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連雲港樂學教育信息咨詢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連雲港樂學教育信息咨詢服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08月20日,主要經營范圍為許可經營項目:無一般經營項目:教育信息咨詢服務等。
法定代表人:阮連威
成立時間:2013-08-20
注冊資本:1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2070300002093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連雲港市連雲區中山西路26號日出東方小區D16室
② 連雲區的地理環境
連雲區境內絕大部分為山地,主要由後雲台山、北固山和東西連島組成,地勢呈中間高四周低。
連雲區內有北雲台山、北崮山等70多座山峰。
雲台山位於華北古陸的南緣,屬魯蘇地質,與山東的泰山、嶗山一脈相承。它的岩石為變質岩,地質學上叫片麻岩,是二十四五億年前造山運動中,受到高溫高壓後發生變質形成的,岩性堅硬,色白質細。
雲台山是由五條山脈組成,由南向北數,第一條為錦屏山,有馬耳峰、白虎山、孔望山等21座山峰;第二條為前雲台山,又稱南雲台山,有玉女峰、香爐頂等74座山峰,花果山就在其間;第三條為中雲台山,有華蓋山、溪雲山等13座山峰;第四條為後雲台山,又稱北雲台山,有大桅尖、二桅尖等47座山峰,連雲港港口便在山北;第五條為東西連島,有桅尖山等兩座山峰,現仍在海中,是港口的屏障。
轄區內連雲港港現有萬噸級泊位42個,主港區30萬噸航道已開工建設,30萬噸級礦石碼頭基本建成,港口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11165.4萬噸,其中集裝箱完成320.6萬標箱。 2012年,連雲開發區形成港前大道、縱三路路網10公里,污水處理廠、消防站、供熱中心投入使用,鋪設供水、供電管線20公里。新開工益海癸二酸、利海化工等過億元工業項目6個,新竣工投產益海環氧氯丙烷、脂肪胺等過億元工業項目7個。連雲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突破百億元,連雲區實現規模工業銷售收入152.15億元,增長38.2%。工業生產高位增長。連雲區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30億元,較2011年增長16.3%。實現全部工業現價產值190.58億元,較2011年增長32.6%。其中規模工業現價產值151.6億元,增長40.6%。在規模工業中,有限責任公司工業產值為116.66億元;獨資公司工業產值為30.28億元;股份有限公司工業產值4.36億元;合作、合夥企業工業產值為0.29億元。
連雲區2012年規模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52.15億元,較2011年增長38.2%;利稅總額20.37億元,增長179.3%;利潤總額14.23億元,增長169.2%;連雲區47家規模工業企業實現了贏利。2012年全年規模工業產銷率為99.7%,較2011年提高了0.2個百分點。規模工業用電量達64148萬千瓦時,較2011年增長93%。
2012年連雲區17家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共實現建築業施工產值37.68億元(不含國外施工產值),比2011年增長35.0%。竣工產值29.6億元,比2011年增長82.6%。房屋建築施工面積為169.82萬平方米,較2011年增長14.7%,其中2012年新開工面積達87.56萬平方米;期末從業人員達17941人。 2012年,連雲區新增城鎮就業10059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789人,宿城鄉、高公島鄉通過省充分就業鄉鎮檢查驗收。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均達100%。建立低保、撫恤、優待金自然增長機制,發放各類補貼746萬元。構建養老「10分鍾服務圈」,社會福利中心投入運行,荷花分部基本建成。改造升級海棠路、宿城等5個農貿市場,發放漁船柴油補貼5100萬元,新增保障性住房953套。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26468元和13970元。
連雲區連續三年被評為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和平安縣區,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與此同時,國土管理、廣電氣象、外事僑務、民族宗教、人民武裝、雙擁共建、老區促進、檔案史志、關心下一代等各項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績。 2012年,墟溝小學新城校區交付使用,大港中專二期工程基本建成,完成中小學校安工程1.9萬平方米。「三名」工程深入開展,中考綜合質量評估連續十年位居縣區第一,3名教師被評為省特級教師,中高級職稱教師比例達75.5%。連雲區共有中、小學和幼兒園40所,其中普通中學6所、職業中學1所、小學14所、幼兒園19所。在校學生數21206人(含幼兒園),其中中小學生數8771人(含職業學校2532人)。小學學生鞏固率、畢業率、升學率均達100%,初中階段入學率100%、鞏固率均為100%。連雲區各類學校佔地面積63.58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9.88萬平方米,體育運動場(館)面積3.54萬平方米,計算機3366台,紙質圖書藏量72.36萬冊。連雲區實有教師1320人,其中大學專科學歷以上教師1292人,佔全部教師的比重為97.88%;中小學中高級職稱教師達965人。
