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知道昆石嗎
昆石產於崑山市玉峰山,即馬鞍山中。馬鞍山所產之石與眾不同,舉世獨奪,所以稱為巧石,又名玲瓏石。昆石開采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歷來被視為藝術欣賞品。
昆石,又稱崑山石,因產於江蘇崑山的玉峰山而得名。系石英脈在晶洞中長成的晶簇體,呈網脈狀,晶瑩潔白,剔透玲瓏,少見大材。昆石有10多個種類,分別按其形態特徵命名為雞骨峰、楊梅峰、胡桃峰、荔枝峰、海蜇峰等。昆石毛坯外部有紅山泥包裹,須除去酸鹼,從開採到加工成品需要一段時日。
崑山石的開采歷史悠久,宋代《雲林石譜》中已有介紹。首先將山洞中的白雲岩毛坯採下後,先在太陽光下曝曬五、六天,使其粘附在外表的紅泥發硬剝落,再用鹼水反復沖刷,並仔細剔除石孔內的泥屑石粒;然後,用一定濃度的草酸洗去石上的黃漬,並曬干。這樣,在陽光照耀下,崑山石便成為潔白如雪、晶瑩似玉的觀賞精品了。
昆石與太湖石、雨花石並稱為「江蘇三大名石」,開采歷史已逾千年。其色雪白,給人以純潔的美感,又因產出極少,自宋代以來歷來被視為供石中的上品。
在馬鞍山麓亭林公園東側兩個方亭內陳列著的是目前最大的兩座昆石,東亭內的名曰「春雲出岫」,西亭內的名曰「秋水橫波」,嶙峋冰清,體態飄逸。
『貳』 昆石有真假嗎
沒
昆石產於崑山市玉峰山,即馬鞍山中。馬鞍山所產之石與眾不同,舉世獨奪,所以稱為巧石,又名玲瓏石。又稱崑山石,因產於江蘇崑山的玉峰山而得名。系石英脈在晶洞中長成的晶簇體,呈網脈狀,晶瑩潔白,剔透玲瓏,少見大材。昆石與靈壁石,太湖石,英石,同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石」,又與太湖石,雨花石一起被稱為「江蘇三大名石「:在奇石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由於數量十分稀少現在市場上已很難見到蹤影。很多石友只能在資料上見到昆石。
『叄』 昆石有哪些價值
昆石的存世量特別稀少,據目前所知,昆石僅為崑山市玉峰山所獨有,別無它出。自唐代中後期開采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雖然歷代官府均嚴禁在玉峰山中開采,但盜挖者仍屢禁不絕。據知情者說:現已挖至山的底部,存量無幾。這說明昆石資源已近枯竭。目前,崑山市的有關部門為保護昆石資源,採取強有力的防範措施封洞禁挖。所以,流落在民間收藏者手裡的昆石越發顯得珍貴。而一些擁有者,有的留與自己欣賞,有的准備留給子孫,肯出手的不僅少而且大多不是上品,偶有上品出手,價格亦十分昂貴。由於昆石數量奇少,現在要想得到一塊滿意的昆石很難,而要想得到一塊上品昆石則更難,覓到昆石的精品、珍品可以說是難上加難。據崑山業內人士較精確的估計:30公分以上的精品昆石,在解放前流入外地、目前還存世的約有10塊左右,其中上海3-5塊,日本2塊,其餘在蘇州、南京等地。而留存在本地的30公分以上的精品昆石約有30塊左右,20公分左右的精品昆石不會超過60塊
一塊晶瑩潔白的昆石再配上紅木基座便可使得其格外典雅古樸,玲瓏剔透。真可為「極天斧神鏤之巧,融自然藝術之奇」的天然工藝觀賞精品。將它置於案幾上能使您「眼見尺壁,如臨蒿華」,悅人耳目、怡人心神」之感覺。昆石近來又被崑山市政府列為「崑山三寶」之首(昆石、瓊花、並蒂蓮),如今高達尺余的昆石已屬稀有,連二十厘米以下的昆石也很難尋覓。昆石屬於歷史悠久、獨特珍貴、稀有、存世量小、流傳范圍小、不能再開採的石種,所以喜歡的石友最好到趕早收幾塊
『肆』 怎麼樣存放昆石
