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張埂馬鞍山

張埂馬鞍山

發布時間:2022-09-28 19:00:04

1. 馬鞍山市當塗縣有多少村

姑孰鎮 東大社區 西大社區 河南社區 東營社區 城東社區 城西社區 姑孰社區 提署社區 焦家村 五一村 凌雲村 行陳村 五星村 松塘村 小橋村 藏漢村 白紵村 寺山村 寶塔村 蓮雲村 黃山村 五聯村 竹山村 章塘村 關馬村 連千村 洞陽村 靈墟村 龍華村 宗和村 當塗經濟開發區
黃池鎮 黃池居委會 亭頭居委會 殷村 勞動村 三星村 長福村 福光村 尚興村 戚橋村 三里村 楊橋村 福山村 三合村 中閘村 中渡村 漁河村 柘林村 雙溝村 西河村 南埂村
烏溪鎮 烏溪居委會 王潭村 永保村 金庄村 一心村 七房村 南廣村 勝平村
石橋鎮 石橋居委會 馬橋居委會 永新村 起壠村 黎明村 謝公村 陶村 團林村 石橋村 團月村 光華村 雙橋村 濟南村 沛東村 濟東村 萬濟村 普濟村
塘南鎮 藏皇閣居委會 邊湖村 普新村 吳村 港村 興永村 桃元村 新衛村 白馬村 邰橋村 大姜村 大高村 塘南村 鳳凰村 曹壩村 護河鎮 護駕墩居委會 青山村 園藝村 護河村 興禾村 清潭村 幸福村
太白鎮 龍山橋居委會 金塗居委會 芮港村 振興村 太白村 永寧村 龍山村 長江村 太倉村 常韋村 鑫龍村 永興村 花園村 寧西村 寧興村
丹陽鎮 彭崗村 丹陽居委會 薛津居委會 小花津居委會 丹東村 山河村 潤州村 近城村 董塘村 黃塘村 團結村 百峰村 龍山村 寶義村 八卦村 薛鎮村
博望鎮 護林村 三楊村 新博居委會 長流村 裕溪村 大溪村 三楊村 平橋村 四聯村 和平村 華富村 山泉村 友林村 橫陽村 紅星村 建設村 聯村 石家村 新隴村 鎮西村 躍進村 丁李村 馬尹村 聯心村 朝陽村 沙埂村 埂東村 永合村 新市鎮 新市居委會 新祿村 葉家橋村 聯三村 梅山村 釜山村 新河村 臨川村 張茂村 來龍村 橫山村 澄心村 劉山村 洪廟村 新農村
大隴鄉 大隴口居委會 南柘村 孫趙村 龍潭村 霍村 塘橋村 麻村 平王村 韓村 新豐村 新生村 上禾村 雙禾村 戎楚村

年陡鄉 年豐居委會 查灣居委會 年陡村 里橋村 港東村 官碾村 竹塘村 公元村 查聯村 正覺村 鍾山村 釣魚村
江心鄉 彭太村 金馬村 吉余村 黃洲村 普集村 尚錦村 新錦村 宮錦村 三聯村 聯合村
湖陽鄉 小太平居委會 西湖居委會 陶村 港居委會 塘溝村 大邢村 西峰村 彰教村 均慶村 鎮庵村

