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城市生活質量指數報告的2011年指數報告
北京生活節奏全國最快
據報告調查的課題組有關負責人介紹,「生活質量指數」由一系列客觀指標和主觀指標加權得出。主觀指數包括收入、生活成本、醫療保障、生活環境、生活節奏及生活便利程度等滿意度;客觀指數包括人均財富、通貨膨脹率、綠地面積、恩格爾系數等。
從調查結果看,在30個省會城市中,生活質量指數得分55分以上的城市有15個,超過平均分54.49,排名前三位的城市是廣州、上海、南京,北京名列第八。
分區域看,東部城市生活質量客觀指數高於西部,但主觀滿意度低於西部,這被認為是北京綜合得分較低的原因之一。以銀川和北京為例,銀川的生活質量總指數排名靠前(第4名),與其舒緩的生活節奏(48.68分,排名第一)有關;而北京的生活質量總指數排名靠後,與其超快的生活節奏有很大關系(38.03分,排最後一名)。
主觀感受佔40%權重
同是超大型城市,廣州、上海排名靠前,北京為何低這么多?報告撰寫者直言,北京的環境質量明顯落後。
受訪者的主觀感受占據40%的權重,很大程度上會左右整體結果。比如西部大開發後,居民生活質量改善較快,居民滿意度較高。而在「生活成本滿意度」方面,上海和北京得分分別排在第20、25位,主觀指數排在第28、29位,生活成本較高。 經濟高速增長背後現「兩大反差」
近30年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但並沒有出現與之相對應的「生活質量滿意度提高」。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連城認為,經濟增長背後存在「兩大反差」:一是高速的經濟增長與居民生活質量水平存在反差;二是居民實際生活質量與居民主觀感受存在反差。
張連城表示,通脹率高,高房價、社保水平低,生活節奏快,是致使主觀滿意度偏低的關鍵因素。
為此,在繼續保持經濟穩定快速增長的同時,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包括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收入分配方式的轉變,包括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提高經濟運行質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等,是今後最重要的任務。 排名前十位
廣州 64.07
上海 60.05
南京 59.49
銀川 58.23
呼和浩特 57.61
合肥 56.42
石家莊 56.27
北京 56.23
長春 56.01
福州 56.00
排名後五位
哈爾濱 51.54
武漢 51.36
太原 50.67
西寧 50.11
烏魯木齊 49.59 排名前十位
廣州 69.06
上海 66.79
福州 59.01
北京 58.67
杭州 57.16
南寧 55.58
南京 55.45
南昌 54.97
銀川 54.42
合肥 54.27
排名後五位
蘭州 47.63
西安 46.65
重慶 46.51
烏魯木齊 45.44
西寧 45.31 生活改善分指數排名
呼和浩特 69.81
銀川 67.94
長春 67.66
沈陽 65.92
南京 63.74
廣州 62.94
上海 61.81
北京 61.14
石家莊 60.69
西安 59.94
排名後五位
南寧 52.34
武漢 52.20
長沙 51.29
烏魯木齊 49.74
昆明 43.19
生活成本分指數排名
廣州 60.04
呼和浩特 58.26
成都 55.16
鄭州 54.90
南京 54.31
南昌 53.81
福州 53.62
沈陽 53.47
天津 52.69
武漢 52.16
排名後五位
蘭州 46.63
西寧 45.35
海口 44.68
銀川 41.98
烏魯木齊 36.59
Ⅱ 2017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已經公布了嗎
據報道,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北京、上海、深圳的城市綜合發展指標不僅蟬聯綜合排名冠亞季軍,還各自蟬聯了社會、經濟、環境3個大項的全國榜首。
廣州和天津保持著2016年的同樣位勢,分獲綜合排名第4和第5位。兩個城市在經濟與社會兩個大項中表現各具特色,但天津受環境大項拖累,屈居廣州之後,重慶、杭州、蘇州、南京、成都分別名列綜合排名第6位到第10位。重慶由2016年的排行第8位上升至今年的第6位,成都超過武漢進入前10,武漢位居第11位。