連雲區擁有職工學校1所、社區教育中心校8所,民辦教育19所。到2012年年底,連雲區累計取得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畢業證書的人數已達21人。 2012年,連雲區榮獲省級陽光計生行動示範單位稱號。連雲區擁有鄉級以上衛生機構19個(不含省、市直屬機構),其中衛生監督所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合管辦1個,基本葯物管理中心1個,婦幼保健所1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14個,衛生技術人員141人;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年診療約13.5萬人次。
③ 我是灌雲戶口我家小孩在連雲區上小學要辦居住證嗎
居住證是異地入學的條件之一。 《居住證暫行條例》第十二條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依法享受勞動就業,參加社會保險,繳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的權利。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為居住證持有人提供下列基本公共服務: (一)義務教育; (二)基本公共就業服務; (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計劃生育服務; (四)公共文化體育服務; (五)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務; (六)國家規定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務。
④ OPPO連雲港連雲區的售後服務中心
你好,你所在地的售後服務地址請參考:連雲港市新浦區海寧路半山雅苑1號樓26#0518-85591339,你的城市也只有這個地方可以哦!
若您還有其他的問題咨詢,您可以進入OPPO企業平台向客服咨詢提問喔!
⑤ 2012年連雲港市連雲區教師編制考試
應該是可以的,你關注下連雲區教育信息網上的教師招聘考試具體要求。
給你個網站,你進去看一下。
⑥ 連雲區有哪些小學
有很多啊,說幾個你參考一下,另外你還可以登錄連雲區教育信息網查詢一下。
連雲港市院前小學
地址:江蘇省連雲港市連雲區
連雲港市南巷小學
地址:江蘇省連雲港市連雲區
墟溝小學
地址:江蘇省連雲港市連雲區
東港小學
地址:江蘇省連雲港市連雲區
西墅小學
地址:連雲港市西墅村委會
⑦ 寫連雲港師專二附小的作文
2006年現代教育技術論文評比結果作者:市電教館 作者單位:市電教館 時間:2007-8-17 已閱讀:67次 一等獎董自明連雲港師專三附小 芻議信息技術教學中電子檔案袋評價原則
陸明東海溫泉朱溝小學 小學科學網站的現狀與發展
王秀禮東海崗埠中學 探析基於網路環境下的小組協作學習方式
孔凡新東海實驗中學 「幾何畫板」與初中數學教學
楊金斌連雲港師專一附小 數字化校園的建構探究
韋有江連雲港師專二附小 優化教學環節,構建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
吳茂連贛榆縣外國語學校 讓博客為信息技術教學添翼
付紅贛榆縣城西中心小學 現代教育技術,繪出「七彩」英語
賈恆遠贛榆縣沙河小學 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 培養學生多種思維能力
姜秀珍贛榆高級中學 基於網路遠程教育的學習者探究
秦緒春贛榆縣外國語學校 網路,讓美術課堂煥發新活力
張久娟新海高級中學東方分校 發揮信息技術學科網路教研的實效
張小勤連雲港師專二附小 讓信息技術與科學教學深情相擁
趙守江東海西雙湖中學 新課標下信息技術與地理課堂教學的整合
周明明連雲港師專三附小 多媒體技術使課堂教學更具吸引力
朱遜連雲港師專二附小 構建小學生作文網站,架起自主探究橋梁
劉懷芹建國路小學 故事畫里看風景
潘長仕贛榆高級中學 淺談利用PowerPoint2000製作化學教學課件
石婷婷連雲港師專一附小 三個課堂,三個方法———淺談學生自我約束力的培養
宋婭解放路小學 以信息技術為載體,揚起自主作文的風帆
王芹連雲港市職教中心 課堂因你而精彩
章建華連雲港師專一附小 教育BLOG———建一個教師同伴互助的家園
朱艷連雲區臨海路小學 驚醒!誰攔住了孩子探索之路
孫曉平連雲港師專二附小 由網路游戲想到的……
孫秀華連雲港市新海實驗中學 作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
謝壽梅連雲港市朱曹中心小學 生動的課件 美麗的課堂
董樂連雲港市新海實驗中學 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電教媒體
張一冰連雲港市猴嘴中學 談多媒體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丁安梅連雲港市海州區教研室 實現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最有效整合