2. 西華山的世界鎢都西華山

西華山,在大余縣城西北9公里處,鎢礦資源甚為豐富,有「世界鎢都」之稱。
大余鎢的發現與開采已達100多年。早在1882年,以傳教為名的大余(庾)福音堂德國牧師鄔禮亨發現西華山烏金,買通西華山慶雲寺和尚妙園,盜運鎢砂出口。中華民族的地下寶藏,豈容帝國主義的掠奪,大餘人民奮起抗爭。1901年,大庾爆發以陳大毛為首的反洋教群眾運動,火燒梅嶺教堂。但斗爭殘遭鎮壓,陳大毛被害。富有愛國精神的大餘人民不畏強暴,前赴後繼。1908年(光緒34年)在大餘人民的強烈要求下,清朝江西巡撫俞明震與德國牧師鄔禮亨及德國駐華機構多次交涉,在我方凜然正氣,廣大群眾無比義憤強大攻勢下,一舉收回西華山山權。
解放前,鎢礦開采、始終停留在工人掄大錘及點火爆破的原始落後狀況,破爛小民窯遍布全區各礦區。建國後,國家十分重視發展以鎢礦為主體的有色冶金工業。婉延的五嶺山脈中,西華山礦列入國家一五計劃重點工程,屬前蘇聯援建的156項工程之一。社會主義建設春風,使得百年老礦青春煥發,面貌大變。然而,半個世紀過去,舉世聞名的鎢都上空,依然籠罩著出口鎢礦,進口鎢絲的半殖民地陰雲。優質鎢砂車裝船運、漂洋過海、源源流向西方工業國家,換回的是升值了幾十倍仍至幾百倍鎢製品的屈辱,刺痛了華夏子孫,更刺痛了鎢都人的心。
1969年,周恩來總理在一次會議上明確指出,要扭轉中國鎢砂出口,鎢絲進口的局面。改革開放的大潮,使鎢都人民實現了總理的遺願,大餘人民完成了從礦石冶煉到鎢絲生產的全系列多品種的技術改造,大餘生產的黑鎢精礦獲得國家銀獎,白鎢精礦獲得國家金獎,年產5億米的鎢絲源源流向國際市場,經過深加工的仲鎢酸銨和藍鎢(藍色氧化鎢)連連叩開了許多國家的大門。 早在宋朝(公元960--1279年),西華山的觀音岩、大水坑、正橋頭、牛婆坑一帶就有人開始采煉錫礦,直到清朝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3年)才停止。當時,雖然黑石到處可見,但不知道是鎢礦石。清光緒末葉(約1906年)盛夏,大余縣城天主教福音堂德籍牧師鄔利亨,為尋幽攬勝,沿著盤旋曲折的崎嶇小道乘轎上了西華山。在徒步觀賞了構築精巧的慶雲寺,飽覽了景色宜人的自然風光後,發現所到之處,皆是烏黑發亮的石頭,鄔利亨甚感奇怪,揀了一塊一掂,感覺很重,便意識到這是一種貴重礦石.於是又揀了幾塊帶回教堂。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鄔利亨攜石回國,經鑒定,發現此礦石含有稀有金屬一鎢。
接著,德帝國主義為發展軍火工業.指令鄔利亨趕回大余.火速沒法多搞鎢礦石,運回德國。鄔利亨回到大余後,便以修建花園為名,暗使教徒上山揀取,並以低價收購。然後雇請挑夫,挑至廣東省南雄縣,裝船經廣州、香港,運回德國。
不久,鄔利亨為獨占鎢礦資源,私行開采,背著當地政府,用500銀元,從西華山慶雲寺住僧妙園和尚手中買下山權。這樣,鄔利亨就開始明目張膽地掠奪礦石了。
光緒三十四年冬,有一在南京西江優級學堂(前中央大學)讀書的大余籍學生,也將西華山礦石帶到該學堂化驗室鑒定,始知為含有稀有金屬鎢的礦石。此時巧逢南安、贛州、吉安、寧都道道台俞明震來大余巡視,得知西華山產出鎢礦和山權被賣之事.便命縣府收回。經與鄔利亨多次交涉.才以1000銀元贖回了山權。從此,揭開了「鎢都」的光輝歷史。 民采時期
西華山剛發現鎢礦時,山上到處可見裸露地表的鎢礦石,福音堂的天主教徒每人每天可揀幾十斤,有的多達100餘斤。山權贖回後,概由當地百姓自采。
民國3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各國軍火工業急需鎢製作軍械,美、英、德等帝國主義紛紛指派其代理人來到大余縣,搶購鎢砂。頓時砂價猛漲,因而吸引了大余縣及鄰近縣成千上萬的農民上山揀礦、挖礦。當時上山的農民,多不在山上長期居住,只帶少許糧食和簡單炊具及工具,風餐露宿,挖揀鎢砂。農民上山下山,自來自往,毫無約束。
民國7年,山上有火余、南康、上猶、崇義、信豐等縣民工2萬餘人,山上工棚鱗次櫛比,店鋪到處可見,鎢砂產量也大大增長,是開山以來的極盛時期。此時,民工用沖水口的方法來選洗粗砂,提高鎢砂的純度。鎢砂交易時,由收砂者以肉眼觀察,認為所收鎢砂符合標准,便予收購。每100市斤鎢砂價格為毫洋15元(以下皆為毫洋)。
民國8年·湖南省水口山一批民工來到西華山。他們使用鋼釺鑿岩.黑硝爆破,不僅沿脈露天採挖,而且還掘小窿子,這就將西華山的采礦技術向前推進了一步。由於采礦技術的提高,鎢砂產量日益增加,加上民國10年錫砂重新上市,致使鎢砂價格頓時跌到每100市斤10元。
