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皖南和皖北,皖南到底包括哪幾個城市
皖南,位於安徽省南部,北與沿江平原相連,東南與江蘇、浙江交界,西南與江西為鄰,包括銅陵、蕪湖、馬鞍山等市的部分地區和池州、宣城、黃山全域,總面積3.12萬平方千米。安慶並不在皖南管轄區域內。
皖南地勢以皖南山區和皖南沿江平原組成,有九華山、黃山2個山系縱橫其間。皖南地名起源於唐代江南道,雛形於宋代江南東路,成型於元代江東建康道與清代皖南道,定型於民國皖南行政署。皖南代表的文化是徽州文化,是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截至2017年底,皖南包括共計15個區,16個縣,1個縣級市。常住人口889.09萬。2017年,皖南地區生產總值8216.68億元,第一產業總值525.03億元,第二產業4334.01億元,第三產業3357.63億元。
(1)馬鞍山北緯30度擴展閱讀:
皖南包含的區域:
1、池州,簡稱「池」,別名「秋浦」,安徽省地級市。是長江南岸重要的濱江港口城市,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華山所在地。
池州市位於安徽省南部,北與安慶市隔江相望,南接黃山市,西南與江西省九江市為鄰,東和東北分別與蕪湖市、銅陵市、宣城市接壤。截至2016年末,轄貴池區、東至縣、石台縣和青陽縣,總面積82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4.3萬人。
2、宣城,簡稱宣,古稱宛陵、宣州,地處安徽省東南部,東臨浙江省杭州、湖州兩市,南倚黃山,西和西北與池州市、蕪湖市毗鄰,北和東北與本省馬鞍山及江蘇省南京、常州、無錫接壤,處在滬寧杭大三角的西部腰線上,是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
宣城地處江南,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說。自西漢設郡以來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宣城自西漢時起就一直是江東大郡,晉永嘉年間,首開文化昌盛之風,歷經六朝。
3、銅陵,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游,北接合肥,南連池州,東鄰蕪湖,西臨安慶,介於北緯30°45′—31°09′、東經117°35′—118°09′之間,總面積3008平方千米。
銅陵因銅得名、以銅而興,素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稱。采冶銅的歷史始於商周,盛於漢唐,延綿3500餘年。新中國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出自銅陵。第一個銅工業基地建於銅陵,第一支銅業股票發自銅陵。
4、黃山,簡稱徽或黃,安徽省地級市,古稱新安、歙州、徽州,地處皖浙贛三省交界處,被稱為「三省通衢」 ,西南與江西省景德鎮市、婺源縣交界,東南與浙江省開化、淳安、臨安縣為鄰,東北與安徽省宣城市的績溪、旌德、涇縣接壤,西北與池州市的石台、青陽、東至縣毗鄰。
黃山市總面積9807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末,下轄3個市轄區、4個縣,常住總人口137.37萬人。2015年,該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30.9億元,比2014年增長6.1%。
5、馬鞍山,簡稱「馬」,是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東部、蘇皖交匯地區,是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門戶城市;轄3區3縣,總面積4049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233.7萬人。
馬鞍山橫跨長江、接壤南京,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鎖鑰」之稱。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建設試點城市、全國科技興市試點城市、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首批國家信息消費示範城市、中國詩歌之城等殊榮。
