鑷子將其慢慢的塞入已掏空的昆蟲腹腔內,保持蟲體原來的體形。

⑨ 生物學的標本最低儲藏溫度是多少

-196℃
液氮超低溫保存原理超低溫冷凍保存是在液氮( -196℃ )中使保存 的活細內胞物質代謝和生長幾乎完全停止容的保存方 法。在這樣的冷凍條件下,調節和控制細胞生長代 謝的各種酶的作用受到極大抑制,細胞內部的生化 反應十分緩慢,甚至停止,避免了細胞遺傳性狀的 改變和遺傳漂變。在最佳條件下活化後,細胞仍可 保持其原有的代謝活性

⑩ 痰抗酸染色標本可室溫保存多長時間

本文通過28份痰標本,初步探討了痰標本保存方法與時間。

結果表明:

  1. 痰標本分專別在室溫和冰箱保存屬16天,厚塗片檢出率不受影響;

  2. 痰標本在室溫保存,培養檢出率當天67.8%、保存3、10、16天分別為64.2%、35.7%、17.8%;

  3. 痰培養標本如不能及時接種,不宜在室溫25℃時保存超過3天以上,否則會降低檢出率。痰厚塗片標本在室溫或冰箱保存16天,檢出率不受影響。

閱讀全文

與遺傳標本保存期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
武漢圓通快遞投訴電話 瀏覽:33
馬鞍山到開原 瀏覽:797
版權標記放在哪裡 瀏覽:441
創造與魔法陪配方 瀏覽:724
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感悟 瀏覽:944
定融債權轉讓 瀏覽:41
安徽二手塔吊轉讓信息 瀏覽:413
土地買賣使用權協議 瀏覽:54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知識競賽 瀏覽:484
戶照的有效期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