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6年澳幣對美元的匯率
外匯的匯率是根據個大因素在變動的:
(一)長期因素
1.國際收支狀況
國際收支,嚴格地說,是指一國對外經濟活動中所發生的收入和支出。當一國的國際收入大於支出時,即為國際收支順差;反之則為逆差。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會直接影響到該國的外匯市場供求,進而影響匯率變動。一般而言,如果一國國際收支順差,在外匯市場上會表現為外匯供大於求,外匯匯率下跌,本幣匯率上升;如果是逆差的話,則是外匯供不應求,外匯匯率上升,本幣匯率下跌。不過,國際收支對匯率的影響要在較長的時間內才能發揮作用,短期的、臨時的、小規模的國際收支差額對匯率的影響,容易被其他一些因素所抵消。
2.相對的通貨膨脹率
貨幣對外價值的基礎是對內價值。如果貨幣的對內價值降低,其對外價值,即匯率也必然隨之下降。一國貨幣的對內價值的變化通常用通貨膨脹率來度量。通貨膨脹、物價上漲,意味著單位貨幣的購買力降低,代表的價值量減少了。在紙幣流通下,各國存在不同幣值變化情況,因此不但要考察本國的通貨膨脹率,也要考察他國的通貨膨脹率,即比較相對的通貨膨脹率。一般來說,相對通貨膨脹率持續越高的國家,表示該國貨幣的對內價值下降得越快,其本幣匯率也將隨之下跌,外匯匯率會上升。
3.宏觀經濟狀況
一國的宏觀經濟狀況除了通貨膨脹之外,還包括經濟增長、財政收支、國民收入、投資環境、經濟開放程度等諸多方面的。若一國的宏觀經濟狀況良好,經濟穩定,該國貨幣的匯率就趨穩;反之,則會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因此,創造一個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是維持匯率穩定的一個重要前提。
(二)短期因素
1.相對利率水平
利率是借貸資金的價格。利率作為使用資金的成本或是放棄資金使用的收益,也會影響到匯率水平。一般而言,資金總是從利率低的地方流向利率高的地方。當一國的利率水平高於他國時,他國的資金就會流入該國;否則,當該國利率水平低於他國的時候,該國的資金就會流出。而資金的大量流入流出,會直接影響到一國的外匯供求,特別是短期外匯的供求,從而引起匯率變動。當然,分析利率因素的時候不能只考察名義利率,而是要結合通貨膨脹考察相對的實際利率水平。利率對長期匯率的影響十分有限,更大程度上是作為政策工具對短期匯率產生重大影響。
2.政府的短期干預
政府為了實現一定的經濟目標,常常會採用種種措施干預外匯市場和外匯匯率,有時甚至操縱匯率的波動。政府為了避免匯率的變動對國內經濟造成不利的影響,需要通過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使匯率的變動有利於本國經濟的運行。這種干預的目的有三種:一是在匯率變動過於劇烈的時候使它趨於緩和,二是使匯率穩定在某個水平上,三是使匯率上浮或是下降到某個水平。
3.心理預期
心理預期有時會對匯率產生重大的影響。心理預期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對利率變動、匯率走勢、通貨膨脹、國際收支等經濟方面的,也包括對政治局勢、國際關系、社會穩定等政治的和社會方面的預期。而對這些方面的不同預期,會直接改變人們的經濟行為,比如投資和儲蓄的方向,進而影響到匯率。由於心理預期的變化快、影響大,常常會引起短期匯率波動。有時,心理預期甚至會成為市場上影響匯率的最主要因素。
❷ 美元對澳幣的匯率是多少
1美元=1.3046澳元
1澳元=0.7665美元
數據僅供參考,交易時以銀行櫃台成交價為准 更新時間:2017-12-14 09:04
