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馬鞍山市有多少鄉鎮
馬鞍山市下轄3區3縣分別是:花山區、雨山區、博望區和當塗縣、和縣、含山縣。
花山區:金回家莊街道、塘西街答道、慈湖街道、江東街道、沙塘街道、解放路街道、湖東路街道、桃源路街道、霍里街鎮,慈湖鄉。(9個街道1個鄉)
雨山區:雨山街道、安民街道、平湖街道、採石街道、 向山鎮、銀塘鎮、佳山鄉。(4個街道2個鎮1個鄉)
博望區:博望鎮、新市鎮,丹陽鎮(小丹陽)(3個鎮)
當塗縣:姑孰鎮、黃池鎮、烏溪鎮、石橋鎮、塘南鎮、護河鎮、太白鎮、年陡鎮、湖陽鎮、大隴鄉、江心鄉。(9個鎮2個鄉)
和縣:歷陽鎮、白橋鎮、姥橋鎮、功橋鎮、西埠鎮、香泉鎮、烏江鎮、善厚鎮、石楊鎮。(9個鎮)
含山縣:環峰鎮、林頭鎮、運漕鎮、銅閘鎮、陶廠鎮、清溪鎮、仙蹤鎮、昭關鎮。(8個鎮)
馬鞍山的鄉鎮級別行政單位總共48個。
B. 香泉鎮的介紹
香泉鎮屬和縣,地處皖東,與南京浦口區接壤,轄8村委會,2個社區,面積126平方公里,人口4.6萬。香泉鎮地形由北向東南傾斜,低山、丘陵、圩區各佔三分之一。另有甘肅省和陝西省同名香泉鎮。
C. 馬鞍山的旅遊
濮塘風景區,位於馬鞍山市東郊,面積約20平方公里,竹海、古樹、清泉、鍾鼓被稱為濮塘「四絕」,新近發現的怪坡更為罕見,被列為安徽省省級風景名勝區。怪坡位於花山區馬濮路旅遊大道濮塘林場路段,全長約200米,寬約16米,坡度為1.85度,具有明顯的上下坡。 採石磯風景名勝區位於馬鞍山市西南約5公里處的長江東岸,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 因集「雄、奇、險、秀」於一體而居於「長江三磯」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譽。史上還有一次宋
元大戰在這里發生,建有太白樓、三台閣、三元洞、林散之藝術館、廣濟寺等景點。 甄山寺,又稱甄山禪林,甄山庵,晉山庵。位於安徽省當塗縣城東7.5公里處的甄山南麓,寺因山而得名。甄山寺始建於唐代,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寺院內建有佛殿9座,客房、齋堂等一百餘間。橫山,又稱橫望山,因四望皆橫而得名,位於博望區,主峰太陽拱海拔459米。橫山歷史上曾作衡山。 靈墟山位於當塗縣城東15公里,高133米,北靠龍泉山,西鄰圍屏山。相傳古時遼東人丁令威來此修真煉丹,化鶴仙去,故稱靈墟山。李白膜拜仙道,蟄居當塗時,寫有《靈墟山》一詩,為《姑孰十詠》中一詠。 李白墓園,因李白多次來此停留游覽,亦名為李家山,山高372米對徑20餘公里。 朱然陳列館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區南部的雨山鄉境內,為三國東吳大將朱然之墓。朱然墓發掘於1984年6月,出土許多珍貴文物,部分漆器填補了三國美術史的空白,也是已發掘東吳墓葬中墓主身份最高、墓葬規模最大的、時間最早的一座大墓,被列為80年代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三國朱然文物陳列館,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小九華景區,位於馬鞍山採石鎮西北二里處,是從馬鞍山驅車至採石(古鎮)風景區的必經之地。相傳,地藏王曾到這里住過,留下許多神奇傳說。早在古代這里就建有地藏王殿。 太白樓,位於古鎮採石西南1公里處。