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溫州市 茲湖 到 溫州東站有多遠
公交線路:116路 → 21路,全程約11.4公里
1、從慈湖路口乘坐116路,經過9站, 到達新南站
2、乘坐21路,經過11站, 到達東站
3、步行約90米,到達溫州汽車東站
② 帕米爾高原有哪些景點
帕米爾高原景點有慕士塔格峰,喬戈里峰。
1,慕士塔格峰
慕士塔格峰(Muztagh Ata或Muztagata,Mu-shih-t'a-ko Range 或Mu-shih-t'a-ko Shan或Muztagata Shan),即慕士塔格山。
亦稱喀什噶爾山(Kashgar Range),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陶縣與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交界處,海拔7509米(登山界常說海拔7546米)。
2,喬戈里峰
喬戈里峰,又被稱為K2峰,海拔8611米,「K」指喀喇昆侖山,「2」表示當時它是喀喇昆侖山脈第二座被考察的山峰,喬戈里山峰主要有6條山脊,西北,東南山脊為喀喇崑山脈主脊線,同時也是中國、巴基斯坦的國境線。其它還有北山脊、西山脊、西北山脊。
(2)馬鞍山茲湖擴展閱讀
帕米爾高原自然環境:
1,地形
帕米爾高原實際上不是一個平坦的高原面,而是由幾組山脈和山脈之間寬闊的谷地和盆地構成。根據地形特點。帕米爾高原在薩烈茲湖西北被南北走向的科學院山分為東西兩部分。
2,地貌分區
根據地形特點,帕米爾高原分為東西兩部分:東帕米爾的地形較開闊坦盪,由兩條西北—東南方向的積雪的山脈和一組河谷湖盆構成,海拔的絕對高度5000米~6000米。
相對高度不超過1000米~1500米。西帕米爾則由若干條大致平行的東北—西南方向的山脈谷地構成,地形相對落差大,以高山深谷為特徵。
③ 圖茲湖的介紹
土耳其天然鹽湖。位於乾旱的中央高原窪地。海拔925公尺(3,035呎)。一年大部分時間湖面面積約1,500平方公里(580平方哩),深約900公尺(2,950呎)。正常情況下長約80公里(50哩),寬約50公里(30哩),夏季枯水期間,露出大片鹽灘,可供采鹽
④ 地理知識茲湖為什麼成為鹽灘
你好,我不太清楚茲湖在哪裡?是安徽馬鞍山的茲湖嗎?
如果成為了鹽灘的原因:一是過度取水造成流入的水減少;二是蒸發使得湖中的水量減少,鹽分在地表積累形成鹽湖灘。
如果夏季的話估計應該還有水吧
⑤ 溫尼伯湖的地質
溫尼伯湖和五大湖一樣,處在古老地質向新地層的過渡地區,也是由大陸冰川穿掘而成。這里曾經是一個很大的湖泊,地質學家把它叫做阿加西茲湖,是被大陸冰川穿掘成的低地,冰雪開始消融時形成湖泊。阿加西茲湖南北長1120公里,東西寬400公里,比今天的五大湖的總面積還大。 這個古湖的水面比現在的溫尼伯湖高出210米。當時湖水是向南流經明尼蘇達河注入密西西比河。大冰川退出本地區後,湖水改向北流入哈德遜灣,這個湖就縮減成現在是的溫尼伯湖,原來的湖底變成了廣闊的湖成平原。溫尼伯湖周圍這片平原比附近冰磧區平坦而且肥沃,本地的氣候又比較濕潤,因此這里成為很好的農業區,是加拿大主要的春小麥產區。
⑥ 帕米爾高原的經緯度
東經73°40′~96°18′,北緯34°25′~48°10′。
帕米爾高原一共有八帕,自北向南,分別為和什庫珠帕米爾、薩雷茲帕米爾、郎庫里帕米爾、阿爾楚爾帕米爾、大帕米爾、小帕米爾、塔克敦巴什帕米爾和瓦罕帕米爾。
整個帕米爾高原平均海拔5800多米,最高的地方,則是世界第二高峰,海拔8611米的喬戈里峰,也就是所謂的K2。不過在歷史上,中國人更多的時候,是將帕米爾稱為蔥嶺。
(6)馬鞍山茲湖擴展閱讀
億萬年前,帕米爾還不是高原,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游弋著各種海洋生物。後來歷經滄海桑田,海底升隆成山脈,造就了如今高原與谷地縱橫交錯的帕米爾高原。
在這里終年不化的山峰聳入雲霄,幽深寧靜的湖水倒影山雲,這片位於祖國最西端的極樂凈土,無時無刻不在吸引著旅行者的腳步。
帕米爾在古老波斯語中意為「平屋頂」,在塔吉克語中是「世界屋脊」的意思,平均海拔4000多米,它是亞洲萬山之宗,世界之脊,「世界的肚臍」。
這里,是片孤寂缺氧的風雪高原但也是充滿誘惑的通道,歷史上唐玄奘、馬可波羅從這段古絲綢之路穿行而過。
⑦ 溫尼伯湖的簡述