張海霞連雲港師專附中 電教媒體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合理使用
孫春花果山中學 淺談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劉麗麗灌雲縣教育中心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
張道勇東海縣張灣中學 走出誤區 合理整合
王雪暉東海縣石榴初級中學 淺談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課
徐忻東海縣潮源中學 數學學習應注重反思習慣的培養
馮莉東海縣牛山鎮英疃小學 淺談多媒體教學與語文教學的整合
馬旭東海縣石榴初級中學 淺議多媒體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江玉蘭連雲港市教育局教研室 嘗試Excel的「數據透視表」功能統計學生成績的分數段
陳德通江蘇省海州高級中學 從「用」著眼,建立專題學習網站
陳 娟連雲港市海寧教育集團對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認識
魏海麗新浦區教育局教研室運用電教手段指導學生手工製作
李娟江蘇省海州高級中學新課標下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反思
二等獎(獲獎名單)劉鍵連雲區電教中心
吳紹鋒東海縣電化教育中心
朱倍漫東海縣實驗小學
庄前進贛榆縣教育局
靳艷琴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
劉亞娟連雲港師專二附小
楊成峰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
杜正軍贛榆縣塔山小學
孟慶甲連雲港師專二附小
徐濤贛榆縣職教中心
張慶軍新海高級中學東方分校
鄭靖江蘇省海州高級中學
曹莉連雲港師專二附小
穆傳慧連雲港師專二附小
孫貴芹新浦區花果山小學
張秀虎江蘇省海州高級中學
孫墨連雲港市新海實驗中學
鄭小娥灌南縣孟興庄小學
劉琰連雲港師專三附小
楊慧連雲港師專三附小
吉廣利新浦區大村中心小學
李慶德海州實驗中學
劉玲贛榆縣厲庄鎮中心小學
劉永濤連雲港師專三附小
莫長城贛榆縣城頭鎮小學
宋衛東江蘇省贛榆高級中學
唐瑋連雲港師專三附小
王常婷連雲港市新海實驗中學
王雙艷連雲區大港職業教育中心
王燕玲贛榆縣贛馬鎮第二中心小學
尹超灌雲縣教育中心
王長玉海州區錦屏中心小學
楊梅連雲港師專二附小
尹方灌雲縣新村小學
王芳連雲港師專一附小
丁乃芹連雲港師專一附小
朱曉娜連雲區院前小學
陳海潮連雲區臨海路小學
崔愷連雲港市教育局
馮尊祥東海縣青湖中心小學
伏廣標新浦區振雲職業中學
高寶國連雲港師專一附小
葛衛紅海州實驗小學
金鳳開發區朱曹中心小學
李紅寶連雲港市教育局
柳艷嶸新浦區猴嘴中學
王建新開發區隔村小學
王麗麗灌南縣小窯中學
楊艷新浦區大村中心小學
趙敏新浦區幸福路小學
王緒航新浦區大村小學
孫敏新浦區海寧小學
杜林新浦區幸福路小學
葛紹進東海崗埠中心小學
何東梅灌雲縣教育中心
黃友志灌雲縣板浦第三中學
李琴東海縣石榴中心小學
李文連雲港師專三附小
李喬軍灌雲縣光裕中學
李睿青連雲港市新海實驗中學
劉勝利新海高級中學東方分校
王秀萍贛榆縣贛馬鎮第二中心小學
閆倫萍贛榆縣城頭鎮朱村店小學
張琳開發區朝陽中學
周浩東海縣駝峰中心小學
朱勇東海實驗中學
趙臘梅新浦區大村中心小學
喬海瑞東海縣洪庄中心小學
仲濟勝贛榆縣厲庄中心小學
張溶冰贛榆縣教育局
章慈連雲港師專一附小
朱詠梅灌雲縣魯河中心小學
丁繼慧新海高級中學東方分校
丁兆岩連雲港師專一附小
范瑞敏連雲港市旅遊學校
高歆珏連雲港外國語學校
李華新海高級中學東方分校
李兵見贛榆縣沙河二中
劉靜新浦區建寧小學
戚天明江蘇省灌雲高級中學
任義艷灌雲縣侍庄中心小學三等獎(略)關閉此頁
⑧ 連雲港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設19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
負責機關文秘、會務、檔案、信息、宣傳、安全、保密和後勤等工作;負責機關及所屬單位財務、資產管理工作;負責目標考核工作;負責信息化建設的綜合協調工作;負責政務公開、信訪和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辦理的綜合協調工作;負責重要事項的督查工作。
(二)政策法規處
負責依法行政綜合協調工作;承擔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工作;負責行政權力的梳理、審核工作;負責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政策綜合調研工作;承辦相關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協調專家咨詢工作;承擔本局新聞發布等工作。
(三)規劃統計與基金監督處
擬訂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負責統計管理和綜合分析工作,並對外發布統計數據;組織編制全市社會保險基金預決算草案;參與擬訂全市社會保障資金(基金)財務管理制度;擬訂全市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基金監督制度、運營政策和運營機構資格標准;擬訂社會保險內部審計規則並組織實施;依法監督全市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基金征繳、支付、管理和運營,並組織查處重大案件;承擔市社會保障監督委員會辦公室的具體工作。
