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陶淵明

馬鞍山陶淵明

發布時間:2021-07-22 05:56:12

『壹』 建村樓記全文翻譯

翻譯
我外祖父家世代居住在吳淞江南邊的千墩浦邊上。表兄周淀由考中進士進入仕途,在外做官二十多年,罷官回來後在崑山縣城租房居住。嘉靖三十年,在馬鞍山的南麓,婁水的兩岸定居。
回憶起我小時候曾經住在外祖父家,大概離縣城三十里,遠遠地遙望馬鞍山坍塌如一堆堆積的土灰一樣,雲霧繚繞,似有似無。澱山公越來越喜歡這座山了,在山上建了高大的樓閣,彎曲的欄桿,台幾、坐席、門窗隨處可見,又在房子的後面建了一座小花園,在園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淵明「悠然見南山」的詩句作為亭子的名字。陶淵明的詩不像晉代、宋代那些刻意修飾文字的人所做的一樣,而恬淡自然的意韻,常常體現在言外,不只是一時的適意。而看到天地間的萬物,心中無阻塞之處,隨遇而安,到了哪裡能不悠然自得呢?我曾經認為悠自得的人確實能夠和天道成為—體,說陶淵明先生不知道天道,是不行的啊。
澱山公依仗傑出有為的才能,所做官職,多有顯著的聲名和功績,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納。然而到現在,朝廷談論可以重用的人才,還—定推崇澱山公。大概澱山公沒有被世人所忘懷,然而,他自己卻忘懷到這種地步。陶淵明先生已經遠去了,我無從跟隨他來向他請教。我將要跟隨澱山公向他請教「悠然」的原因。那「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詩句,陶淵明沒有能夠說出其中「悠然」的含義,澱山公哪裡能夠說出它呢?澱山公游歷天下,曾登上泰山;游覽鄒山,游歷嵩山及少室山之間,涉游東海和南海;進入福建和浙江兩地深險難行的地域,這馬鞍山與泰山的一塊大石頭有什麼不同呢?回想澱山公的悠然自得,只寄託在這座山中吧!莊子說:「自己的祖國和故鄉,看到她心裡就舒暢,即使丘陵萆木雜蕪,掩蔽了十分之九,心裡仍然舒暢。何況是親身見聞到本來面目的呢?」我獲得陪同這座悠然亭的主人的榮耀,冒昧地寫下了這篇文章。

注釋
[1]外家:指外祖父家。吳淞江:又名蘇州河,在今江蘇省南部、上海市西部,流經崑山。千墩浦:歸有光《前山丘翁壽序》:「吳郡太湖之別,為澱山湖,湖水溢出為千墩浦,入於吳淞江。當浦入江之處,地名千墩;環浦而居者,無慮數千家。」
[2]表兄澱山公:周大禮別號澱山,系因澱山湖之地而名。歸有光的母親周桂與周大禮的父親周書同一祖父。
[3]自田野登朝:指周大禮於嘉靖十一年(1532)考中進士而入仕途。
[4]宦遊:古人指外出做官。
[5]歸:指罷官里居。僦(jiù)居:租房。縣城:指崑山縣城。
[6]嘉靖三十年:即公元1551年。
[7]定卜:指定居。馬鞍山:在今江蘇崑山境內,又名玉峰。其形如馬鞍,故名馬鞍山。陽:山的南面稱陽。婁水:即婁江。歸有光《見村樓記》:「崑山治城之隍,或雲即古婁江。然婁江已湮,以隍為江,未必然也。」陰:水的南面為陰。
[8]頹(tuí)然:坍塌的樣子。
[9]杳靄:雲霧飄渺的樣子。
[10]靖節:即陶淵明(365—427),晉潯陽(今屬江西)人,一名潛,字元亮。曾為州祭酒,復為鎮軍、建威參軍,後為彭澤令,因「不為五斗米而折腰」,棄官歸隱,以詩酒自娛。他詩風恬淡,狀寫山川田園之美,樸素自然。有《陶淵明集》,世稱靖節先生。《晉書》《宋書》皆有傳。悠然見南山:見陶淵明《飲酒二十首》詩之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11]雕繪:指刻意修飾文字。
[12]中無留滯:指心中無阻塞之處,隨遇而安。
[13]天壤間物:指天地間的萬物。
[14]道:這里指宇宙萬物的本原、本體。《韓非子·解老》:「道者,萬物之所然者,萬理之所稽也。」
[15]聲績:指聲名與功績。
[16]妒媢:即妒忌。
[17]殆:大概。未能以忘於世:指沒有被世人所忘懷。
[18]「山氣」四句:見陶淵明《飲酒二十首》之五。大意是說,歸鳥群使人感受到真朴自然的意趣,忘了再加辨析。李善注「欲辨已忘言」雲:「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
[19]烏得:哪裡能夠。
[20]泰山:我國五嶽中的東岳,主峰在今山東泰安市北,山上名勝古跡眾多。
[21]鄒嶧:即嶧山,又名鄒山,在今山東鄒城東南。秦始皇曾登此山刻石記功。
[22]嵩:即嵩山,五嶽中的中嶽,在今河南登封以北。少:指少室山,為嵩山三高峰之一。《名山記》:「嵩山中為峻極峰,東曰太室,西曰少室。」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有著名的少林寺。
[23]兩海:這里指東海與南海。周大禮曾受「廣南之命」,見歸有光《封中憲大夫興化知府周公行狀》一文。
[24]閩、越:指今福建與浙江一帶。隩(ào)阻:深險難行之地。
[25]茲山:指馬鞍山。何啻(chì):何異於。礨(lěi)石:大石。
[26]莊子:即莊周(前369—前286),戰國宋蒙人,曾為漆園吏,著《莊子》十餘萬言,主張清靜無為。《史記》有傳。以下引文見《莊子·則陽》。
[27]舊國舊都:指故鄉。
[28]暢然:歡快的樣子。成玄英疏雲:「少失本邦,流離他邑,歸望桑梓,暢然歡喜。」
[29]草木之緡(mín):草木叢生,芒昧不分之意。
[30]入之者十九:指進入於丘陵草木所掩蔽之中,見十識九。
[31]猶之暢然:意謂出於外而可望見者止十之一,卻仍然歡快喜悅。
[32]見見聞聞:看到曾經看過的,聽到曾經聽過的。指接觸到熟悉的事物。
[33]獲侍斯亭:獲得陪同這座悠然亭的主人的榮耀。此乃謙詞。
[34]僭(jiàn):謙詞。指超越本分,冒用在上者的職權、各義行事。這里代指周大禮寫作此文。