昆石喜歡潮濕,怕灰塵,所以適宜放在封閉、透明的玻璃罩內,裡面再放置一小杯清水,以增加罩內的濕度。每隔一段時間,要將玻璃罩拿開,讓昆石透透空氣,以保持它的「鮮活」性。
昆石產於崑山市玉峰山,即馬鞍山中。馬鞍山所產之石與眾不同,舉世獨奪,所以稱為巧石,又名玲瓏石。又稱崑山石,因產於江蘇崑山的玉峰山而得名。系石英脈在晶洞中長成的晶簇體,呈網脈狀,晶瑩潔白,剔透玲瓏,少見大材。昆石與靈壁石,太湖石,英石,同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石」,又與太湖石,雨花石一起被稱為「江蘇三大名石「:在奇石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由於數量十分稀少現在市場上已很難見到蹤影。很多石友只能在資料上見到昆石。
『伍』 為什麼叫崑山的石頭叫昆石
昆石產於崑山市玉峰山,即馬鞍山中。馬鞍山所產之石與眾不同,舉世獨奪,所以稱為巧石,又名玲瓏石。昆石開采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歷來被視為藝術欣賞品。
昆石,又稱崑山石,因產於江蘇崑山的馬鞍山而得名。系石英脈在晶洞中長成的晶簇體,呈網脈狀,晶瑩潔白,剔透玲瓏,少見大材。昆石有10多個種類,分別按其形態特徵命名為雞骨峰、楊梅峰、胡桃峰、荔枝峰、海蜇峰等。昆石毛坯外部有紅山泥包裹,須除去酸鹼,從開採到加工成品需要一段時日。
崑山石的開采歷史悠久,宋代《雲林石譜》中已有介紹。首先將山洞中的白雲岩毛坯採下後,先在太陽光下曝曬五、六天,使其粘附在外表的紅泥發硬剝落,再用鹼水反復沖刷,並仔細剔除石孔內的泥屑石粒;然後,用一定濃度 的草酸洗去石上的黃漬,並曬干。這樣,在陽光照耀下,崑山石便成為潔白如雪、晶瑩似玉的觀賞精品了。
昆石與太湖石、雨花石並稱為「江蘇三大名石」,開采歷史已逾千年。其色雪白,給人以純潔的美感,又因產出極少,自宋代以來歷來被視為供石中的上品。
在馬鞍山麓亭林公園東側兩個方亭內陳列著的是目前最大的兩座昆石,東亭內的名曰「春雲出岫」,西亭內的名曰「秋水橫波」,嶙峋冰清,體態飄逸。
『陸』 崑山三寶的昆石
崑山位於江蘇東大門東臨上海西臨蘇州,市中心有一座玉峰山(也稱馬鞍山)玉峰山高才82米,方圓不過3華里。昆石就產於玉峰山中,這里有上千年的開采歷史,由於數量十分稀少,加上即使找到坯石,也要經過反復多次的清洗浸泡才能使其展現出玉骨冰姿,昆石是地殼變動,火山噴發造就的,它的石體很硬,硬度近似瑪瑙(含二氧化硅達%91`57),卻又很脆,很難著手加工,所以我們見到的昆石,大多數為獨石,在放大鏡下能見到密密麻麻的小晶體排列。
昆石有數十個品種,有比黃金貴十倍的荷葉皺,有形如蟻巢的螞蟻峰,有薄如雞骨的雞骨峰,有結晶如雪的雪花峰,有形如核桃的核桃峰,有形狀如梅的楊梅峰,還有海蟄峰,水晶楊梅,鳥屎峰等等。它的歷史比喜馬拉雅山還要早,所以歷代文人雅士競相重金收藏,皇宮貴族,達官貴人亦競相攀比收藏。
宋代詩人陸游在他的一首七律中贊到:「燕山菖薄崑山石,一拳突兀千金值」,當時一方昆石竟價值百金,上好的乃自上千金以上,地方官府怕傷了山脈,所以從宋代起,歷代當政者都禁止進山琢石,無形中,使僅有82米高的玉峰山免遭滅頂之災,也讓我們有緣見到了昆石,所以昆石就越發珍貴了
『柒』 昆石的名石是指