專家表示,鑒於空氣污染狀況有所緩解,2017版對空氣污染指標的權重有所調整。因此,對比2016版和2017版環境大項的排名,北京從20名之後,上升至第17名。
Ⅲ 什麼是城市公共文明指數測評
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發展階段,堅持科學發展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物質文明、政治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就,市民整體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較高的城市。可以說,一個城市公共文明指數的高低客觀上反映了這個城市的整體文明水平的高低,但整體文明水平是個抽象的概念,不是市民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從這個角度講,城市公共文明指數將給市民一個直觀感受,城市文明與否,看指數高低就行。
但城市公共文明指數如何測定,能發揮怎樣的作用卻值得人們多聊聊。城市公共文明涵蓋方方面面,交通秩序、市容環境、市民素質,等等。就拿交通秩序來說,如何科學評價交通秩序指數,值得思考。據悉,交通文明指數測評,一般是由志願者選擇交通高峰期內的一個時間段,值守在指定路口,仔細觀察並記錄行人的違規行為,最後將結果匯總處理,形成指數向社會公布。
但僅將測評局限在指定路口、特定時段,略有不足。
選擇鬧市路口測評,是因為那裡交通繁忙,秩序好壞的影響力也大。但文明不能「以點帶面」,每個角落都文明,城市才算文明,每個路口都文明,交通才算文明。文明指數的測評路口范圍只有逐步擴大,並採用隨機抽取的辦法,才能保證全面性和科學性。否則,市民發現家門前路口的交通秩序很差,卻看到了分值很高的測評指數,一定會質疑「這是怎麼測出來的?」
此外,評測時段的靈活選擇也很重要。如果公眾和交警、協管員熟知了什麼時候需測評,因而提高「警惕」,其它時段則放鬆,指數就難以真實反映文明程度,甚至出現類似「交警、協管員在和不在,交通兩個樣」的狀況。
城市公共文明指數,希望不僅僅是告訴大家一個數字,而是藉此對城市文明現狀和百姓行為常「把脈」、勤「診治」。帶著這樣的目的測指數、看指數、談指數,更有價值。
Ⅳ 中國城市生活質量指數是怎樣排行的
作為首都,北京的生活質量如何?調查顯示,受「生活節奏快」、「環境壓力大」等因素影響,在30個省會城市中,北京名列第八,遠低於同樣是超大城市的廣州和上海,也排在呼和浩特、石家莊等城市之後。
昨日,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和首都經貿大學聯合發布首個《中國城市生活質量指數報告》。
北京生活節奏全國最快
據報告調查的課題組有關負責人介紹,「生活質量指數」由一系列客觀指標和主觀指標加權得出。主觀指數包括收入、生活成本、醫療保障、生活環境、生活節奏及生活便利程度等滿意度;客觀指數包括人均財富、通貨膨脹率、綠地面積、恩格爾系數等。
從調查結果看,在30個省會城市中,生活質量指數得分55分以上的城市有15個,超過平均分54.49,排名前三位的城市是廣州、上海、南京,北京名列第八。
分區域看,東部城市生活質量客觀指數高於西部,但主觀滿意度低於西部,這被認為是北京綜合得分較低的原因之一。以銀川和北京為例,銀川的生活質量總指數排名靠前(第4名),與其舒緩的生活節奏(48.68分,排名第一)有關;而北京的生活質量總指數排名靠後,與其超快的生活節奏有很大關系(38.03分,排最後一名)。
主觀感受佔40%權重
同是超大型城市,廣州、上海排名靠前,北京為何低這么多?報告撰寫者直言,北京的環境質量明顯落後。
受訪者的主觀感受占據40%的權重,很大程度上會左右整體結果。比如西部大開發後,居民生活質量改善較快,居民滿意度較高。而在「生活成本滿意度」方面,上海和北京得分分別排在第20、25位,主觀指數排在第28、29位,生活成本較高。
■ 追訪
經濟高速增長背後現「兩大反差」
近30年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但並沒有出現與之相對應的「生活質量滿意度提高」。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連城認為,經濟增長背後存在「兩大反差」:一是高速的經濟增長與居民生活質量水平存在反差;二是居民實際生活質量與居民主觀感受存在反差。
張連城表示,通脹率高,高房價、社保水平低,生活節奏快,是致使主觀滿意度偏低的關鍵因素。
