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民事訴訟的上訴期限如何計算
一、民事案件上訴立案期限是多久?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於上訴的案件,直接受理,也就是說此時並沒有一個立案審查的期限。只要當事人是在規定時間內提起上訴的,就必須立案受理。
二、當事人行使上訴權,依照法律規定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提起上訴必須是享有上訴權或可依法行使上訴權的人。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第一審案件中的當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訴訟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權提起上訴;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人民法院判決其承擔民事責任的,也享有上訴權。
2、提起上訴的對象必須是依法允許上訴的判決或裁定。當事人不服並依法行使上訴權,請求上一級人民法院予以糾正的判決、裁定,稱上訴對象。能夠成為上訴對象的,只能是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包括適用第一審普通程序或簡易程序作出的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不予受理、對管轄權異議、駁回起訴等未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定。調解協議不能成為上訴對象。
3、必須在法定期限內提起上訴。當事人對第一審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提起上訴,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進行。民事訴訟法規定,對判決提起上訴的期限為十五日,對裁定提起上訴的期限為十日,從判決書、裁定書送達當事人之日起算。一審判決書和可以上訴的裁定書不能同時送達雙方當事人的,上訴期從各自收到判決書、裁定書之日起計算。過了法定期限,法律文書發生了法律效力,當事人不能再行使上訴權。
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六條:關於期限耽誤後,當事人申請順延,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的規定,是指人民法院應當審查當事人的申請是否有正當理由;並分別作出准予順延或不準順延的決定,而不是指具備順延期限條件的,仍可作出不許順延期限的決定。對上訴期限的計算還應當指出兩點:
(1)當事人一方在國內,一方在國外的案件,因法律規定的上訴期限不同,必須在雙方當事人上訴期限都屆滿後,判決才發生法律效力。法律規定,國內一方當事人不服一審判決的上訴期限為十五日,國外一方當事人不服一審判決的上訴期限為三十日。十五日屆滿,國內一方當事人未提出上訴,即喪失了上訴權,但法律文書尚未發生法律效力,只有國外一方當事人的上訴期限屆滿後,判決才生效。
(2)必要共同訴訟的上訴期限。應從最後收到判決書的當事人收到判決書之日起計算。因為共同訴訟人可能分散居住各地,收到判決書的時間也不同,這樣規定,有利於保護共同訴訟人的上訴權。非必要的共同訴訟中,因各共同訴訟人可以獨立行使上訴權,其上訴期限從各自收到判決書之日起計算。
4、上訴必須遞交上訴狀。上訴狀是當事人提起上訴的根據,沒有上訴狀就難以判明當事人是否行使上訴權和上訴請求的范圍,第二審人民法院也無從進行審理和裁判。
在宣告判決、裁定時,當事人上訴的口頭表示,不能代替上訴狀,但當事人已口頭表示上訴的,應當告知他們在法定上訴期限內書寫上訴狀,不要採取簡單的做法,等到上訴期滿以當事人沒有提出上訴處理。但當事人在人民法院告知後,未在法定上訴期間遞交上訴狀的,則視為未提出上訴。
上訴狀中欠缺的部分可告知上訴人補正,但不能以此為理由剝奪其上訴權。上訴狀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並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如果當事人將上訴狀直接寄交第二審人民法院,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後的五日內,將上訴狀移交原審人民法院。當事人提起上訴,應依法交納訴訟費。訴訟費一般應在遞交上訴狀的同時交納。
上述四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上訴才能成立,才能引起第二審程序的發生。當事人已提出上訴的案件,第一審判決、裁定不發生效力。但對第一審人民法院所作的財產保全、先予執行的裁定效力不發生影響,仍應執行。
❷ 民事案件二審上訴期限是多久的呢
民事二審上訴期限: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二審民事案件訴訟知識:
一、當事人享有哪些訴訟權利?
1、委託代理人;
2、收集提供證據;
3、申請迴避;
4、放棄、變更和承認、反駁訴訟請求;
5、進行辯論;
6、請求調解;
7、自行和解;
8、在法院規定的范圍內查閱、復制本案有關材料和法律文書;
9、申請執行。
二、當事人承擔哪些訴訟義務?
1、依法行使訴訟權利;
2、遵守訴訟秩序;
3、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在舉證期限內提供證據;
4、主動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決定書和調解書;
5、按規定交納案件受理費等訴訟費用。
三、上訴期限為多少日?
當事人不服地方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四、上訴狀應包括哪些內容?
1、當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稱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及其主要負責人姓名和地址、郵編和聯系電話;
2、原審人民法院名稱、案件的編號和案由;
3、上訴的具體請求和理由。
五、如何遞交上訴狀?
當事人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狀,並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也可直接向本院提出上訴。
六、逾期不交上訴案件受理費如何處理?
上訴人在接到人民法院預交訴訟費的通知後七日內,既不交納,又不提出緩、減、免交訴訟費申請,二審法院將作出裁定,按上訴人自動撤回上訴處理。一審判決或裁定即發生法律效力。
七、怎樣提交證據?
1、上訴人上訴時應隨狀提供有關的證據。證據有以下七種:
(1)書證;
(2)物證;
(3)視聽資料;
(4)證人證言;
(5)當事人向法院所作的陳述;
(6)鑒定結論;
(7)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註明證據的來源,證人的姓名和住址;書證應提交原件,物證應當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復製品、照片、副本、節錄本,但需經法院與原件核對無異議後加以註明;提交外文書證,必須附有中文譯本;提交視聽資料必須真實。
2、當事人在二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二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二審不需要開庭審理的,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出。
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屆滿後提供的證據不屬於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十一條規定的「新的證據」的范圍的,人民法院不予採納。
八、如何進行答辯?
