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將再升級嗎
最早啟動「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浙江,今年以來繼續領先一步深化改革,推出「無差別全科受理」的改革升級版。這意味著所有窗口都可平行受理任何審批事項,實現了前台受理人員從「專科受理」向「全科受理」的突破性轉變。
據悉,以「無差別全科受理」為亮點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升級版目前已在浙江全省推開。嘉興、台州、衢州等地相繼建立了「前台綜合受理、後台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政務服務新模式。今年的改革目標,將以「全集中、全入駐、無差別、無前台」為核心,持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來源:經濟日報
B. 最多跑一次如何打破部門條塊分割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各領域的數據量都在爆發式增長,尤其在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it技術得到廣泛應用之後,數據的增長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型,大數據如浪潮般席捲而來,人類社會進入大數據時代。大數據不僅僅只是一次顛覆性的技術革命,更是一場思維方式、行為模式與治理理念的全方位變革,尤其在治理領域,大數據帶來了巨大的變革潛力和創新空間。在「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下,應充分重視大數據在治理中的重要價值,牢牢抓住大數據為治理提供的創新機遇,切實提高各級部門的治理能力。
一、大數據為治理理念轉型帶來新機遇
治理理念的轉型是提升治理能力的前提,理念的轉型需要新文化、新思維的融入,大數據所蘊含的數據文化與數據思維恰好可以為治理理念轉型提供突破口,基於大數據探索治理的多元、多層、多角度特徵,最終實現以為主體的管制理念向以協同共治、公共服務為導向的治理理念的轉型。在大數據時代,治理的依據不再是個人經驗和長官意志,而是實實在在的數據,在過去深入群眾、實地調研考察的基礎上,系統採集的客觀數據和實證分析的科學結果將成為最為重要的決策依據。「尊重事實、推崇理性、強調精確」的特徵和「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理念將成為治理理念轉型的核心要義。
二、大數據為治理模式創新帶來新機遇
大數據通過把數學演算法運用於海量數據,從數據中尋找相關關系,通過這種相關性預測事情發生的可能性,這是大數據方法論的核心思想。此外,依託於大數據技術和,通過、眾包等靈活的組織方式,可以推動治理的組織架構從科層、分割、封閉向開放、協同、合作轉型,因此把大數據的方法和手段引入到治理領域,是實現治理模式創新的有效路徑。基於上述方法論,大數據為治理模式創新帶來的新機遇主要包括:從粗放式管理到精細化治理、從單兵作戰型管理到協作共享型治理、從被動響應型管理到主動預見型治理、從電子政務管理到2.0治理、從風險隱蔽型管理到風險防範型治理,最終實現全面數據驅動的治理模式創新。
三、大數據為決策科學化帶來新機遇
隨著公共事務的日益復雜,僅憑個人感知已經很難全面了解所有正在發生的事情並做出正確判斷,部門想要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就需要把大數據思維與技術運用到治理與決策中,依靠大規模數據的收集來直觀呈現經濟社會運行規律,通過相應的數據挖掘來輔助部門進行科學決策。大數據為決策科學化帶來的機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在決策的制定階段,大數據背景下,決策不再是個別領導幹部「拍腦袋」做出的,而是通過「用數據說話」,讓聽得見炮火的人(數據)做出決策,這樣的決策是在對客觀數據進行科學分析、充分了解客觀現實的基礎上做出的,這樣大大提高了決策的精準性、適用性和科學化水平;其次,在決策實施效果的跟蹤反饋階段,通過物聯網和社交網路的普及,大量的客觀數據能夠快速匯集給決策者,通過這些數據對決策的實施過程和效果進行實時監控,能夠更全面地掌握決策的實施效果和下一步的改進方向。
四、大數據為服務效能提升帶來新機遇
提升服務效能是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撐,也是大數據背景下服務型建設的關鍵所在,在治理的范疇下,提升服務效能主要包括部門行政審批的效率提升和公共服務產品的質量提高兩個方面。在提升行政審批效率方面,大數據可以打通各個部門的信息孤島,打破各部門數據的條塊分割,通過構建統一的行政審批雲,讓數據為老百姓「跑腿辦事」,省去了「跑斷腿、磨破嘴,辦事跑十幾個部門,蓋幾十個公章」的苦惱和無奈,這樣既提高了行政審批效率,又節約了開支。在提高公共服務產品質量方面,大數據通過對公共服務產品數據和服務對象數據的挖掘、分析,提升公共服務產品供給的精準化、分層化、個性化;通過公共數據的開放和兼容,讓公眾參與到公共服務產品設計、提供和監督等各個環節,實現公共服務產品質量的提高。
C. 我國政府積極推行最多跑一次便民行動有何現實意義
積極推進互聯網+具有劃時代重大意義。 以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各行業的深度融合和跨界融合,是全球...
D. 北京有多少項辦稅業務「最多跑一次」
北京國地稅局3月28日在京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媒體見面會,向社會推出辦稅事項「最多跑一次」清單等便利化措施,著力提升辦稅服務效率、減少納稅時間,助力優化首都營商環境。
數據顯示,北京市2017年共辦結網審業務75924筆,全年總佔比45.6%。其中,2017年的網審比例由1月的3%逐步提高到12月的69%。最近一個月(2018年2月)的佔比為71.5%。此外,北京市還推行了發票網上申領,實現了從「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的新服務方式。納稅人可通過「票e送」及郵寄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業務,足不出戶即可享受「網上申請代開,雲平台自動受理,物流限時配送上門」的一條龍式辦稅服務,實現領用發票像「網購」一樣方便。
E. 社區工作中最多跑一次指的是什麼
這是政府推出的一項便民服務措施,大致的意思是,群眾去所在的社區辦事,跑一趟就能把想辦的事情辦完。避免了之前手續繁瑣,跑好多次,依然辦不完的弊病。
F. 最多跑一次便民服務什麼時候出台的
好的好的一樣地鐵
G. 最多跑一次是公共政策嗎
最多跑一次逛逛測政策,你說的這個東西我聽不明白,什麼最多跑一次公共政策。
H. 稅務局最多跑一次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明辦理稅務方面的事宜只要跑稅務局一次就能辦成。
為推進「內最多跑一次」改革容,方面群眾和企業辦稅,市地稅局積極推進與國稅部門合作,合理調配窗口安排,聯合設立導稅台,真正讓納稅人「跑一次路,辦兩家事」。
在稅務登記辦理上,將國稅稅務登記窗口移至地稅務登記後台,所有納稅人新辦、變更登記業務由地稅窗口「一窗式」受理。群眾和企業辦理稅務登記,由地稅工作人員受理後直接交由國稅工作人員進行登記,減少了納稅人取號排隊等待時間,免除了納稅人國地稅往返跑的負擔。同時,將地稅的外來建安企業辦稅窗口移至國稅營改增窗口隔壁,外來建安企業在國稅繳納稅費後,由國稅窗口直接將資料傳遞至地稅窗口,直接繳納稅款,真正實現國地稅「手遞手」服務。
同時,市地稅局積極加強與社保處合作,由社保派駐工作人員入駐二樓地稅窗口,實現納稅人繳納社保費「取單—繳費」的直通式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