溫尼伯湖是加拿大第三大淡水湖,也是地球上第十二大淡水湖,但相對水深較淺,更新世冰期後巨大的冰川湖──阿加西茲湖的殘遺。南北長442公里,東西寬32~112公里,面積2439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 217米。溫尼伯河、雷德河、薩斯喀徹溫河等多條河流,分別從東、南、西 3面注入;湖水經納爾遜河從北部流出,1974年已在該河上築壩,控制湖泊水位。湖盆較淺,平均水深15米,最大深度 28米。湖水體積371立方公里。湖內富魚產,並有航運之利。南岸為游覽區。
⑧ 安溪縣湖頭茲山小學校長是誰
安溪縣隸屬福建省泉州市,距泉州55公里,距廈門85公里,是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素有「中國烏龍茶(名茶)之鄉」、「中國藤鐵工藝之鄉」之稱,是全國首批沿海開放縣份之一,也是中國著名僑鄉和台胞重要祖籍地。全縣面積3057.28平方公里,轄24個鄉鎮,465個村(居),總人口111萬人,是全省第三人口大縣。歷史上安溪曾經是全國最大的貧困縣,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縣委、縣政府實施「工業強縣、茶業富民」發展戰略,安溪的經濟社會發生了巨變,已發展成為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中國商標發展百強縣,福建省經濟實力十強縣、經濟發展十佳縣。近五年,GDP年增幅達15%以上,財政總收入年均增幅達25%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幅達12.1%。2009年,全縣生產總值248.95億元,財政總收入(含基金)13.78億元;城區建成面積25平方公里,人口20萬人,成為閩東南一顆耀眼的明珠。
⑨ 阿貝湖茲懷湖喬烏湖的形成過程
然烏湖,藏語中然烏的意思是屍體堆積起來,那麼在聽到然烏湖這個詞,是不是有點汗毛立起?但不要害怕,然烏湖一點都不名不符實,它是一個四季都美的湖。
然烏湖位於昌都地區八宿縣境內西南角,距離縣城白馬鎮約90千米的然烏鄉。由於地質原因,造成這里山體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從而形成了堰塞湖現象。然烏湖海拔3850,面積為22平方公里,它是號稱「藏東第一大湖」,也是風景如畫的西天瑤池,更是一處不需要門票的人間天堂。其實這里一年四季都是旅行旺季的地方。這里的湖水清澈、景色秀麗、彷彿這里被仙女用仙女棒施了魔法,來到這里的人都會找到初戀的感覺,來到這里的人都會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⑩ 帕米爾高原景德鎮的特點
帕米爾高原(Pamirs,亦作Pamir),中國古代稱不周山、蔥嶺,古絲綢之路在此經過。地處中亞東南部、中國的最西端,橫跨塔吉克、中國和阿富汗。是亞洲多個主要山脈的匯集處,平均海拔4000米-7700米。主要居民為塔吉克族。
「帕米爾」是塔吉克語「世界屋脊」的意思,高原海拔4000米~7700米,擁有許多高峰。該高原是地球上兩條巨大山帶 (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帶和帕米爾-楚科奇山帶)的山結,也是亞洲大陸南部和中部地區主要山脈的匯集處,包括喜馬拉雅山脈、喀喇昆侖山脈、昆侖山脈、天山山脈、興都庫什山脈五大山脈,它群山起伏,連綿逶迤,雪峰群立,聳入雲天,號稱亞洲大陸地區的屋脊。
帕米爾高原的最高峰是位於喀喇昆侖山脈的喬戈里峰(K2峰)在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邊境上,海拔8611米,為世界第二高峰。
形成過程
編輯
帕米爾高原地區有確切證據的地質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億年前的奧陶紀,其後帕米爾高原地區各部分曾有
蔥嶺
過不同資料的地殼升降,或為海水淹沒,或為陸地。到2.8億年前(地質年代的早二疊世),帕米爾高原是波濤洶涌的遼闊海洋。這片海域橫貫21
世紀的歐亞大陸的南部地區,與北非、南歐、西亞和東南亞的海域溝通,稱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當時特提斯海地區的氣候溫暖,成為海洋動、植物發