望採納!

『貳』 歸有光《見村樓記》的譯文。

原文
餘外家世居吳淞江南千墩浦上[1]。表兄澱山公[2],自田野登朝[3],宦遊二十餘年[4],歸始僦居縣城[5]。嘉靖三十年[6],定卜於馬鞍山之陽、婁水之陰[7]。
憶余少時嘗在外家,蓋去縣三十里,遙望山頹然如積灰[8],而煙雲杳靄[9],在有無之間。今公於此山日親,高樓曲檻,幾席戶牗常見之。又於屋後構小園,作亭其中,取靖節「悠然見南山」之語以為名[10]。靖節之詩,類非晉、宋雕繪者之所為[11]。而悠然之意,每見於言外,不獨一時之所適。而中無留滯[12],見天壤間物[13],何往而不自得?余嘗以為悠然者實與道俱[14]。謂靖節不知道,不可也。
公負傑特有為之才,所至官,多著聲績[15],而為妒媢者所不容[16]。然至今朝廷論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於世[17],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節世遠,吾無從而問也。吾將從公問所以悠然者。夫「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8],靖節不得而言之,公烏得而言之哉[19]?公行天下,嘗登泰山[20],覽鄒嶧[21],歷嵩、少間[22],涉兩海[23],入閩、越之隩阻[24],茲山何啻泰山之礨石[25]?顧所以悠然者,特寄於此!莊子雲[26]:「舊國舊都[27],望之暢然[28]。雖使丘陵、草木之緡[29],入之者十九[30],猶之暢然[31]。況見見聞聞者也[32]?」予獲侍斯亭[33],而僭為之記[34]。

翻譯
我外祖父家世代居住在吳淞江南邊的千墩浦邊上。表兄周淀由考中進士進入仕途,在外做官二十多年,罷官回來後在崑山縣城租房居住。嘉靖三十年,在馬鞍山的南麓,婁水的兩岸定居。
回憶起我小時候曾經住在外祖父家,大概離縣城三十里,遠遠地遙望馬鞍山坍塌如一堆堆積的土灰一樣,雲霧繚繞,似有似無。澱山公越來越喜歡這座山了,在山上建了高大的樓閣,彎曲的欄桿,台幾、坐席、門窗隨處可見,又在房子的後面建了一座小花園,在園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淵明「悠然見南山」的詩句作為亭子的名字。陶淵明的詩不像晉代、宋代那些刻意修飾文字的人所做的一樣,而恬淡自然的意韻,常常體現在言外,不只是一時的適意。而看到天地間的萬物,心中無阻塞之處,隨遇而安,到了哪裡能不悠然自得呢?我曾經認為悠自得的人確實能夠和天道成為—體,說陶淵明先生不知道天道,是不行的啊。
澱山公依仗傑出有為的才能,所做官職,多有顯著的聲名和功績,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納。然而到現在,朝廷談論可以重用的人才,還—定推崇澱山公。大概澱山公沒有被世人所忘懷,然而,他自己卻忘懷到這種地步。陶淵明先生已經遠去了,我無從跟隨他來向他請教。我將要跟隨澱山公向他請教「悠然」的原因。那「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詩句,陶淵明沒有能夠說出其中「悠然」的含義,澱山公哪裡能夠說出它呢?澱山公游歷天下,曾登上泰山;游覽鄒山,游歷嵩山及少室山之間,涉游東海和南海;進入福建和浙江兩地深險難行的地域,這馬鞍山與泰山的一塊大石頭有什麼不同呢?回想澱山公的悠然自得,只寄託在這座山中吧!莊子說:「自己的祖國和故鄉,看到她心裡就舒暢,即使丘陵萆木雜蕪,掩蔽了十分之九,心裡仍然舒暢。何況是親身見聞到本來面目的呢?」我獲得陪同這座悠然亭的主人的榮耀,冒昧地寫下了這篇文章。