6、蕪湖,簡稱「蕪」,別稱江城,安徽省地級市、安徽省雙核城市、長三角大城市、華東地區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安徽創客之城,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合肥都市圈城市,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
蕪湖地處長三角西南部,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是華東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全國綜合交通樞紐。蕪湖市下轄4個市轄區、4個縣,總面積6026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底,全市常住人口369.6萬人。
蕪湖自古享有「江東名邑」、「吳楚名區」之美譽。蕪湖明代中後期是著名的漿染業中心,近代為「江南四大米市」之首。蕪湖港是長江水運第五大港、安徽省最大的貨運、外貿、集裝箱中轉港,國家一類口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皖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池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宣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銅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鞍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蕪湖
❷ 中國共有多少條國道
截止2018年,中國共有72條國道。
國道根據其地理走向分為3類。以1、2、3開頭,以1開頭的是首都放射線(112國道除外),以2開頭的則為南北走向線,以3開頭的是東西走向線。
1、首都輻射:第一類是以北京為中心,作扇面輻射的公路,共12條,約1.4萬公里,編號101~112。
2、北南縱線:第二類是北南走向的公路,共27條,約3.9萬公里,編號201~228(無226)。
3、東西橫線:第三類是東西走向的公路,共33條,約5.3萬公里,編號301~330(除313)、338~340、343。
(2)馬鞍山北緯30度擴展閱讀
國道之最
318國道是中國最長的國道。
景色評價
因318國道橫跨中國東中西部,攬括了平原、丘陵、盆地、山地、高原景觀,包含了江浙水鄉文化、 天府盆地文化、西藏人文景觀,擁有從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高山峽谷一路的驚、險、絕、美、雄、壯的景觀,而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在2006年第10期評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
它在四川省-西藏的一部分屬於川藏公路南線的一部分,是這條景觀大道中最美、最精彩的一段。
它的沿途風景千變萬化,多姿多彩,行走其中,可以體驗「隔山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的奇妙感覺。
它又被公認為是中國路況最險峻、通行難度最大的公路,它所穿越的青藏高原東部橫斷山脈地區是世界上地形最復雜和最獨特的高山峽谷地區,被稱為「心靈在天堂,身體在地獄」。建議遊玩時長30天,建議游覽時間每年8-10月。
作為在北緯30度地區為數不多的大通道,是連接了中國最多的省份的公路。也因為其自然景觀的豐富多彩而被稱為中國的景觀大道。在2006年第10期的《中國國家地理》雜志中對於318國道作了全面而深入地介紹。
在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地旅行愛好者開始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對這條國道進行著自己的考察。
從上海到西藏樟木鎮長達5000多公里的318國道,是中國乃至世界的一條美景高度集中的景觀長廊,自然景觀類型之齊全多樣,異彩紛呈世所罕見。
從海平面的長江口到地球之巔的珠穆朗瑪;
從中國地勢的第三階梯到第一階梯;從盆地到平原、高原;從丘陵到低山、中山、高山、極高山;
從淡水湖到鹹水湖;從雨林到灌叢、草原、荒漠……;
優美壯麗同在,幽景曠景並存。這條路還是人文的巡禮和歷史的隧道;從浙江河姆渡7000年前的水稻到昌都卡諾遺址的小米;從良渚文化的玉到三星堆的銅;從周庄,同里的老屋到丹巴的碉樓;從唐蕃古道到藏彝大走廊……東西漢藏、南北羌彝,無分尊卑、多元一體。