為此,在繼續保持經濟穩定快速增長的同時,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包括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收入分配方式的轉變,包括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提高經濟運行質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等,是今後最重要的任務。
生活質量指數
排名前十位
廣州 64.07
上海 60.05
南京 59.49
銀川 58.23
呼和浩特 57.61
合肥 56.42
石家莊 56.27
北京 56.23
長春 56.01
福州 56.00
排名後五位
哈爾濱 51.54
武漢 51.36
太原 50.67
西寧 50.11
烏魯木齊 49.59
居民生活水平
排名前十位
廣州 69.06
上海 66.79
福州 59.01
北京 58.67
杭州 57.16
南寧 55.58
南京 55.45
南昌 54.97
銀川 54.42
合肥 54.27
排名後五位
蘭州 47.63
西安 46.65
重慶 46.51
烏魯木齊 45.44
西寧 45.31
省會城市居民
生活改善分指數排名
呼和浩特 69.81
銀川 67.94
長春 67.66
沈陽 65.92
南京 63.74
廣州 62.94
上海 61.81
北京 61.14
石家莊 60.69
西安 59.94
排名後五位
南寧 52.34
武漢 52.20
長沙 51.29
烏魯木齊 49.74
昆明 43.19
生活成本分
指數排名
廣州 60.04
呼和浩特 58.26
成都 55.16
鄭州 54.90
南京 54.31
南昌 53.81
福州 53.62
沈陽 53.47
天津 52.69
武漢 52.16
排名後五位
蘭州 46.63
西寧 45.35
海口 44.68
銀川 41.98
烏魯木齊 36.59
Ⅳ 中國城市CPI排名
城市是沒有的,一般。只有各省的。
基本上在4-6之見。
你可以在國家統計局每個地方的統計公報查到!
Ⅵ 中國城市生活質量排行
中國城市論壇2006年北京峰會出爐《中國城市生活質量報告》,該報告首次對全國287個地級及地級以上城市的生活質量進行對比分析,推出了2006年「中國城市生活質量排行榜」如下:
排行榜前10名分別為:
深圳、青島、杭州、寧波、上海、無錫、煙台、蘇州、東莞和大連。北京排名第14。
Ⅶ 一個城市的公共服務指的是什麼
公共服務,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回,發展教育、科技、文化、答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
公共服務是指市場解決不了的問題需要由政府管理,市場不提供的產品,政府提供產品,這部分都叫公共服務的領域。政府公共服務主要有義務教育、社會保障、衛生、城市的公共基礎設施,交通,消防等等,這一系列,凡是私人不提供的。另外還有一些准公共領域,准公共領域比如說需要收一些費,但是政府有補貼的部門,比如說城市的公交系統,叫准公共部門。
Ⅷ 2011年中國城市生活質量指數排行榜 煙台能排第幾
第七
Ⅸ 2011年「中國城市生活質量指數」中排名前十的是哪些城市排名後五的是哪些城市
生活質量指數
排名前十位 廣州 64.07 上海 60.05 南京 59.49 銀川 58.23 呼和浩特 57.61 合肥 56.42 石家莊 56.27 北京 56.23 長春 56.01 福州 56.00 排名後五位 哈爾濱 51.54 武漢 51.36 太原 50.67 西寧 50.11 烏魯木齊 49.59
居民生活水平
排名前十位 廣州 69.06 上海 66.79 福州 59.01 北京 58.67 杭州 57.16 南寧 55.58 南京 55.45 南昌 54.97 銀川 54.42 合肥 54.27 排名後五位 蘭州 47.63 西安 46.65 重慶 46.51 烏魯木齊 45.44 西寧 45.31
省會城市居民
生活改善分指數排名 呼和浩特 69.81 銀川 67.94 長春 67.66 沈陽 65.92 南京 63.74 廣州 62.94 上海 61.81 北京 61.14 石家莊 60.69 西安 59.94 排名後五位 南寧 52.34 武漢 52.20 長沙 51.29 烏魯木齊 49.74 昆明 43.19 生活成本分指數排名 廣州 60.04 呼和浩特 58.26 成都 55.16 鄭州 54.90 南京 54.31 南昌 53.81 福州 53.62 沈陽 53.47 天津 52.69 武漢 52.16 排名後五位 蘭州 46.63 西寧 45.35 海口 44.68 銀川 41.98 烏魯木齊 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