注釋
[1]外家:指外祖父家。吳淞江:又名蘇州河,在今江蘇省南部、上海市西部,流經崑山。千墩浦:歸有光《前山丘翁壽序》:「吳郡太湖之別,為澱山湖,湖水溢出為千墩浦,入於吳淞江。當浦入江之處,地名千墩;環浦而居者,無慮數千家。」
[2]表兄澱山公:周大禮別號澱山,系因澱山湖之地而名。歸有光的母親周桂與周大禮的父親周書同一祖父。
[3]自田野登朝:指周大禮於嘉靖十一年(1532)考中進士而入仕途。
[4]宦遊:古人指外出做官。
[5]歸:指罷官里居。僦(jiù)居:租房。縣城:指崑山縣城。
[6]嘉靖三十年:即公元1551年。
[7]定卜:指定居。馬鞍山:在今江蘇崑山境內,又名玉峰。其形如馬鞍,故名馬鞍山。陽:山的南面稱陽。婁水:即婁江。歸有光《見村樓記》:「崑山治城之隍,或雲即古婁江。然婁江已湮,以隍為江,未必然也。」陰:水的南面為陰。
[8]頹(tuí)然:坍塌的樣子。
[9]杳靄:雲霧飄渺的樣子。
[10]靖節:即陶淵明(365—427),晉潯陽(今屬江西)人,一名潛,字元亮。曾為州祭酒,復為鎮軍、建威參軍,後為彭澤令,因「不為五斗米而折腰」,棄官歸隱,以詩酒自娛。他詩風恬淡,狀寫山川田園之美,樸素自然。有《陶淵明集》,世稱靖節先生。《晉書》《宋書》皆有傳。悠然見南山:見陶淵明《飲酒二十首》詩之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11]雕繪:指刻意修飾文字。
[12]中無留滯:指心中無阻塞之處,隨遇而安。
[13]天壤間物:指天地間的萬物。
[14]道:這里指宇宙萬物的本原、本體。《韓非子·解老》:「道者,萬物之所然者,萬理之所稽也。」
[15]聲績:指聲名與功績。
[16]妒媢:即妒忌。
[17]殆:大概。未能以忘於世:指沒有被世人所忘懷。
[18]「山氣」四句:見陶淵明《飲酒二十首》之五。大意是說,歸鳥群使人感受到真朴自然的意趣,忘了再加辨析。李善注「欲辨已忘言」雲:「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
[19]烏得:哪裡能夠。
[20]泰山:我國五嶽中的東岳,主峰在今山東泰安市北,山上名勝古跡眾多。
[21]鄒嶧:即嶧山,又名鄒山,在今山東鄒城東南。秦始皇曾登此山刻石記功。
[22]嵩:即嵩山,五嶽中的中嶽,在今河南登封以北。少:指少室山,為嵩山三高峰之一。《名山記》:「嵩山中為峻極峰,東曰太室,西曰少室。」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有著名的少林寺。
[23]兩海:這里指東海與南海。周大禮曾受「廣南之命」,見歸有光《封中憲大夫興化知府周公行狀》一文。
[24]閩、越:指今福建與浙江一帶。隩(ào)阻:深險難行之地。
[25]茲山:指馬鞍山。何啻(chì):何異於。礨(lěi)石:大石。
[26]莊子:即莊周(前369—前286),戰國宋蒙人,曾為漆園吏,著《莊子》十餘萬言,主張清靜無為。《史記》有傳。以下引文見《莊子·則陽》。
[27]舊國舊都:指故鄉。
[28]暢然:歡快的樣子。成玄英疏雲:「少失本邦,流離他邑,歸望桑梓,暢然歡喜。」
[29]草木之緡(mín):草木叢生,芒昧不分之意。
[30]入之者十九:指進入於丘陵草木所掩蔽之中,見十識九。
[31]猶之暢然:意謂出於外而可望見者止十之一,卻仍然歡快喜悅。
[32]見見聞聞:看到曾經看過的,聽到曾經聽過的。指接觸到熟悉的事物。
[33]獲侍斯亭:獲得陪同這座悠然亭的主人的榮耀。此乃謙詞。
[34]僭(jiàn):謙詞。指超越本分,冒用在上者的職權、各義行事。這里代指周大禮寫作此文。

『叄』 歸有光 悠然亭記的翻譯

原文
餘外家世居吳淞江南千墩浦上[1]。表兄澱山公[2],自田野登朝[3],宦遊二十餘年[4],歸始僦居縣城[5]。嘉靖三十年[6],定卜於馬鞍山之陽、婁水之陰[7]。
憶余少時嘗在外家,蓋去縣三十里,遙望山頹然如積灰[8],而煙雲杳靄[9],在有無之間。今公於此山日親,高樓曲檻,幾席戶牗常見之。又於屋後構小園,作亭其中,取靖節「悠然見南山」之語以為名[10]。靖節之詩,類非晉、宋雕繪者之所為[11]。而悠然之意,每見於言外,不獨一時之所適。而中無留滯[12],見天壤間物[13],何往而不自得?余嘗以為悠然者實與道俱[14]。謂靖節不知道,不可也。
公負傑特有為之才,所至官,多著聲績[15],而為妒媢者所不容[16]。然至今朝廷論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於世[17],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節世遠,吾無從而問也。吾將從公問所以悠然者。夫「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8],靖節不得而言之,公烏得而言之哉[19]?公行天下,嘗登泰山[20],覽鄒嶧[21],歷嵩、少間[22],涉兩海[23],入閩、越之隩阻[24],茲山何啻泰山之礨石[25]?顧所以悠然者,特寄於此!莊子雲[26]:「舊國舊都[27],望之暢然[28]。雖使丘陵、草木之緡[29],入之者十九[30],猶之暢然[31]。況見見聞聞者也[32]?」予獲侍斯亭[33],而僭為之記[34]。