與湖南的岳陽樓、湖北的黃鶴樓、江西的滕王閣並稱「長江三樓一閣」,素有「風月江天貯一樓」之稱。太白樓高18米,長34米,寬17米,主樓三層,一層為廳,二層為樓,三層為閣,前後分兩院,前為太白樓,後為李白祠。 林散之藝術館,又名「江上草堂」。坐落在採石公園的萬竹塢,與唐李公青蓮祠為鄰,1991年10月落成開館。佔地面積3800平方米,藝術館分主館、副館和學術研究館三部分。 佳山,原名家山,主峰高105.2米,位於雨山湖東1公里處。1958年被拆毀,1980年,市電視台興建於白雲庵遺址上。 雨山,原名乳山,位於市區南部,主峰高103.4米,因山有兩峰凸起,狀似乳房,又因有僧於山腰鑿泉如乳色,故名。後人嫌山名不雅,就其諧音改稱雨山。 慈姥山,原名鼓吹山,又名馬和慈母山。位於市區西北,瀕臨長江,距江蘇地界僅500米。西南距馬和輪渡約1.5公里。 香泉湖,地處和縣香泉鎮,距離南京66公里。規劃用地約5400畝,其中水面約2400畝,由周邊低山觀音山、獅子山、陳家山在內六座山峰圍合而成,海拔高度均在100米左右。 陋室,位於和縣城陋室東街。為唐代長慶四年(824),著名詩人劉禹錫任和州刺史時所建。有銘,著名書法家柳公權書並勒石成碑。 霸王祠,又名項王祠、西楚霸王洞、項羽廟。位於和縣烏江鎮東南1公里鳳凰山上。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自刎於此,後人立祠祀之。原有建築99間半,傳說帝王方可建祠百間,項羽未成帝業,只得少建半間。 雞籠山,舊名亭山,亦作歷山。坐落在和縣西北約20公里處。狀若雞籠,故名雞籠山。道家《洞天福地記》稱其為「第四十二福地」,素有「江北第一名山」之稱。山中遍布參天古樹,面積4500公頃,立木積蓄16萬立方米,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和縣猿人」遺址,位於安徽省和縣西北約45公里善厚鎮汪家山北坡, 海拔23米。 凌家灘遺址位於含山縣銅閘鎮凌家灘村,地處裕溪河中段北岸,總面積約160萬平方米,遺址距今5300年,為一處大型新石器時代晚期聚落遺址。凌家灘遺址1998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0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納入國家「十一五」期間大遺址保護總體規劃中的100處重大遺址之一。 大漁灘濕地位於安徽省含山縣陶廠鎮境內,面積1萬余畝,大約形成於350年前,是江淮之間為數不多的生態保存完好的大面積灘塗濕地。 古昭關風景區,位於含山縣城北7.5里處,東有馬山,西有城山,整個山脈呈東西走向。 運漕鎮,是一個有千年歷史的古鎮,位於含山縣城南40公里,總面積70.3平方公里,4.4萬人口。 太湖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含山縣銅閘鎮境內。面積1800公頃,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主要為砂岩、石灰岩、峰林地貌,有大小山峰20座,最著名山峰有鍾山、鼓山、木魚山、歪山等,主峰太湖山海拔450米。太湖山以奇峰、怪石、寺庵「三絕」著稱。 註:整理於馬鞍山地方誌 東華綠松石 :飾品是馬鞍山最有名的特產之一。東華綠松石又名土耳其玉,是一種含水銅鋁磷酸鹽礦物,是最古老的玉石之一。東華綠松石質地細膩,有不透明的天藍色、淡藍色、綠藍色、綠色、帶綠的蒼白色等多種顏色,色彩多樣,手感滑膩溫潤。