民國11年,各地礦商在美、英、德帝國主義扶植下,紛紛來到大余縣城開設收砂公司,其中有「華記」、「瑞記」、「德裕元」、「華南」、「永生」、「越華」、「廣鉅安」、「桓記」等十幾家,可謂公司林立。鎢錫砂收購開始按度數論價。山上有小販收購,鎢砂價格每100市斤最高為14元8毫,最低為13元;錫砂每擔(105市斤)價格為40元至54元。小販收砂後,再雇挑夫挑至大余縣城轉賣給各收砂公司,挑力費每擔(125市斤)5毫。大余縣城鎢砂價格每100市斤為15元5毫。錫砂價格每100市斤55元,故民工們多將鎢錫砂挑到大余縣城出賣。
民國12年,廣西軍某部進駐大余後,抓丁派捐,大肆搶劫,山上民工紛紛回家躲避。西華山曾一度出現「冷山」。大余縣城各收砂公司因收不到鎢砂而關門停業。民國13年,廣西軍離開大余後,山上才恢復正常。
隨著開採的深化和難度的增大,民國16年,山上開始出現由民工幾人或數十人自由組合的生產團伙--「棚」。棚有棚主,形式有四種:一是家庭式,家長為棚主,家庭其他成員有的入窿採挖礦石,有的破碎礦石,有的選礦。二是合股式,民工自由組合,大家平攤伙食費,賣砂所得歸大家平分。三是棚主式,一種是一人為棚主,僱工若幹人。僱工僅得工資(僱工每日工資2毫至4毫不等)或分凈砂。工資額視其工作技能優劣而定,伙食由棚主供給,采礦盈虧全歸棚主;另一種是由一人為棚主,雇請若幹人,只供伙食不給工資,盈餘時,棚主得一半賣砂錢,僱工得一半賣砂錢,虧欠時,棚主損失全棚伙食費,僱工損失勞動力。四是繳棚式,民工之伙食、用具、炸葯等費用,均由小販、商人或士紳貸給,賣砂所得先償還貸款,余則貸主從中得十分之二,然後民工每人平分。總之,全山除家庭式外,其餘流動性極大,民工可以任意選棚入股,無干涉限制。小販上山收購鎢砂每100市斤加秤15市斤,價格比大余縣城每100市斤少一元。由於盲目、混亂採挖造成傷亡重、糾紛多,打架斗毆時常發生,民工自然分成派系,當時主要有以顏正為首的江西派和以蔣國裕為首的湖南派。
民國17年,江西省政府建設廳為籌集建設基金,開始徵收鎢砂稅,在大余縣城由粵商廣鉅安等7家收砂公司聯合組成「利濟」公司.承辦鎢砂的代營運銷,並且統一上繳鎢砂稅。
民國18年,大余縣城的十幾家收砂公司,又聯合組成「大余鎢砂同業公會」統一包辦收購鎢砂。由於砂價壓得過低,中國共產黨西華山支部組織和領導了西華山和盪坪、洪水寨等地工人,舉行了反對「包辦」的大罷工,迫使政府解散了「大余鎢砂同業公會」,取消了私人代營運銷。同年,西華山大部分山地被劃為「官地」。民工在「官地」上開采,不受任何干涉,政府也不備案,也無資考。民工在「官地」開的窿硐,歸已所有,也可以出租,他人不得侵佔。但還有少部分山地仍為私人所有的叫私產地,如:石坪里、大水坑、正橋頭、果山東腦,不管是「官地」還是私產地區域,基本上不收山租,只有私產地石坪里,收取低微的山租,每個工棚每日收1毫至5毫不等。
民國20年,打眼放炮采礦的生產成本提高,加之稅捐繁多,鎢砂價格上漲到每100市斤25元以上。
民國22年,進駐大余的粵軍余漢謀部,由軍政部派人員上西華山,對民工,工棚進行登記,並加以管理。從而結束了西華山20多年完全自由開采歷史,出現官方管理,私人開採的「官督民辦」的經營方式。
官辦時期
民國23年(1934年),西華山的鎢砂開始由大余縣各家收砂公司收交江西省鎢礦局,再由該局委託江西裕民銀行代營運銷。由於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各國軍備競爭激烈,使鎢砂價格由每100市斤30~40元上漲到80,後穩定在60元。同年3月13日,由國民政府實業部批准,並呈報行政院備案,在西華山劃定國營礦區,計面積1100公傾90公畝,按照礦業法施行細則第55條之規定,依法辦理國營鎢礦業登記。民國25年,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資源委員會命粵軍第一集團總部軍墾處組織調查團,赴西華山調查鎢砂的開采和專買情況。7月,粵軍撤離大余後,在大余縣城設立了江西鎢業管理處第十事務所。事務所由主任、事務員書記員各一人組成。專門負責辦理西華山、漂塘、洪水寨等礦山的鎢砂收購運銷事宜。從此,大余縣城各家收砂公司全部關閉,10多年來鎢砂自由收購的歷史隨之結束。同年,成立了西華山礦場,徐鉛榮任場長。礦場配有工務員3人,總務員2人,會計員1人。工務員負責安排礦場的工程開拓和民窿生產技術指導;總務員負責安排礦場的生活福利和物資供應,並為民窿礦工代購應鋼釺、鐵錘、烏硝、引線和油、鹽、米等生產工具、爆破材料料和生活物資;會計員負責礦場的財務帳目和民窿礦工的生產貸款。
民國26年初,西華山工程處成立,程宗揚任主任。工程處設工務員1人,事務員2人,監工3人,僱工3人。主要管理礦場自行開拓的工程(即自辦工程)的招工和向外購機器設備等工作。礦山鎢砂生產仍以民窿為主體,民窿採挖也有很大發展,除沿脈平窿外,還有橫窿、斜窿和直井三種。政府也開始徵收鎢砂稅,有省、縣的地方稅和國家的礦產稅兩種。
