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基層公共文化建設包括哪些內容
C 試題分析:福建某市投巨資建設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內公共博物館、容美術館、圖書館、文化館、鄉鎮綜合文化站等全部實現免費開放,宣傳報導,最合適的標題應該是豐富市民文化生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C項正確且符合題意;A項錯誤,應該是堅持社會效益優先原則,大力發展文化產業;BD兩項均與材料主題不符,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
⑵ 北京市戶外廣告設置規范的廣告設置
第七條 戶外廣告設置的基本要求:
(一)在道路兩側設置的戶外廣告應避免使用眩目材料,不可將照明光源指向來車方向,不能影響行人、車輛的通行安全;
(二)戶外廣告的設置不得遮擋居民日照、採光或造成居民的視覺污染;夜間照明不得影響居民生活等;
(三)空中漂浮物如:飛艇、熱氣球等載體不得附著或懸掛戶外廣告。系留的小型氦氣球懸掛宣傳條幅的,按照標語、宣傳品的管理要求執行。
第八條 落地式廣告設施設置:
(一)道路路口范圍設置的立柱式等落地式廣告設施,要保證車輛、行人通行及交通參與者的安全視距,不得對道路使用者的通行產生影響;
(二)在人行便道上設置落地式廣告設施需保持不少於3米的便道寬度,設置柱式(及懸掛式)廣告設施的牌面下端距地面高度不少於2.2米;
(三)在地鐵通風亭10米范圍內,不得設置落地式廣告設施;
(四)設置落地式廣告設施不得損毀城市園林綠化設施以及影響城市園林綠化主體景觀;
(五)沿道路兩側設置落地式廣告設施的,廣告設施在地面上靠近道路的垂直投影點與道路間的距離應當大於廣告設施的總高度。
第九條 落地式廣告設施設置間距「
(一)廣告設施100平方米以上的設置間距應大於800米;
(二)廣告設施30平方米至100平方米的設置間距應當大於400米;
(三)廣告設施5平方米至30平方米的設置間距應當大於200米;
(四)廣告設施5平方米以下的設置間距應當大於100米;
(五)在同一條道路原則上只准設置一種規格的落地式廣告設施,並按照上述間距設置,不得以不同規格的廣告設施套置。
第十條 附著式廣告設施設置:
(一)在 不影響建築物風格的前提下,允許利用相應建築物設置附著式廣告,但不允許覆蓋建築物的玻璃幕牆和窗戶;
(二)在建築物頂部不宜設置附著式廣告,若設置應當符合規劃行政管理部門規定的建築高度限制,且應符合本標准第十一條的規定;在坡屋頂或屋頂造型獨特的建築物頂部不得設置戶外廣告;
(三)垂直附著於建築物或構築物牆體設置附著式廣告,其外沿距離牆體不超過1.5米;平行附著於建築物或構築物牆體設置附著式廣告,其外沿距離牆體不超過0.25米,並與建築物或構築物協調;
(四)設置附著式廣告應保護建築物有特色的線條或裝飾,其構架必須隱蔽處理,避免外露,影響觀瞻;附著於建築物牆面設置附著式廣告,其廣告版面不超過所在牆面(扣除窗戶)面積的1/3;
(五)不得附著於樹木和影響樹木生長設置戶外廣告;
(六)不得附著於路燈桿、電線桿、電力桿、電訊桿等道路附屬設施設置戶外廣告;
(七)在國家級、市級重要公共建築上(重要公共建築包括:展覽館、博物館、音樂廳、美術館、圖書館、體育場館)不得設置戶外廣告;
(八)對於交通工具上設置附著式廣告,除有固定行駛路線的公共電、汽車(不含小公共汽車)外,不得在其它交通工具等可移動的載體上設置附著式廣告;
(九)利用公共交通設施設置廣告,應當符合所在區域的戶外廣告設置規劃要求,且不得影響人流交通的順暢;利用公交候車亭設置廣告,其規格、數量應當因地制宜並與周圍環境相協調,每個中途站位的廣告面積不得超過20平方米;首末站的廣告面積不超過30平方米;
(十)附著於各類商亭、防護亭等構築物設置戶外廣告的,每個亭體附著廣告的面積應當小於2平方米,亭頂不得設置戶外廣告。
第十一條 附著式廣告設施的高度限制:
(一)在6米以下的平頂建築物或構築物上設置附著式廣告的高度應當低於1.5米;
(二)在6米至12米的平頂建築物或構築物上設置附著式廣告的高度應當低於2米;
(三)在12米以上的平頂建築物或構築物上設置附著式廣告的高度應當低於3米。
第十二條 在有固定形式路線的公共電、汽車上設置附著式廣告的標准:
(一)附著於車身的廣告,其設置應遵循色彩協調、畫面簡潔明快及整潔美觀的原則,車輛的車頭正面、車尾窗以上、車身兩側窗戶以上不得附著廣告,設置車身廣告不得對原車身顏色全部遮蓋,不得影響識別和乘坐;
(二)在王府井路口至建國門立交橋以西、西單路口至復興門立交橋以東沿長安街東西方向直線行駛的車輛(南北穿行的車輛除外),不得附著廣告。
第四章 區域劃分和管理
第十三條 按照本市不同地區的功能要求,設置戶外廣告劃分尾嚴禁設置區、嚴格限制設置區、一般限制設置區、開放設置區和其它設置區(各區域劃分的具體范圍由市市政管理委員會與市規劃委員會共同劃定)。
第十四條 嚴禁設置區的范圍和管理:
(一)范圍:
1.天安門廣場地區、中南海周圍地區、故宮周圍地區、釣魚台周圍地區;
2.長安街(復興門——建國門之間);
3.黨政機關、軍事機關、軍事禁區等辦公區域及周邊控制地帶;
4.宗教活動場所;
5.文物保護單位、風景名勝區;
6.相關法律、法規禁止設置的區域。
(二)設置管理:
嚴禁設置區禁止設置戶外廣告。
第十五條 嚴格限制設置區的范圍和管理:
(一)范圍:
1.長安街延長線(首鋼總公司東門——復興門、建國門——通州鎮東關大橋)、迎賓線;
2.二環路以內的區域;
3.居住區(指:居住建築相對集中或成片的區域);
4.教育科研區(指:學校、科學研究設計機構及其周邊地區);
5.歷史文化保護區。
(二)設置管理:
1.設置戶外廣告應當體現莊重、簡潔、和諧、寧靜的風格;
2.設置落地式廣告設施,其面積應在15平方米以下、總高度在5米以下(高、快速露沿線除外);
3.建築物頂部禁止設置戶外廣告;
4.居住區內不得設置霓虹燈廣告;
5.長安街延長線、迎賓線以及教育科研區內建築物的外牆、裙樓、欄桿及圍牆上禁止設置戶外廣告;
6.可以結合綠化美化要求,設置以綠色植被為材質的景觀造型廣告。
