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幫忙描寫一下和縣陋室公園的風景
#
.i
黃山"
\揭秘:什麼方法能讓她更滿意
安徽和縣陋室公園游記
閱讀:10132009-01-02 14:38
標簽:安徽和縣陋室公園游記旅遊
安徽和縣陋室公園游記
記得初中學了一篇課文_---劉禹錫的<陋室銘>,一直想去看看,可惜一次次錯過了,元旦期間有幸去看了看,感覺實在太破敗了,和縣唯一可以利用的旅遊資源即將喪失.
請各位隨著我的鏡頭,進入和縣.從蕪湖乘汽車大概要1個半小時就到達了和縣縣城,縣城交通不錯,除了三輪車,計程車還有象樣的公交車.
X
由於車站離公園不遠,因此步行了10分鍾到達陋室公園.一路上都是天翼的廣告和小吃攤子.
終於快到了.
到了公園門口,才知道公園已經倒閉了,連門票都不要了.
進去吧.進門就是履仙橋,
還有來這里拍結婚照的.俺給你們拍一張
過了橋,就看見昔日的光彩,導游圖和遊客須知
進入風景區
尋著指示牌找到了陋室,可惜門鎖上了,大家都從各種縫隙
4載入中...
黃山加關注
\揭秘:鼻炎-過敏鼻炎的6大危害
下載
新閱天下
手機必備的閱讀App
相關博文
安徽和縣一日玩
"農村中學留守兒童英語教學實踐研究 "開題報告
舉報和縣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黃先華
舉報安徽省和縣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黃先華(轉載)
安徽和縣·雞籠山
在安徽省和縣第一中學做高考心理訓練講座
今日熱點
《超體》女神斯嘉麗讓人腦洞大開
王岐山稱「不收手要付代價」在警告誰
記者:50年後老齡化的美國什麼樣
蔣豐:日本皇後過完八十大壽布局身後事
石述思:Facebook馬克扎克伯格的中國情結
為了事業先冷凍卵子靠譜嗎
精彩圖集更多
獨享路上美妙的時光
稻城白馬雞英姿颯爽
銘記生命鋪就的道路
h[頭條]揭露針扎女嬰背後的可怕迷信
\台灣「2014新宅男女神」10強
\揭古代女人三寸金蓮如何成型
首頁熱圖草根娛樂軍事排名名博美食體育專題
手機新浪網 導航 搜索 意見反饋 回頂部
⑵ 和縣屬於安徽馬鞍山什麼區
和縣直接歸屬馬鞍山市管轄,不屬於其他區管轄。
和縣位於安徽省東部,長江下游西北岸。東與南京、馬鞍山、蕪湖三大城市隔江相望,南臨蕪湖市鳩江區,西與含山縣接壤,西北與全椒縣毗鄰,東北與南京市浦口區一橋相連。和縣南北長,東西窄,全縣南北最大距離70千米,東西最大距離36.4千米,總面積1319平方千米。
和縣歷史悠久,距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是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境內有和縣猿人、霸王祠、天門山、陋室等4個歷史文化景點入選中小學教科書。和縣文化底蘊深厚、人文薈萃,北宋歌豪杜默、明末清初新安畫派的傑出代表戴本孝、「當代草聖」林散之、我國首枚奧運金牌獲得者許海峰等都是和縣的驕傲。
和縣生態環境良好,山水資源豐富,擁有雞籠山—半月湖、香泉旅遊區兩個4A級景區,霸王祠、天門山等5個3A級景區。此外,還有南梁昭明太子蕭統沐浴療痾的「天下第一湯」香泉等眾多歷史人文景觀,是中國最佳溫泉度假旅遊示範縣。
(2)馬鞍山和縣陋室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和縣古名歷陽,因「縣南有歷水」而得名。周朝屬揚州之邑,春秋、戰國屬楚。秦贏政元年,置歷陽縣,屬九江郡。漢屬淮南國,晉屬揚州淮南郡。唐為和州,轄歷陽、烏江、含山三縣,其中歷陽縣轄39個鄉和西梁山鎮,宋沿唐制。明直屬南京。清屬江南左右布政使司。
辛亥革命後,改和州為和縣,直屬省都督。1948年,成立和含愛國民主縣政府,11月,和、含分開。1949年1月成立和縣民主政府,後改為和縣人民政府,屬巢湖地區。12月,劃歸南京市管轄。1950年春,仍歸巢湖地區。
1952年,屬蕪湖地區。1958年,和縣與含山縣合並成立和含縣,劃歸馬鞍山市。1959年4月仍歸蕪湖地區,5月,和含縣劃開。1965年,隸屬巢湖專區管轄。2011年劃歸馬鞍山市,現和縣屬安徽省馬鞍山市,轄9個鎮,85個村委會、30個社區居委會。