❸ 北緯三十度穿過了中國的哪些城市
舟山、宣城、黃岡、昌都、寧波等。
1、舟山
舟山市,浙江省下轄地級市,位於長江口南測、杭州灣外緣的東海海域。舟山群島由嵊泗列島、馬鞍列島、崎嶇列島、川湖列島、中街山列島、浪崗山列島、七姊八妹列島、火山列島和梅散列島組成。地理座標介於東經121°30′~123°25′,北緯29°32′~31°04′。
東瀕太平洋,南接象山縣海界,西臨杭州灣,北與上海市海界相接。境域東西長182千米,南北寬169千米,總面積2.22萬平方千米,其中海域面積2.08萬平方千米。4696個島礁陸地總面積1440.2平方千米,有島嶼1390個。
2、宣城
宣城,簡稱宣,古稱宛陵、宣州,位於安徽省東南部。介於北緯29°57′~31°19′、東經117°58′~119°40′之間。
東臨浙江省長興縣、安吉縣、臨安市,南倚黃山市,西和西北與池州市、蕪湖市毗鄰,北和東北與馬鞍山市及江蘇省高淳縣、溧陽市、宜興市接壤。
最東端在廣德縣新杭鎮桃園村與長興縣交界處,最西端在涇縣桃花潭鎮菥荻村與青陽縣、黃山區交界處,最南端在績溪縣臨溪鎮蓮金山與歙縣交界處,最北端在宣州區水陽鎮李村與當塗、高淳交界處。
3、黃岡
黃岡,湖北省地級市,位於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長江中游北岸。北接河南,東連安徽,南與鄂州、黃石、九江隔江相望。地理方位為東經114°24′—116°07′、北緯29°45′—31°40′。
黃岡市黨、政、軍機關駐地黃州,西距省會武漢78千米。全市國土面積17446平方千米,占湖北省總面積9.4%。
全市總面積中,平原佔12.2%,崗地佔10.3%,丘陵佔43.3%,山地佔34.2%。東西最長距離為168千米,南北最寬跨度為208千米。
4、昌都
昌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位於西藏自治區東部、瀾滄江上游,是西藏自治區的東大門。昌都地處三河一江地區(昂曲、扎曲、色曲、瀾滄江),藏語意為「水匯合口處」。
昌都位於東經93°6′—99°2′,北緯28°5′—32°6′之間,東與四川省的德格、白玉、石渠、巴塘四縣隔江相望,東南與雲南省的德欽縣接壤,西南與林芝市毗鄰,西北與那曲市相連,北面與青海省的玉樹州交界。總面積為11萬平方公里,佔西藏自治區總面積的8.9%。
5、寧波
寧波,簡稱「甬」,是浙江省下轄的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長江三角洲南翼經濟中心。
寧波地處我國海岸線中段,長江三角洲南翼,位於東經120°55'至122°16',北緯28°51'至30°33',東有舟山群島為天然屏障,北瀕杭州灣,西接紹興市的嵊州、新昌、上虞,南臨三門灣,並與台州的三門、天台相連。
寧波市陸域總面積9816平方千米(統計年鑒公布的陸域面積是以0米等深線起算),其中市區面積為3730平方千米。全市海域總面積為8355.8平方千米,岸線總長為1594.4千米,約佔全省海岸線的24%。全市共有大小島嶼614個,面積255.9平方千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舟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宣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昌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寧波
❹ 誰知道馬鞍山的經緯度
馬鞍山市位於安徽省東部,長江下游長三角區,地處東經117°53'~118°52'、北緯31°24'~32°02',區域內長江東西貫穿。東鄰南京市浦口區、江寧區、溧水區、高淳區,北接滁州市全椒縣,西毗合肥市巢湖縣級市,南泊蕪湖市鳩江區、無為縣,東南連蕪湖縣、宣城市宣州區。
❺ 世界上哪些城市是在北緯30度
上海、南通、蘇州、無錫、常州、南京、鎮江、揚州、泰州、杭州、湖州、嘉興、紹興、寧波、舟山、衢州、宣城、黃山、蕪湖、馬鞍山、巢湖、銅陵、池州、安慶、合肥、六安、滁州、上饒、九江、景德鎮、黃岡、黃石、鄂州、武漢、孝感、荊門、天門、宜昌、恩施、重慶、信陽、安康、漢中、隴南、甘南、岳陽、長沙、唱的、益陽、張家界、湘西、廣安、遂寧、資陽、內江、自貢、梅山、樂山、雅安、成都、德陽、甘孜、阿壩、昌都、林芝、拉薩、山南、日喀則;加德滿都、廷布、新德里、卡拉奇、利雅得、開羅、亞歷山大、的黎波里、班加西、突尼西亞、阿爾及爾、伊斯坦布爾、雅典、西西里島、里斯本、馬德里、邁阿密、墨西哥城、舊金山、夏威夷、廣島、長崎.