黃池醬菜 :產自當塗縣黃池鎮,當地豐富新鮮的物產加上百姓由來已久的醬菜製作習俗使得黃池所產的醬菜遠近聞名,在華東地區擁有廣闊的消費人群。這里的醬菜用料新鮮,工藝考究,口味獨特。
海獅巾被 ;海獅巾被是國家5000家重點骨幹企業之一,是安徽省出口創匯定點生產基地。
採石茶干:安徽是豆腐的故鄉,用豆腐製作的茶干更是花樣繁多,其中名氣最大的當屬馬鞍山的採石茶干。採石茶干色、香、味具全,是一種老少皆宜的營養保健食品,同時也是旅遊、飲酒、喝茶的最佳食品。
洪濱絲畫:安徽馬鞍山市洪濱絲畫藝術有限公司所生產的絲畫作品純手工製作。洪濱絲畫極為講究用色,其作畫用的天然絲棉材料,經過特殊復雜的高溫染色加工,使畫面鮮艷奪目,並且能夠防霉、永不褪色。《洪濱絲畫》工藝精湛,繪畫語言獨特,根據圖案設計出逼真,富於立體感的畫面。十分自然的將貓、狗等寵物表現得惟妙惟肖,山水風景渲染得栩栩如生,真正做到了順其自然,隨心所欲,無物不可入畫,在藝術表現上創造出一種獨特的意境和高雅的品位,體現出一種大家風范。
D. 和縣香泉溫泉好玩嗎和縣香泉溫泉怎麼樣
香泉溫泉度假村 4大特色好玩的地方:好玩1香泉谷·香泉雅閣溫泉度假村一家國際四星級溫泉度假村,位處安徽省巢湖市和縣香泉鎮。 好玩2香泉雅閣溫泉出以露天溫泉為核心,集餐飲、客房、會議、娛樂為一體的溫泉度假村。 好玩3香泉雅閣溫泉度假村將以「信、容、情、拓」來打造團隊精神,以規范化、個性化、親情化、超前、細膩的特色服務好玩4露天溫泉採用露天泡溫泉的形式,使得溫泉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天然享受。
E. 香泉湖周邊環境怎麼樣生活便利嗎
城市:南京
樓盤名稱:南京香泉湖
公交線路:漢江線
其他交通方式: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香泉湖畔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3600000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89%,共0棟樓,停車位
周邊配套:幼兒園:雙語幼兒園 中小學:實驗小學 大學:工業大學 商場:蘇果超市 醫院:浦口醫院 郵局:郵政儲蓄 銀行:中國銀行 農業銀行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搜狐焦點網,為您提供房產信息,房產樓盤詳情、買房流程、業主論壇、家居裝修等全面內容信息
F. 馬鞍山一日游必去的景點有哪些
1、和縣香泉旅遊區
香泉旅遊區位於和縣香泉鎮,旅遊資源稟賦優越,以香泉溫泉為核心資源,同時擁有「六山、兩水、一古鎮資源」,不僅山水資源景觀質量極高,文化底蘊也很深厚,是一個集溫泉養生文化、昭明文化、名人古跡文化、方誌文化、宗教文化、老街文化、地域文化、紅色文化、鄉村文化和美食文化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度假區。
地址: 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昭明路
絕壁臨江,水湍石奇,歷來又以其山水之險、風物之秀獨領-,被譽為「天下第一磯」。「採石山水甲江南」,李白曾多次登臨吟詠,留下了許多不朽篇章,最終長眠於附近的青山。
景點地址:馬鞍山市雨山區採石鎮唐賢街1號
G. 香泉鎮的鄉鎮概況
