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區便民服務如何更好地開展,有哪些舉措
社區便民服務站,是直接面對群眾服務的窗口,服務的好壞、辦事的效率和服務的質量,直接涉及到居民群眾的利益和感情,攀枝花市東區長壽路街道健康路社區便民服務站結合創先爭優活動,在街道社區便民服務大廳開展了「四個結合」活動,為社區便民服務站開展優質服務增添新舉措,並建章立制。
一是開展「每日必讀」活動與提高服務素質相結合。便民服務站以創建學習型服務站為基礎,開展了符合服務站實際的每日必讀學習活動,學習內容豐富多彩,有政策法規、有生活常識、有修身養性、有健康保健、有時事政治、有百姓關心等題材,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更好地滿足居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新要求、提出的新問題,通過學習讓大家能更好的用所學的知識為居民服務。
二是開展「服務明星」評選與工作質量相結合。新時期發展有新要求,社區換屆選舉以後,服務站工作人員有所增加,工作內容也越來越多,工作要求越來越高,而為居民服務的標准也在不斷提升,無論工作怎樣繁雜,但是服務質量和要求不能疏忽,服務站結合黨員示範崗的要求,在便民服務大廳開展了服務明星評選活動。通過群眾隨機測評、工作人員互評、領導點評三種方式,評選產生本周服務明星,亮身份、擺理由,讓大家看得到,營造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為居民群眾辦事的質量也越來越好,活動開展以來,便民服務站沒有接到一起居民投訴事件。
三是開展「延時工作制」與居民錯時辦事相結合。社區服務站面對的服務對象大部分都是攀鋼職工家屬,有些居民需要倒班,要到服務站辦事還需要請假,針對這種情況,社區提出了延時工作制,方便居民辦事。白天上班時間不變,下午延長到七點半下班,周六上午照常上班。延時工作為居民錯時辦事提供了方便條件,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社區服務站還提供電話預約,為行動不變、殘疾等原因不能到社區辦事的特殊人群提供上門服務,這些活動的開展,都是社區便民服務站在創新社會管理中的新措施,目的就是讓群眾方便,讓群眾滿意。
四是設立大廳值班長與服務引導相結合。在開展便民為民服務工作中,方便群眾辦事是一項基本要求,來服務站辦事的老年人居多,自身情況也不盡相同,為了方便大家,在大廳設立了值班長,與每周服務明星相結合,由每周的服務明星擔任值班長。值班長要協調好本周大廳各項工作,還要為前來辦事的居民做好引導解釋工作,做到「來人有迎聲、詢問有答聲、辦事有回聲」和咨詢服務「一口清」、發放資料「一手清」、受理審查「一次清」的「三聲、三清」服務。值班長的設立不僅在工作上對大家是個促動,還起到了榜樣示範的作用。
通過開展四個結合活動,整個社區便民服務站面貌一新,大家比學習、比奉獻、比效率、比技能、比業績,為民服務態度好、作風好、形象好、素養好,得到了居民群眾的好評。
2. 社區公共服務包括哪些內容
社區公共服務系統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政策法規咨詢、信息發布與查詢、網上參保和申報、信訪投訴、退休人員社區管理等社會化服務的信息系統。
3. 社區服務活動總結
團組織社區活動總結
9月14日下午,我們利用星期四下午課余時間進行了一次團組織活動。有34名同學參加。活動內容貫徹了「在校爭做文明學生」這一主題,地點是在石化九村,活動分為3個版塊。
1.為社區居民發放報紙,或許我們每天從信箱中拿到所訂閱的報紙,不曾嘗試過自己去發報紙的感覺,厚厚一疊的報紙,要一份一份的送到不同居民樓,每個信箱中去,雖然不是很難,但是真的做起來還是需要認真和耐心的,我們的同學很細心認真的完成了這項工作,證明了自己是一名優秀團員,不辱使命!
2.對社區進行一定范圍內的打掃,分二組,一組負責清掃街道,清掃街道這樣的任務當然難不到我們的同學,他們互相配合,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臟的精神作用下,他們很出色的完成了這項工作。經過同學們清掃過的街道,顯得特別的干凈,整潔!另外一組同學負責,清理社區草坪上有的垃圾、雜物。經過同學們的辛勤勞動,使社區草坪上的環境明顯得到改善,一眼望去,一片綠色。
3.服務孤老,幫孤老人做家務,賣掉廢報紙後買水果等等。
我認為這次團組織生活是我們同學團隊精神和文明素質的體現,做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到培養自己的精神文明程度,這一點對於我們團員來說是更有必要的。通過這樣一種活動的方式同學們的文明素質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和發揚的機會。有了一個很好的開始我們一定會在以後的團組織活動中再接再厲,爭取一個別一個做的更好,共創石化工業最優秀的團支部。這個榮譽是屬於我們班級每個同學的,也是要靠大家一起努力所換來的!
希望從以後我們的同學能堅持不懈,繼續努力,真正地能體會到作為團員該履行的義務和責任,真正地為他人服務,為社會多做貢獻。
4. 社區服務活動報告
活動內容 : 服務孤寡老人,為社區孤寡老人做家務事。② 清理綠化帶內隨意扔棄的垃圾
活動目的的意義:走進社區,開展社區服務活動,自主參加公益活動,進一步培養和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深入社會、了解社會、增強社會公益活動。
活動過程:和慧憶然去了奶奶家兩次,連同自己單獨去的一次,總共三次.三次下來,最大的感受是無所適從.每次去,奶奶都很客氣,忙著倒水,忙著讓座.
我們兩個人都很遠,奶奶的子女和孫輩周末都會到她家,他們不需要周末兩個小時的陪護,可能我們陪他們聊聊天,多少可以解解悶,可能這只是我們一方面的想法.
奶奶和老伴的身體都不是很好,而且年紀很大了,當兒女上班不在身邊的時候,能夠買葯,到醫院排隊掛號,才是他們急切需要的.而這些我們做不到.這些需要社區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支持,而非我們所能及.
目前有個想法,如果還是每次這樣過去,只能變成例行公事.老人身體不是很好,可否有醫學組的義工和我們一起過去,定期為老人檢查身體,有個毛病的,給予一定的葯物和居家養護指導.
雖然其他組的情況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覺得這個項目的落實,光靠我們義工的力量是不夠的,其實社區才是主角.現在社區的規模突然增大,但社區服務卻沒有跟上.特別是空巢老人的問題.雖然蘇州有些社區做的很好,但是照顧的面畢竟有限.所以有必要和社區溝通,形成社區內的互助.
老齡化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或者已經遇到.讓老人頤養天年,是每個子女的責任,同時也是社會責任.
我們組會一直堅持下去,但是我們希望能夠給老人做更多實際的事情.
感悟收獲反思:在實習的過程中,我認真,負責好每一件自己該做的事。社區實踐活動提高了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引導了我們接觸了解社會,增強我們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通過這次的活動,使我熟悉社區在地理環境、人文景觀、物產特點、民間風俗等方面的習慣,繼而萌生親切感、自豪感、並懂得珍惜、愛惜、保護它們。在服務的過程中學會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團隊意識和歸屬感,增強服務意識和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