正如明代造園家計成《園冶》描述,昆石「其質磊塊,巉岩透空,無聳拔峰巒勢,扣之無聲。其色潔白,或植小木,或種溪蓀於奇巧處,或置器中,宜點盆景,不成大用也。」與多為園林石的太湖石、靈璧石、英石這3種古代名石相比,昆石體態玉潔冰清、形狀峰巒嵌孔,最適合置於幾案,其古雅別致之風姿,傾倒無數文人騷客;其價值,在古代就已顯赫一時。宋代詩人陸游《昆石詩》:「雁山菖蒲崑山石,陳叟持來慰幽寂。寸根A密九節瘦,一拳突兀千金值。」清初邑人歸庄又有詩曰:「奇石由來為世重,米癲下拜東坡供。」米芾為書法巨擘,東坡乃一代文豪,居然對昆石供拜如是,可見陸游「千金」之說並非溢美之詞,故歷代文人雅士對昆石題詠不絕,並用重金購買,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馬鞍山麓亭林公園東側兩個方亭內陳列著目前最大的兩座昆石,東亭內者名曰「春雲出岫」,西亭內者名曰「秋水橫波」。此兩塊是明代流傳至今的大型昆石,嶙峋冰清,體態飄逸,均約有2m高度,僅從個頭上看已珍貴無比。
昆石園林石「二龍搶珠」位於馬鞍山南半山腰下龍池東北岸邊,由大小不定的昆石砌築而成,二龍頭相對龍池中的「石珠」,龍首高昂,栩栩如生,是園林石中疊石造型的典型範例。
著名昆石「魚縱大壑」為東山海蜇峰,石質堅韌潤澤,石體空靈剔透,形如游魚,比喻遇到了施展才能的場所或時機。漢王褒《聖主得賢臣送》:「翼乎如鴻毛遇順風,沛乎如巨魚躍大壑,其得意如此。」
『捌』 昆石的詳細資料
昆石產於崑山市玉峰山,即馬鞍山中。馬鞍山所產之石與眾不同,舉世獨奪,所以稱為巧石,又名玲瓏石。昆石開采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歷來被視為藝術欣賞品。
昆石,又稱崑山石,因產於江蘇崑山的玉峰山而得名。系石英脈在晶洞中長成的晶簇體,呈網脈狀,晶瑩潔白,剔透玲瓏,少見大材。昆石有10多個種類,分別按其形態特徵命名為雞骨峰、楊梅峰、胡桃峰、荔枝峰、海蜇峰等。昆石毛坯外部有紅山泥包裹,須除去酸鹼,從開採到加工成品需要一段時日。
崑山石的開采歷史悠久,宋代《雲林石譜》中已有介紹。首先將山洞中的白雲岩毛坯採下後,先在太陽光下曝曬五、六天,使其粘附在外表的紅泥發硬剝落,再用鹼水反復沖刷,並仔細剔除石孔內的泥屑石粒;然後,用一定濃度的草酸洗去石上的黃漬,並曬干。這樣,在陽光照耀下,崑山石便成為潔白如雪、晶瑩似玉的觀賞精品了。
昆石與太湖石、雨花石並稱為「江蘇三大名石」,開采歷史已逾千年。其色雪白,給人以純潔的美感,又因產出極少,自宋代以來歷來被視為供石中的上品。
在馬鞍山麓亭林公園東側兩個方亭內陳列著的是目前最大的兩座昆石,東亭內的名曰「春雲出岫」,西亭內的名曰「秋水橫波」,嶙峋冰清,體態飄逸。
『玖』 中國最大的奇石集散地在哪
中國奇石的一大集散地在廣西柳州,廣西也是一個出奇石的省份。
柳州奇石按形成和分布區域可以分為山石、水石、土石、洞石、岩石、化石和混成石等十數個大類;按其觀賞性可分上百多個石種。
中國內地已知觀賞石九大族群中,除了風石和隕石外,其餘在柳州都有出產,柳州奇石更佔全國奇石總數的三分之一強,各類奇石風情萬種,千姿百態,極具美感。
比如:柳硯石,其形態千變萬化,具有古樸滄桑感,成為柳州最具代表性的石種之一;草花石,石質細密古樸,圖似山水風光、名勝古跡、花鳥人物,無奇不有,被譽為「精品國畫石」,等等。
我國著名建築和園林專家陳從周先生高度評價柳州奇石:「頑中寓秀,小中見大,雲影華枝,彷彿畫本」,其「變化之多,色澤之潤,把玩生趣,發人遐思」。
(9)玲瓏石馬鞍山擴展閱讀
中國四大奇石
太湖石:太湖石為我國古代著名四大玩石之一,因產於太湖而得名,它是指產於環繞太湖的蘇州洞庭西山、宜興一帶的石灰岩,其中以黿山和禹期山最為著名。
我國古代就開發利用太湖石,白居易曾寫有《太湖石記》專門描述太湖石,《雲林石譜》中也專門有記載,而發生在北宋末期的「花石綱」指的就是太湖石,從而引起了農民起義。