翻譯
我外祖父家世代居住在吳淞江南邊的千墩浦邊上。表兄周淀由考中進士進入仕途,在外做官二十多年,罷官回來後在崑山縣城租房居住。嘉靖三十年,在馬鞍山的南麓,婁水的兩岸定居。
回憶起我小時候曾經住在外祖父家,大概離縣城三十里,遠遠地遙望馬鞍山坍塌如一堆堆積的土灰一樣,雲霧繚繞,似有似無。澱山公越來越喜歡這座山了,在山上建了高大的樓閣,彎曲的欄桿,台幾、坐席、門窗隨處可見,又在房子的後面建了一座小花園,在園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淵明「悠然見南山」的詩句作為亭子的名字。陶淵明的詩不像晉代、宋代那些刻意修飾文字的人所做的一樣,而恬淡自然的意韻,常常體現在言外,不只是一時的適意。而看到天地間的萬物,心中無阻塞之處,隨遇而安,到了哪裡能不悠然自得呢?我曾經認為悠自得的人確實能夠和天道成為—體,說陶淵明先生不知道天道,是不行的啊。
澱山公依仗傑出有為的才能,所做官職,多有顯著的聲名和功績,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納。然而到現在,朝廷談論可以重用的人才,還—定推崇澱山公。大概澱山公沒有被世人所忘懷,然而,他自己卻忘懷到這種地步。陶淵明先生已經遠去了,我無從跟隨他來向他請教。我將要跟隨澱山公向他請教「悠然」的原因。那「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詩句,陶淵明沒有能夠說出其中「悠然」的含義,澱山公哪裡能夠說出它呢?澱山公游歷天下,曾登上泰山;游覽鄒山,游歷嵩山及少室山之間,涉游東海和南海;進入福建和浙江兩地深險難行的地域,這馬鞍山與泰山的一塊大石頭有什麼不同呢?回想澱山公的悠然自得,只寄託在這座山中吧!莊子說:「自己的祖國和故鄉,看到她心裡就舒暢,即使丘陵萆木雜蕪,掩蔽了十分之九,心裡仍然舒暢。何況是親身見聞到本來面目的呢?」我獲得陪同這座悠然亭的主人的榮耀,冒昧地寫下了這篇文章。

注釋
[1]外家:指外祖父家。吳淞江:又名蘇州河,在今江蘇省南部、上海市西部,流經崑山。千墩浦:歸有光《前山丘翁壽序》:「吳郡太湖之別,為澱山湖,湖水溢出為千墩浦,入於吳淞江。當浦入江之處,地名千墩;環浦而居者,無慮數千家。」
[2]表兄澱山公:周大禮別號澱山,系因澱山湖之地而名。歸有光的母親周桂與周大禮的父親周書同一祖父。
[3]自田野登朝:指周大禮於嘉靖十一年(1532)考中進士而入仕途。
[4]宦遊:古人指外出做官。
[5]歸:指罷官里居。僦(jiù)居:租房。縣城:指崑山縣城。
[6]嘉靖三十年:即公元1551年。
[7]定卜:指定居。馬鞍山:在今江蘇崑山境內,又名玉峰。其形如馬鞍,故名馬鞍山。陽:山的南面稱陽。婁水:即婁江。歸有光《見村樓記》:「崑山治城之隍,或雲即古婁江。然婁江已湮,以隍為江,未必然也。」陰:水的南面為陰。
[8]頹(tuí)然:坍塌的樣子。
[9]杳靄:雲霧飄渺的樣子。
[10]靖節:即陶淵明(365—427),晉潯陽(今屬江西)人,一名潛,字元亮。曾為州祭酒,復為鎮軍、建威參軍,後為彭澤令,因「不為五斗米而折腰」,棄官歸隱,以詩酒自娛。他詩風恬淡,狀寫山川田園之美,樸素自然。有《陶淵明集》,世稱靖節先生。《晉書》《宋書》皆有傳。悠然見南山:見陶淵明《飲酒二十首》詩之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11]雕繪:指刻意修飾文字。
[12]中無留滯:指心中無阻塞之處,隨遇而安。
[13]天壤間物:指天地間的萬物。
[14]道:這里指宇宙萬物的本原、本體。《韓非子·解老》:「道者,萬物之所然者,萬理之所稽也。」
[15]聲績:指聲名與功績。
[16]妒媢:即妒忌。
[17]殆:大概。未能以忘於世:指沒有被世人所忘懷。
[18]「山氣」四句:見陶淵明《飲酒二十首》之五。大意是說,歸鳥群使人感受到真朴自然的意趣,忘了再加辨析。李善注「欲辨已忘言」雲:「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
[19]烏得:哪裡能夠。
[20]泰山:我國五嶽中的東岳,主峰在今山東泰安市北,山上名勝古跡眾多。
[21]鄒嶧:即嶧山,又名鄒山,在今山東鄒城東南。秦始皇曾登此山刻石記功。
[22]嵩:即嵩山,五嶽中的中嶽,在今河南登封以北。少:指少室山,為嵩山三高峰之一。《名山記》:「嵩山中為峻極峰,東曰太室,西曰少室。」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有著名的少林寺。
[23]兩海:這里指東海與南海。周大禮曾受「廣南之命」,見歸有光《封中憲大夫興化知府周公行狀》一文。
[24]閩、越:指今福建與浙江一帶。隩(ào)阻:深險難行之地。
[25]茲山:指馬鞍山。何啻(chì):何異於。礨(lěi)石:大石。
[26]莊子:即莊周(前369—前286),戰國宋蒙人,曾為漆園吏,著《莊子》十餘萬言,主張清靜無為。《史記》有傳。以下引文見《莊子·則陽》。
[27]舊國舊都:指故鄉。
[28]暢然:歡快的樣子。成玄英疏雲:「少失本邦,流離他邑,歸望桑梓,暢然歡喜。」
[29]草木之緡(mín):草木叢生,芒昧不分之意。
[30]入之者十九:指進入於丘陵草木所掩蔽之中,見十識九。
[31]猶之暢然:意謂出於外而可望見者止十之一,卻仍然歡快喜悅。
[32]見見聞聞:看到曾經看過的,聽到曾經聽過的。指接觸到熟悉的事物。
[33]獲侍斯亭:獲得陪同這座悠然亭的主人的榮耀。此乃謙詞。
[34]僭(jiàn):謙詞。指超越本分,冒用在上者的職權、各義行事。這里代指周大禮寫作此文。

『肆』 陶淵明住在哪裡的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下面梳理了詩人陶淵明的歷史評價,供大家參考借鑒。
東晉