民國27年,西華山礦場自辦工程採用機械和手工掘進,開拓了東西大巷(現二坑口四八三中段正巷)。東大巷掘進203米,西大巷掘進204米。礦場還對全山民窿進行實行分區管理,區下設若干組,組下又分若干棚。棚設棚頭(頭),組設組長,區設監工員。所有民窿礦工,須經登記,按棚發證。從此,山上有了「公窿」和「民窿」,「里工」和「民工」之分。自辦工程開拓的窿硐叫「公窿」,公窿里的礦工教「里工」,里工中有采礦工(鑿岩工)、選洗工、運礦工、支柱工、鐵工、雜工。
民國28年,東西大巷掘進主巷163米,分巷162米,貫眼11米。民國29年,不僅掘進主巷53.1米,分巷138.4米,貫眼24.55米,而且對4條0.5米寬,1條0.1米寬的礦脈進行了開采。
民國30年,使用新式炸葯,提高了爆破率,加快了井巷掘進速度,增加了鎢砂產量,掘進主巷217.53米,分巷42.6米,貫眼98.85米,開拓了1號探礦窿,並生產鎢精礦288噸。
民國31年,撤銷第十事務所,西華山民窿的鎢砂收購和運銷事宜,轉由礦場負責辦理。這年,開拓主巷280.40米,分巷567.32米,貫眼236.75米,開拓了第2號、第3號、第4號探礦窿。民國32年,又開拓主巷322.37米,分巷183.15米,貫眼80米,開拓了第5號、第6號探礦窿。
民國33年上半年,主巷掘進86.61米,分巷51.82米,貫眼3.29米。下半年,日軍侵入贛南,同時太平洋戰爭爆發,鎢砂難於銷售,砂價猛跌,西華山礦場奉命停止開采和收購鎢砂,大部分員工分別遣散回家。民國35年,日軍投降後,礦場才恢復生產,至年底主巷掘進5.4米,分巷93.75米,貫眼8.8米。產品品種增加了鉬精礦。
民國36年,主巷掘進57.55米,分巷272.95米,貫眼396.9米,產鎢精礦175噸,開拓了第7號探礦窿,並成立了第一特種礦產管理處員工勵進會西華山工程處分會(應社),下設總務組、培訓組、體育組、娛樂組。
民國37年,在西華山標高474米處建立了一座凈砂場。礦場還開辦了采選技工培訓班,共培訓技工1531名。這年,礦場對全場員工進行了技術職稱的評定和技工定級。技術職稱分為工程師、副工程師、助理工程師;工務員、助理工務員;主管理師、管理師、副管理師、助理管理師等3種職稱。技工分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六級。
民國38年7月,解放大軍挺進贛南,鎢業管理處.西華山工程處和西華山礦場的要員聞風欲逃,500名里工被遣散回家,「自辦工程」隨之停辦。
恢復時期
1949年8月16日,大余縣城解放,以程奇,張安國為首的中國人民解放33師的軍代表接管了西華山工程處。8月22日又派軍代表李景欽接管了西場,接管後仍由徐凳榮任場長,李景欽任副場長。礦場有管理人員8人,工務員4人,助理工程師1人,廢除了監工,同時著手籌劃恢復生產,制定了以民窿生產為主,加快進行「自辦工程」復工生產准備工作的方針。
在全山民窿中,取消了民窿把頭制,開辦了礦工集體福利,把大量的福利物資和生產器材調運進礦,穩定了在山的民工隊伍,逐步恢復和發展了民窿生產。民工由原來380餘人,到年底增至1300多人,窿硐由36個增至100個。全山民窿組成了35個工人小組,成立了職工籌備委員會。礦場還派出了工程技術人員和安全管理人員為民窿生產進行技術指導和安全檢查,對民窿中品位高、效益好的窿硐優先進行扶助,對180個停廢窿硐還撥款給予生活用品及生產資料的補助。
在礦場「自辦工程」中,招回里工318人,組成若干生產小組,每組選出工友代表參加管理礦山。礦場還建立了工人浴室、工友膳堂等集體福利設。這一年,開拓巷道進尺34.35米,探礦工程640.93米,自選毛砂12.89噸,收購加工凈砂1000噸。在收購毛砂時以分計算,每噸定為700分,每公擔(合2市擔計200市斤)毛砂定價為50市坦食米,在支付時60%折價配米,15%折價配布.25%折價配烏硝、鋼釺等,同時,在嚴厲打擊商販霸頭的前提下,允許商販上山合理收購鎢砂。