屬和縣,地處皖東,與南京浦口區接壤,屬南京半小時都市圈,四周有合肥、蕪湖、馬鞍山、滁州等大中城市,省道滁蕪路穿境而守,合寧、合巢高速公路,均有接線公路直達香泉,距南京國際機場不到40分鍾路程,距黃金水道長江不足30華里,處在安徽省東向發展的前沿。國土國積126平方公里,人口4.26萬。2010年,香泉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1億元,完成財政收入5827萬元,實現旅遊業產值1.05億元、工業產值3.97億元、農業產值3.9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600元。
H. 馬鞍山有哪些著名的旅遊景點
朱然公園,朱然博物館,市政廣場,節慶廣場,濮塘度假村。採石磯,雨山湖公園。
網上結伴小心一點,看準了,最好再帶一個朋友或家人,相互有個照應,注意自我保護。玩的開心
I. 香泉鎮的名勝風景
香泉山水,風景秀麗,又有豐富的人文景觀,景點眾多,景景人畫。前人在攬勝之餘,擷其精華,稱為「香泉十景」,常令遊人賞心悅目。
一、四時美景香泉蒼山為嶂,綠水為屏,山雖不高,但嬌小而玲瓏;水雖不深,但味甘而柔媚。其山水景物,隨季節變化而遷移,四時景物,各具其妙;春天,山花爛漫,鳥語花香;夏天,樹木蔥籠,林谷幽深;秋天,野果繽紛,漁舟唱晚;冬天,泉水叮當,游魚陣陣。
二、昭明夕照,八哥歸巢北宋建隆三年(962),為紀念昭明太子旅居香泉的情緣,在香泉覆釜山東側建了昭明塔。塔不高,形似西安小雁塔,塔身為密檐式方形磚構建築。初為五級,高約二十米,外方內圓,南面上下有圈門。據志載:「塔不甚高,而古質異今,制磚甓堅頑,色黝然以黑,風雨中時有雲氣。」塔旁還建有昭明亭,昭明書院、文選樓及香社寺。
明清以後,此塔頂鳥巢甚多,每至夕陽西下,晚霞映塔,八哥鳥從山中覓食歸來,往來盤旋於塔頂,不時發出清脆悅耳之叫聲,據說有的叫聲竟似人語,行人每每停步仰首注目觀看,此景此情往往引起無限暇想,真可謂景中一絕。
三、東岳晨鍾昭明塔東500米處(即今香泉糧站)原是一座東岳廟,廟內有一口大鍾,高丈余,重千斤,純銅鑄成,今已不存。每當曙光初現、朝霞待飛之時,東岳廟一聲鍾響,周圍諸寺鍾聲齊發,劃破長空,響徹群山,鍾聲洪亮悠揚,回盪於幽谷之中。之後,古鎮僧俗便應聲而起,開始了一天的生活。
白浪寺
四、釜山遠眺釜山為香泉諸山外圍第一山,若登此山,東望則可見長江,水天一色;西望貝1]群山連綿,如萬傾波濤;近看則街道縱橫,行人如蟻,歷歷在目。若登此山看日出貝1l更有情趣:當曙光微露之時,一輪紅日即將噴薄而出,頓時山色由黑變青,由青漸黃,一旦冒出地平線,即染紅天空,照遍群山。
五、七十二眼開香泉的溫泉及冷泉的泉眼據說有七十二處之多,特別是在大陷塘周圍的田野中,更是泉眼集中處,時時有泉水從泉眼中冒出來,其泉湧出時如豆如蟲,且汩汩有聲,堪稱一景。
六、三十六塊碑自南北朝以後,許多文人墨客、達官顯貴,紛紛慕名而至香泉,沐浴游覽之後,揮筆灑墨,或詩或文,留下許多碑刻,僅兩米以上的碑刻就有三十六塊。這些碑刻排列在香社寺前,儼然一片碑林,蔚為壯觀。
七、三步兩座橋香泉溫泉及冷泉排出時有幾條排水道,排水道不寬,約二尺余。排水道與道路交叉處都用兩塊拱形石板鋪成「橋」形過道,且形似兩橋相連,行人三步即可跨越,故稱「三步兩座橋」。
金峰寺
八、大樹抱小樹離昭明塔百米處有一棵大樹,高約數丈,枝繁葉茂,亭亭如華蓋,樹身有數尺之圍。神奇處在於此樹有兩根枝幹,如同人之雙臂,緊緊摟住一棵同科小樹,如同母抱親子,十分親密,時間一長,竟使兩樹合一,不能分開。有好事者曾試圖分開兩樹,但終不能。