中國共產黨組織在和縣建立較早,1927年4月,中共和縣第一個黨支部成立。同年5月,由於反革命逆流波及至縣,境內一些共產黨員仍然以各種形式,堅持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斗爭。抗日戰爭時期,和縣黨組織逐步恢復建立起來。
自1938年9月開始,先後建立和含臨時前委、和含全縣委、和江中心縣委、和含工委、江和全工委、和含中心縣委。1942年,在和含境內,建立擁有1000人槍的含和獨立團,1943年,擴建為3000人武裝的含和支隊,七師參謀長孫仲德兼任支隊人和政委,馬長炎任副支隊長。
同時,在和含中心縣委的基礎上,相繼建立了和含地委、和含專員公署。從而使這塊根據地逐漸鞏固、發展,成為集聚革命力量的一塊基地,又是溝通新四軍第二師和第七師的重要通道。1945年9月,和含根據地黨政幹部遵照中共中央的決定,在含和支隊的掩護下,安全撤離和縣抵達蘇北。
1946年7月,在蕪湖成立中共和含工委,由王訓友任書記,聯系和含地區沒有北撤的黨員和幹部,恢復革命力量。1947年10月,彭醒夢任中共和含工委書記,並組建和含支隊,積極配合華東野戰軍南下先遣支隊,進入和含地區。
1948年6月,南下先遣支隊在和縣南鄉司常庄附近,全殲國民黨安徽省保安第六團,打開了和含地區的斗爭局面。1949年2月,人民解放軍抵達長江北岸,約計35000人,分駐在烏江至裕溪口長達60公里的沿江地區。
同年4月上旬,為掃清渡江戰役的障礙,三野三十軍九十師二七〇團,參加進攻西梁山敵軍陣地。朱慕萍團長親自指揮主攻,光榮犧牲。
1949年4月23日,和縣全境解放。中共和縣縣委下轄7個區委、42個支部。7月,屬江全縣、臨江縣管轄的原和縣地域全部劃歸和縣。全縣共建7個區,1個直屬鎮,75個鄉鎮。
⑶ 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陋室小區能收優速快遞嗎
只到馬鞍山市區里
⑷ 安徽和縣陋室西街那裡有個打疫苗的 周末休息嗎
歷陽醫院
⑸ 和縣有幾個鄉幾個鎮幾個街道
截至2019年7月,和縣共轄9個鎮,另設有3個功能區,分別是:歷陽鎮、白橋鎮、姥橋鎮、功橋鎮、西埠鎮、香泉鎮、烏江鎮、善厚鎮、石楊鎮、安徽和縣經濟開發區、安徽精細化工產業有機合成基地、安徽和縣台灣農民創業園。
1、歷陽鎮
歷陽鎮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是和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古稱亞父城,2000多年前由歷陽侯范增所建,東漢時曾為古揚州站所。
全鎮總面積164平方公里。歷陽鎮地理位置優越,東靠近南京,與馬鞍山隔江相望。省道巢寧路和滁蕪路穿境而過,乘車至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南京祿口機場、蕪湖灣里機場均不到90分鍾,境內有長江黃金水道和三條通江河流,水陸交通十分便捷。
2、白橋鎮
安徽省和縣白橋鎮,面積106.58平方公里,轄9個村委會、3個社區居委會,鎮政府駐白橋街社區。
3、姥橋鎮
姥橋鎮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鄭蒲港新區,與馬鞍山市主城區隔江相望。歷史悠久,自唐朝隸屬和州,轄8個村委會,2個社區。
鎮位於和縣南部,距和城僅3公里,滁蕪省道穿境而過;東臨長江,與馬鞍山一江之隔,馬鞍山長江公路大橋及長江深水碼頭已於2013年年底建成;南依巢蕪高速、蕪湖長江大橋,淮南鐵路近在咫尺;北靠合寧高速、南京長江三橋、屬南京1小時都市圈;西面巢寧路。
4、功橋鎮
功橋鎮位於和縣西南部,距縣城約27.0公里,東接姥橋鎮,南與沈巷鎮相對,西與含山縣接壤,北臨西埠鎮。功橋鎮屬於半山半圩區,總面積12756.7公頃,下轄9個村委會和2個社區。
5、西埠鎮
