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怎樣確定
根據企業會計抄准則相關規定,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企業應當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但固定資產使用壽命的具體年限並沒有明文規定。 根據稅法相關規定,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1)房屋、建築物,為20年;(2)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3)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4)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5)電子設備,為3年。 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企業沒有按照稅法規定的最低年限和凈殘值率標准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在申報企業所得稅時又未做納稅調整,有的公司存在跨納稅年度補提折舊(根據相關稅法的規定,以前年度應計而未計的成本費用不得補計)。因此,建議大家在通常情況下,特別是中小企業,盡可能依據稅法規定的折舊年限和殘值率計提折舊,以免增迦納稅調整的工作量或因工作失誤造成損失。
『貳』 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是怎麼劃分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條之規定:「除國務院財政、稅務版主管部門權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叄』 固定資產年限折舊方法
固定資產年限折舊方法包括: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固定資產使用壽命、預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肆』 固定資產的年限如何確定
2006年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與2007年頒布新企業所得稅法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里對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和殘值的規定總結一下。
一、會計方面
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和殘值在新會計准則下和企業會計制度下存在一些差異,其中,企業會計准則第4
號——固定資產第十五條和第十七條規定: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和預計凈殘值。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但是,符合本准則第十九條規定的除外。企業應當根據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合理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可選用的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等。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但是,符合本准則第十九條規定的除外。
因為企業選用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不同,將影響固定資產使用壽命期間內不同時期的折舊費用,因而對凈殘值和折舊方法由企業自身一經確定下來就不得隨意變更。而新准則對各類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沒有明確的年限規定,各企業根據自己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但同樣是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固定資產第十九條規定的除外。固定資產第十九條規定如下:
企業至少應當於每年年度終了,對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進行復核。使用壽命預計數與原先估計數有差異的,應當調整固定資產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預計數與原先估計數有差異的,應當調整預計凈殘值。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預期實現方式有重大改變的,應當改變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固定資產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的改變應當作為會計估計變更。
二、稅法方面
將於2008年1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12號)第五十九條和第六十條規定:固定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准予扣除。
企業應當自固定資產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當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算折舊。
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變更。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新稅法在固定資產的凈殘值方面與會計口徑一致,由企業自行確定,但折舊方法稅法要求須採用直線法,各類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也有最低限定,所以各企業在確定固定資產的折舊和凈殘值時須綜合考慮會計和稅法的不同要求,以進行合理的納稅調整。
『伍』 關於固定資產處理的稅收籌劃方法
2003年,宏大公司購入一台專用設備,合同約定的金額為萬元。
企業於5月份收到該設備並立即投入使用,但沒有馬上收到供貨方開出的發票,因而也未估價入賬。
直到9月份,供貨方才提供發票,發票註明的價款為820萬元。
企業見票後立即付款,並將專用設備作為固定資產入賬。
其實,這家公司對固定資產的處理是不妥當的,從稅收籌劃的角度看,將損失較大的稅收利益。
企業於2003年5月份收到並使用專用設備時,無論是按照現行的會計制度還是稅收政策的規定,都應當在5月底將設備作為固定資產估價入賬,同時從固定資產使用的次月即6月份按照估價入賬的固定資產價值計提折舊。
但是,企業可以計提折舊的前提是賬面上必須有固定資產。
該設備的合同價為800萬元,企業也就可以按800萬元入賬。
同時,現行稅收政策規定設備類的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不短於10年。
企業以10年計提折舊。
6—9月份,可以計提的折舊為26.67萬元[800/(12×10)×4].但是,這只是按估價計提的,按照現行的會計制度與稅收政策的規定,企業在收到正式發票之後,對原有的估價計提的折舊必須按實際折舊進行調整。
因而,6—9月份,企業實際可以計提的折舊為27.33萬元[820/(12×10)×4].
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企業在9月份收到供貨單位的銷售發票時才進行固定資產的賬務處理,也就是說,企業的賬面上從9月份才開始反映該項固定資產。
按照現行的會計制度與稅收政策的規定,企業只能從10月份開始計提固定資產折舊。
兩種方法對比,我們不難發現,按第一種方法處理將比按第二種方法多計提折舊27.33萬元。
這也就意味著企業的計稅所得將減少27.33萬元。
如果按33%的稅率計算,企業將少交所得稅90189元。
當然,由於折舊只是時間性的差異,因而,企業於2003年6—9月份少計提的27.33萬元的折舊可以在2013年6—9月份得到補償,2003年多交的所得稅也會在2013年得到補償。
但是,企業無償使用9萬多元的資金卻是有利可圖的。
假設資金利率為5%,如果按照單利計算,則2003年少交的90189元所得稅將給企業帶來45094.5元的收益,如果按照復利計算,則可獲得56719.38元。
事實上,企業獲得的利益還不止於此。
因為固定資產的通過提前折舊,可以提前收回投資,而提前收回的投資也是企業的一種經濟收益。
由此,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及時進行固定資產的處理對企業而言是有利可圖的。
『陸』 固定資產使用年限
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回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答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柒』 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是多少
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細則第六十條
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
固定回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答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車床、搖臂鑽、牛頭刨、行車屬生產設備,折舊為10年;折舊記入製造費用。貨車為4年,如果是為生產車間服務的記入製造費用,如果不是為生產車間服務的,則記入管理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