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法中擅自變更住所責令限期改正的期限多少
公司法和公司登記管理條例中沒有規定變更住所責令改正的期限。
但是變更經營范圍、法定代表人等的變更期限是在變更決議或決議作出之日起30日,這個30日應可作為參考期限。
2. 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責令限期改正的期限最長是幾天
好像沒有具體的法律規定,應該不超過6個月吧
3. 收到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改怎麼辦
只要你在責來令限期改正通知源書規定的期限內辦理稅務登記,稅務機關不一定罰款。
因為征管法第六十條規定,納稅人未按規定辦理稅務登記,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以20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
抓緊辦理稅務登記去吧。超過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的規定期限,一定會受到處罰的。
改執照的日期不是好辦法。如果地稅內部有人接應可以試一試。
4. 稅收責令限政期限一般幾天
稅務責令限期改正時限,稅務相關法律法規除《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版則》第七十三條「從權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繳納或者解繳稅款的,納稅擔保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繳納所擔保的稅款的,由稅務機關發出限期繳納稅款通知書,責令繳納或者解繳稅款的最長期限不得超過15日」有明確具體時限規定外,其他均未明確具體時限要求。
5. 誰能告訴我.責令整改的期限是多久要有法律規定的.
整改期限一般不超過6個月。
如果是警方發現單位存在治安隱患,將責令其限期整改,整改期限最長不超過兩個月。
6. 責令限期改正和責令限期整改的區別是什麼
1、性質不同
行政處罰是一種法律制裁,是行政處罰實施機關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依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和《行政處罰法》規定的程序所給予的制裁。
責令改正或限期改正違法行為則是行政機關在處罰過程中要求違法行為人停止或改正違法行為,是對違法行為人發出的一種作為命令,而不是行政處罰,並未科處新的義務。
2、內容不同
行政處罰是一種懲戒,是對違法行為人的人身自由、財產權利的一種限制或剝奪,從而引起警戒。責令改正或限期改正不是制裁,而是對違法行為的後果及其違法行為本身的糾偏,要麼是停止違法行為,要麼是消除違法行為引發的不良後果,表現為多種形式。
3、行政處罰的形式和責令改正形式有別
行政處罰可分為警告、罰款、暫扣或吊銷許可證或執照、拘留、勞動教養等。責令改正或糾正的形式因各種具體違法行為不同而分為停止違法行為、責令退還、責令賠償、責令改正、限期拆除、限期治理等等。
4、行政處罰和責令改正的直接目的有差別
行政處罰是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違法行為的懲戒,是違法必究原則的體現,目的是使違法行為人因害怕受罰而不敢違反行政管理秩序;責令改正則是迫使當事人停止違法或履行法律規定的守法義務,以糾正被破壞的社會關系和利益。
(6)責令立即改正的期限擴展閱讀:
在執法實踐中,執法隊員有初步證據認定當事人實施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後,往往會開出責令立即(限期)整改文書(下稱責改文書)。責改文書上寫明當事人在某地的某行為違反了某法律規范,責令其立即或在期限內進行整改。
責改文書為行政命令。行政命令指行政主體依法要求相對人進行一定的作為或不作為的意思表示。責改文書即要求相對人做出整改的意思表示。
開具責改文書,是合理行政中比例原則在處罰中的體現。行政處罰作為制裁性的行政行為,對相對人的權利義務產生影響同時對相對人的行為進行了否定評價。
根據比例原則,只有在相對人的違法行為產生較大影響時才能進行處罰。而一般的違法行為都比較輕微,因而在開具責改文書,對相對人對違法行為做出意思表示之後,相對人仍不改正的,進行處罰。這樣一來即遵守了比例原則,又維護了行政處罰的謙抑性。
責改文書不可訴。責改文書作為行政機關的意思表示,是過程性的行政行為。依行政行為成熟性理論 ,只有在行政行為完整產生後在才能進行司法審查。對過程性的行為不進行審查可避免司法機關過早得介入行政行為,影響行政的獨立性。
責改文書不能申請非訴執行。責改文書目標狀態不具體,沒有明確的給付內容、執行標的和被執行人。同時責改文書為行政機關的意思表示,只有在相關人受領主動配合後才能恢復行政管理秩序,本身不具有可執行性。
7. 責令限期改正的期限一般是多長時間依據是什麼
明確規定
《中華復人民制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第七十三條「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繳納或者解繳稅款的,納稅擔保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繳納所擔保的稅款的,由稅務機關發出限期繳納稅款通知書,責令繳納或者解繳稅款的最長期限不得超過15日。
未明確規定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發布<稅務行政處罰裁量權行使規則>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78號)第十二條「稅務機關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的,除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外,責令限期改正的期限一般不超過三十日。
拓展資料
責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是指行政主體責令違法行為人停止和糾正違法行為,以恢復原狀,維持法定的秩序或者狀態,具有事後救濟性。
處罰,只是保證法律實施的一種手段,不是目的。對違法行為給予處罰,目的在於維護社會秩序。因此,在對違法行為人給予行政處罰的時候,要同時責令行為人改正違法行為,不能以罰了事,讓違法行為繼續下去。否則就使行政處罰成了違法行為的「通行證」,這是要絕對禁止的。
參考資料網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
8. 安全生產責令限期整改指令書未按期限整改完畢申請延期最多幾天
一般是不能延期的,沒有按時整改到位會被安監部門行政處罰的。如果確實無法按時整改,可以向安監部門打報告,說明原因或者理由,並提出整改期限的計劃。
9. 衛生監督責令限期整改的期限是如何規定的
根據具體衛生法律法規的規定,如果沒有根據法理,應給當事人適當的改正期限,但有些是必須立即改正的。
10. 勞動監察責令改正期限應為多少天
1、首先責令限期改正在法律中沒有明確的時間規定,該期限由行政執法機關根據具體情況來自行決定。就是傳說中的自由裁量權,可參照相關其他規定、結合實際情況確定一個合理日期。
2、當然,有些有規定的:調查取證完畢15個工作日內必須下達行政處理、處罰決定,或者撤銷立案。
勞動保障監察機構依據國務院《勞動保障監察條例》和省市政府發布的勞動保障監察政府規章,對違法行為人作出《責令改正》的行政處理決定。在該通知書中,這個改正的限期時間是根據違法行為人的違法情況,由勞動保障監察機構依據行政權力自由裁量。但應當遵循依法行政的舉報原則。
附《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二十四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不依法訂立勞動合同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
第二十五條 用人單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並可以按照受侵害的勞動者每人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標准計算,處以罰款。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涉及60日的規定:第十七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的調查,應當自立案之日起60個工作日內完成;對情況復雜的,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30個工作日。
(10)責令立即改正的期限擴展閱讀:
有下列情形之一且無正當理由超過承諾時限未能辦結的,屬超時辦結:
(一)對舉報投訴人的舉報投訴不予受理;
(二)不按規定給予舉報投訴人答復;
(三)超過承諾辦結時限才提出延期申請。
案件限時立案:對在各專項檢查、巡視檢查、年度審查中發現的違法案件及符合條件的投訴案件,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依法立案查處;對不符合立案條件或投訴事項不屬於本部門職責范圍的,應當在接到投訴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作出不予受理決定,並通知投訴人。
對於投訴的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其辦理時限從行政管理相對人補正材料的次日起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