❸ 美元和澳元表示符號的問題
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 貨幣縮寫:;ISO 4217貨幣代碼:USD;符號:USA$)是美利堅合眾國的法定貨幣。目前流通的美元紙幣是自1929年以來發行的各版鈔票。
澳大利亞元(英語:Australian Dollar,簡寫A$或AUD)是澳大利亞的貨幣單位。澳大利亞元在外匯市場上,目前為交易量世界第五大的流通貨幣:居美元、歐元、日元、英鎊之後,占總交易量的6%。2010年,澳大利亞元正式取代瑞士法郎的國際地位,成為全球第五大流通貨幣。
美元和澳元都是$。這個沒有辦法區分。但是有時候會寫成AUD和USD這樣就可以區分了。前面是澳元,後面是美元。也有時候會寫成A$。澳元是澳大利亞元(Australian Dollar)的簡稱,澳元的標志國際貨幣符號為AUD。
(3)美元對澳幣年限擴展閱讀:
美元「$」標志的由來
提起「$」的由來,要追溯到16世紀初,當時西班牙鑄造了一種名為「PESO」(比索)的銀元。這種銀元的圖案,一面是皇冠和王徽(獅子和城堡),一面是兩根柱子。根據西方神話,它們是大力士赫居里斯的柱子,代表直布羅陀海峽兩岸的山峰。
相傳,很久以前,歐洲和非洲,彼此連接,後來被大力士赫居里斯拉開。1732年墨西哥城用機器鑄造出一種「雙柱銀元」,其圖形與「PESO」差不多。只是在兩柱之間加上了東西兩半球的圖案,兩柱上各有一條捲曲成「$$」狀的圖形。時間久了,人們就將「$」視作銀元的記號了。
時至今日,世界上還有不少的國家採用「$」作為本國貨幣符號,因此,有時為區別這些國家(地區)的貨幣(包括美國),會在「$」前加上該國(地區)的英文名稱縮寫,如美元(USA$),加元(CAN$),港元(HK$)。在不引起歧義的情況下可以直接寫作「$」。
關於這個美元標志的由來,有許多說法,其中較為普遍的有兩種。一種說法認為,這個符號是將一個寫得較窄的U放在一個寫得較寬的S上形成的,所以它代表了美國(United States)的美元符號。另一種說法卻指出,它是PS疊合寫法的演變。
PS是18至19世紀期間美國的一種圓形硬幣比索(Pesos)的縮寫,這種硬幣在1974年美國正式建立造幣廠以前一直在全國通用。後來美國政府認可了$這個符號作為新貨幣的一個單位,即一美元。在書寫時,$要擺在數字前面。如1美元應寫成$1,50美元寫成$50 。
❹ 澳幣兌換美元
貨幣兌換
1澳元=0.7436美元
1美元=1.3448澳元
匯率查詢途徑:
1.在期貨外匯行情軟體上附帶外匯行情走勢;
2.各大財經網站也有外匯報價;
3.通過手機自帶的外匯查詢工具也可查詢匯率情況;
4.手機期貨行情軟體大多也帶有主要貨幣匯率行情;
注意事項:
匯率是不斷變化的,使用時請參考自身所需當日當時匯率,在銀行櫃台和網銀上兌換時依據的是當時的實時報價。
參考:http://www..com/s?ie=utf-8&f=8&rsv_bp=1&rsv_idx=2&tn=home_pg&wd=澳元兌美元&rsv_spt=1&rsv_pq=b1bab8060000de09&rsv_t=b7c07%%%2F%2F&rsv_enter=0&rsv_sug3=80&rsv_sug1=62&rsv_sug2=0&inputT=2714&rsv_sug4=2714
❺ 澳元的發展歷史
1966年2月14日,澳大利亞發行了現行流通的澳大利亞元,以取代先前流通的舊市澳大利亞鎊,並規定1澳元等於1.12,可兌換0.5個澳鎊。
1971年8 月15日美元實行浮動後,澳元於當月23日開始與掛鉤,12月22日美元貶值,澳大利亞宣布澳元的含金量不變(即0.99531克),對美元的官方匯率上升為 1.216美元,且波幅為2.25%。