陶淵明去世後,他的至交好友顏延之,為他寫下《陶徵士誄》,給了他一個「靖節」的謚號。顏延之在誄文中褒揚了陶淵明一生的品格和氣節,但對他的文學成就,卻沒有充分肯定。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在他死後幾十年裡,沒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認。梁朝的昭明太子蕭統,對陶淵明的詩文相當重視,愛不釋手。蕭統親自為陶淵明編集、作序、作傳。《陶淵明集》是中國文學史上文人專集的第一部,意義十分重大。蕭統在《陶淵明集》序中,稱贊「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如之京」。

南朝

陶淵明的文學地位,雖得不到應有的肯定,但他的詩文作品,流傳越來越廣,影響越來越大。

隋唐

有越來越多的詩人喜歡陶淵明的詩文,對陶淵明的評價越來越高。初唐王績是位田園詩人,他像陶淵明一樣,多次退隱田園,以琴酒自娛。

唐朝

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對陶淵明十分崇拜,他在《仲夏歸漢南寄京邑舊游》中寫道:

賞讀《高士傳》,

最佳陶征君,

目耽田園趣,

自謂羲皇人。

李白更是仰慕陶淵明的人品和詩作。在《戲贈鄭溧陽》中寫道: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

清風北窗下,自謂羲皇人。

何時到栗里,一見平生親。

李白那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思想,和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伍』 關於「男女衣著,悉如外人」的幾種討論

馬鞍山市金瑞初級中學 孫仙知 有人提出,從邏輯上說,既然這些人是與世隔絕,「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又怎麼可能穿著和外人一樣的晉太元時候的服裝呢?而且後面的詩也明確說了:「俎豆獨古法,衣裳無新制。」,祭祀和衣著都還保留著古時候的樣式,又何談悉如外人?如果要理解成「和外面的人一樣穿衣服」而不是「和外面的人穿一樣的衣服」的話,那就應該是「男女著衣,悉如外人」才是啊。 有人進一步補充道:陶淵明錯了,因為1。「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服飾出現了兩個變化,一個是漢裝的定式被突破了,另一個是胡服被大量地吸收融合進漢人的服飾之中。」2。《桃花源記》是陶淵明虛構的文學作品。既然是虛構就具有了錯誤的可能性。 持不同意見的人認為,王維《桃源行》「居人未改秦衣服」可為證,但改為「悉異外人」,固與下面詩「衣裳無新制」相合,但是「往來種作」應該是與外人無異,所以還是應該是:「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所以,「男女衣著,悉如外人」,蓋謂其中男女皆衣著,亦如外人皆衣著,非就衣制之新舊古今而言。如此解說,則與詩不抵觸矣。 比較有道理的還有,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這反映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古代階級社會特有的現象。衣著悉如外人的男女是些什麼人呢?是種地的農民!而秦時的農民到了晉太元中期,服飾上竟然沒有一點兒變化。(變的是上層階級。君不見改革開放三十年,農民的衣服也沒怎麼變化嗎?現在好些了)也就是說,在農耕社會里,農民的服裝是不怎麼變化的。如果理解得再深一點,則作者這樣寫,有新意寓焉。那就是反證幾百年過去,農民百姓的生活竟然沒有一點兒改變。而士家大族們的生活卻是咸與維新。多麼深刻的諷刺!而詩中「俎豆獨古法,衣裳無新制。 」也是此意。這里的衣裳無新制所比較的對象不是晉太元中的農民,而是晉太元中的市民。如此,則不矛盾了。 下面的解釋也是有道理的,「男女衣著,悉如外人」之「外人」,我以為是與「今人」相比而說的。這是常人正常的思維。當陶先生進桃花源後,看到源內人的衣著,自然而然地就與當代人作一個比較,結果是與當代人衣著迥異,於是就有「悉如外人」(不同於今人)之感了。注意,「悉如外人」,應譯為「不同於今人」才合適。 從語義上,一部分人認為,此處的「悉如外人」確是有其道理。「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此處是進桃源的開場,整句連起來是要表達「漁人來到了一個地方,里邊的人勞作,嬉樂,衣著,都和外邊的人差不多。」此處是「如」,並不是「同」,意思是相似。陶淵明要描述的是漁人來到了一個與外界同源(避秦時亂率眾入此境),但是卻保持著先秦時期淳樸民的美好地方。並不是發現了一個外星人基地或者羅馬人村落。 還有人找來了沈括的《夢溪筆談》為證,宋朝挖掘了一處漢墓,沈括記錄說,出土的女服歷經千年仍然質地很好。而且,時經千年,衣服的樣式沒有發生改變,這就是說,古時漢人的服裝經過朝代的更迭,卻很少有改變。

『陸』 為了參加千字文大賽急求李白描寫馬鞍山的詩詞50首(全部)

江上清風樓上月;
詩中才子酒中仙。

太白樓,位於採石磯南面山坡下,又名青蓮祠、謫仙樓,為紀念李白而建。建於唐元和年間,今存建築為清光緒三年重建。前後三進,主樓三層。樓內有木刻李白立、卧雕像
狂到世人皆欲殺;
醉來天子不能呼。

姚興滎題太白樓
愛國有詩儕杜甫;
報君以士識汾陽。

徐立綱題太白樓。 儕:輩、類。 汾陽:即郭子儀。玄宗時為朔方節度使,平安史之亂,立有功勛。累官至太尉、中書令,封汾陽邵王,尚父。世稱郭汾陽。薦汾陽指李白與郭子儀的情誼,據說郭因罪當斬,李白極力相救,重薦於朝
詩酒神仙,天自夢中傳彩筆;
樓上風月,人從江上拜宮袍。