1950年,西華山礦場除配置1名場長外,還配有2名副場長,並設立了工務股、會計股、業務股和總務股。場長負責工程技術,第一副場長負責行政工作,第二副場長負責工運、人事事務。工務股負責自辦工程的探、采等事宜及窿生產的技術指導、生產量的統計、生產合同的簽訂和安全管理.貸款補助等工作。會計股負責審核費用收支情況、製作傳票證、編制月報表和兼管供銷社會計事務。業務股負責物資采購和材料、生產產品管理。總務股負責文書處理、人事、財務管理、物資供應及醫療衛生。這年,礦場對所有民窿進行了生產區域的劃分,全山共劃分為3個區,各區由礦場派1名民窿管理員負責管理。每區又按地勢分數個地段(第一、三區各3個地段,第二區2個地段),各地段設地段委員會,地段委員會設有組織、勞保、生產、文教、青工、安全委員。3個區管理的地域是:第一礦區管轄下坳、石坪里、園齡上、觀音岩、牛婆坑、大水坑、芭蕉潭、絲茅坪,歐公洞、馬尾水、上石壁河、爛埂子、牛崗地、牛孜石等;第二區管轄中坳、爛埂子上、竹子窩、游屋埂、馬鞍山、頭崠;第三區管轄上坳、大窩里、杞柴窩、大老虎頭、小老虎頭、羅坑、扉斗排、大窩坑等。山上總共有民工2916人,炮口(即工作面)165個,水口39個,打小苗子(即小礦脈)的230戶,揀零砂的159戶。民工與礦場簽訂生產合同680份,其中炮口166份,水口25份,打小苗子330份,揀零砂159份。當年民窿共產出鎢砂1240.85噸。「自辦工程」有里工600餘人,開拓工程70米,采礦工程600立方米,生產鎢精礦17.55噸。
1951年,礦場撤銷總務股,設立行政股和民窿股。行政股負責文書處理、人事、統計、職工工資、勞動保護、考勤、教育、任免、調遣和礦場管理費的支出及固定資產的保管。民窿股負責民窿的生產、安全等管理工作。礦場還對全山民窿進行了全面的整頓。經勘察,對不安全的廢窿予以查封,停止採挖。同時對120多個安全好的窿硐先後進行了549次生產貸款,與580戶民工簽訂了生產合同。這年全山工友生產窿硐157個,民工3053人,其中技工1371人,雜工856人,揀零砂工399人,女工246人,童工171人。固定在山上生產的民工2111人,半工半農的民工942人。全年共手工民工生產的毛砂1696噸,選洗後的精礦1299噸。同年「自辦工程」整頓了勞動組織,每個公窿分若干個生產大班,其下分若干個生產小組,以及鉗工工組、運釺組、修釺組等。此外,還配有一個拉風工和工房生產管理工。洗選場設桶洗組、槽洗組、破碎組、手選組、挑動組、壓砂機管理組等。
1952年,礦場對民窿開始實行租賃。這年,礦場共向民工收購毛砂1819噸,錫砂7.7噸,鉬砂2.8噸,給183戶窿硐生產貸款322次。「自辦工程」開拓巷道337.2米,鋪道300.85米。
擴建准備
收回民窿大余解放後,黨和政府立即建立了民窿管理機構,並著手進行民窿調查,民工登記,簽訂生產合同,發展民窿生產,為擴建礦山奠定了基礎。1953年又重點進行了民窿內部合夥合同和勞資合同的制訂和執行。1953-1954年按區分段對民窿生產狀況進行了全面調查:全山有窿硐704個,其中廢窿硐562個,占總窿硐數的79.8%;生產窿硐126個,占總窿硐數的17.9%;半生產窿硐16個,占總窿硐數的2.3%。1954年,西華山礦場正式成立了民窿接收委員會,由郭福平任主任,宋文、袁九章任副主任。委員會下設辦公室、政治工作組和總務組。1954年3月18日開始進行民窿收回工作。首先在礦山第三區和第一區一段進行試點,4月16日開始,19日結束,收回民工1365人;第二批8月4日,收回民工436人;第三批9月18日,收回民工776人。三批共收回民工2577人。從此,西華山全部民窿收回國家所有。
施工建設
1956年.西鎢設有生產技術監督科、專家工作科、基建財務科、施工技術科、豎井掘進隊、砌璇隊等基本建設機構,由主管基建的副礦長全面統一領導。
整個建設工程除井巷工程(包括井巷掘進砌6旋.支架與坑內鐵道敷設),系西華山鎢礦自營外,其餘土建與安裝概由江西有色冶金建築第二工程公司.機電安裝公司和第九冶金化學建築總公司等單位承包負責施工。
1956年7月,根據技術設計書開始井巷工程施工,至1958年10月份完成了全部坑內運輸系統工程。工程項目有215主平窿,431主平窿,1#輔助豎井,2#輔助豎井及全長1636米長的7個溜礦井,除此以外,還掘鑿了各生產中段石門.通風井、調車場.坑內水泵房、區域變電所、消防器材庫、工具庫、鑿岩機修理室、坑內炸葯庫及大量的探礦、采准坑道。
1956年3月,進行土建工程施工。開始施工的是礦山自行設計的工人村。1957年12月後才陸續進行工業建設施工。1958年1月動土興建選礦廠主廠房。1958年9月,除尾沙壩工程以外,全部土建工程基本竣工。隨著土建工程的進行,1957年12月開始安裝設備,1959年9月底完成了全部安裝任務。
竣工驗收
1960年2月23日,成立了西華山鎢礦采選企業基本建設工程驗收委員會,由江西省冶金工業管理局局長李華封任主任委員,江西省冶金工業管理局副局長康文清等4人任副主任委員,中共江西省大余縣委剮書記張喜貴等22人任委員。委員們經過4天的現場檢查,兩天的討論研究.擬寫了驗收報告書。2月29日下午2時在西鎢會議室舉行了竣工驗收簽字儀式.由中共西華山鎢礦黨委副書記曲百川致詞,西鎢工程師章壽吾宣讀驗收簽定書,江西省冶金工業管理局基建處副處長沈炳炎作了重要講話。至此,工程基本建成,並開始投產。