❻ 馬鞍山的地理位置
馬鞍山馬鞍山市位於安徽省東部,長江下游長三角區,地處東經117°專53'~118°52'、北緯31°24'~32°02',區域內長屬江東西貫穿。東鄰南京市浦口區、江寧區、溧水區、高淳區,北接滁州市全椒縣,西毗合肥市巢湖縣級市,南泊蕪湖市鳩江區、無為縣,東南連蕪湖縣、宣城市宣州區。[2]
❼ 北緯30度有哪些城市 北緯30度的奇跡是什麼
北緯30度原本只是地理學家為了方便研究地球而劃分的一條緯線,但是此後卻發現了許多神奇的事情。
北緯30度可以說是地球的生命線和文明線,「三星堆」青銅文明在中國被發現,而「三星堆」的位置恰好是北緯30度附近;四大文明古國的分布,也恰好在北緯30度附近;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以及世界最深記錄馬里亞納海溝,都位於北緯30度附近。
在北緯30度上,有種種未解之謎。埃及的金字塔,百慕大三角,瑪雅文明,甚至自然災害。2008年四川地震,震源附近正好是北緯30度;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震源同樣緊挨著北緯30度。
科學家認為北緯30度是地球最適宜生命生存的緯線,在這個緯度上,各種自然氣候和生態環境都達到了最佳狀態。
❽ 誰知道馬鞍山的經緯度
馬鞍山市位於安徽省東部,長江下游長三角區,地處東經117°53'~118°52'、北緯31°24'~32°02',區域內長江東西貫穿。東鄰南京市浦口區、江寧區、溧水區、高淳區,北接滁州市全椒縣,西毗合肥市巢湖縣級市,南泊蕪湖市鳩江區、無為縣,東南連蕪湖縣、宣城市宣州區。
❾ 馬鞍山的經緯度
北緯31°46'42''~31°17'26''與東經118°21'38''~118°52'44''之間。
❿ 西湖新秀八景
呵呵,杭州的來回答~~全去過N次~
一、梅塢茶景
從雲棲三聚亭沿大路往北行,便進入了著名的龍井茶鄉----梅家塢村。這里的道道山谷,遍布著一條條、一方方高高低低的茶蓬,面積達1200畝。行直在梅塢的山道上,但見群山碧綠,茶農們星散於山腰以下茶園里,辛勤地培育著「綠色的金子」。春茶大忙期間,茶鄉的婦女們頭戴斗笠、草帽,腰挎竹簍、茶筐,成群結隊攀上茶山,一邊笑語喧嘩,一邊忙著採摘新茶。採茶時節正值「清明」前後,春雨紛紛,霧靄繚繞,煙雨中,採茶女依然奔走在山坡上,穿行於茶蓬間,巧手上下忙碌,別有一番風情。隨著「茶文化熱」的興起,海內外的茶人紛紛來龍井茶鄉考察、觀光,梅家塢村組織村民為遊人做茶事表演。從採茶、制茶到飲茶,一系列的示範演出使人不但對西湖龍井茶的種植、採制、品飲有一個真切的感性認識,而且能感受到充滿鄉土氣息和茶文化內涵的「茶之風景」的清新魅力,正可謂「十里山道梅家塢,茶景伴君一路行」。
二、岳王墓廟