李璋題太白樓
詩酒神仙,吟魂醉魄歸何處;
江山如畫,月色濤聲共一樓。

太白樓
勝跡畫圖中,莫辜負此日登臨,依山枕渚;
奇才詩酒老,曾記取當年狂放,動地驚天。

太白樓
薦汾陽再造唐家,並無尺土酬功,只落得採石青山,供當日神仙嘯傲;
喜妃子能讒學士,不是七言招怨,怎脫去名韁利鎖,讓先生詩酒逍遙。

太白樓。 喜妃子句:指李白因醉酒作《清平調》被楊玉環誣陷之事
侍金鑾,謫夜郎,他心中有何得失窮通?但隨遇而安,說什麼仙,說什麼狂,說什麼文章身價,上下數千年,只有楚屈平、漢曼倩、晉陶淵明,能彷彿一個胸次;
踞危磯,俯大江,這眼前更覺天空地闊。試憑欄遠望,不可無詩,不可無酒,不可無奇談快論!流連四五日,豈惟牛渚月、白紵雲、青山煙雨,都收來百尺樓頭。

黃琴士題太白樓。 金鑾:唐宮殿名。侍金鑾指李白在天寶年間曾供奉翰林院、待詔金鑾。 謫夜郎:李白於乾元元年被充軍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縣一帶),途中遇赦得歸。夜郎,地名。 屈平:屈原名。 曼倩:東方朔字。 牛渚:安徽採石附近的牛渚山。 白紵:即馬鞍山市北的白紵山
脫身依舊仙歸去;
撒手還將月放回。

捉月台
誰作砥柱中流,激憤一腔忠義;
俯瞰大江東去,開拓萬里心胸。

捉月台
舉杯邀明月;
盪胸生層雲。

問月亭。 舉杯句:李白《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盪胸句:杜甫《望岳》:「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去帆疑峽走;
卷浪駭江飛。

清風亭
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氣,青蓮居士謫仙人。

清風亭。 蓬萊句:李白詩有「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蓬萊是仙人的居所;建安骨即建安詩體,由漢魏時曹操父子及「鄴中七賢」所創的詩歌風格
把酒問青天,放眼已無高力士;
登舟望秋月,曠懷猶憶謝將軍。

清風亭。 高力土,唐潘州人,本姓馮。少閹,聖歷元年入宮,武則天令給事左右,宦官高延福收為養子,改姓高。以誅蕭岑等有功,累官至騾騎大將軍等要職,安史之亂,隨玄宗入蜀,肅宗時遭流配,後死於途中。傳李白曾令其捧靴。 謝將軍:謝朓,南齊陳郡陽夏人,字玄暉。與謝靈運同族,稱小謝,曾任宣城太守,為蕭遙光誣陷死
紫微九重,碧山萬里;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齊彥槐題李白衣冠冢。 紫微:星座名,三垣之一。 流水句:見司空圖詩:「載瞻星辰,載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意指李白心境瑩亮,志趣清悠
山間明月;
江上清風。

李白衣冠冢
爛醉小天地;
狂吟空古今。

李白衣冠冢
舉杯邀明月;
放眼看青山。

李白衣冠冢
功名飛燕誤;
心跡大鵬俱。

李白衣冠冢
高風大節同千古;
明月梅花共一樓。

李白衣冠冢
偶呼明月問千古;
恰對青山思故人。

李白衣冠冢
明月有情公已去;
青山無約我頻來。

李白衣冠冢
千年醒眼何曾醉;
到處風濤總是詩。

李白衣冠冢
自公一去無狂客;
此地千秋有盛名。

李白衣冠冢
神仙詩酒空千古;
風月江天貯一樓。

李白衣冠冢
老友一生惟子美;
青山千載壓玄暉。

李白衣冠冢。 子美:杜甫字。 玄暉:即謝朓
後身金粟前身月;
對面青山側面江。

李白衣冠冢。 金粟:佛家謂維摩詰之前身為「金粟如來」
樽中美酒長須滿;
檻外長江空自流。

李白衣冠冢
吾輩此中堪飲酒;
先生在上莫題詩。

李白衣冠冢
更上一層,星辰可摘;
不磨千古,詩卷長留。

李白衣冠冢
樓壓驚濤,萬里江天供醉墨;
山臨幽壑,四時風物助詩懷。

李白衣冠冢
一碧江天,憑眺如今摩詰畫;
四時風月,暢懷尤勝少陵詩。

李白衣冠冢。 摩詰:王維字,曾作《輞川圖》,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等。 少陵:即杜甫
天籟風吹,如聞敏捷詩千首;
江濤月涌,想見飄零酒一杯。

