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城市規劃中 關於公共服務設施圖 的表示,具體應該包括哪些設施呢
樓主是個很有復心的人!我說下制我的看法,供樓主參考!
首先要明確自己想要在圖上表達什麼內容:如果重點表達的是C,這張圖名字應該是公共服務設施圖;
如果要表達變電站,水廠一類的U,那麼這張圖應該是叫基礎設施規劃圖;
個人覺得,這是表達內容不同的兩張圖;
至於T,不管是做U圖還是C圖,個人覺得做圖的時候道路都會不可避免的加上的,所以T在這兩張圖上都有表示,但是僅限於簡單的區域連通狀況,詳細的T圖還是在道路專項圖里做。
B. 城市公共空間規劃需考慮的因素
1、街道公共空間景觀總體設計與協調和諧原則
街道公共空間是人類聚居生活的地方,街道公共空間的核心是人,基礎是自然環境。街道公共空間是人與人交流的地方,公共空間或景觀不是只讓人參觀、向人展示的,而是供人使用、讓人參與其中的,離開了人的活動、故事和精神,公共空間景觀便失去了意義。在城市公共空間中,強調以人為本的規劃設計原則,充分滿足人自身的需要,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是景觀設計的關鍵所在。
街道公共空間景觀總體設計是以最好地利用空間區域的自然景觀資源為基礎,按照景觀利用現狀,對規劃區域內的景觀類型、數量、比例和空間結構進行分析。在景觀規劃設計中,應把景觀作為一個整體單元來考慮,追求景觀整體風格的統一,既要注意單一景點的觀賞效果,又要注意整體空間景觀觀賞的節奏韻律。 同時,景觀總體設計應力求自然和諧,強調可以自由活動的連續空間和動態視覺美感,避免盲目抄襲、照搬;公共設施的尺度需與空間相協調,地面鋪裝應盡量統一;協調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以保護為前提、以發展為目的、以改善人居環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為根本,使景觀、生態、文化和美學功能整體和諧。只有從宏觀的高度綜合考慮,才可能規劃布局出功能合理、富有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間景觀。
2、 「 以人為本 」 的設計原則
「 以人為本 」 就是要充分考慮人的情感、心理及生理的需要。景觀及公共設施的布局與尺度要符合人的視覺觀賞位置、角度以及人體工程學的要求;座椅的擺放位置要考慮人對私密空間的需要;要根據嬰幼兒、青少年、成年人的行為心理特點,充分考慮到老人及殘疾人對景觀環境的特殊需要,並落實在休息區、座椅尺度、專用人行道、坡道、盲文標識、專用公廁等細部設施的設計中,使街道公共空間景觀真正成為大眾所喜愛的休閑場所。
3、廣場不是孤立的存在,它必須與周圍景觀連成一個整體,成為地區風景中的一部分,它在人們日常生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幾乎所有的地方在進行城市開發建設中,都將城市廣場( PLAZA )作為不可缺少的組成因素而擺在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廣場由一開始的集合場所,演變成民眾休閑娛樂的多功能空間,經歷了漫長的過程,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人類對生存空間的質量要求日趨復雜,廣場含義的多重性也就是必然的了。
C. 關於城市規劃的幾個概念——城市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公用設施
根據《城市規來劃基本術自語標准》
公共設施用地 public facilities
城市中為社會服務的行政、經濟、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科研及設計等機構或設施的建設用地。
市政公用設施用地 municipal utilities
城市中為生活及生產服務的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用地,包括:供應設施、交通設施、郵電設施、環境衛生設施、施工與維修設施、殯葬設施及其它市政公用設施的建設用地。
城市基礎設施 urban infrastructure
城市生存和發展所必須具備的工程性基礎設施和社會性基礎設施的總稱。
通常認為城市公共設施包括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城市基礎設施包括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包括教育、醫療、體育、文化、商業金融等各類為城市服務的公共設施。
D. 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布置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不同設施有不同要求,學校不能近鐵路、醫院等設施;有服務半徑要求等
E. 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與住區的規劃設計 有哪些異 同點
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必須從整體上,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上把握好公共空間系統的規劃與建設。建議將各類城市法定規劃及歷史文化名城規劃、旅遊建設規劃中關於公共空間的內容整合為專項或專篇,結合城市、城區的性質、規模和用地分配,做好城市公共空間的整體布局,在定性、定位、定量、定形上實現公共空間的網路化。
住區規劃設計:居住區規劃的演變與前瞻,居住區規劃設計概念,住宅區的規劃組織結構與布局、住宅用地、公共用地、道路用地及停車設施、公共綠地等規劃設計,綜合技術經濟指標,豎向規劃設計,居住區規劃實踐成果展析,實例及管線工程綜合概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