岳王墓廟,位於西湖棲霞嶺南麓,門對岳戶,門前有「碧血丹心」石坊。這里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飛祠墓所在地。自從南宋紹興三十二年(一一六二),宋孝宗即位,下詔「以禮改葬」以來,已經有八百多個春秋。岳王廟始建於南宋嘉定十四年(一二二一),初稱「褒忠衍福禪寺」,明天順間改額「忠烈廟」;因岳飛追封鄂王而稱岳王廟,歷代迭經興廢,今存墓、廟為清代重建格局,大致分為忠烈廟、啟忠祠、墓園三部分。忠烈廟有門樓、正殿各一,配殿二,殿前庭園空曠,古木蕭森。正殿為重檐歇山頂,檐間「心昭日月」匾額是葉劍英元帥於一九七九年岳王廟重建是題書的。正殿兩側壁有明代浙江參政洪珠題寫的「盡忠報國」四個大字,正殿中間為岳飛塑像,原是戴冕旒的帝王形象,「文革」是被毀,現在武將裝束的坐像高四點五四米,頭戴帥盔,身披戰袍。像前高懸「還我河山」匾,傳為岳飛手跡。忠烈廟西側舊為啟忠祠,祭祀岳飛父母及其五子、五媳,現辟為岳飛紀念館,以實物、圖片等介紹岳飛氣貫日月的一生和巨大影響。展品中有一尊在墓前出土的南宋石翁仲,證實了這里確實是以禮改葬岳飛處。從亭旁小門過牆,便是墓園區。墓園前為庭園,兩側為碑刻長廊,庭中央有墓闕即為岳飛墓。
三、太子野趣
太子灣公園南靠九曜,南屏二山,東鄰凈慈寺,小有天園及張蒼水,章太炎墓道,西借南高峰煙霞翠嵐入園,北有一長列高大蔥郁的水杉密林如翠帷中垂而與車水入流的南屏路相隔。山(九濯、南屏)為屏,水(明渠)為脈,山障水繞,氣韻生動,太子灣公園「先天」就超群脫俗。全園以園路、水道為間隔、約略劃分為東、中、西三塊景區,東部景區為望山坪,頤樂苑等。望山坪系一大草坪,坪面寬廣,視野開闊,既可眺翠微山色,又可在草地上或卧憩,或嬉戲。大草坪南瑞,有一處用淺紅,灰黑二色磨面石塊拼砌而成的太極圓形鋪裝,其直徑約10米,遊人到此晨可練拳習舞,夜可歌詠歡娛。中部景區以琵琶洲與翡翠園為主景點。琵琶洲高高隆起,悲翠園參差毗接,兩面三刀者相邊相倚而成丘坡上遍玉蘭,含笑,櫻花等觀賞花木,下層襯以綉球,火棘及宿根花卉,花影照眼,馨香沁人。這里景緻大都以秋色稱勝。太子灣公園仗著景緻的綺麗和名字的吉利,成為杭州新婚夫婦攝制婚禮錄像的場所,野趣與新潮,構成了一幅動人的西湖風情新圖。
四、九里雲松
古時候,西湖南北山各有一道以蒼翠松色為主景的綠色長廊。在南山的叫萬松嶺 ,在北山的是「九里雲松」,俗稱九里松。九里松地當今洪春橋墩至靈隱、三天竺一段大路它是西湖最早的由人工栽植的行道樹帶,周密《武林舊事》記載:「唐刺史袁仁敬守杭日,植松於左右,各三行。」進值開元十三年,正是盛唐時期。這些松樹日久成材,株株長得挺拔巷翠,高亢壯麗,姿態雄偉,前人稱它們「陰靄如雲,日光穿漏,若碎金屑玉。人行其間,衣袂盡綠。」松樹造景,自成特色,後來被列為錢塘八景之一。
袁仁敬當年為何要在通往靈隱、三天竺「佛國勝境」的這段大道上種植松樹,現在已無法弄清,但就上述其所在特殊地理位置而言,「九里雲松」綠色長廊實際起到了佛寺前導部分的作用,是一個環境上與情緒上的過渡階梯,是前奏曲,起著由俗入清、漸入佳境的妙用。如今游靈隱、三竺,步行經由九里松抵達,與驅車直達,在審美感受上是迥然不同的。九里松自唐到明朝中期,數百年間一直保持巨松成林,拂雲蔽日的風貌,明朝高得常有詩贊道: 然而,自明萬曆年間起,九里雲松的松樹越來越少,松景每況愈下,到抗日戰爭時,更遭日本軍砍伐殆盡。1962年以後,經過西湖園林工人的辛勤撫育,一條寬20米、兩面三刀邊各種10行、有濕潤地松、黑松、火炬松等近千株的青松林帶又出下在九里雲松古道上,重展了「黛色總疑天目雨,寒聲不辨浙江潮」的雄健蒼郁景色。
