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ANSI美國國家標準的工作程序
由於美國社會的多元性和自由化狀態,形成了美國獨特的分散化標准體制,除各企業、公司制訂標准之外,尚有近400個專業機構和學會、協會團體制訂和發布各自專業領域的標准,而參加標准化活動的則有580多個組織。其企業標准化工作亦開始較早,而且頗有成效。隨著企業的不斷擴大,企業管理的標准化機構也不斷擴大。有的標准化機構屬於經理部領導,有的則屬設計單位領導或工藝單位領導。企業標准一般不對外。僅96年一年,標准增加了4%,總數達13056。
美國國家標准學會本身很少制訂標准。其ANSI標準的編制,主要採取以下三種方式:
1. 由有關單位負責草擬,邀請專家或專業團體投票,將結果報ANSI設立的標准評審會審議批准。此方法稱之為投票調查法。
2. 由ANSI的技術委員會和其他機構組織的委員會的代表擬訂標准草案,全體委員投票表決,最後由標准評審會審核批准。此方法稱之為委員會法。
3. 從各專業學會、協會團體制訂的標准中,將其較成熟的,而且對於全國普遍具有重要意義者,經ANSI各技術委員會審核後,提升為國家標准(ANSI)並冠以ANSI標准代號及分類號,但同時保留原專業標准代號。
美國國家標准學會的標准,絕大多數來自各專業標准。另一方面,各專業學會、協會團體也可依據已有的國家標准制訂某些產品標准。當然,也可不按國家標准來制訂自己的協會標准。ANSI的標準是自願採用的。美國認為,強制性標准可能限制生產率的提高。但被法律引用和政府部門制訂的標准,一般屬強制性標准。
㈡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歐美模式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政府提供服務的低效率和壟斷性所產生的巨大壓力下,英、美、澳、日等歐美國家都逐步將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作為重要環節納入到了政府改革的實踐框架之中,並取得了重大成效。
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是提高政府效率的一種有效選擇。近些年來,雖然我國不少地方作了大量積極探索,但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仍處於「初級階段」,需要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一套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運行機制,以提高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
健全的立法規定
在英國、美國等歐美國家,均有國家層面對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立法。比如,美國就具有全世界最為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美國國會和有關部門制定了大約500 種政府采購法規,形成了以法律(法案、法令)、規章制度、行政和司法三個部分組成的制度體系。其中《聯邦政府采辦法案》和《聯邦政府采購條例》是政府采購法規體系的核心,統一規范了政府各機構的采購政策、標准、程序和方法。
在英國,自上世紀80年代撒切爾夫人將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作為社會福利改革的一部分大范圍推開以來,無論是1997年上台的托尼·布萊爾將其常態化、制度化,還是如今執政的卡梅倫提出的「大社會」計劃,均在立法和政策上對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先後於1998年和2011年分別發布了《政府和志願及社會部門關系的協議》和《開放的公共服務白皮書》,通過選擇性放權,秉持公平性與多元化原則,改善公共服務,引領公共服務改革創新。
日本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進程起始於2004年小泉內閣通過的《推進規制改革、民間開放3 年計劃》。雖然起步較晚,但是日本政府在公共服務購買的進程中始終堅持立法為先導的原則。《關於通過競爭改革公共服務的法律》明確了政府購買服務的基本原則;《會計法》及相關法律規定了中央政府有關的購買服務程序;《地方自治法》及相關法規規定了與地方政府有關的購買服務程序,從而形成了關於政府購買服務的較為完備的法制框架。
在澳大利亞,對於社會部門的一般管制均以澳大利亞稅務局為核心,這就確保了澳大利亞慈善法律的真實價值是關注獲取利益。1997年頒布的《財政管理與責任法》和《聯邦服務提供機構法》規定了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在這方面的細則。