(四)就業促進處(失業保險處)
擬訂全市就業規劃和年度計劃;擬訂全市勞動者平等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跨地區有序流動和促進創業政策,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指導和規范全市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管理;參與擬訂專項就業資金使用管理辦法並實施監督;牽頭擬訂全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擬訂全市就業援助和特殊群體就業政策;擬訂國(境)外人員(不含專家)來本市就業管理政策;擬訂全市失業保險政策、規劃和標准;擬訂全市失業保險基金管理辦法;建立全市失業預警制度;擬訂全市預防、調節和控制較大規模失業的政策;承擔市就業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的具體工作。
(五)人力資源市場處(人才開發處)
擬訂全市人力資源市場發展政策和規劃;負責全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市場准入和日常管理;擬訂全市企事業單位人員調配政策,承辦國家特殊需要人員的調配工作;按規定承辦市屬企事業單位、在連部省屬單位人員調配事宜。
(六)職業能力建設處
擬訂經營管理人員、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政策、規劃、標准;擬訂全市技工學校及職業培訓機構發展規劃和管理規則,指導師資隊伍和教材建設;完善全市職業技能資格制度;組織擬訂貫徹國家職業分類、職業技能標准和行業標準的政策;管理企業工人技術等級考核工作;指導全市職業技能競賽工作。承擔市工人技術考核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具體工作。
(七)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辦公室)
擬訂全市專業技術人員管理政策;承辦深化職稱制度改革事宜,負責職稱綜合管理工作;擬訂全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政策、規劃、標准;依法審查、認定專業技術人員培訓機構並指導開展培訓工作;指導和監督全市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工作;負責各種職稱、職業資格考試人員資格審核;承擔市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職業資格)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具體工作。
(八)專家處
擬訂全市專家及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政策和規劃,負責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選拔、培養、管理和服務工作;擬訂博士後工作政策、規劃,負責博士後工作站、留學人員創業園的申報、管理和服務工作;負責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引進、申報、審核等工作。
(九)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處
指導全市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和人事管理工作;按照管理許可權,承辦事業單位崗位設置方案的核准或備案事宜;擬訂全市事業單位人員和機關工勤人員管理政策;負責市直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年度考核及專業技術職務聘任管理工作;編制事業單位招考計劃並組織實施;負責機關事業單位工人技術等級崗位考核工作。
(十)公務員局
負責全市行政機關公務員和行政機關所屬的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綜合管理;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全市公務員職位分類、非領導職務設置、考試錄用、聘用、登記、考核、獎勵、紀律、懲戒、調任轉任、競爭上崗、公開選拔、輪崗、交流迴避、辭職辭退、申訴控告等具體辦法並組織實施;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公務員培訓政策、規劃、標准並組織實施;組織貫徹落實公務員行為規范、職業道德建設的政策規定;承擔全市面試考官資格認定和管理工作;綜合管理政府獎勵表彰工作;組織實施國家榮譽制度;會同有關部門擬訂政府獎勵表彰制度,審核以市政府名義實施的獎勵表彰活動和以市政府名義獎勵表彰的人選;承辦公務員榮譽稱號的授予、表彰事宜;參與勞動模範的評選和管理工作;負責科以下幹部出國(境)政審工作。
(十一)農民工工作處
