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社區衛生服務的基本內容
1、開展社區衛生狀況調查,進行社區診斷,向社區管理部門提出改進社區公共衛生的建議及規劃,對社區愛國衛生工作予以技術指導。
2、有針對性地開展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地方病與寄生蟲病的健康指導、行為干預和篩查,以及高危人群監測和規范管理工作。
3、負責轄區內免疫接種和傳染病預防與控制工作。
4、運用適宜的中西醫葯及技術,開展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
5、提供急救服務。
6、提供家庭出診、家庭護理、家庭病床等家庭衛生保健服務。
(1)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培訓計劃擴展閱讀:
社區衛生服務的作用:
二次大戰以後,世界各國普遍重視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在發達國家,醫療衛生保健的重點經歷了從基層(家庭)→醫院→基層(社區)的轉移過程。即在20世紀以前,以單家獨戶的個體醫療為主。20世紀開始,逐漸形成了以醫院為中心的醫療保健模式。
60年代起,醫療保健的重點又回到了基層。這次轉移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疾病觀念的改變,人們對健康的要求不僅是軀體不患病,還包括心理健康以及良好的社會適應性。第二是衛生費用急劇上升,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是控制衛生費用、提高衛生服務效益的有效措施。
因為社區衛生服務是綜合性保健服務,重視預防,不僅可以節約資源,也能較好地滿足居民對衛生保健的需求。在發展中國家,經濟水平低, 衛生資源有限,更應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推行簡便技術,改善居民健康狀況。
『貳』 什麼是531行動計劃
531行動計劃是指通過實施全民健康素養提升工程,普及健康知識與技能,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進健康自我管理,促進醫患共同決策,建立健全健康教育體系,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531主要內容如下:
1、開發一套家庭健康自測工具。開發一個融健康自測量表和健康實用技能學習於一體的家庭健康APP,覆蓋家庭全體成員、生命全周期,寓健康於娛樂,實現健康自測與早期發現相結合,建立家庭健康學習網路,提高健康素養水平。
2、建立一個公共衛生科普中心。結合蘇州市健康教育園升級改造,利用VR、AR等新技術,打造融衛生與健康知識學習和技能實踐於一體的公共衛生科普中心。每年開展多部門協作的健康科普宣傳,大力推進青少年暑期實踐教育活動。
3、開展一系列健康公益活動。依託各級健康教育講師團,開展健康公益活動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機關、進特殊人群等「五進」活動,開展需求服務調查,每年開展千場健康公益講座,普及健康素養知識與技能。探索建立網路預約健康講座系統,方便基層單位菜單式選學。
4、建設一批健康示範場所。以制定實施健康策略、提供健康服務、營造健康環境為主要內容,開展健康社區、機關、企業、學校、醫院等健康場所標准化建設,著重建立單位健康講堂、建設健康小屋、開展健康自我管理活動、應用站立式辦公系統和建成無煙環境。
5、建設一批運動健身指導站。完善監測網路,探索建設一批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結合的市民健康自測、體質測定服務,打造集健康自測、體質測定、運動能力評估、科學健身指導等為一體的運動健身指導站,繼續開展「全民健身大課堂」「三進工程」等健身指導服務。
6、播放一批健康宣傳公益廣告。繼續完善與主流媒體和新媒體的宣傳機制,在全市形成健康蘇州建設的濃厚氛圍。加強公益宣傳,與蘇州廣電合作,每月1個主題,在有線電視機頂盒開機畫面播放一批健康宣傳公益廣告,提高市民對健康相關內容的知曉程度。
531行動實施方法:
1、加強健康素養提升工程實施領導。在健康城市531行動計劃領導小組領導下,成立健康素養提升工程實施小組,落實責任分工,明確時間節點,確保經費落實。各地要健全健康教育體系建設,根據國家衛計委頒布的《全國健康教育專業機構工作規范》,建齊建強健康教育專業機構。
2、加大社會力量參與力度。積極引入社會組織、企業、志願者等主體,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在健康支持性環境建設、健康自我管理、全民健身、控煙、全民健康教育資金設立等方面積極參與。
3、加強專業隊伍能力建設。通過培訓、競賽、評比等方式,加強健康教育專業機構隊伍、健康自我管理小組組長隊伍等能力建設。聯合體育部門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探索建立健康生活指導員隊伍,為全民健康素養提升工程順利實施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