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建設馬鞍山市東站花了多少錢
建設馬鞍山市東站花園,大概需要2000多萬
『貳』 馬鞍山市東站有直接到北京的動車嗎
馬鞍山東沒有直達北京的高鐵動車,需要先做寧安城際到南京南站,然後轉京滬高鐵去北京南
『叄』 馬鞍山市東站無線網密碼是多少
尊敬的用戶您好:進入公共場所連接免費WiFi時,請咨詢相關服務人員正確內的WiFi名稱和認證容方法,避免惡意仿冒的釣魚WiFi給你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中國電信提供最優質的網路通訊服務,電信活動可以直接通過電信營業廳或者實體營業廳查詢。
『肆』 馬鞍山市江心鄉的大巴到馬鞍山東站嗎
馬鞍山市江心鄉的客運班車到馬鞍山東站。
『伍』 馬鞍山市東部環路在什麼地方
旅遊汽車站東至走 有個立交橋 就那裡
『陸』 馬鞍山的三個區怎麼劃分的
截止2019年10月,馬鞍山下轄的三個區分別是博望區、花山區、雨山區。具體介紹如下:
1、花山區
花山區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位於馬鞍山市東部,與南京江寧區接壤,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20公里,處在南京都市圈核心圈層。截止2019年10月花山區下轄霍里、桃源路、湖東路、沙塘路、解放路、江東、塘西、金家莊8個街道。
2、博望區
博望區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位於馬鞍山市最東端,地處長三角經濟圈和南京一小時都市圈內,與南京江寧、溧水、高淳三區接壤。截止2019年10月博望區下轄博望、新市、丹陽三鎮。
3、雨山區
雨山區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始建於1976年,雨山區位馬鞍山市城區西南部,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8度29分、北緯31度41分。東與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接壤,南與當塗縣相連,西臨長江,東北與花山區和金家莊毗鄰。
截至2019年10月,雨山區轄4個街道、3個鄉鎮和1個省級開發區。平湖街道、雨山街道、安民街道、採石街道、向山鎮、銀塘鎮、佳山鄉、馬鞍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6)馬鞍山市東擴展閱讀
馬鞍山市的歷史沿革:
馬鞍山市名來源於歷史,相傳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敗退至和縣烏江,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由此而得名。
1949年4月,當塗解放。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1955年8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其間,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
1983年7月,當塗縣(除大橋鄉外)劃屬馬鞍山市。轄縣和縣古名歷陽,因「縣南有歷水」而得名。2011年8月22日,原地級市巢湖市所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
2012年,撤銷金家莊區、花山區,設立新的花山區;設立博望區,將當塗縣博望、丹陽、新市3個鎮劃歸博望區管轄。
『柒』 馬鞍山市在什麼地方
馬鞍山市位於長江下游東南岸、安徽省東部。
馬鞍山,簡稱「馬」,是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東部、蘇皖交匯地區,是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門戶城市;轄3區3縣,總面積4049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230.2萬人。
馬鞍山橫跨長江、接壤南京,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鎖鑰」之稱。早在六朝時期,許多名公巨卿、賢達雅士就流連駐足馬鞍山,留下眾多古跡和文化遺存。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建設試點城市、全國科技興市試點城市、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
首批國家信息消費示範城市、中國詩歌之城等殊榮。馬鞍山是中國十大鋼鐵基地之一,馬鋼所在地,馬鞍山港是長江十大港口之一,皖江第一港口,是中國重要的鋼鐵流通基地,馬鞍山鄭蒲港繼上海、南京兩個深水港後,長江最後一個萬噸級深水岸線碼頭。
(7)馬鞍山市東擴展閱讀:
馬鞍山市地處北緯31°46'42''~31°17'26''與東經118°21'38''~118°52'44''之間。東臨石臼湖與江蘇溧水縣和高淳縣交界;西瀕長江與和縣相望;南與蕪湖市郊、蕪湖縣、宣城縣接壤。至蕪湖市區30公里;北與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毗連,具有臨江近海。
緊靠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的優越地理位置。馬鞍山市最北點在慈湖河入江口,最南點在黃池鎮水陽江中心航道線上。最西點為江心洲與和縣之間長江主航道中心線,最東點處於石臼湖中心線。
歷史沿革:
馬鞍山地區歷史悠久,西周時屬吳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改屬越國和楚國。秦至西晉,均屬丹陽縣(縣治今當塗縣丹陽鎮)。東晉北方戰亂,難民南遷。成帝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濱的當塗縣(今安徽懷遠縣境內)流民南徒,遂於今南陵一帶僑置當塗縣,江南始有當塗縣名,但非實體縣。
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東南部,湖北東部)僑置牛渚(今採石)。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分丹陽縣置南丹陽郡,郡治採石。隋開皇九年(589年),將僑置於皖南一帶的當塗縣徒治姑孰城(今當塗城關鎮),此是姑孰為當塗縣城之始,迄今相沿不變。
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設太平州,治姑孰城,轄當塗、蕪湖、繁昌三縣。元改太平州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義軍攻佔當塗,改太平路為太平府,轄縣照舊。明清府治隸屬不變。民國裁府留縣,當塗縣直屬安徽省。民國3年(1914年)設蕪湖道,當塗屬蕪湖道。
民國17年(1928年)廢道,仍直隸安徽省。1949年4月當塗解放。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1955年8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
1983年7月,當塗縣(除大橋公社外)劃歸馬鞍山市。馬鞍山是20世紀50年代後期崛起的新興鋼鐵工業城市,現轄三區一縣。建市時,馬鞍山建成區面積只有0.7平方公里,人口5.65萬人,經50多年發展與建設,馬鞍山已由原來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發展為人口達126萬人。
國內生產總值428億元、市區面積354平方公里的新興工業城市。馬鞍山不僅城市生態環境優美,而且地理位置獨特,形成了"九山環一湖,翠螺出大江"獨特的城中有園,園中有城的城市風光。
山名的來歷:
馬鞍山的山名來自一個凄美的傳說,這一點眾所周知。相傳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在垓下全軍覆沒,敗退至和縣烏江,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便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長嘶不已,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因此而得名。
在馬鞍山市現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馬鞍山山名記載的是明代《太平府志·輿地誌》: 馬鞍山在府城西北慈湖港口。舊有神祠,赤烏二年所建。
『捌』 馬鞍山東站的高鐵什麼時候能通車呢
兩年之後,寧安城際列車就將「呼嘯而來」,馬鞍山也將由此進入「高鐵時代」。在城市東部,現代化的寧安城際鐵路馬鞍山東站及站前廣場等配套設施正在緊張施工,它將成為城市下一個交通樞紐和重要的旅客集散地。作為城市未來首屈一指的「交通綜合體」,寧安城際鐵路馬鞍山東站周邊將如何布局?又將給市民出行帶來哪些方便?