3. 天下第一塘的歷史背景

初始蓄水面積萬余畝,堤長10餘公里,四周築堤,塘內蓄水,塘內有46個防浪島嶼,被稱為皖西「千島湖」。塘內荻草林木和各種綠色植物自然綠化,林木巍巍,芳草萋萋;島上數萬只白鷺等侯鳥落戶棲息,演繹著「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詩境;清清塘水內,游弋著青魚、大蝦等多種水珍,觀之賞心悅目,釣之休身養性,食之美味爽口;塘內路島相連,島上樹木蔥蘢,白鷺爭飛;水面煙波浩淼,魚翔淺底,形成十里長堤十里樹,千畝水面萬頃波的美景。
1985年以來,先後投資三千多萬元,加強公園基礎設施建設和景點開發,修築了一批亭、橋、水榭、翠竹島賓館、龍宮等建築,在業陂島上興建了三層紀念塔「業陂閣」和孫叔敖全身塑像。如今的水門塘,面貌變了,公園新了,景觀靚了,釣魚島幽靜散逸,動物島千姿百態,兒童樂園巧奪天工,古塘好似天堂景,古塘宛若少女情,令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孫叔敖他當了楚國的令尹後,為能在雨水多的時候,把水引到大塘里蓄起來,可以減少淹澇面積;為能在天旱的時候,放水灌溉,使周圍10多萬農田旱澇保收。於是就下決心率領百姓修建了水門塘。
水門塘初建時,面積12000畝,周圍數十里田地皆賴此灌溉。在「三年一小旱,五年一大旱」的丘陵地區,水門塘在歷史上對農業的發展所起的作用是可以想見的。「嗣因歷年久遠,塘身日漸淤塞,蓄水無多,遇旱即涸,附近豪強,逞強侵佔,夏則栽秧,冬則種麥,幾欲盡先賢之遺澤」。
清雍正、乾隆年間,頻訟於縣。乾隆十六年,知縣丁恕勘明占塘戶130餘家,計種2800畝,每畝追稻六石充公;乾隆十八年,知縣張海又追稻1560餘石,變價銀980兩。作為修理塘埂之費用,並將為首占種的郭銓等四人收監懲治,以警冥頑。為了永杜豪強覬覦之心,張海又委託卓有才識、辦事周詳的巡檢張綱赴塘勘定四處界址,測得塘的面積8500畝,塘身周圍綿亘58里8分,並於塘田交界處每里高築一界堆,土堆以內為塘,土堆以外為田。塘內未收的大小麥勒令盡數拔除,士民盡皆悅服,並立碑永禁占塘開墾。張縣令在其親自撰寫的《清理水門塘碑記》中感慨地寫道:「夫興利除弊,長民者之責也,苟有利之當興,弊之當除,即不必沿襲前人陳跡,皆可自我創始。況前人已有開其先者,數千年資其利賴耳,乃任豪強竊據不能踵行而保護之,使前人之遺澤幾幾湮沒於今日,長民之謂何?」張縣令還真有點開拓精神,他責成塘長每年農隙之中,率領居民開挖搪心淤土,高培界堆,「使之屹然在望,不可磨滅,庶幾塘日深,界日固,而先賢之遺澤所以備瀦蓄,資灌溉者將永久而不壞也」。 水門塘水利風景區分為五大景點,中為業陂畫閣,東為「四園翠影」,西為「煙波含黛」,南為「蓼邑紅樓」,北為「白鷺綠洲」。
三層業陂畫閣佔地100百多平方米,高30米,八柱擎立,八窗臨風。楊屏島,環島生長著千株大觀楊,株棵相連、枝葉相交,形成一道巨形的環狀綠屏。自然鳥島花紅卉綠樹木蔥翠,野生飛禽種類繁多,數量達10多萬只。80米的連心橋懸於兩島之間,人行其上,綠波照影,左右搖曳,別有驚險刺激的感覺。走進動物園,可感受獼猴的玩耍嬉戲,梅花鹿的閑靜恬適,黑熊的酣態可掬,綠白孔雀的展翅開屏,充分展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
西部歷險城仿照古長城的輪廓建造,建有集聲、光、電控等高科技為一體的多個神話故事展室。
大型兒童樂園,建有自控飛機、碰碰車等游樂設施,是一處孩子縱情嬉戲的世界。
蓼都游樂大世界佔地7000平方米,建有跑車、高空車和20多種體能項目。
水上樂園有大小快艇、情侶船、水上騎士觀光船等水上游樂設施。
翠竹園賓館建築風格典雅,兩棟兩廂的四合院可同時容納百人用餐就宿。與翠竹園遙向呼應的水晶宮,佔地十餘畝,設有迎賓、游藝、水鮮、購物等多功能部門,同時擁有近700平米的露天舞廳。 舊縣志記載著霍邱的山水之勝:山環西南,水繞東北。山乃大別山的余脈,從下駱山、貫山、安陽山、馬鞍山、猴子山、長山、一直到古壁山,從南到北,逶迤蜿蜒百公里,形成霍邱西南部一道天然畫廊。至於水嘛,確實豐富,淠河、灃河、史河、泉河,五條內河橫穿南北,在與淮河交匯的地方形成三個大湖。霍邱縣城就處在三湖環抱之中:城西湖、城東湖、姜家湖。而在三湖環抱之中,更有一顆璀璨的明珠——水門塘。