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兩側是已被分裂開的原始古陸(也稱泛大陸),南邊稱岡瓦納大陸,包括21世紀的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南極洲和南亞次大陸;北邊的大陸稱為歐亞大陸,也稱勞亞大陸,包括21世紀的的歐洲、亞洲和北美洲。
2.4億年前,由於板塊運動,分離出來的印度板塊以較快的速度向北移動、擠壓,其北部發生了強烈的褶皺斷裂和抬升,促使昆侖山和可可西里地區隆生為陸地,隨著印度板塊繼續向
景色(18張)
北插入古洋殼下,並推動著洋殼不斷發生斷裂,約在2.1億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進入構造活躍期,北羌塘地區、喀喇昆侖山、唐古拉山、橫斷山脈脫離了海
浸;到了距今8000萬年前,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強烈的構造運動。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區急劇上升,藏北地區和部分藏南地區也脫離海
洋成為陸地。整個地勢寬展舒緩,河流縱橫,湖泊密布,其間有廣闊的平原,氣候濕潤,叢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地質學上把這段高原崛起的構造運動稱為喜馬拉雅運動。青藏高原的抬升過程不是勻速的運動,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經歷了幾個不同的上升階段。
帕米爾高原(3張)
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進。距今一萬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為當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印度板塊開始向北向亞洲
板塊擠壓,由此引起昆侖山脈和可可西里地區的隆起。隨著印度板塊不斷向北推進,並不斷向亞洲板塊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對此上升階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並
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幾度達到停止,但有時也非常迅速。一萬年前其上升速度曾達到每年7厘米。
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風化為主,而邊緣仍在不斷上升之中。
自然環境
編輯
地形
帕米爾高原實際上不是一個平坦的高原面,
帕米爾高原(5張)
而是由幾組山脈和山脈之間寬闊的谷地和盆地構成。根據地形特點。帕米爾高原在薩烈茲湖西北被南北走向的科學院山分為東西兩部分。[1]
東帕米爾地形較開闊坦盪,由兩條西北—東南方向的山脈和一組河谷湖盆構成,絕對高度5000米~6000米。相對高度不超過1000米~1500米,山體渾圓,山脈被寬淺的河谷分割,在海拔4000~5000米高處有冰磧平原和荒漠平原。
西帕米爾則由若干條大致平行的東北—西南方向的山脈谷地構成,地形相對高
差大,以高山深谷為特徵。西帕米爾主要是強烈切割的高山地形,山脈的相對高度為2000~3500米,河谷窄而深,山脊高出谷底達
3000~4000米,具有永久積雪和冰川的阿爾卑斯型山脈與深邃的峽谷交錯分布,各種冰川地形廣泛發育。
地貌分區
根據地形特點,帕米爾高原分為東西兩部分:東帕米爾的地形較開闊
帕米爾高原(3張)
坦盪,由兩條西北—東南方向的積雪的山脈和一組河谷湖盆構成,海拔的絕對高度5000米~6000米。相對高度不超過1000米~1500米。西帕米爾則由若干條大致平行的東北—西南方向的山脈谷地構成,地形相對落差大,以高山深谷為特徵。
按照自然地理狀況,可分為八個部分,文稱八「帕」。清朝在阿爾楚爾帕內立
有記功碑;在各帕共建有八所卡倫;帕米爾是中國塔吉克族和柯爾克孜族居住、游牧的地方,直到19世紀70年代一直屬於中國。帕米爾共分八「帕」,由北向南
依次為:和什庫珠克帕米爾、薩雷茲帕米爾、郎庫里帕米爾、阿爾楚爾柏米爾、大帕米爾、小帕米爾、塔克敦巴什帕米爾、瓦罕帕米爾。
氣候
