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煤礦資源儲量與服務年限有什麼關系
煤礦資源儲量是一塊煤田的總的煤碳量,但並不代表那些產量可以都采出來。比如煤專層比較近的(兩個煤屬層間距為30米)只能采一層,如果兩層都采,中間的30米岩層可能會坍塌。
所以,煤礦還有可采儲量,可采儲量除以每年採煤量就是可采年限。
可采儲量=資源儲量—不可採煤炭量
可采年限=可采儲量/年采量
㈡ 煤礦工業儲量怎麼計算
煤礦工業儲量計算:
礦井總儲量(礦井地質儲量)=能利用儲量+尚難利用儲量
能利用儲量=工業儲量+遠景儲量
工業儲量=可采儲量+設計損失量。
㈢ 已知某礦井年設計生產能力為120萬噸/年,礦井采儲量為8400萬噸,取儲量備用系數1.4求礦井設計服務年限
解:名詞——儲量備用系數,我理解是不能按照要求無限制對自然進行掠奪,為了給自然留內條後路,得容留一些儲備不採,實際采儲量=采儲量/儲量備用系數
那麼設計服務年限=(8400/1.4)/120=50年。
完畢,僅供參考,請批評指正,我不懂這個專業,只是外行的回答。
㈣ 確定礦井服務年限時為何要考慮儲量備用系數也是論述題
儲量備用系數是為保證礦井有可靠服務年限而在計算時對儲量採用的富裕系數。專一般為1.3-1.5,主要屬用於計算礦井服務年限
礦井服務年限是指按礦井可采儲量、設計生產能力,並考慮儲量備用系數計算出的礦井開采年限。
T=ZK/AK
Zk-礦井可采儲量,萬噸;
T-礦井設計服務年限,a;
A-礦井設計生產能力,萬噸/a;
K—儲量備用系數,1.3~1.5。
㈤ 礦井工業儲量 ABC什麼意思
礦井工業儲量 ABC的釋義:
A級儲量。是經過詳細勘探,用鑽孔或巷道在A級儲量所要內求的線距內容圈定的儲量。列為A級。
B級儲量。指經過勘探,用鑽孔或巷道在B 級儲量所要求的線距內圈子定或者A級外推的儲量。
C級儲量。是對煤層用足夠的鑽孔在C級儲量所要求的線距內圈子定或者B級外推的儲量。
礦井工業儲量是指在井田范圍內,經過地質勘探煤層厚度和質量均合乎開采要求,地質構造比較清楚,目前即可供利用的可列入平衡表內的儲量。
礦井工業儲量是進行礦井設計的資源依據,一般即列入平衡表內的A+B+C級儲量,不包括作為遠景的D級儲量。缺煤地區一些煤層賦存不穩定、構造較復雜的煤田,達到高級儲量(A、B級)的勘探工程量太大而井型又小,計算礦井工業儲量(Zg)時可包括一部分D級儲量。為便於地方小煤礦發展,計算其工業儲量時也包括一部分遠景儲量,均可取為A+B+C+0.5D。
㈥ 計算礦礦井井田圈定的工業儲量和礦井服務年限
你在群里發的題我看了
6.8乘以1000乘以1000乘以2.8乘以專0.95乘以0.8除以1200000
下來就是12年多
你看屬看對么
6.8乘以1000乘以1000是表面積
還有容重我忽略拉 看看哥哥我弄的對么?
㈦ 生產礦井中可采儲量怎麼計算
按規定基礎儲量減來去設計自和實際損失後的量就是礦井可采儲量。實際我在計算過程中是基礎儲量和資源量的和也就是保有儲量乘以采區回採率再減去10%的地質及水文地質損失後的量為礦井可采儲量。也就是保有儲量科以采區回採率再乘以0.9就是可采儲量。
㈧ 什麼是礦井儲量、礦井生產能力和礦井服務年限
礦井儲量可分為礦井地質儲量、礦井工業儲量和礦井可采儲量。
礦井地質儲量是指礦內井技術容邊界范圍內的全部煤炭儲量;礦井工業儲量(Zc)是指在井田范圍內,經過地質勘探,煤層厚度和質量均合乎開采要求、地質構造比較清楚、目前即可利用的儲量,礦井可采儲量(Zk)是礦井設計的可以采出的儲量。故
Zk=(Zc-p)C
式中p——保護工業廣場、井筒、井田境界、河流、湖泊、築物等留置的永久煤柱損失量;
C——采區回採率。厚煤層不低於0.75;中厚煤層不低於0.8;薄煤層不低於0.85;地方小煤礦不低於0.70。
礦井生產能力亦稱井型,是指礦井設計的年生產能力(萬噸/年)。有些生產礦井因為原來沒有正規設計,或者因為原來的生產能力需要改變,故需對礦井生產能力進行重新核定。核定後的綜合能力,稱為核定能力。
㈨ 評價一個煤礦的規模大小的標準是什麼看資源量還是儲量多少億噸算是大型多少億噸算是中型小型
根據礦井生產能力的大小,我國把礦井劃分為大、中、小三類。
大型礦井:專120、150、180、240、300、400、500及500萬噸以屬上礦井。300萬噸及其以上礦井又稱為特大型礦井。
中型礦井:45、60、90萬噸/年。
小型礦井:生產能力9、15、21、30萬噸/年。
煤炭工業礦井設計規范(GB50215-2005) 上面有明確的規定。當然井型設計還是要依據資源量,就是儲量,還有區域內斷層構造復雜程度,包括水火瓦斯煤塵等災害因素,都要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