擬訂全市農民工工作綜合性政策和規劃,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推動農民工相關政策的落實,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協調處理涉及農民工的重大事件;指導、協調農民工工作信息建設;承擔市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具體工作。
(十二)勞動關系與監察處
擬訂勞動關系政策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制度實施規范;擬訂全市企業職工工資收入分配的宏觀調控政策,指導和監督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理和企業負責人工資收入分配;擬訂企業接收政策性安置人員政策並組織實施;負責全市勞動標准工作;擬訂全市消除非法使用童工政策和女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勞動保護政策;負責企業經濟性裁員審核備案工作。擬訂全市勞動監察工作制度;組織實施勞動監察,依法查處和督辦全市重大案件;指導全市勞動監察工作;協調全市勞動者維權工作,組織處理有關突發事件;承擔其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監督檢查工作。
(十三)工資福利處
擬訂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收入分配、福利和離退休政策並組織實施;承擔市級機關、事業單位工資福利和離退休日常管理工作;編制和管理市級機關、事業單位工資計劃,承擔工資總額管理工作。
(十四)養老保險處(農村社會保險處)
統籌擬訂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及其補充養老保險政策,逐步提高基金統籌層次;擬訂全市城鎮居民養老保險政策、規劃和標准;完善全市企業職工離退休政策;負責市區企業退休人員的審批工作;擬訂全市養老保險基金管理辦法;擬訂全市養老保險基金預測預警制度;擬訂全市基本養老保險費率方案。
擬訂全市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的政策、規劃和標准;會同有關方面擬訂全市農村社會保險基金和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資金管理辦法;擬訂全市征地方案中有關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措施的審核辦法。
(十五)醫療保險處
統籌擬訂全市醫療保險、生育保險政策、規劃和標准並監督實施;擬訂全市醫療保險、生育保險費率調整辦法和基金征繳管理政策;擬訂全市醫療、生育保險待遇項目和給付標准;組織擬訂基本醫療保險、生育醫療的葯品、診療項目和醫療服務設施的范圍及支付標准;組織定點醫療機構、定點零售葯店、定點健身機構的資格認定工作;承擔市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
(十六)工傷保險處
擬訂全市工傷保險政策、規劃和標准並組織實施;擬訂工傷保險費率調整辦法;擬定工傷保險基金征繳管理政策、待遇項目和支付標准;組織工傷定點醫療機構、零售葯店、康復機構、殘疾輔助器具安裝機構的資格認定工作;承擔市區工傷認定工作,組織全市勞動能力鑒定工作;承擔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辦公室日常工作。
(十七)調解仲裁管理處
統籌擬訂全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和仲裁政策並組織實施;指導全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工作;指導開展全市勞動人事爭議預防工作;依法指導並組織處理全市重大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負責勞動合同的鑒證工作;承擔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辦公室的具體工作。
(十八)軍官轉業安置處(市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小組辦公室)
擬訂全市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和培訓政策;貫徹執行國家下達的安置計劃並組織實施,承擔在連部、省屬單位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承擔中央、省和市關於部分企業軍隊轉業幹部解困和穩定方針政策的宣傳、解釋工作;承擔全市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管理服務工作;承擔市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小組的具體工作。
(十九)人事處
負責局機關和所屬單位的機構編制、幹部人事管理、勞動工資、教育培訓工作;調查研究幹部隊伍建設狀況,指導系統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負責對局機關及直屬單位績效考評工作;組織實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表彰活動。
機關黨委負責機關及所屬單位的黨群工作。
離退休幹部處 負責本局及所屬單位的離退休人員管理工作。
紀檢監察機構按有關規定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