第十六條 一般限制設置區的范圍和管理:
(一)范圍:
1.二、三、四、五、六環路,高快速路等主要交通干線;
2.機場、火車站等地區;
3.文化體育場所(指:相對集中的新聞出版、文化藝術團體、廣播電視、圖書展覽場所及體育場館所在的區域);
4.商務區(指:寫字樓、賓館、飯店等商業、金融、服務業機構相對集中的區域);
5.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園區;
6.商務中心區。
(二)設置管理:
1.設置戶外廣告應當體現自然、清新、美觀、協調的風格;
2.設置戶外廣告應當符合功能區的特點,並與功能區內的景觀相協調;
3.文化體育場所內非商業性建築的外牆、裙樓、欄桿及圍牆上不得設置戶外廣告;
4.商務區內在不影響建築物整體景觀的前提下,可以合理利用建築物外牆的實牆面、裙樓、欄桿及平頂建築物的頂部設置戶外廣告;
5.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園區、商務中心區內在相對分散的居住、教育科研、文化體育、商務、交通干線等區域設置戶外廣告的,需要分別按照上述功能分區的設置標准執行。
(三)主要交通干線及機場、火車等地區的設置管理:
1.二環路沿線。以在公共交通設施上設置廣告為主。設置落地式廣告設施:允許設置少量的落地式小型廣告牌(含單柱式廣告)及造型廣告,廣告版面一般不超過10平方米,高度一般不超過5米;設置附著式廣告設施;以樓體廣告為主,廣告版面一般不超過60平方米。
2.三環路沿線。以在公共交通設施上設置廣告為主。設置落地式廣告設施:允許設置少量的落地式小型廣告牌(含單柱式廣告)及造型廣告,廣告版面一般不超過15平方米,高度一般不超過10米;設置附著式廣告設施:以建築樓體廣告牌、燈箱為主,允許設置少量的樓頂廣告。
3.四環路沿線。設置落地式廣告設施:以大型立柱式廣告牌為基礎,設置間距原則上不低於800米;設置附著式廣告設施:以建築樓體廣告牌、燈箱為主,允許設置少量樓頂廣告。
4.五環路、六環路沿線。設置落地式廣告設施:以大型立柱式廣告牌為基礎,設置間距原則上不低於1000米;設置附著式廣告設施:以建築樓體廣告牌、燈箱做為適當補充。
5.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沿線。設置落地式廣告設施:以大型立柱式廣告牌為基礎,設置間距原則上不低於1500米;設置附著式廣告設施:以建築樓體廣告牌、燈箱做為適當補充。
6.機場、火車站燈地區。設置落地式廣告設施:突出指示牌、信息牌、警示牌及人流疏導標志牌等,一般不設置立柱式廣告設施:在主體建築物上禁止設置戶外廣告,非主體建築物嚴格控制設置戶外廣告,並避免影響主體景觀的整體效果。
第十七條 開放設置區的范圍和管理:
(一)范圍:繁華商業街區(王府井、西單、大柵欄等商業店鋪集中的地區)。
(二)設置管理:
1.設置戶外廣告應當體現繁榮、靚麗、恢宏、協調的風格;
2.可以在不影響建築造型及整體環境景觀的前提下,利用建築物、構築物及其它戶外空間設置戶外廣告,並適當體現靈活性和多樣性;
3.可以運用豐富多樣的廣告設置形式和設計手法,使用科技含量高的現代化廣告設施,兼顧白天與夜晚的效果,烘托商業地區繁華、協調的氛圍;
4.原則上執行本標准第十條「附著式廣告設施設置標准」。
第十八條 其它設置區的范圍和管理:
(一)范圍:
嚴禁設置區、嚴格限制設置區、一般限制設置區、開放設置區以外的地區為其它設置區。
(二)設置管理:
設置戶外廣告應當遵守本規范第三章的相關規定。
第五章 附則
第十九條 本規范執行中的問題由市市政管理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二十條 本規范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⑶ 北京《博物館服務規范》什麼時候實施
5月18日,北京市地方標准《博物館服務規范》將正式實施。這是北京文博領域地方標准體系中的首部服務標准,將對優化博物館服務環境、拓展服務渠道、充實服務內容、提高服務水平等作出規范。
此外,北京文博衍生品創意設計大賽也將於5月18日正式啟動,探索為文博單位實現「衍生品授權開發和銷售反哺公共服務運營機制」提供創意集成和產品轉化支撐服務。北京數字科普協會和北京博物館學會主辦的「科技連接博物館」——北京地區青年學術演講比賽也將在同日啟動,匯集博物館相關的科技、科普、教育、設計、藝術等領域青年工作者,講述博物館如何注入現代科技人文元素。
⑷ 公共文化設施有哪些
圖書館,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的科技館、紀念館、劇院、體育場、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
一、圖書館
圖書館,是搜集、整理、收藏圖書資料以供人閱覽、參考的機構,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現了圖書館,圖書館有保存人類文化遺產、開發信息資源、參與社會教育等職能。
二、博物館
博物館是徵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並對那些有科學性、歷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進行分類,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機構、建築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
三、文化廣場
文化廣場,含有較多文化內涵為主要建築特色的較大型的場地,在城市區域開辟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的公共空間與文化活動的場所。文化廣場亦屬於市民廣場,是市民廣場中體現更多文化特徵的廣場。有著更多文化內涵的市民廣場被稱為文化廣場。
四、劇院
劇場可以指:劇場 (建築),為表演場所的劇場;劇場 (藝術),為表演藝術形式或藝術流派的劇場;劇場版,動畫的電影版。劇場,有時又稱劇院,意指特定的、由永久性的建築體構成的表演場所,亦可作為表演場所的總稱。