公開透明的購買流程
一套公開透明的公共購買流程,是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必然要求。經過多年的發展,西方發達國家大多已安排專項預算,通過一定的政府采購程序對私有和非政府組織提供的社會服務進行購買,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簡單來說,西方國家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流程是這樣的:首先,政府對購買服務進行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按照一定的程序選定購買的公共服務的范圍、項目,並確定相應的預算;其次,向社會公布政府購買的項目、購買價格、預算安排以及質量要求和各項服務指標等;再次,對投標進行資質認定,並運用招投標和委託等方式選定供應商、簽訂合同並實施相應的過程管理和監督;最後,對這些組織進行績效考核並按照績效進行結算。
當然,具體到每個國家而言,其流程可能也會有所不同。比如在美國,政府購買公共服務至少由6個環節構成:制定統一的單據格式、招標公告以及表述格式、對招標工作人員統一定位,詳細制定招標采購操作規程,確定合格供應商名單,招投標,交貨追查,進行采購審計和管理審計。英國的政府采購程序則包括8個階段:制定采購計劃,確定采購總負責人和配備律師、會計師或審計師,律師起草和在指定刊物上公布信息,接受咨詢,按標准確定合格供應商名單,招標或直接采購,按照合同監督供應商完成服務,獨立審計。
但不管怎麼變化,實現政府對非營利組織和社會服務組織公共服務的購買,「按照選定服務項目——社會公布——資質認定、招標管理——過程管理、監督——績效考核——結算」都是最基本的流程。
非壟斷的購買方式
在西方發達國家,公開競標是最典型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方式。例如,英國政府早在1990年公布的公共醫療和社區關懷法中就明確規定,中央政府撥付的特殊款項的85%必須以競爭招標的方式向私營或非政府組織購買。不過在加拿大,正式招投標並非最主要的方式,政府也經常採用直接向社會組織提供項目的方法。
競標可以幫助政府降低購買公共服務的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但不足之處是有可能引起政府雇員的反對,需要建立起相關過渡的政府雇員機制。除公開競標外,在涉及專業性較強的公共服務時,西方發達國家還會採用協議定標的方法,如對監獄、醫院等服務的購買。
在美國,合同外包則是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主要形式,被廣泛應用於社會服務領域。在合同外包的發展過程中,政府購買服務經歷了由設計型合同向績效型合同的轉變。設計型合同的特點是政府為投入和過程付費,政府部門制定的規章制度嚴格約束社會組織的行為;績效型合同則是通過社會組織提供服務的質量、效果等的評估付給費用。20 世紀90 年代新公共管理理念取得主導地位後,績效型合同出現並普遍使用,使為公民提供的服務和項目質量最大化,便於有效測算項目和服務的最終產出。
另外,不管採取哪種購買方式,政府都應逐漸從公共服務直接生產者的角色中淡出,而更多地承擔起公共服務規范和制度制定者的責任。以英國政府做法為例,2001 年,布萊爾政府設立了公共服務改革辦公室,與公共服務決策部門、執行部門共同開展工作相關部委制定購買服務政策,下設具體的部門執行。同時,實行了中央與地方「分治」,使地方政府擁有了更多的公共服務決策權。在社會層面,獨立顧問團、專業消費者組織和行業自律協會在完善公共服務社會管理體系,保護消費者利益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樣就形成了中央政府制定規劃、各級政府部門具體執行和社會團體予以輔助的政府購買服務管理體制。
㈢ 美國主要的法律是什麼
美國主要有以下的法律:
一,國會法案(Act of Congress)
由美國憲法授權美國政府所制定頒布的成文法。當議案在國會兩院以簡單多數的得票通過,接著再由總統簽署後即完成立法,並正式成為聯邦法律。在頒布成為聯邦法律之前,議案必須通過參眾兩院的半數投票同意後,再經總統簽署。
二,憲法