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著名太湖石有蘇州留園的「冠雲峰」、上海豫園的「玉玲瓏」等園林名石。太湖石屬於石灰岩,多為灰色,少見白色、黑色。石灰岩長期經受波浪的沖擊以及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蝕,在漫長的歲月里,逐步形成大自然精雕細琢、曲折圓潤的太湖石。
太湖石為典型的傳統供石,以造型取勝,「瘦、皺、漏、透」是其主要審美特徵,多玲瓏剔透、重巒疊嶂之姿,宜作園林石等。現在還有一種廣義上的太湖石,即把各地產的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千姿百態、玲瓏剔透的碳酸鹽岩統稱為廣義太湖石。
昆石:又稱崑山石,因產於江蘇崑山的玉峰山而得名。系石英脈在晶洞中長成的晶簇體,呈網脈狀,晶瑩潔白,剔透玲瓏,少見大材。昆石有10多個種類,分別按其形態特徵命名為雞骨峰、楊梅峰、胡桃峰、荔枝峰、海蜇峰等。
昆石毛坯外部有紅山泥包裹,須除去酸鹼,從開採到加工成品需要一段時日。「孤根立雪依琴薦,小朵生雲潤筆床」,這是元朝詩人張雨在《得崑山石》詩中對昆石的贊美。昆石,因產於江蘇崑山而得名。
主要出自於城外玉峰山(古稱馬鞍山)。它與靈壁石、太湖石、英石同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石」,又與太湖石、雨花石一起被稱為「江蘇三大名石」,在奇石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大約在幾億年以前,由於地殼運動的擠壓,崑山地下深處岩漿中富含的二氧化硅熱溶液侵入了岩石裂縫,冷卻後形成石英礦脈。在這石英礦脈晶洞中生成的石英結晶晶簇體便是昆石。
由於其晶簇、脈片形象結構的多樣化,人們發現它有「雞骨」、「胡桃」等十多個品種,分產於玉峰山之東山、西山、前山。雞骨石由薄如雞骨的石片縱橫交錯組成,給人以堅韌剛勁的感覺,它在昆石中最為名貴;胡桃石表皺紋遍布,塊狀突兀,晶瑩可愛。
此外還有「雪花」、「海蜇」、「荔枝」、「荷葉皴」等品種,多以形象命名。昆石總的看來是以雪白晶瑩,竅孔遍體,玲瓏剔透為主要特徵。一塊精品昆石必然是大洞套小洞,小洞內見大洞,洞內彎彎曲曲,變化無窮,顯示出千孔百巧的靈巧,讓人無限遐想而驚嘆大自然鬼斧神工。
這是其它石種無法比擬的。形態美是昆石的生命。古代賞石四要素為:瘦、皺、漏、透。昆石正是這四要素的代表作,它最能體現瘦、皺、漏、透的特點。昆石其形千變萬化,形態婀娜,冰清玉潔,幽洞遍體,無一類同。
昆石還具有天然雕塑之美,它具有玲瓏剔透的線條和多層次情景交融的形態,白居易在《太湖石記》雲:「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昆石精品已達到縮景藝術的氣勢,叫人嘆為觀止。石質美是昆石的靈氣。昆石是由二氧化硅充填形成的石英結晶體,故石質似玉,細膩光潤。
古人雲:「白如雪,質似玉」。用放大鏡細觀之,昆石是由白色晶體組成,閃閃發光,猶如鑽石,發出璀璨的光彩,堅硬的質地,高貴的氣質,讓人愛不釋手,所以昆石在古代由叫玉石,產石的所在地現在還叫玉山鎮,可見昆石從古至今以晶瑩潔白著稱,顯示出它特有的高潔。
英石:英石因產廣東英州(現為英德市)而得名。是清代以來公認的四大園林名石之一,有淡青、灰黑、淺綠、黝黑、白色等數種,以黑者為貴。英石正背面明顯,正面多窪孔、石眼,玲瓏宛轉,精巧多姿,而背面較平滑。
英石質堅而脆,叩之有共鳴聲,歷來為收藏者所喜愛。「奇峰乍駢羅,森然瘦而雅」,這是明人江桓在獲得三峰英石之後發出的贊嘆。英石亦是四大名石之一,因產於廣東省英德縣英德山一帶而得名。它開發較早,在北宋人趙希鵠的《洞天清祿》、杜綰《雲林石譜》即有著錄。