屬嚴寒的強烈大陸性高山氣候,特別是東帕米爾的大陸性更為顯著,這里冬季漫長 (10月至翌年4月),在
帕米爾高原(3張)
海拔 3600米左右,1月平均氣溫—17.8℃,絕對最低氣溫-50℃,布侖戈爾 1953年曾低達-53.3℃,7月平均氣溫
13.9℃,最高不超過 20℃,背陰處氣溫明顯低於向陽處,且分布有永凍的鹽化土。東帕米爾因有高山阻擋西來的濕潤氣流,年降水量僅
75~100毫米,在喀拉湖盆地更少至
30毫米。西帕米爾多東西向並行山脈,山高谷深,氣候的垂直變化很大。來自大西洋的濕潤氣團遇到山脈的阻擋,沿坡上升而冷卻,在2000~3000米以上
的地帶,凝成濃霧,並有大量降水,高山的迎風坡年降水量可達 1000毫米,而谷地僅 100~200毫米。在海拔 2100米處
1月平均氣溫-7.4℃,7月平均氣溫
22.5℃。高原上有廣闊的牧場,在塔什庫爾干河谷地,宜農宜牧,可種青稞、小麥等多種作物,高原上居民90%以上是塔吉克人。帕米爾高原是中國的西疆極
地,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它位於新疆喀什市正西和西南的公格爾山、慕士塔格山一帶,其最西點接近塔吉斯坦的喀拉湖。公、慕兩山號稱「冰川之父」,素為登山勝地。[1]
帕米爾是古絲綢之路上最為艱險和神秘的一段。當地有一民謠:一二三雪封
山,四五六雨淋頭,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臘月開頭。七八九是帕米爾高原之旅的黃金季節!帕米爾高原屬高寒氣候,是現代冰川作用的一個強大中心,約有1000
多條山地冰川。自然景觀垂直變化明顯。帕米爾高原扼古代新疆通中亞和南亞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由於地勢高寒,行旅艱險,因此沿途設置幫助行旅解決住宿和給養的驛站就顯得格外重要。由帕米爾高原上有多處驛站遺址,在阿克陶縣布
倫口,有傾圮的三間石屋驛站遺址;從塔什庫爾干石頭城向南,沿塔什庫爾干河俗語到明鐵蓋山口的古古絲綢之路上,有6處驛舍遺址,其中以數卵石砌築、方形尖
拱屋頂的達布達爾古驛舍遺址保存最為完好,屋角還保存有卵石砌就的爐灶,室內牆壁煙熏痕跡明顯。驛站石屋前河灘草場肥美,可供來往商旅放牧駝、馬。
水系
帕米爾高原是現代冰川作用的一個強大中心,這里有1000多條山地
冰川,覆蓋面積近 1萬平方公里。雪線高度在西帕米爾為4000~4400米,東部可達5000~5500米。科學院山脈的費琴科冰川,長77公里,面積907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山地冰川之一。山地冰川使一些荒漠河流得到水源。喀拉湖位於帕米爾北部,湖面海拔3954米,是世界高湖和內陸鹽湖之一。
該山的一些融水流入塔里木盆地,但其主體卻注入了噴赤河及其支流。一些大型灌溉工程都與瓦罕河及蘇爾哈布河有關。瓦罕河與噴赤河匯流形成的阿姆河(古奧克蘇斯河),將融水送往下游其他灌溉工程。地震活動周期性地阻斷河流;穆爾加布河谷地的薩雷斯湖即由大規模山崩堵塞河道形成。
自然資源
編輯
植物
自然景觀具有垂直地帶性差異和東西差異,主要由於高原地形的垂
直差異和東西地形差異以及降水量從西向東顯著減少而形成的。高原的基帶屬於荒漠帶,地表主要是裸露的石質荒漠和冰磧物。西帕米爾由於相對高差
大和降水較多,植被比東帕米爾豐富。垂直自然帶結構也很明顯,高原下部和山谷中是以蒿類和鹽木為主的荒漠群落;3200~3600米為多刺墊狀植物群落
(如多刺紫雲英);3600~3800米為棱狐茅、針茅草原地帶;3800~4300米發育著高山寒漠植物;以上為高山永久積雪帶,沿西帕米爾的河谷,還
生長有柳、楊、樺和沙棘屬薔薇屬組成的灌叢,有灌溉條件的地方,還可栽培葡萄、蘋果和杏樹。東帕米爾則主要是高山寒漠景觀,沒有喬木植被,僅在谷底、盆地
及乾燥的山坡生長著優若屬的矮小灌木、刺雪屬和棘豆屬的一些墊狀植物,在較濕潤的谷底生長有蒿草。[2]
動物
東帕米爾苔地是山羊和盤羊的主要繁育地;偶爾會發現青綿羊和東方盤羊。在人類活動最少的地方,高地山羊常見,捻角山羊棲息於噴赤河與瓦罕河間較為低矮的山嶺。
帕米爾高原(3張)
棕熊靠吃旱獺為生,狼亦如此。因為相對嚴格的反對獵殺野綿羊和山羊的禁令,使得雪豹的食物得以存留。髯鷲和喜馬拉雅禿鷲經常光顧最高峰,山鶉、雉和雪雞可在西部山區見到。大量往返於西伯利亞和南亞之間的遷徙水禽造訪東帕米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