按三權分立和制衡原則建立總統制的資產階級民主政體。國會分參眾兩院,為最高立法機關。兩者現在都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參議員為100名,各州不論大小,一律兩名;任期6年,每2年改選三分之一。眾議員按人口比例選舉產生,現固定為435名。法律須經兩院通過,有分歧時組成兩院聯席會議解決。國會主要職權為立法、修改憲法和進行彈勁等,以及專由參議院行使的批准條約和審議重要官員的任命。總統任期4年,主要由民主黨和共和黨兩大黨提名候選人,經普選產生的選舉人間接選舉產生。總統兼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三軍統帥。國會只能按彈劾程序,由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主持參議院審理通過,方得罷免總統。總統有否決兩院通過的法案的權力;但如兩院再以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法律即有效。美國最高法院由總統提名並經參議院同意任命的9名終身法官組成,審判獨立。
三,民法
包括的范圍很廣,除若干州有單獨的民法典外,一般包括許多有關契約、侵權、財產、繼承和婚姻家庭方面的制定法和判例,統稱為私法。多數州援照英國舊法,胎兒即享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應為其設財產管理人。多數州規定年滿18歲的公民即享有行為能力,未及此年齡者可就生活必需訂立契約,成年時可單方加以解除。
四,契約法
主要是判例法。19世紀末才開始制定某些統一的成文法,主要是商業方面。例如,適用於37州的《統一買賣法》(1906),適用於各州的《統一流通票據法》(1896)。20世紀50年代,有關契約的制定法陸續增加,其中最重要的是《統一商法典》(第2篇)和《消費者信貸保護法》(1968)等。美國沒有分章羅列各種契約關系的契約法,只有關於契約訂立、解除、無效和契約的內容、形式等一般原則的規定;不過,在部分法典內有專門適用於某種契約,如保險、代理、承攬等的特殊規定。
五,侵權法
沿襲自英國法,即民事侵權行為的受害人得提起損害賠償之訴。美國關於侵權的成文規定主要見諸州法,聯邦並無統一立法。故意侵權行為除保留英國法原有的傷害、侵佔財產、非法拘禁等外,增加了一些新項目,如干預隱私(竊聽、擅自使用他人照片等)以及生產危險商品等。過失侵權必須過失與損害有因果關系才負賠償責任,過失又必須是有違照管義務,其大小視行為人專業資格而定。例如工程建築師的義務高於建築工人。
六,財產法
是美國法中較復雜的法律之一。來源於英國封建時期地產法的一些概念與原則,與現代資本主義的一些財產原則相結合,所有權、抵押權、典質權和留置權等又相交錯,形成比較復雜的法律規定。與英國法相比較,其地產購置的登記程序比較復雜,產權的取得往往需要經過許多法律手續,因而,出現了產權保險制度。擔保利益包括不動產抵押和動產典質。
七,繼承法
是美國法中比較發達的一部分。規定有嚴格的遺產管理制度:動產在分配給繼承人以前,必須交由遺產管理人管理;不動產在理論上可直接移交繼承人,但實際上也經過一段管理。管理人的指定、許可權和報酬等都有詳細規定。不動產的繼承依財產所在地法,動產的繼承依被繼承人最後住所地法,因而遺產處理往往涉及不同州的法律。法定繼承的順序和份額,有些州作了明確的規定。
八,婚姻法
或稱家事法,各州有其不同規定。目前多數州規定廢除所謂「普通法婚姻」;而且不承認婚約的法律拘束力。各州一般都列舉可以要求離婚的理由。原來實行一方過失原則,1970年加利福尼亞州頒布新離婚法以後,許多州陸續仿效,改采感情破裂原則,進一步擴大了離婚的可能。離婚管轄比較復雜。各州對離婚前的住所要件規定不一,財產處理原則也不盡一致,所以在不同州起訴,結果往往相異。而且,離婚訴訟一般為屬事管轄,而扶養訴訟則為屬人管轄,所以往往不能同案解決,並經常需要在不同的州審決。
九,商法
與民法並無嚴格界限,如契約法、財產法等均兼屬民法與商法,《統一商法典》對商事關系作了較全面的規定。
十,公司法
規定頗為詳細,其特點為:在合夥與公司之間劃分出一類所謂聯營,指不同行業的聯營。公司本身不作分類,但區分非營利社團與盈利企業非營利社團如政治團體、科學團體、學校、宗教團體、體育俱樂部和農業實驗站等,參加者稱成員,不分紅,其法人權利義務和稅收等有別於盈利企業。盈利企業的成立、資金、經營和管理等均有較嚴格規定。董事會與理事會在法律上無嚴格區別。公司之成立依成立地法,公司之經營依公司所在地法。國家對跨國公司、母子公司、跨行業聯營公司有一定的干預,也有一定的支持。
十一,刑法
至今沒有制定統一的刑法典,只是在1962年公布了一部《標准刑法典》草案,供各州立法參考,但未正式生效。有的州在英國法的基礎上制定本州刑法典。到80年代,還有一半的州承認普通法中的罪名,即使有法典的也往往以普通法來解釋其中的規定。因而罪名和定義很不一致,刑罰也輕重不一。
十二,訴訟法
民事訴訟程序 與英國法無多大區別,採取辯論制,獨任審理,部分訴訟、特別是侵權訴訟等由陪審團裁斷,法官作判決。 刑事訴訟程序與英國法差別較多,舉其大者有:①被告人訴訟權利的保障上升為憲法原則。②若干州保留大陪審團審查重 罪起訴的制度。②非法取得的證據不得採納。④認可並大規模使用所謂「答辯交易」(Plea bargaining)方式。
十三,殘疾人法