陸游在《老學庵筆記》中也寫道:「英州石山,自城中入鍾山,涉錦溪,至靈泉,乃出石處,有數家專以取石為生。其佳者質溫潤蒼翠,叩之聲如金玉,然匠者頗秘之。常時官司所得,色枯槁,聲如擊朽木,皆下材也。」
英石與靈壁石沉積岩中的石灰岩,主要成分是方解石,但硬度不及靈壁。英石分為水石、旱石兩種,水石從倒生於溪河之中的巉岩穴壁上用鋸取之,旱石從石山上鑿取。一般為中小形塊,但多具峰巒壁立、層巒疊嶂、紋皺奇崛之態,古人有「英石無坡」之說。
英石色澤有淡青、灰黑、淺綠、黝黑、白色等數種,以黑者為貴。由於當地岩溶地貌發育較好,雨水充沛,山石極易被溶蝕風化,故石表多深密褶皺,有蔗渣、巢狀、大皺、小皺等狀。
英石頗具「皺、瘦、漏、透」之狀,多峰巒,且有嵌空石眼,玲瓏宛轉,精巧多姿。英石質堅而脆,扣之有共鳴聲者為佳。
『拾』 袖奇的山石還有哪些
古人雲:「山無石不奇,水無石不清,園無石不秀,室無石不雅。賞石清心,賞石怡人,賞石益智,賞石陶情,賞石長壽。」 「石乃園之骨」。
天下第一奇石——靈璧石,是全賴於大自然天工神鏤的華夏藝術瑰寶,被清朝乾隆皇帝御封為「天下第一石」。 靈璧石出於安徽省靈璧縣北部磬石雲山北平疇間,經古泗水億萬年的波濤沖擊,峰巒洞壑,狀物肖形,千態萬狀。又因其是10億年前海藻化石,色澤黝黑天成,扣之鏗然有聲,從不同角度敲擊能發生1234567i八個音節,故又名「八音石」。靈璧石亦褒稱"靈璧",以其瘦、透、漏、皺、傴、黑、聲、丑、懸九美俱備而名揚天下,威振四方,品位至高至尊。其妙造天成的誘人魅力在於它集聲、色、形、質、紋諸美於一體,有著無比豐富的美學內涵和極高的觀賞收藏價值。 「靈壁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色如玉」,這是宋代詩人方岩對靈壁石發出的由衷贊嘆。靈壁石開發極早,早在《尚書·禹貢》中,就有徐州上貢「泗濱浮磬」的記錄。靈壁石為世人矚目,已有三四千年的歷史。在供石家族中歷來占據顯赫的地位。《雲林石譜》匯載石品一百一十六種,靈壁石被放在首位介紹;明人文震亨撰寫《長物志》,稱「石以靈壁為上,英石次之」。自古以來,有名的藏石家也無不藏有靈壁珍品,其中叫得出名的就有蘇軾的「小蓬萊」、范成大的「小峨眉」、趙孟黻的「五老峰」,等等。
太湖石
太湖石為我國古代著名四大玩石之一,因產於太湖而得名,它是指產於環繞太湖的蘇州洞庭西山、宜興一帶的石灰岩,其中以黿山和禹期山最為著名。我國古代就開發利用太湖石,白居易曾寫有《太湖石記》專門描述太湖石,《雲林石譜》中也專門有記載,而發生在北宋末期的「花石綱」指的就是太湖石,從而引起了農民起義。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著名太湖石有蘇州留園的「冠雲峰」、上海豫園的「玉玲瓏」等園林名石。太湖石屬於石灰岩,多為灰色,少見白色、黑色。石灰岩長期經受波浪的沖擊以及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蝕,在漫長的歲月里,逐步形成大自然精雕細琢、曲折圓潤的太湖石。太湖石為典型的傳統供石,以造型取勝,「瘦、皺、漏、透」是其主要審美特徵,多玲瓏剔透、重巒疊嶂之姿,宜作園林石等。現在還有一種廣義上的太湖石,即把各地產的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千姿百態、玲瓏剔透的碳酸鹽岩統稱為廣義太湖石 。
昆石
又稱崑山石,因產於江蘇崑山的玉峰山而得名。系石英脈在晶洞中長成的晶簇體,呈網脈狀,晶瑩潔白,剔透玲瓏,少見大材。昆石有10多個種類,分別按其形態特徵命名為雞骨峰、楊梅峰、胡桃峰、荔枝峰、海蜇峰等。昆石毛坯外部有紅山泥包裹,須除去酸鹼,從開採到加工成品需要一段時日。
