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房子40年產權 40年之後怎麼辦
40年產權的商住房,四十年後可以續費。
1、根據我國1994年出台的《城市房地版產管理法》第二十一條規權定:「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使用年限屆滿,土地使用者需要繼續使用土地的,應當至遲於屆滿前一年申請續期,除根據社會公共利益需要收回該幅土地的,應當予以批准。經批准准予續期的,應當重新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依照規定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2、根據相關規定,商用房產權年限為40年,低於普通住宅的70年產權。我國2007年出台的物權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非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後的續期,並無自動續期的規定。
3、根據現有法律來看,很可能會由業主繳納土地使用金;也不排除以後也像住宅一樣自動續期,而且有可能不用繳費。
『貳』 居住型公寓產權只有50年怎麼回事和70年產權的住宅有什麼區別呢
住宅的產權年限為70年,居住型公寓的產權年限也為70年,而商務型公寓根據用地性質產權為40年或50年,酒店式公寓根據用地性質產權為40年,你所說的住宅型公寓產權只有50年應為商務型公寓。
商務公寓
用地性質:一般為綜合性用地(商住)或商業用地
產權類型:商務公寓
產權年限:根據用地性質而定,50年或40年
特點:
一般處於城市核心地段及商務中心區
既可居住,又可辦公
具備寫字樓功能,在部分城市可注冊公司
價格相對寫字樓較低
首付最低5成,按揭最長10年
產權性質為商務公寓,非純寫字樓
與70年產權的住宅的區別在於:
1、土地性質不同
住宅是居住用地(70年產權),公寓大多是商業用地,一般為(40、50年產權年限),極少數公寓也有70年產權的。根據目前的消息,商業用地產權到期後是要補繳土地出讓金的,公寓首當其沖。
2、用途功能不同
住宅是居住用,公寓為商業、辦公、商住用。
3、裝修情況不同
住宅的裝修情況各異,有毛坯、簡裝、精裝、豪裝,公寓一般沒有毛坯的,基本上都是帶開發商精裝。
4、貸款不同
住宅是限購限貸的,但是公寓不受限制。
住宅:首套30%,二套40%首付,限購限貸,但有首套房利率優惠;並且能使用公積金貸款;
公寓:一律50%首付,不限貸不限購,首付5成。但只能貸款10年,而且不能用公積金貸款。
5、落戶及學位不同
住宅:符合條件可落戶,有學位、學區之分。
公寓:不能落戶、無學位。前段時間深圳羅湖區業主集體大鬧教育局一場,爭取到了一些權益,現在羅湖區的一些公寓也算學區房了。
6、稅費不同
住宅:主要是1%-4%契稅,營業稅及個人所得稅;
公寓:主要是3%契稅、營業稅、個人所得稅及土地增值稅(土地增值稅很重!),一般公寓比同類住宅二手市場交易要多交十幾二十萬的稅費,多出來的費用絕大多數在於土地增值稅,還要去稅務局專門核算才搞得清,到底要交多少稅!
7、生活成本不同
水電費有民用、商用之分。比如商業水費5.5元/噸、電費0.8元/度,住宅水費2.7元/噸,電費0.47元/度。住宅是民用;大部分的公寓卻是商用水電,價格貴了。而且,絕大多數公寓是沒有通燃氣管道的,這對於喜歡炒菜的中國人來說,絕對不可忍受。
8、陽台不同
公寓一般是沒有陽台的,只有飄窗。所以,當你站在公寓樓下,是看不到曬的花花綠綠衣服。
『叄』 房屋產權年限70年到期後怎麼辦
房屋產權年限70年到期後可以自動續期。
1、屆滿自動續期,續費按當時的專1%-10%來增收(即土地使用權屬出讓金)。
2、也可以由房屋業主聯名提出,補交低於同類的土地出讓金,再次申請不超過30年的期限。
3、該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執行;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不動產,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3)居住用地的產權年限擴展閱讀:
按房屋所有權的歸屬進行的分類。在現階段,我國住宅類房屋按產權可劃分為:
(1)國家所有住宅;
(2)勞動群眾集體所有住宅;
(3)公民私人所有住宅;
(4)其他經濟組織(如中外合資企業等)所有住宅。非住宅類房屋主要是全民所有制(國家房產)和集體所有制的房產,其他經濟組織所有房產只是少量的。
『肆』 土地產權年限與與房屋居住間是什麼關系
土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兩個不同的概念伴隨著我們生活的全過程。隨之而來的就是關於居住房屋切身利益的一系列問題,其中,最直觀的就是自己辛辛苦苦花錢買來的房子到底能夠住多少年的問題。
(一)土地權到限後會自動續期
法規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按用途確定為:居住用地70年,工業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50年,商業、旅遊、娛樂用地40年,綜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物權法》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期滿的,自動續期。有專家指出,「自動續期」結束了過去私人在購得房產70年後要向國家交納土地轉讓金才能繼續使用的規定,給居住者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房與地的關系,就如同鞋幫和鞋底間的相互連帶。《物權法》取消了以前草案中有關續期需要支付費用的規定,是對老百姓權益的維護與尊重。蘇州市國土資源局土地登記中心主任盧繼光認為,《物權法》中對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政策,從實質意義上講,已經讓居住用地沒有了任何限制,老百姓完全可以放心居住。
(二)房屋壽命沒有土地年限長
任何建築物自身也都是有壽命的,目前我國一般建築物的設計使用年限標準是50年,盡管由於受設計質量、施工質量、使用維護等影響,各種建築還沒有統一的建築壽命標准,但建築的壽命還是存在的。國家也還規定了折舊年限標準是鋼筋混凝土結構60年、磚混結構50年。
但由於「以拆代修」風氣的蔓延,許多房屋遠遠沒有達到設計使用年限便被拆除。專家指出,房屋的大壽一般也就60年左右,但目前我國建築物實際平均使用壽命為 30年,存在著普遍的「折壽」現象。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房屋的土地產許可權不管是70年、50年,還是40年,本身的影響並不大。如果按照房屋實際平均使用壽命30年來計算,這種土地使用權期限將不會是房屋的「死穴」。
(三)購房款買了「縮水」年限的單
土地使用年限,其實只是土地使用權出讓的最高年限,而具體使用年限其實是有差異的。由於土地出讓年限與出讓金成正比,所以人為降低年限的大有人在,尤其是當前很多開發項目都是綜合的大型社區,含有居住、商業、教育等不同用途類型的樓盤,很可能出現因開發商為節省成本而統一以商業用地40年限辦理,這些都是造成相同類型的房屋在不同的社區可能會有不同土地使用年限的原因。
蘇州市土地登記中心主任盧繼光認為表示,盡管土地使用年限的長短本身對房屋的影響不大,但購房者還是要注意自己房屋的實際土地年限。按照規定,土地使用權年限是從國家出讓土地給開發商之日起算,而拍地到建房一般需要兩三年時間,有些儲備用地或轉讓地的中間等待時間甚至更長,有的還長達十幾年。所以購房者享有自己房屋的土地使用權其實肯定少於最高年限,這些是需要購房者自己去留心的。
有部分開發商將全部年限的土地使用費都包含在購房款中,全部由購房者來承擔,所以就存在著土地使用權分攤問題。土地使用年限「縮水」後將由誰來買單?目前還沒有出台相關價格折算標准,主要靠市場來決定。但一般情況下即使商品房土地不足最高年限,購房者所交納的購房款中仍已分攤了全部年限的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很明顯,本應由開發商承擔的部分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就轉嫁到了購房者身上,讓購房者為土地使用年限「縮水」買了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