西埠鎮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位於和縣西部,長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帶的北側。地理環境優越,水陸交通便捷,新S105省道橫貫東西,已開工建設的北沿江高速穿鎮而過。
西埠鎮鎮域總面積157平方公里,下轄11個村,2個社區。西埠鎮有雞蘢山、九條壠、攔龍山等景點。
⑹ 問一下安徽和縣的公園門票價格
1,雞籠山森林公園沒有賣門票的,車子直接開進去隨便玩,若進雞籠山禪寺,收門票20元人民幣,當然,您若有公事,就不必買票啦。
2,陋室公園、桃花塢公園、歷陽公園這3個也是沒有賣門票的,隨便進出,陋室公園內有劉禹錫紀念館,逢星期一、三、五開放,也無賣門票的。
3、霸王祠收門票15元人民幣,大門有人看守。
4、褒禪山華陽洞在含山縣,門票是要買的。
全部游完您得需一個星期的時間,如果需要向導,我非常樂意為您服務。
⑺ 那個什麼陋室在巢湖的和縣嗎
位於和城半邊街。為唐代長慶四年(824),著名詩人劉禹錫任和州刺史時所建。有銘,著名書法家柳公權書並勒石成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宋王象之所撰《輿地紀勝》載:「和州陋室,唐劉禹錫所辟,有《陋室銘》柳公權書。」明代正德十年(1515)知州黃公標補書《陋室銘》碑文,並建有「梯松樓」、「半月池」、「萬花谷」、「舞鶴軒」、「瞻辰亭」、「虛山亭」、「狎歐亭」、「臨流亭」、「迎熏亭」、「筠岩亭」、「江山一覽亭」等,俱遭兵燹。清乾隆年間,和州知州宋思仁重建陋室九間,民國6年(1917),嶺南金保福補書《陋室銘》碑一方。室產有石鋪小院和台階,室後有小山,頗為雅潔,形似卧龍,苔蘚斑駁,綠草如茵,林木扶疏。山下「龍池」,碧波如染,游魚浮沉清晰可見。
⑻ 和縣霸王祠和陋室公園的門票分別是多少啊好玩嗎
游和縣城中的陋室公園(門票3元)和鎮淮樓
再去長江邊的烏江鎮憑吊西楚霸王祠(門票10元)一日足夠
和縣的油炸麻雀和烏江鎮的點心「霸王酥」,不可不買
內容簡單介紹(這樣玩起來,更有蘊味)
大凡讀過《古文觀止》的人,無不為劉禹錫81字的《陋室銘》所嘆服,它抒發了讀書人安貧樂道、心繫天下的寬闊胸襟。殊不知這篇被譽為千古絕唱的短文正是劉禹錫任和州刺史在自己的居所——陋室里撰寫的。
陋室坐落在和縣城中一座青黛色的小山上,三幢九間呈「品」狀,依山傍水。主室斗拱飛檐、古雅別致,偏屋粉牆黛瓦,簡朴小巧。麻石鋪的小院,松竹扶疏,翠色撲人,盡顯「苔痕上皆綠,草色入廉青」之幽深,一堵鑲有鏤空花窗的院牆,將它與鬧市隔開,使人品味到「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恬靜。
唐穆宗長慶四年,劉禹錫因與柳宗元等人參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抗顏直諫,坐罪遭貶,遷任和州刺史。時值大旱,民生凋敝,他召集和州父老,同商抗旱大計,並奉書上表懇求朝廷賑濟,慰彼黎庶。當地官紳要為劉禹錫興修豪宅,被其斷然拒絕,嗣後在官署後圃小山腳下建一簡陋之室,作為議事、起居、寫作之用,並在此寫下《陋室銘》以明心志。陋室銘碑始建於唐寶慶年間。為柳公權親書,兵火久廢,原碑無存。1986年和縣政府按原貌重修陋室,以紀念這位唐代清吏和曠世俊逸的大詩人。
霸王祠位於和縣烏江鎮東南側的鳳凰山上,左瀕滔滔長江,乃西楚霸王項羽垓下兵敗,潰退至烏江自刎處。史書記載霸王祠最盛時有廳、殿、廂、室99間半,千年香火不斷。十年浩劫,霸王祠被夷為平地,改為一所農中。文革後,和縣政府於1984年、1992年兩次撥款重修擴建。今天,遊人一踏進烏江鎮,便遙遙可見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題書的「霸王祠」的牌坊和青玉石漢闕門樓。西楚霸王靈祠正中為享殿,殿中豎仿青銅項羽立像,高2.6米,顯得驕矜剛愎,神武剽悍,雙目怒視,似乎在訴說這位悲劇英雄的窮途末路的悲懣:「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整個靈祠園區內給人印象最深的是駐馬河邊的烏江亭和拋首石。傳說項羽突破垓下之圍,率800騎南下,敗退至烏江僅剩26騎。烏江亭長已備百舟待渡,勸他「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分,亦是王也」,項羽長嘆:「與江東弟子八千人渡江面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老憐我而亡我,我何面目見之?」遂重返身與漢軍廝殺,直至不留一兵一卒而自刎。後人為緬懷西楚霸王,在他自刎拋首處,立一高2.5米的巨石,並屢建陋廟以示悼念。