李白衣冠冢。 天籟:自然界的聲響,唐陸龜蒙詩:「唱既野芳坼,洲還天籟疏」
才似仙名,詩酒高風傳萬古;
地因人重,江山勝跡播千秋。

李白衣冠冢
如此江山,合作先生詩酒地;
對茲風月,同銷我輩古今愁。

李白衣冠冢
千尺青山,妙句豈惟凌謝朓;
一龕金粟,後身須信是如來。

李白衣冠冢
讒起七言,千古才人千古恨;
快登百尺,一樓風景一樓詩。

李白衣冠冢
對影成三人,賀監遠邀明月;
相知唯一已,謝公近在青山。

李白衣冠冢。 賀監:即賀知章,曾任秘書監,故亦稱賀監。 謝公:指謝朓
此處其題詩,誰個敢為學士敵;
江山曾捉月,我來甘拜酒仙狂。

李白衣冠冢
驚世以文章,無怪才名齊工部;
憂心惟社稷,請看慧眼識汾陽。

李白衣冠冢。 工部:即杜甫。因杜曾為檢校工部員外郎。 汾陽:即郭子儀
詩界此重新,江上才人休錯過;
酒仙臣自許,醉來天子不能呼。

李白衣冠冢
長歌詠松風,依舊螺山留勝跡;
相期邈雲漢,迄今牛渚憶知音。

李白衣冠冢
有句思謫仙,爭看爐火照天地;
此山騰傲氣,豈憚鼻息吹虹霓。

趙朴初題李白衣冠冢
時代文章,問江底青天,竟無一語;
撫懷今古,看樓頭明月,獨有千秋。

李白衣冠冢
大江淘盡英雄,山經百戰樓仍在;
詩卷長留天地,人往千秋酒不空。

李承謀題李白衣冠冢
長安市上酒家眠,醉後敢將天子傲;
採石磯頭明月好,當年猶說謫仙歸。

李白衣冠冢
公昔登臨,想詩境滿懷,酒杯在手;
我來依舊,見青山對面,明月當頭。

胡書農題李白衣冠冢
萬里大江來倚,翠嶂高樓,月朗風清依舊;
六朝陳跡盡瞻,錦袍遺像,天長地久猶新。

李白衣冠冢
公昔去長沙,笛吹黃鶴樓中,梅花默默;
我今望秋月,帆掛翠螺山下,楓葉紛紛。

李白衣冠冢
詩中無敵,酒里稱仙,才氣公然籠一代;
殿上脫靴,江頭披錦,狂名直欲佔千秋。

李白衣冠冢
莫上層巒,睹江水狂瀾,流不盡英雄涕淚;
聊傾蟻酒,聽秋林落葉,感從來才子飄零。

李白衣冠冢。 蟻酒:酒面有浮沫者,為蟻酒
千秋拜衣冠,嘆犀水無情,醉得酒仙不醒;
一樓好風月,羨螺山有幸,名隨詩聖長存。

李白衣冠冢
唐代久成墟,僅採石一拳,留與謫仙供嘯傲;
謝公差可友,對青山半面,長教詞客仰風騷。

李白衣冠冢
若有人兮,每逢月夜高吟,畫舫與誰乘逸興;
登斯樓也,回憶雪山遺耕,書堂同此駐仙蹤。

李白衣冠冢
勝地喜重新,每當風月勾留,俯瞰長江流檻外;
謫仙猶未遠,遐想精靈來往,定攜彩筆到樓頭。

李白衣冠冢
謝宣城何許人?只憑江上五言詩,教先生低首;
韓荊州差解事,肯讓階前盈尺地,使國士揚眉。

李白衣冠冢。 謝宣城:即謝朓。 韓荊州:即韓朝宗,唐京兆長安人。玄宗時官至荊州長史,時稱韓荊州
布鼓過雷門,問何人鐵板銅琶,敢唱大江東去;
欃槍經電掃,仍往日珠簾畫棟,重看明月西來。

李白衣冠冢。 欃槍:慧星的別名
笛吹黃鶴樓中,想當年無限騷情,一曲江城歌古調;
舟泊翠螺山下,慨此日重尋勝跡,千秋風月念斯人。

李白衣冠冢。 翠螺山:在馬鞍山市西南長江邊
泛洞庭湖八百里秋波,掛席來游,三楚風光攜袖底;
對太白樓一千年明月,舉杯邀問,六朝煙景落樽前。

李白衣冠冢
酒家何處,楊柳依垂,每當月白風清,勝地也應招子美;
潭水依然,桃花無恙,到此神怡心曠,前身或許是汪倫。

李白衣冠冢。 汪倫:唐涇縣人,李白游涇縣桃花潭,倫具酒以待,白因賦詩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去日苦難留,須臾六十四年,覺浮生仕真若夢,游真若夢;
高風洵寡偶,上下三千餘載,問何人詩可稱仙,酒可稱仙。