五、湖濱綠廊
「我有痴情望如畫,不知己亦畫中人。」來到湖濱公園,彷彿已置身於西湖這幅真山真水的的畫圖之中。湖濱公園是西湖風景名勝的窗口,它呈一條綠色的長廊,輕輕飄灑在西子湖的東岸。這里一面是崗影波光的西湖,一面是綠樹成蔭的湖濱路。沿湖岸是近千米波浪形的鐵鏈。站在岸邊,山光水影,映入眼底。在湖濱公園看西湖山水,視野極為寬敞。從這里看西湖水,湖水盈盈,碧波千頃。晴時,風和日麗,西子湖水格外明澈,微風吹來,吹皺湖面,像是一塊掀動著的綠色軟緞。雨時,輕煙彌漫,西子湖水色如墨色,湖水跳珠,珠落雪濺,好似一幅淡濃相宜的水墨畫。當晨曦初展,西湖從沉睡來,或待夕陽西下,西湖即將垂下黑線絨的幕簾,這時湖水映著霞輝,金光閃閃,分外美。凝望湖景,湖中三島,蘇白二堤,塔影,廳石,綠樹,星點紅瓦,歷歷在目。湖濱公園長達一公里這多,它由六塊大小不等的園地連綴而成。
湖濱公園秀色滿園,美不勝收。但在清時,這里還是清政府劃作駐兵用地的地方,當時稱「旗營」,杭州人又稱「旗下」。原先在此一帶建有一道長九里,高十九尺,原六尺的大圍牆,辛亥革命後,這里拆去了圍牆,廢了旗營,沿湖開辟了公園。當時從南至北,依次為一公園,二公園,三公園,四公園,五公園,六公園,。今天的湖濱公園就是在以前六公園的基礎上擴修整的,目前它已包括了對塘沿湖一帶在內的大片范圍。
六、長橋公園
長橋水,位於萬松嶺西北,南屏山東北麓,為西湖以南玉皇、九曜諸山之水瀉入西湖的通道。水上建橋數里,名曰長橋。chr(13)chr(10) 長橋,在清波門外凈慈寺東,南山路南段,北瀕西湖,跨長橋水。《淳佑臨安志》卷七:「長橋,凈慈前,舊有橋亭,甚壯麗。」楊蟠詩雲:「皎皎冰壺里,天寒六月風。水仙來往處,三島忽相通。」 長橋為西湖「三怪」之一(即長橋不長;斷橋不斷;孤山不孤),宋時有「小南園」之稱的精緻園林所在。園內假山曲徑,聳樓望閣,蓮池荷渠,柳蔭槐花,幽雅瑰麗兼備。長橋公園內唯一一幢磚木結構的兩層小樓,坐北朝南,面山背湖,玲瓏雅緻,原稱「凝香居」茶樓,現依園名稱之「長橋茶室」。長橋公園植物層次分明,植物配置合理。最上層代表植物楓楊、銀杏、雪松,配以廣玉蘭、無患子,使公園有一個寬闊的空間;中間層次以桂花為主,配以早櫻、晚櫻、海桐、紫薇、紅葉李、雞爪槭,使公園四季有花;最低層群植黃馨、倭海棠、杜鵑,再鋪以厚厚的書帶草和綠綠的大草坪,使整個公園處於綠色和寧靜之中。因園內遍植杭州市花——桂花,又稱市花公園,成為西湖的又一特色景點。
七、九溪十八澗