過拋首石北上,便是26騎士坡,紀念與項羽一道激戰身亡的26位將士,與其連接的是碑廊,廊內的百方詩碑乃烏江范以晨先生捐贈,詩文皆為歷代名人歌頌項羽與西楚霸王祠之力作,由國內名書法家所書名匠勒石。其中一方為毛澤東於1939年春手書杜牧《烏江亭》詩:「勝敗兵家事不期,烏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此書為祖籍和縣的當代草聖林散之先生生前搜集珍藏,由其婿李秋水遵囑捐贈勒碑,毛澤東60年前的手書更壯靈祠千古之色。
⑼ 劉禹錫筆下的陋室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的哪個縣
《陋室銘》是唐代詩人、哲學家劉禹錫所著,被選人初中語文課本第二冊。
劉禹錫版(772——842),字夢得,權洛陽(今河南洛陽)人,貞元九年(793)擢進士第,授監察御史。順宗時,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失敗後,被貶為朗州司馬,以後又任連州、夔州、和州等州刺史。後以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陋室銘》作於政治革新失敗之後,表現了作者不慕榮華富貴,潔身自好的品格。
關於劉禹錫陋室的處所,目前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在河北定縣(舊中山郡),一說在安徽和縣(舊和州)。定縣說的理由是,該縣南三里庄有陋室存世;和縣說的根據是,劉曾任和州刺史,和縣城中也有一陋室。
⑽ 和縣的陋室園有什麼歷史
陋室位於安徽和縣城半邊街。為唐代長慶四年(824),著名詩人劉禹錫任和州刺史時所建。有銘,著名書法家柳公權書並勒石成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宋王象之所撰《輿地紀勝》載:「和州陋室,唐劉禹錫所辟,有《陋室銘》柳公權書。」明代正德十年(1515)和州知州黃公標補書《陋室銘》碑文,並建有「梯松樓」、「半月池」、「萬花谷」、「舞鶴軒」、「瞻辰亭」、「虛山亭」、「狎歐亭」、「臨流亭」、「迎熏亭」、「筠岩亭」、「江山一覽亭」等,可惜後來俱遭兵燹,惟劉禹錫《陋室銘》流傳千載其高尚的情操.優雅的文辭,像山間的清泉,滋養著民族的心靈。 清乾隆年間,和州知州宋思仁在舊址重建陋室九間。室前有石鋪小院和台階,苔蘚斑駁,綠草如茵,林木扶疏,室後有小山.龍池,碧波如洗,游魚浮沉。民國6年(1917),嶺南金保福補書《陋室銘》碑一方。 1986年,由省、縣撥款修葺,並建空花圍牆一道。門庭「陋室」二字為詩人臧克家所題。《陋室銘》碑由省書法家孟繁青仿柳體書,刻碑。陋室正廳塑劉禹錫全自站像,上懸「政擢賢良」橫匾,周圍掛有全國、省著名書法家張愷帆、方紹武、司徒越、葛介屏、蕭勞、要鐸、文永華、江波等人書寫的楹聯和條幅及金石家,葛許光的印章條幅。主室走廊門旁有楹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兩旁木柱上有「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楹聯。 1988年,縣里投資近百萬元,在陋室的「仙山」、「龍池」一帶,建成一座「陋室公園」。面積50多畝,山上建有江山一覽亭、望江亭、仙人洞。池中建有臨流亭、履仙橋等。周圍築仿清鏤花牆300多米,正門坐南朝北,牌坊式門樓,「陋室公園」匾額,為安徽省著名書法家張愷所題。1986年,陋室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