一期工程計劃明年底竣工
作為寧安城際鐵路馬鞍山東站的配套設施,寧
安鐵路馬鞍山站前廣場位於馬鞍山東站西側,豐收路與馮橋路交叉口東南角,總佔地面積達14.5公頃。
「整個站前廣場及配套設施將沿高鐵線呈條形分布,分為地上建築群和地下樞紐兩部分。」該市重點局項目部業主代表陳勇介紹說,站前中心廣場地下樞紐位於寧安城際鐵路馬鞍山東站出入口正西方,總建築面積4.83萬平方米。
在站前中心廣場兩側,將分別設置有旅遊集散中心、長途客運公交綜合體及預留商服區等地上建築群,外圍則設置有大面積的綠地廣場。
一期工程站前中心廣場地下樞紐已於今年8月正式動工。目前,該工程基礎施工即將結束並轉入工程結構施工。整個工程預計在明年年底前全面竣工。
馬鞍山東站效果圖
高鐵站建地下兩層換乘廣場
走出寧安城際鐵路馬鞍山東站,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站前中心廣場。和其他城市出站處普遍採用的「高架模式」不同,馬鞍山站前中心廣場的換乘區間將全部「建在地下」。
地下兩層換乘廣場佔地約3.5公頃,將提供社會車、計程車集散功能及地下商業設施。陳勇介紹說,地下一層主體部分將設
置為地下商業街。在地下商業街兩側將分別設置有計程車上下客區和社會車輛落客區,其中計程車等待區可容納120輛計程車。地下二層則將以停車場為主,可容納500輛車輛停放。
據了解,整個地下樞紐將設置兩處機動車出入口,分別位於寧安城際鐵路馬鞍山東站的南北兩側。站前區還將設置三條東西向下穿通道,其中兩條下穿高鐵,一條下穿規劃豐收路,供行人、非機動車專用,方便市民出行。
站前中心廣場再向西,則為楔形綠地廣場。據陳勇介紹,整個綠地廣場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左右,地下也將設置部分商鋪。
長途客運公交綜合體將實現
「無縫換乘」
從寧安城際鐵路馬鞍山東站及站前廣場等配套設施的效果圖上看,在馬鞍山東站兩側,兩處和新站房風格相同的翼樓將對稱分布,和東站一起,呈「品」字布局。
馬鞍山東站效果圖
位於站前廣場北側,將設有長途客運公交綜合體。據介紹,這里將是乘客「零距離換乘」的中心,將設有長途客車客運站和公交樞紐中心。「目前,整個區域的規劃還在制定之中。」
和長途客運公交綜合體相呼應的,則是站前廣場南側的旅遊集散中心。陳勇告訴記者,旅遊集散中心佔地約2.5公頃,將是一個多功能休閑區。「這里不僅能旅遊巴士集散功能,而且還將布置有餐飲、商貿等旅客休閑設施。」
馬鞍山東站效果圖(5張)
根據馬鞍山市的地理區位,馬鞍山市東站為進入安徽省的第一站,因此馬鞍山東站規劃要求按四站合一進行設計(火車站站房、長途客運站站房、公交樞紐、計程車站),馬鞍山東站站房按12000平方米考慮,長途客運站站房、公交樞紐、計程車站面積按13000平方米考慮,合計總建築面積25000平方米。
規劃要求馬濮路下穿站場和站房的東西方向通道須在設計中充分考慮(坐標詳見圖),隧道斷面按2×12.0米考慮,凈空高度按5米考慮。同時考慮預留下穿站場及站房的城市軌道交通通道。
馬鞍山東站站前廣場東西方向空間偏小,所以廣場的設計方案應考慮與站房的體量相協調。馬鞍山東站站房在方案設計中應考慮與馬濮路的對景效果。
站區設計范圍內的配套服務設施應在方案中一並考慮。
馬鞍山東站站房建築按照城市地標性建築設計,採用現代建築風格。
馬鞍山東站站前區域空間偏小,方案設計應充分考慮公交樞紐停車場(按9條公交主線路疏散客流)、社會停車場、計程車停車場的規模需求及對地下空間的綜合利用。
1、鐵路車場平面布置
A、站場中心裡程為DK42+433,車站站房位於線路西側。
B、車站中心裡程軌頂標高為16.209米,站檯面到車站中心裡程軌頂高差為1.25米。
C、站房佔地東西方向長80米,南北方向240米。
2、客運車場分工及到發線布置
車站總規模為5台11線,其中:正線2條,到發線5條。
3、車站站型選擇
站房為線側下式車站,採用「下進下出」的進出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