據美國人口普查局(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的報告,美國人口中有5100多萬人(占總人口約18%)有某種形式的殘疾,其中約3250萬人有嚴重殘疾。《美國殘疾人法案》(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簡稱ADA)於1990年7月26號簽署生效。這項立法被視為保護殘障美國人民權的一個重大勝利,在使用社會服務設施,出入公共場所和就業等方面給殘疾人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條件。殘疾人法案因而改變了千百萬人的生活。
㈣ 法規REACH和美國HR4040的標准要求是什麼
法規REACH:「Registration,Evaluation, 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是歐盟對進入其市場的所有化學品進行預防性管理的法規。將於2007年6月1日正式實施。
H.R.4040是美國生效消費品安全改進法案的習慣簡稱,並於2008年8月14日由總統布希正式簽署為法律。HR4040法例旨在加強進口消費品的安全,但可能對有關產品進入美國造成額外障礙,最終令出口商更難對美國輸出產品,成本也會有所增加。出口商須留意法例內各項規定的生效日期,該法案除了對兒童產品中鉛含量的要求更為嚴格外,還對玩具和兒童護理用品中的有害物質鄰苯二甲酸鹽的含量做出新的規定。此外,該法案還要求建立消費品安全公共資料庫,以及要求某些兒童產品在被進口到美國前必須有獲該委員會認可的獨立第三方實驗室出具的測試報告。
㈤ 美國安全標准
美國安全標准
概述
美國1922年頒布的消費品安全法規,是安全領域中的基本法律。 該法規授權消費者製品安全委員會(CPSS),對特定門類物品規定了特定的安全要求。 目前該委員會對15000種以上消費灶商品的安全具有裁決權, 凡經該委員會裁定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商品,將強行取締其生產、進口和銷售。同時發出公告, 要求消費者將商品退回經銷的商店,或要求製造廠返修。該委員會還對製造廠、進口商、批發商、 零售商、消費者在保證和監督商品是否安全方面規定了各自的職責和義務。 對違法者,將追究民事和刑事責任,並給予罰款。
法律規定,凡輸入美國的消費品必須經過檢驗,對不符合法律規定的不合格產品,一律不準進入美國市場。如食品、葯物、醫療器具和化妝品法的規定。 上述產品進口時,必須經過食品葯物管理局依法進行檢驗,經檢查發現不符合法定標準的貨物, 不準進入美國市場。對於輸入美國的紡織品, 則要求符合紡織纖維製品鑒定法(1969年11月3日修正), 羊毛製品標簽法(1939年)和易燃織物法(19657
年5月4日修正),對於檢驗不合格者,一律不準進入美國市場。
美國保險人實驗室(UL), 是美國消費者產品委員會在裁決產品是否符合安全規則時主要依靠的機構。美國保險人實驗室對於機電產品、建築材料、化工製品、 消防設備到紡織品,服裝、玩具等各種涉及安全的產品進行檢驗。 美國許多州發布的有關規則及條令中都明確規定,在涉及安全的產品上,必須貼有UL標記, 否則將取締其生產、經銷和進口。申請UL標記的基本程序如下:
1.申請人(包括製造廠、代銷商、 出口商等)向美國保險人實驗室設在美國國內及其他國家或地區辦事處客戶顧問發出申請信,其內容包括各種類型號、 電參數額定值,性能操作說明書、照片、結構圖、線路圖、外殼材料、安裝說明、 可替換的元件,以及已經UL認可的元件目錄和製造廠的名稱,產地等。
2.客戶顧問將申請信轉給美國保險人實驗室有關的工程部門, 並在5日內給申請人回函, 隨後由回函的工程師向申請人寄出正式申請表格及一封裝有全部指示的信件。
3.申請人收到正式表格和信件後,將簽字後的正式申請表寄給該工程師, 並發運樣品,預付保證金。
4.美國保險人實驗室收到簽字的申請表,保證和樣品後, 編制鑒定和測試計劃並通知申請人,在鑒定期間,雙方簽訂監督檢查協議書, 正式由美國保險人實驗室保存。
5.樣品測試後, 向申請人和美國保險人實驗室的工廠檢驗員發出一份正式的監督檢查報告書(即檢驗細則),共內容:
⑴產品結構詳細描述;
⑵工本執行各種檢測必須配置的儀器設備;
⑶抽樣指示;
⑷美國保險人實驗室檢驗員監督檢驗的測試項目,等等。
同時,根據產品檢測的復雜程度採取以下方式:
⑴對檢驗項目不太復雜的產品, 美國保險人實驗室向其工廠檢驗員發出工廠檢驗(FPI)指示後,即批准使用UL標志。
⑵對較復雜的商品,必須在通過工廠生產檢驗(FPI)合格之後,方能批准使用UL標志。
對於檢驗不合格的產品,UL將發一份不合格的報告, 並指出不合格的具體理由及改進的建議,產品改進後,可重新申請鑒定。此外根據《聯邦食品、葯物和化妝品法》的規定,對食品、 葯物及化妝品的安全
規則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㈥ FDA是什麼標准