劇院通常指室內的表演場所,而劇場則同時適用於戶外廣場及室內建築。劇場也可指電視台播放電視劇的欄目,譬如鑽石獨播劇場等。
五、青少年宮
青少年宮是各類青年宮、少年宮、青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兒童活動中心、青少年科技館、青少年活動營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青少年活動場所的概稱。
中國青少年宮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各類青少年宮是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的實踐課堂,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推進素質教育、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陣地,是專門面向青少年開展實踐教育、社會教育和校外活動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
⑸ 北京市文化局網站
http://www.bjwh.gov.cn/index.htm
打開是北京文化熱線,就是北京市文化局網站。
⑹ 如何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隊伍建設
——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優秀文藝作品的創作為中心環節,把黨的文藝方針政策落實到創作、表演、研究、傳播等各個環節。繼續組織「中國夢」主題創作展示活動。發揮國家藝術基金的導向作用,擴大資助范圍,豐富資助門類,突出資助重點。抓好基層公益性演出活動。
——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網路。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努力完善以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廣播電視發射(監測)台、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社區)文化綜合服務中心為重點,以流動文化設施和數字文化設施為補充的基層設施網路。充分利用現有城鄉公共設施,統籌建設集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體育健身等功能於一體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配套建設群眾文體活動場地。堅持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並重,健全設施運行管理和服務標准,規范服務項目和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水平。
——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和《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指導各地結合當地群眾需求、財政能力和文化特色,盡快制定地方具體實施標准,以縣為單位推進實施。促進城鄉文化發展一體化,均衡配置城鄉公共文化資源,實現城鄉資源整合和互聯互通。加大對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的支持力度。
——加大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力度。開展公共文化需求調研,全面深入了解不同群體文化需求的特點,實現精準服務。加快策劃實施一批民生分量重、社會關注度高、邊際帶動性強的公共文化項目。推進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基層融合發展試點,探索統籌數字文化建設的具體路徑,實現互聯互通,提高公共數字文化供給和服務能力。
——創新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運行機制。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協調機制建設,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共建共享,融合發展。建立和完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健全決策、執行和監督機制。推動基層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參與式管理,健全民意表達和監督機制。採取政府購買、項目補貼、定向資助等措施,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對群眾自發開展的文體活動給予支持。
——加強基層公共文化隊伍建設。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機構人員編制標准。設立城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崗位,配置由公共財政補貼的工作人員。將公共文化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人才培訓和激勵機制。大力發展文化志願服務隊伍,構建參與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機制健全的文化志願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