李白衣冠冢
丹青不知老將至;
天地常在壯觀間。

劉海粟題李白衣冠冢
江空欲聽水仙操;
壁立直上蓬萊峰。

集句題李白衣冠冢。 水仙操:琴曲名,相傳為俞伯牙所作
對面青山似解人,凡我輩登臨,莫向班門去弄斧;
願把長江當作畫,讓先生痛飲,可能醉後再題詩。

胡書農題李白衣冠冢
此江若變作春酒;
問余何事棲碧山。

黃炎培題廣濟寺,位於採石太白樓西,舊名石磯院,又名資福院,東吳赤烏二年建

『柒』 悠然亭記的注釋

[1]外家:指外祖父家。吳淞江:又名蘇州河,在今江蘇省南部、上海市西部,流經崑山。千墩浦:歸有光《前山丘翁壽序》:「吳郡太湖之別,為澱山湖,湖水溢出為千墩浦,入於吳淞江。當浦入江之處,地名千墩;環浦而居者,無慮數千家。」
[2]表兄澱山公:周大禮別號澱山,系因澱山湖之地而名。歸有光的母親周桂與周大禮的父親周書同一祖父。
[3]自田野登朝:指周大禮於嘉靖十一年(1532)考中進士而入仕途。
[4]宦遊:古人指外出做官。
[5]歸:指罷官里居。僦(jiù)居:租房。縣城:指崑山縣城。
[6]嘉靖三十年:即公元1551年。
[7]定卜:指定居。馬鞍山:在今江蘇崑山境內,又名玉峰。其形如馬鞍,故名馬鞍山。陽:山的南面稱陽。婁水:即婁江。歸有光《見村樓記》:「崑山治城之隍,或雲即古婁江。然婁江已湮,以隍為江,未必然也。」陰:水的南面為陰。
[8]頹(tuí)然:坍塌的樣子。
[9]杳靄:雲霧飄渺的樣子。
[10]靖節:即陶淵明(365—427),晉潯陽(今屬江西)人,一名潛,字元亮。曾為州祭酒,復為鎮軍、建威參軍,後為彭澤令,因「不為五斗米而折腰」,棄官歸隱,以詩酒自娛。他詩風恬淡,狀寫山川田園之美,樸素自然。有《陶淵明集》,世稱靖節先生。《晉書》《宋書》皆有傳。悠然見南山:見陶淵明《飲酒二十首》詩之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11]雕繪:指刻意修飾文字。
[12]中無留滯:指心中無阻塞之處,隨遇而安。
[13]天壤間物:指天地間的萬物。
[14]道:這里指宇宙萬物的本原、本體。《韓非子·解老》:「道者,萬物之所然者,萬理之所稽也。」
[15]聲績:指聲名與功績。
[16]妒媢:即妒忌。
[17]殆:大概。未能以忘於世:指沒有被世人所忘懷。
[18]「山氣」四句:見陶淵明《飲酒二十首》之五。大意是說,歸鳥群使人感受到真朴自然的意趣,忘了再加辨析。李善注「欲辨已忘言」雲:「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
[19]烏得:哪裡能夠。
[20]泰山:我國五嶽中的東岳,主峰在今山東泰安市北,山上名勝古跡眾多。
[21]鄒嶧:即嶧山,又名鄒山,在今山東鄒城東南。秦始皇曾登此山刻石記功。
[22]嵩:即嵩山,五嶽中的中嶽,在今河南登封以北。少:指少室山,為嵩山三高峰之一。《名山記》:「嵩山中為峻極峰,東曰太室,西曰少室。」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有著名的少林寺。
[23]兩海:這里指東海與南海。周大禮曾受「廣南之命」,見歸有光《封中憲大夫興化知府周公行狀》一文。
[24]閩、越:指今福建與浙江一帶。隩(ào)阻:深險難行之地。
[25]茲山:指馬鞍山。何啻(chì):何異於。礨(lěi)石:大石。
[26]莊子:即莊周(前369—前286),戰國宋蒙人,曾為漆園吏,著《莊子》十餘萬言,主張清靜無為。《史記》有傳。以下引文見《莊子·則陽》。
[27]舊國舊都:指故鄉。
[28]暢然:歡快的樣子。成玄英疏雲:「少失本邦,流離他邑,歸望桑梓,暢然歡喜。」
[29]草木之緡(mín):草木叢生,芒昧不分之意。
[30]入之者十九:指進入於丘陵草木所掩蔽之中,見十識九。
[31]猶之暢然:意謂出於外而可望見者止十之一,卻仍然歡快喜悅。
[32]見見聞聞:看到曾經看過的,聽到曾經聽過的。指接觸到熟悉的事物。
[33]獲侍斯亭:獲得陪同這座悠然亭的主人的榮耀。此乃謙詞。
[34]僭(jiàn):謙詞。指超越本分,冒用在上者的職權、名義行事。這里代指周大禮寫作此文。

『捌』 馬鞍山新市鎮有什麼特產

馬鞍山新市鎮特產最出名的是採石磯茶和干黃池醬菜還有蘇坂蜜柚

『玖』 悠然亭記的文言文翻譯

我外祖父家世代居住在吳淞江南邊的千墩浦邊上。表兄周淀由考中進士進入仕途,在外做官二十多年,罷官回來後在崑山縣城租房居住。嘉靖三十年,在馬鞍山的南麓,婁水的南岸定居。
回憶起我小時候曾經住在外祖父家,大概離縣城三十里,遠遠地遙望馬鞍山坍塌如一堆堆積的土灰一樣,雲霧繚繞,似有似無。現在澱山公一天比一天喜歡這座山了,在山上建了高大的樓閣,彎曲的欄桿,台幾、坐席、門窗隨處可見,又在房子的後面建了一座小花園,在園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淵明「悠然見南山」的詩句作為亭子的名字。陶淵明的詩不像晉代、宋代那些刻意修飾文字的人所做的一樣,而恬淡自然的意韻,常常體現在言外,不只是一時的適意。而看到天地間的萬物,心中無阻塞之處,隨遇而安,到了哪裡能不悠然自得呢?我曾經認為悠然自得的人確實能夠和天道成為—體,說陶淵明先生不知道天道,是不行的啊。
澱山公依仗傑出有為的才能,所做官職,多有顯著的聲名和功績,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納。然而到現在,朝廷談論可以重用的人才,還—定推崇澱山公。大概澱山公沒有被世人所忘懷,然而,他自己卻忘懷到這種地步。
陶淵明先生已經遠去了,我無從跟隨他來向他請教。我將要跟隨澱山公向他請教「悠然」的原因。那「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詩句,陶淵明沒有能夠說出其中「悠然」的含義,澱山公哪裡能夠說出它呢?澱山公游歷天下,曾登上泰山;游覽鄒山,游歷嵩山及少室山之間,涉游東海和南海;進入福建和浙江兩地深險難行的地域,這馬鞍山與泰山的一塊大石頭有什麼不同呢?回想澱山公的悠然自得,只寄託在這座山中吧!莊子說:「自己的祖國和故鄉,看到她心裡就舒暢,即使丘陵萆木雜蕪,掩蔽了十分之九,心裡仍然舒暢。何況是親身見聞到本來面目的呢?」我獲得陪同這座悠然亭的主人的榮耀,冒昧地寫下了這篇文章。

『拾』 歷史懷才不遇的人的故事三則

屈原(前339?~前278?)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

生平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楚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

懷王十五年(前304),張儀由秦至楚,以重全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後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於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秦國,楚襄王即位後繼續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汩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陶淵明 李白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陶淵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知識產權代理服務協議格式 瀏覽:117
商河縣工商局 瀏覽:810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