從月輪山北行或虎跑後山南行,沿新辟山路至馬兒山處,可以看見西向蜿蜒的另一條新修山路,直通九溪理安寺。山路全長近1000米,寬約1.5米,用雪花青桐廬石板鋪成,建成於2002年11月。其他新建山路一般是在原有的山間小路基礎上修築的,而這條山路則是在原本沒有路的情況下新建的,貫通了九溪與六和塔、虎跑。chr(13)chr(10)沿山路信步而行,隨處可見繁密的喬木灌林,在自然和天氣的變化下,呈現出明暗陰影紛繁多端的的林木景色,每到不同的位置,就會有不同的景緻,使人如行山陰道中,目不暇接。路南面是馬鞍山。馬鞍山平均海拔180米,由兩座連綴在一起的山峰構成,整個山形酷似馬鞍。再往西行,為螺髻峰,螺髻峰在理安寺東,為寺之案峰,海拔232米,因山形圓如佛陀頭頂之螺髻而得名。相傳螺髻峰有個頗為神奇的景觀,每當春秋天的夜晚,月亮從峰頂升起時,從西面的理安寺遙望,就象是佛髻在灼灼發光。螺髻峰西南為八覺山,也叫八角山,山下即為九溪十八澗匯合處。螺髻峰北為宏法塢,明末有人在此地挖掘出有宏法寺題額的古磬,便建了同名的寺院,塢也因此而得名。
「九」和「十八」其實並非實指,只是極言其多。九溪十八澗通常簡稱為九溪。行走途中,隨處可以見到路邊的楓楊樹,楓楊是南方非常普通的樹木,在九溪尤為常見,蔚然成林。楓楊雖普通但卻很別致,種子形似元寶,長著薄薄的翅膀,如果把它們從高處扔下,會向螺旋槳一樣旋轉而下,煞是好看。行至九溪十八澗合流處的八覺山下,可見到濃蔭中相對封閉的一座小公園。園雖小而景俱全,園內設環山繞水游道,石拱小橋和古雅亭榭。
八、六和塔
月輪山最著名的景點六和塔了。六和塔,兀立於山水之間,偉碩挺拔,勢干雲天,氣魄非凡,它是中國古代樓閣式塔的傑出代表之一,也是歷史文化名城杭州最重要的宋代高大建築遺存。如果把保俶塔比做柔麗動人的女子,那麼,六和塔則更象一名充滿陽剛之氣的壯士。這一柔一剛,為天堂杭州增添了豐富多樣的審美意趣。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其名稱之由來,歷來說法不一,或謂取諸佛教典籍《本業瓔珞經》中之「六和敬」,曰:身和同住,口和無爭,竟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或謂取諸道教之「六合」,即:天,地,東南西北四方;或謂源自《晉書·五行志》「六氣和則沴疾不生,蓋寓修德祈年之意」。其實,無論哪種說法,都無非是寄託了人們對六和塔消災祈福功能的冀望,如果一定要判斷孰是孰非,反而顯得畫蛇添足了。
六和塔歷史悠久,初建於北宋開寶四年(971),至今已有一千餘年。六和塔的建造緣由比較特殊,它並非因為單純的佛教意義而建,據《咸淳臨安志》卷82載:「智覺禪師延壽始於錢氏南果園開山建塔,因地造寺,以鎮江潮,塔高九級,五十餘丈,內藏佛舍利。」 可以看出,六和塔最初是用來鎮伏江潮的。 據說,六和塔建成之後,江潮果然不再盪溢迸流,而是乖乖地沿著原先的江道平穩地流動,作孽日久的錢塘江潮從此被鎮伏,沿岸百姓再無驚溺之憂。此外,六和塔還兼具燈塔照引航向之功。那時候的錢塘江上,風波險惡而航船眾多,時常有事故發生。巨塔高高聳峙之後,每當夜幕降臨,江上往來船隻,都憑塔頂明燈高照辨識行船方位、方向,航行在風波江上安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