九、飛來木北宋建隆年間,為紀念昭明太子而在釜山腳下修建晤明塔。建塔時,招募了一批能工巧匠,工匠們建成塔身後,覺得塔頂難上,他們一致認為:要上好塔頂必須找三根質地很好而長短粗細又十分適中的木頭,但符合這種要求的木頭一時又難以找到。正在工匠們感到一籌莫展時,忽於第二天早上看見三根上等好木不偏不倚正好頂在工匠們設計好的位置上,後人稱這三根木頭為「飛來木」。塔建成後,三根「飛來木」又飛走了兩根,僅存一根。
十、戎橋碧波戎橋水庫(今稱香泉湖),湖面21.6平方公里,蓄水達千萬立方。此湖四面環山,中有小島,因湖水無污染,且多為山中冷泉匯集,十分清純,近看清澈見底,若登山觀湖,則見碧波千傾,如萬斛翡翠,景色十分誘人。
香泉十景,景景俱佳,但因年代久遠,有的已經被毀,有的正准備修復。
白雲寺
臨湖三寺
香泉自南北朝以後,廟宇眾多,佛事日盛,特別是明清時期,常常香客如織、僧尼如棱。寺廟中,最為著名的是擁有九十九間半廟舍的「香社寺」,而風景極佳處當數臨湖三寺:金峰寺、白浪寺、白雲寺。
面湖而立金峰寺金峰寺,亦稱觀音庵,位於香泉湖西畔的觀音山腰,現今的環湖公路可直達寺址。該寺原為明萬曆年間所建,後毀於兵火。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由本地禪師牽頭募捐,地方百姓捐款,重建成金峰寺。現有廟宇20餘間,寺分三進:一進有如來、文殊、普賢、地藏、韋陀諸佛金身;二進有三尊大佛座像;三進(即最高處)有觀音金身站像,像下即為有名的觀音洞。寺內有法堂、齋堂、方丈寮、禪堂等殿堂。每逢觀音盛會,八方香客如蟻而進,絡繹不絕。
金峰寺面湖而立。登寺東望,湖光山色盡收眼底,湖中小島(度假村)的各種花卉芳香時時飄來;回首西望,青山如屏,蒼松翠柏,蔥蔥籠籠。清風徐來,百鳥啁啾,彷彿人間仙境,令人賞心悅目。如閑來度假,不僅能觀賞山光水色,而且能聽到晨鍾暮鼓、敲梆念佛之音,領受佛山特有的神韻。自2004年起,該寺在縣有關部門的關心下,開始籌資擴建。已籌資千萬元,預計可籌資五千萬元。屆時,將建成一座佔地約二千平方米的佛教勝地,寺內遍布八大景點,觀音山頂將塑起高約21米的露天觀音貼金銅像。
林深境幽白浪寺香泉湖西畔老山腳下的白浪寺(亦名老庵),是香泉山水風景最佳處,也是消夏避暑的最好去處。這里林深境幽,遠離塵囂,古樹濃蔭,芳草清香。每至春夏,環山滴翠,綠浪滾滾,涼風習習,百鳥啁啾,一幅天然圖畫景區。寺前有清光緒以來高僧墓碑八塊。寺兩旁兩股清泉汩汩而流;寺後遍山榔榆,其中有一棵古榔榆高約數丈,亭亭如華蓋,貌似虯龍。據省科研單位考證,此樹齡在800年以上。而日涌量達數百噸的礦泉水,水質優良,據省科研單位抽樣化驗,其含硒量為一般礦泉水的一倍以上。該寺被林場佔用,寺內僅住一護林人,而優質礦泉水也有人投資開發利用。
雲霧繚繞白雲寺白雲寺,亦稱白雲庵,位於香泉湖南畔的麻家山腰,與香泉湖隔山相望。該寺四周茂林修竹,山泉潺潺,面對千畝山林,萬傾農田。因寺廟經常雲霧繚繞,春夏雨後尤盛,故名為白雲寺。如在閑暇之時,驅車前往,不遠處即可見庄嚴肅穆、金碧輝煌之廟宇。
白雲寺
白雲寺始建於明末清初,為鐵山法師創立的佛教道場。自建寺以來,曾兩度被毀,「文革」前後曾改為鄉辦農中。上世紀八十年代後,由幾名外游僧人領頭,當地百姓捐資重建。1999年至2001年三年間,南京市浦口區心燈法師來此常住,化緣建廟,和縣北方諸鄉鎮善男信女及馬鞍山、南京、含山等地僧俗紛紛捐資,建成一座佔地約50畝的四合院式的廟宇。此寺迎面為兩層六間的天王殿,下層中間為千手觀音金身,兩邊有四大天王金身,上層有文殊、普賢、地藏、偉陀諸佛金身。進寺院後,拾階而上為大雄寶殿、殿中間有三尊大佛金身,兩邊有如來及眾佛金身。兩邊迴廊有法堂、齋堂、禪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