「孤根立雪依琴薦,小朵生雲潤筆床」,這是元朝詩人張雨在《得崑山石》詩中對昆石的贊美。昆石,因產於江蘇崑山而得名。主要出自於城外玉峰山(古稱馬鞍山)。它與靈壁石、太湖石、英石同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石」,又與太湖石、雨花石一起被稱為「江蘇三大名石」,在奇石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大約在幾億年以前,由於地殼運動的擠壓,崑山地下深處岩漿中富含的二氧化硅熱溶液侵入了岩石裂縫,冷卻後形成石英礦脈。在這石英礦脈晶洞中生成的石英結晶晶簇體便是昆石。由於其晶簇、脈片形象結構的多樣化,人們發現它有「雞骨」、「胡桃」等十多個品種,分產於玉峰山之東山、西山、前山。雞骨石由薄如雞骨的石片縱橫交錯組成,給人以堅韌剛勁的感覺,它在昆石中最為名貴;胡桃石表皺紋遍布,塊狀突兀,晶瑩可愛。此外還有「雪花」、「海蜇」、「荔枝」、「荷葉皴」等品種,多以形象命名。昆石總的看來是以雪白晶瑩,竅孔遍體,玲瓏剔透為主要特徵。一塊精品昆石必然是大洞套小洞,小洞內見大洞,洞內彎彎曲曲,變化無窮,顯示出千孔百巧的靈巧,讓人無限遐想而驚嘆大自然鬼斧神工,這是其它石種無法比擬的。
形態美是昆石的生命。古代賞石四要素為:瘦、皺、漏、透。昆石正是這四要素的代表作,它最能體現瘦、皺、漏、透的特點。昆石其形千變萬化,形態婀娜,冰清玉潔,幽洞遍體,無一類同。昆石還具有天然雕塑之美,它具有玲瓏剔透的線條和多層次情景交融的形態,白居易在《太湖石記》雲:「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昆石精品已達到縮景藝術的氣勢,叫人嘆為觀止。
石質美是昆石的靈氣。昆石是由二氧化硅充填形成的石英結晶體,故石質似玉,細膩光潤。古人雲:「白如雪,質似玉」。用放大鏡細觀之,昆石是由白色晶體組成,閃閃發光,猶如鑽石,發出璀璨的光彩,堅硬的質地,高貴的氣質,讓人愛不釋手,所以昆石在古代由叫玉石,產石的所在地現在還叫玉山鎮,可見昆石從古至今以晶瑩潔白著稱,顯示出它特有的高潔。
英石
英石因產廣東英州(現為英德市)而得名。是清代以來公認的四大園林名石之一,有淡青、灰黑、淺綠、黝黑、白色等數種,以黑者為貴。英石正背面明顯,正面多窪孔、石眼,玲瓏宛轉,精巧多姿,而背面較平滑。英石質堅而脆,叩之有共鳴聲,歷來為收藏者所喜愛。
「奇峰乍駢羅,森然瘦而雅」,這是明人江桓在獲得三峰英石之後發出的贊嘆。英石亦是四大名石之一,因產於廣東省英德縣英德山一帶而得名。它開發較早,在北宋人趙希鵠的《洞天清祿》、杜綰《雲林石譜》即有著錄。陸游在《老學庵筆記》中也寫道:「英州石山,自城中入鍾山,涉錦溪,至靈泉,乃出石處,有數家專以取石為生。其佳者質溫潤蒼翠,叩之聲如金玉,然匠者頗秘之。常時官司所得,色枯槁,聲如擊朽木,皆下材也。」
英石與靈壁石沉積岩中的石灰岩,主要成分是方解石,但硬度不及靈壁。英石分為水石、旱石兩種,水石從倒生於溪河之中的巉岩穴壁上用鋸取之,旱石從石山上鑿取。一般為中小形塊,但多具峰巒壁立、層巒疊嶂、紋皺奇崛之態,古人有「英石無坡」之說。英石色澤有淡青、灰黑、淺綠、黝黑、白色等數種,以黑者為貴。由於當地岩溶地貌發育較好,雨水充沛,山石極易被溶蝕風化,故石表多深密褶皺,有蔗渣、巢狀、大皺、小皺等狀。英石頗具「皺、瘦、漏、透」之狀,多峰巒,且有嵌空石眼,玲瓏宛轉,精巧多姿。英石質堅而脆,扣之有共鳴聲者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