1972年6月23日,隨著英鎊區的解體,澳元因此享受的優惠也就宣告結束。後來1966年澳大利亞推行十進制之時,貨幣亦同時改作十進制。由於當時一美元的價值大概等於半英鎊,所以新的十進制通貨改為與美元連動。新通貨的單位為澳大利亞元,幣值等同於舊澳大利亞鎊的半鎊。每一元等於100分,一分大概等於1.2便士。1966年,1元,2元,10元,20元紙幣紛紛引入流通,5元紙幣於1967年引入市場流動,1973年50元紙幣被引入。
1984年1元紙幣被1元硬幣所取代,同時100元紙幣被引入市場流通,1988年2元紙幣被2元制備所取代。 澳大利亞元使用地澳大利亞、吉里巴斯、諾魯,吐瓦魯、聖誕島,科科斯(基林)群島,諾福克島。
1974年9月25日,澳大利亞重新實施有效匯率制,且澳元不再釘住美元,改為澳大利亞主要貿易夥伴國20種貨幣一攬子加權貨幣聯系,並實行管理浮動匯率制度。1976年11月29日,澳元有效匯率貶值17.5%。
1983年12月12日,澳大利亞取消了澳元盯住一攬子貿易加權貨幣的有效管理浮動匯率,而實行自由浮動,澳大利亞也因此取消所有管制。目前,澳大利亞元已成為國際金融市場重要的硬通貨和投資工具之一。
澳大利亞元在外匯市場上,目前為交易量世界第六大的貨幣;居美元、、、英鎊和之後,占總交易量的6%。從2002年起,經改良,澳洲所用紙幣(note)皆帶有膠質,比以往較不易破爛、耐用且美觀。此外,各種面值都設計有不同特色的透明「窗口」,是全球首個國家採用這嶄新的設計。
現在澳大利亞元的5,10,20分和以前澳大利亞鎊,紐西蘭和英國的6便士,先令和2先令是一樣大小。在1990年英國政府核心紐西蘭政府於2006年從大小和重量減小了5分硬幣,其新的直徑為31.51毫米,質量為15.55克新硬幣。澳大利亞50分的硬幣因此成為直徑最大,重重量最重的硬幣之一。在貨幣的流通中,由於紐西蘭的5,10,20分,1元的和澳大利亞的硬幣大小和形狀非常相似,往往被誤作為澳大利亞硬幣使用。
澳大利亞元,簡稱澳元(英文簡稱「Aussie」):澳元又被稱為「商品貨幣」,其匯率與金、銅、鎳、煤炭和羊毛等商品的價格存在緊密聯系,這些商品佔澳大利亞總出口額的近2/3。因此,澳元的走勢的高低通常受這些商品價格趨勢的較強影響。澳元經常在通漲的經濟環境下獲得支持,而此時正是商品價格高漲的時候。舉例來說,當2002年黃金價格上漲時澳元匯率也隨之上漲,2002年夏天金屬價格回調時澳元也隨之回調,二者又在2004年第四季度同時再次上漲。
另一方面,澳大利亞與日本經濟(日本吸收了澳大利亞20%的出口)和歐元區經濟的緊密聯系又可以解釋為什麼澳元會跟隨歐元和日元的走勢。比如,外匯市場中澳元兌美元的匯率與美元兌日元的匯率之間的反相關關系就比較容易識別。澳元兌美元的匯率表示形式與歐元兌美元和英鎊兌美元相同,表示1澳元對應多少美元。
澳大利亞儲備銀行:根據1959年的儲備銀行法案,澳大利亞儲備銀行獲得了澳大利亞中央銀行的地位。儲備銀行的主要任務是保持澳元的匯率穩定和保持充分就業。1993年,澳大利亞儲備銀行獲得了獨立運轉的權力,同時儲備銀行的工作目標也確定下來,即將中期通漲年增長率的目標控制在2-3%。設立中期而不是短期通漲目標的原因在於要鼓勵健康的和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儲備銀行委員會
儲備銀行委員會負責制定貨幣政策。除了每年的1月份,委員會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二要召開貨幣政策會議。利率決策結果一般在會議的第二天公布。委員會由9名成員組成,包括儲備銀行行長、副行長、財政部秘書長和其他6名由財政大臣任命的外部成員。行長和副行長的任期最長為7年,可以連任。6名外部成員的任期最多為5年。