被上訴人在收到上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答辯狀的內容,必須針對上訴狀提出的事實和理由,抓住關鍵進行答復和辯駁。
九、二審法院對上訴案件如何審理?
1、對上訴請求的有關事實和適用法律,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經過閱卷、調查、詢問當事人,在事實核對清楚後,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也可以逕行判決、裁定。
2、審理上訴案件可以在本院進行,也可以到案件發生地或原審人民法院所在地進行。
3、經過審理,按下列情況分別處理:
(1)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
(2)原判決適用法律錯誤的,依法改判;
(3)原判決認定事實錯誤,或者原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4)原判決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當事人對重審案件的判決、裁定,可以上訴)。
4、審理上訴案件,可以進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應當製作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調解書送達後,原審人民法院的判決即視為撤銷。
十、傳票有何法律效力?
對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法定代表人應使用傳票傳喚其到庭。
上訴人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二審法院裁定按撤回上訴處理;被上訴人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二審法院可以缺席判決。
十一、什麼情況下可以申請迴避?
l、審判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1)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與當事人有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及姻親關系的;
(2)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3)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
(4)與本案的訴訟代理人、辯護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關系的;
(5)本人與本案當事人之間存在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
2、審判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迴避,但應當提供相關證據材料:
(1)未經批准,私下會見本案一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辯護人的;
(2)為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代理人、辯護人,或者為律師、其他人員介紹辦理該案件的;
(3)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的財物、其他利益,或者要求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報銷費用的;
(4)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的宴請,或者參加由其支付費用的各項活動的;
(5)向本案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借款、借用交通工具、通訊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或者接受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在購買商品、裝修住房以及其他方面給予的好處的。
以上規定所稱的審判人員是指本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助理審判員。
書記員、翻譯人員、司法鑒定人員、勘驗人員的迴避問題,參照審判人員迴避的有關內容執行。
十二、迴避制度還有哪些規定?
l、凡在一個審判程序中參與過本案審判工作的審判人員,不得再參與該案其他程序的審判;
2、審判人員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員離任二年內,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許;審判人員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員離任二年後,擔任原任職法院審 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對方當事人認為可能影響公正審判而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不予准許本院離任人員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但是作 為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監護人代理訴訟或者進行辯護的除外。
3、審判人員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員的配偶、子女或者父母,擔任該審判人員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員所在法院審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許。
以上規定所稱法院其他工作人員是指本院從事審判工作以外的一切人員。
十三、什麼時候提出申請迴避?
當事人提出申請迴避,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前提出;迴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後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❸ 民事訴訟一審上訴期限是多久
被告人、自訴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被告人的辯護人和近親屬、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回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答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必須在收到人民法院的判決書10日內,向原審人民法院或二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上訴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裁定,提出上訴的期限為5日。原審法院做出判決、裁定後,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應當在法定期限內提出上訴請求。上訴期限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2日起計算。在上訴期限內,提出的上訴具有法律效力。意味著案件要進行第二審程序。如果超出這個期限,提出的上訴和抗訴就不具有法律效力,第一審判決、裁定即告生效。但也有特殊情況,如當事人由於不能抗拒的原因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而耽誤提起上訴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5日內,可以申請繼續進行應當在期滿以前完成的訴訟活動。這種申請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如果沒有正當理由的,人民法院即予裁定駁回申請。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九條?不服判決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五日,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算。
❹ 民事訴訟法的上訴期限問題
1、中院把上訴書送到原審法院沒有錯,符合法律規定。
2、你上訴後一年多沒有消息法院版當然有責任,明顯違權反民訴法的規定。而且上訴是沒有要審查是否受理的問題的。
3、你上訴了一審判決當然沒有生效,除非二審裁定維持一審判決。
❺ 民事案件上訴期限如何規定
民事案件的申述期來限是源裁判文書生效後六個月之內。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十二項、第十三項規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❻ 民訴和刑訴的上訴期是多久
民事訴訟中,當事人不服一審判決的上訴期為十五日,不服一審裁定的上訴期為十日。
刑事訴訟中,當事人不服一審判決的上訴期為十日,不服一審裁定的上訴期為五日。
❼ 民事訴訟上訴期限規定
民事案件的上訴期限
對於民事案件的上訴必須在法定的上訴期限內提出,內根據《民事訴訟法容》第一百六十四條,當事人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裁定不服的,有權在上訴期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對判決的上訴期限為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對裁定的上訴期限為裁定書送達之日起10日內。
上訴期間的起算
上訴期間從判決、裁定送達後的第二日開始計算,當事人分別接受裁判文書,裁判文書送達時間不一致的,以各自收裁判文書的時間分別起算。
涉外民事訴訟中的上訴期限
涉外民事訴訟中上訴期限的規定,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九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沒有住所的當事人,不服第一審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的有權在判決書、裁定書送達之日起30日內提起上訴。
涉外民事訴訟中,是否適用上述法條規定的特殊上訴期限,取決於涉外訴訟當事人的住所而不是國籍。即訴訟當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有住所,即使該當事人為外國國籍,也不能適用涉外民事訴訟中規定的特殊上訴期限,其上訴期限應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四條規定的普通上訴期限。
並且在適用涉外民事訴訟法特殊上訴期限時,對判決和裁定不做區分,即對判決、裁定的上訴期限均為收到判決書、裁定書之日起30日。
❽ 民事訴訟的上訴期限是多少天
民事訴訟一審的上訴期限是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