FDA是美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的簡稱。美國FDA隸屬於美國國務院保健與服務部的公共健康服務署,負責美國所有有關食品,葯品,化妝品及輻射性儀器的管理,它也是美國最早的消費者保護機構。自1990年以後,美國FDA與ISO組織等國際組織密切合作,不斷推動一連串革新措施。尤其在食品、葯品領域,FDA認證成為世界食品、葯品的最高檢測標准。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最高食品安全標准。只有申報的產品經過對人體使用產品後的143個關鍵檢測點位作監測,對2-3萬人持續3-7年的監測,完全通過合格的產品,才會核發FDA認證。(來源網路)
㈦ 美國CDC PFGE標准方法
美國CDC PFGE標准方法如下:
超重是指體重超過正常標准,肥胖是指集體脂肪過多兩者並不相同。
標准體重的計算公式是:(身高-100)X0.9=標准體重(kg)。
一般體重在等於或超出標准體重的10%~20%之間為超重,超出正常體重的20%(含20%)以上為中度肥胖,超過50%則為重度配胖。
美國CDC英文全稱為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即: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該中心1946年7月1日在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臨近艾莫利大學的一塊土地上正式成立。當時的名稱為:美國傳染病中心(Communicable Disease Center,簡稱也是CDC)。創辦人是約瑟夫・孟汀。中心有員工400多人,多數為工程師和昆蟲學家。1947年,CDC象徵性的付了10美元,獲得了艾莫利大學捐贈的克萊夫頓路上的15英畝土地,准備用於總部的建設。但該工程直到10餘年後才正式開始。
隨著CDC工作領域的逐漸擴大,該機構先後也幾次更名。1970年,該機構更名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991年,它的四個中心的名稱中均增加「全國」的修飾語,即:全國慢性病預防與健康促進中心、全國環境衛生中心、全國傳染病中心和全國預防服務中心。目前,美國CDC的工作人員已達8000多人。
㈧ 美國主要有哪些重要法律
1791年12月15日 信仰、出版、集會、示威自由
2 1791年12月15日 攜帶武器的自由
3 1791年12月15日 軍隊不得進入民房
4 1791年12月15日 免於不合理的搜查與扣押
5 1791年12月15日 正當審判程序、一罪不再理、無罪推定、徵用私產需賠償
6 1791年12月15日 刑事案件接受陪審團審判的權利
7 1791年12月15日 民事案件接受陪審團審判的權利
8 1791年12月15日 禁止過度嚴厲的刑罰和罰款
9 1791年12月15日 憲法未列明的權利同樣受保護
10 1791年12月15日 憲法未賦予政府的權利都屬於各州和人民
11 1795年2月7日 限制聯邦法院對各州的管轄權
12 1804年6月15日 總統選舉辦法
13 1865年12月6日 廢除奴隸制度
14 1868年7月9日 國籍、處罰程序、眾議員選舉、叛國罪、國債,所有公民享有平等被保護權
15 1870年2月3日 所有公民不得由於膚色、種族的區別或曾被強制勞役(即曾身為奴隸)而受到選舉權的限制。(不包括性別)
16 1913年2月3日 國會對所得稅的徵收權
17 1913年4月8日 代表各州的聯邦參議員必須直接選舉
18 1919年1月16日 禁止在美國國內製造、運輸酒類(後被第21條廢止)
19 1920年8月18日 公民的選舉權不因性別而受限(即賦予女性選舉權)
20 1933年1月23日 規定總統任期、國會議事程序
21 1933年12月5日 廢除第18條修正案
22 1951年2月27日 總統最多連任一次
23 1961年3月19日 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指派總統選舉人的辦法
24 1964年1月23日 選舉權不受稅收限制
25 1967年2月10日 總統與副總統的繼任規則
26 1971年7月1日 保護18歲以上公民選舉權
27 1992年5月7日 禁止隨意改動議員薪酬
㈨ 美國羅斯福新政是如何解決社會公共服務方面的問題
舉辦了許多公共工程,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 緩和社會矛盾 穩定經濟秩序 促進經濟恢復.
㈩ 美國,歐盟的衛生執行標准與中國的差別
世界各國頒布的衛生標準的法律效力尚不相同,有的國家(如美國等)標准具有法律效力。
但在另一些國家則只是建議值,無法律約束力。
衛生標準是有關衛生立法體系中,由母法派生出的技術規范性法規。
中國的衛生標准均屬可區分為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地方標准,但均屬強制性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