4. 湖北黃梅縣有幾個鄉

轄12個鎮、4個鄉黃梅鎮 鎮政府駐黃梅,人口108500人,面積90平方千米。轄8個居委會、28個村委會:古塔、城鄉、竹林咀、沙嶺、城西、劉塘、東山、周嶺、李塘、石老屋、劉大屋、陳圩、段圩、張湖、濱湖、苗竹林、苗咀、七星、停刀口、蔣花園、五里墩、觀塘嶺、大勝坡、魏涼、王嶺、向窯、蔡楓樹、潘湖、東禪寺、赤土坡、章大屋、程白馬、商河、茨林樹、西河橋、許鋪。 小池鎮 鎮政府駐小池口,人口107300人,面積131平方千米。轄16個居委會、50個村委會:石團湖、新河、水產場、港岸上、新河路、沿江、濱江、清江、自由貿易區、虞菜園、普濟宮、帥龍凼、中列、五里橋、河橋、新河橋、軍列、臘列、楊泗、橋下、長列、泥池、蘆段、彭列、顧家、徐橋、素列、楊武、大堰、業庄、馮圈、呂家咀、三列、沙池、新河橋、河橋、五里橋、中列、陳壩、萬家、汪列、姚湖、水月庵、虞菜園、北關、塗咀、戴營、普濟宮、帥龍凼、農科所、石花屋、楊塘、王世九、板橋畈、馬列、朱樓、呂弄、李大墩、王埠、唐司月、劉畈、周廊、楊列、張東垸、廖圩、殷壟。 黃梅縣城孔壟鎮 鎮政府駐孔壟,人口110000人,面積127平方千米。轄5個居委會、34個村委會:黃豆場、西街、東街、德化街、張河、長湖、郭湖、鄧湖、劉橋、吳河、梅列、盧列、段列、鄧渡、余墩、方畈、安墩、蔣營、洪碾、嚴閘、孔東、湯大墩、梅壩、邢圩、邢港、公口、楊樹林、王壩、蔣油榨、洪鋪、五里閘、七里湖、馬坊口、新安、張塘、付渡橋、殷塆、德化、周碾。 下新鎮 鎮政府駐馬鞍山,人口29900人,面積61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下新、汪革、郭大屋、金星、馬鞍山、長嶺、曹牌樓、羅嶺、黃荊庵、石畈、老龍垸、張英樓、宋畈、鄭垸、周咀、宛大屋、蜒螺地、李河、錢林。(註:原出處將下新、大河2鎮的村居名錄混在合在一起,並且少了一個。本站暫且將「下新……錢林」19個列在下新鎮下,即少1個村名錄。) 大河鎮 鎮政府駐大河鋪,人口71700人,面積146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49個村委會:李圩街道、洪嶺、陳九房、洪大屋、李埂、錢建樓、高墩、聶閘、花園山、萬馬、肖畈、戢畈、黃橋、雷咀、快嶺、王福選、車路口、葉塘、李林、余蘇、王楓樹、王老屋、張友恆、西河、王河、陳太山、吳祥、宋沖、下鳴水、吳箭樓、大廟、四渡河、團山、楊凼、徐鋪、香爐山、栗子園、荷葉山、永安、義豐、趙畈、大河鋪、大河橋、北港、徐墩、廣文沖、天門、四祖寺、門山、袁山。(註:原出處將下新、大河2鎮的村居名錄混在合在一起,並且少了一個。本站暫且將「李圩街道……袁山」50個列在大河鎮下。) 停前鎮 鎮政府駐停前,人口39200人,面積82平方千米。轄21個村委會:停前、三渠、金寨、海螺山、周塘、東沖、南沖、柴下、鄧坳、胡寨、蔡橋、潘河、石倉、長沖、梅壠、江榜、蔣沖、劉壁、鐵牛、界嶺、童寨。 五祖鎮 鎮政府駐五祖,人口25400人,面積81平方千米。轄22個村委會:張思忍、一天門、白羊嶺、劉岳、渡河橋、多雲、花山、木橋、江河、盧府、洪樓、西沖、陳勝一、向橋、郝大屋、阻馬嶺、蔡田、天山、大坪、小坪、中山、向大垸。 濯港鎮 鎮政府駐濯港,人口84100人,面積142平方千米。轄42個村委會:張城、陶河、徐密、陳中畈、劉圩、白湖渡、夏圩、中路灣、馮牛、徐郁、蔣咀、十里、張上屋、蔡垸、楓嶺、洪垸、樊垸、張店、洪屠、胡牌、高橋、王仲世、浪口、栗林、吳元八、茶山、余顯、濯港、胡六橋、五沙坡、楊柳湖、丁字街、桂壩、胡壩、李壠、芭茅、嚴畈、劉垸、程光、柳埂、吳咀、黃竹林。 蔡山鎮 鎮政府駐胡世柏,人口91100人,面積110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56個村委會:街道、黃錫、竹林、劉記、章興、曹壩、周上屋、張壩、李英、八號腳、廟垸、一號洲、張垸、下新墩、二號洲、上新墩、蔡山、劉王、沙垸、黃泥塘、梅太六、梅勿二、陳墩、王三墩、聶福俊、李六房、絲瓜列、劉湖、楊世英、東保、周應祥、舒家埠、王上屋、績麻墩、梅濟堤、費大墩、蘭橋、田寶、張王桂、湖腳下、陳壕、王二房、白神墩、竹林窩、高仕墩、胡家墩、許月堂、王墩寨、項家橋、梅學堂、許家垸、王太明、胡家橋、塗秀二、胡世柏、胡下屋、胡四房。 新開鎮 鎮政府駐新開,人口63800人,面積77平方千米。轄33個村委會:外洲、渡口、下洲尾、白沙洲、蔡家渡、楊泗廟、邊洲、西河頭、王洲湖、袁李、泥堰頭、團坡、上五房、郭王、黃哲府、扁擔列、下港李、新列、寶興、孫家列、陸家列、鄒家列、皇府列、四房墩、柴子湖、張洲、單家洲、鐵壩、單壩垸、鄧垸、汪家廟、六家咀、新開。 今日黃梅獨山鎮 鎮政府駐大壩,人口37700人,面積79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3個村委會:大壩、高嶺、麻壟、何上屋、黎沖、尤墩、張福、涼嶺、界子墩村(以前的東倉村和肖鋪村)、花園、詹大屋、童大屋、雲灣、黎嶺、周邊、柴嶺、嚴庄、楓嶺、陳大屋、快活嶺、騎龍、東觀、柯思湖。 分路鎮 鎮政府駐分路口,人口53200人,面積61平方千米。轄32個村委會:港西、圩壩、新壩、陶圩、沙列、聶弄、游家洲、戴壩、毛墩、戴垸、燕龍塘、濠湖橋、叉湖口、彭橋、何列、分路、張門、郭垸、鎮南、五條路、余橋、裴劉楊、桂花庵、王會、聶墩、摘蘆庵、霍橋、大興、張垸、江垸、郭橋、香世庵。 杉木鄉 鄉政府駐杉木橋,人口50000人,面積71平方千米。轄30個村委會:王寨、土橋、孫壩、安樂、朱穴、周鋪、藕塘角、鄧旗桿、柴培塘、周染鋪、聞溝、於嶺、蔡窪、柯嶺、梅山、煙鋪、柘林鋪、項仁、桂畈、下河、鴨湖、杉木橋、蔣家咀、沙嶺崗、程沙灘、雁鵝咀、湛畈、黃河、黃榜、程八房。 柳林鄉 鄉政府駐柳林,人口19100人,面積53平方千米。轄16個村委會:柳林、塔畈、古月石、陳湖咀、老鋪、飛虎嶺、南北山、北山、望江、徐東山、李牌樓、商子灣、楊山、沙子頭、扯旗尖、朱山。 苦竹鄉 鄉政府駐苦竹口,人口35100人,面積82平方千米。轄26個村委會:紅蘇、紅花寨、老祖寺、中灣、烏珠尖、下垸、油鋪、柳新屋、彈子嶺、牛牧山、梅獅嶺、小溪、苦竹口、呂世貴、柳塘、七里畈、楊谷志、鄭友、張亭堂、塔木橋、安山、養馬嶺、後山鋪、石堰、徐碾、余塘嶺。 劉佐鄉 鄉政府駐段窯,人口20200人,面積41平方千米。轄13個村委會:濱江、段窯、梅中垸、梅花屋、新農、梅祠堂、占圩、楊東垸、楊西垸、費垸、胡營、石流港、宏星。