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之後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的過程當中,澳元下跌幅度非常大,甚至超過歐元,當歐債危機在去年一段時間爆發出來之後,澳元的反映也是非常迅速。
❻ 澳大利亞元對美元10年間匯率走勢圖
澳元屬於商品貨幣,澳元走勢基本跟隨鐵礦石、銅礦等價格波動,還有一個就是專中國經濟。近十年澳元屬兌美元匯率走勢如下(數據來源:彭博):
澳元最近一輪走低還有美元走高的因素,因為美國開啟了加息周期,美元上漲,澳元兌美元自然就下跌了。匯率變動受到很多因素影響,你可以了解一下不同階段的因素變化。
❼ 美元和澳元之間的價值
美圓,又作美元抄,是美國的官方襲貨幣。它同時也作為儲備貨幣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廣泛使用。一美元等於100美分。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這種優勢地位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首先,它使美國可以不受限制地向全世界舉債,但其償還債務卻是不對等的或者乾脆是不用負責任的。因為它向別國舉債是以美元計值的,它可以讓印鈔廠毫無節製得加印美元,即便造成美元貶值,也能減輕其外債負擔,又可刺激出口,改善其國際收支狀況。此外,由於美經濟實力雄厚,投資環境比較穩定,在美投資能帶來較多利潤,因此,許多人都想在美投資。再有,還可以使美國獲得巨額的鑄幣稅。澳大利亞元是澳大利亞通貨的基本單位,一元有100分。澳洲元在外匯市場上,目前為交易量世界第五大的流通貨幣;居美元、歐元、日圓、英鎊之後,占總交易量的6%。2010年,澳洲元正式取代瑞士法郎的國際地位,成為全球第五大流通貨幣。
❽ 美元和澳元符號問題
美元和澳元都是$。這個沒有辦法區分。但是有時候會寫成AUD和USD這樣就可以區分了。前面回是答澳元,後面是美元。也有時候會寫成$A和$US。
AU RRP (inc. GST) $4,499 就是澳元正常零售價格包括GST,一共4499。這個裡面GST是$409。
RRP是regular retail price就是正常零售價格。後面的inc. GST是包含GST
GST 是 goods and service tax的縮寫。就是商品,服務稅。基本上是所有的非必需品都是10%。
❾ 12990美元等於多少澳幣
今日最新貨幣兌換:1美元=1.2523澳元,12990美元=16267.38澳元,以上數據僅供參考,交易時以銀行櫃台成交價為准。
❿ 要用人民幣換美金再換澳幣 合適嗎
在均衡匯率下,一次兌換比多次兌換得到的最終貨幣要少.因為每一次兌換,銀行都收取費用(買賣差價).
時間:2009.09.23 08:45:53 ,100外幣兌換人民幣數
貨幣名稱 現匯買入價 現鈔買入價 賣出價 基準價 中行折算價 發布時間
美元 681.33 675.87 684.07 682.89 682.89 2009.09.23 08:45:53
澳大利亞元 594.87 576.51 599.65 -- 591.66 2009.09.23 08:45:53
美元/澳幣=(681.33/599.65)/(684.07/594.87)=1.1362/1.1499
現匯交易,人民幣兌換成外幣用賣出價100人民幣兌換直接兌換成澳幣,100*100/599.65=16.68澳幣
100人民幣先兌換成美元,再兌換成澳幣,100*100/684.07*1.1362=16.61元
顯然後者少了
匯率參考http://www.boc.cn/sourcedb/whp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