5. 南京市六合區龍池附近有哪些地名 以及這些地名的由來

六合區是江蘇會南京市的北大門,北接安徽省天長市,東鄰江蘇揚州市,南臨長江「黃金水道」,屬長江下游「金三角」經濟區,是「天賜國寶、中華一絕」南京雨花石的故鄉,中國民歌《茉莉花》的發源地。古老文明的六合,2000多年前就見諸史端,歷史悠久,經濟繁榮,民風淳樸。
2002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原六合縣與原大廠區合並成立新的六合區,全區轄5個街道、14個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人口87萬,土地面積1500平方公里,分別是南京市的六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六合既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更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區。
六合區位優勢獨特,交通十分便捷。寧滬、寧通、寧連高速,江北大道、金江公路、南京長江大橋和二橋,以及正在建設中的寧淮高速、寧蚌高速、沿江高速在區內縱橫交錯,四通八達;長江四橋、六合機場、江北高架等國家及省市重點工程的相繼開工建設,以及長江大橋橋北收費站的外遷,六合已融入南京市的主城;六合距滁州、天長、揚州和祿口國際機場僅1個小時行車路程,到上海2個小時左右,處在華東1小時都市圈內;西氣東輸工程橫穿區內東西35公里,並設有2個分輸站;沿江擁有長江深水岸線45公里,可供建萬噸級深水碼頭兩處;通江滁河橫貫全境,四季通航。

六合區域內產業基礎雄厚,特色優勢明顯。沿江密集著揚子石化、南鋼和南化集團、揚子巴斯夫公司等國家特大型企業,具有化工、鋼材等原材料供應和市場銷售優勢;南京化學工業園作為國家級重化工基地,是江蘇實施沿江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部城區集政治、經濟、文化為一體,人口稠密,商貿繁榮,人居環境優越。北部地區是無公害蔬菜和經濟林果等特色優質農產品的主產區;國家級地質公園、AA級金牛湖風景區以及平山省級森林公園,生態環境優越,江蘇空氣質量監測對照區就設在竹鎮森林公園內。
全區地貌大部分屬寧鎮揚山區,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丘陵崗地區,中部為河谷平原、崗地區,南部為沿江平原圩區。屬亞熱帶濕潤氣候,無霜期長,降水量較多,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全區有耕地72400.8公頃,佔全區總面積49.3%;園地1657公頃,佔1.1%;林地92504公頃,佔6.3%;牧草地689.2公頃,佔0.5%;交通用地2761.3公頃,佔1.9%;居民點及工礦用地22399.6公頃,佔15.3%;水域面積31913.6公頃,佔21.8%;未用土地5561.5公頃,佔3.8%。�

境內水系分屬長江和淮河水系。沿東北部的冶山至中部的騾子山向西北至大聖廟一線,為江淮分水嶺,南側為長江水系,北側為淮河水系。境內有大小河道62條,其中,各類塘壩2149,水域面積12444公頃,蓄水量6400萬立方米;中小型水庫56,蓄水量13611萬立方米。
全區探明的礦種有鐵、銅、硼、藍寶石、雨花瑪瑙石、大理石、白雲石、花崗岩石、石灰石、輝綠岩、鑄型用紅砂、建築用黃砂、石英砂、膨潤土、凹凸棒粘土、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有工業開采價值的有10餘種。
全區林地生長樹種有39科92種。境內生產葯用動植物有487種,其中屬全國重點葯材品種的有115種。全區可利用水面近1400公頃,生產經濟魚類15科36種。龍池鯽魚飲譽國內外。

六合「美食寶典」

八百大糕:相傳唐時有八百個和尚去冶山講經,途經青龍鎮(今八百橋)無齋可吃,以糕充飢,食後稱美,因而聞名。八百大糕的特點是綿松細膩,色白如玉,片薄如紙,香甜可口,捲曲不斷,點火即著,入口即化,細嚼生津。1984年獲省供銷社同品種評比第一名。

瓜埠賴月餅: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瓜埠山寺院和尚賴月以親手精製的月餅進奉,皇帝食後稱美,賜名賴月。瓜埠賴月以十多種原料精製而成,外形如月,清香撲鼻,酥甜可口,絕不油膩。如保管得法,可在半年內不變色,不變味。瓜埠民間有「中秋賴月餅,燈節元宵芯」之說,產品遠銷港澳。

龍袍蟹黃包:龍袍蟹黃包清末即負盛名,以皮薄、鹵多、餡嫩、形美、味鮮、不膩而著稱。制蟹油、皮湯、做餡、擀皮、捏包、火蒸等工序均有嚴格要求。蟹包看起來似秋 吐艷,吃起來鮮而不膩。

大聖水芹:「大聖」牌水芹產於六合區北部馬集鎮,優越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水源、土質,使其以「長、白、細、嫩、香、脆」的特點顯著區別於其他地產水芹而享譽大江南北。大聖水芹既可爆炒、涼拌,又可作其他菜餚的配料,據長期食用者反映,大聖水芹具有明顯的降血壓、降血脂和護發的功效,是理想的保健型蔬菜。

東溝老鵝:東溝老鵝是享有盛名的六合鹽水鵝中的佼佼者,肉質緊密,鮮美可口,風味獨特,食後齒頰留香,回味無窮。特別是陳年老鹵煮制的鹽水鵝,更是備受青睞。

新集鹽水鴨:新集鹽水鴨製作有近百年歷史,獨特的傳統工藝使其具有鹹淡適中,鮮香可口,肉質緊密,味道醇厚等特點,堪與桂花鴨相媲美。

金牛湖砂鍋魚頭:金牛湖鱅魚為省無公害產品,生於無污染的金牛湖中,味極鮮美,其魚頭經精心熬制,色澤乳白,入口生香,鮮美無比,極具滋補功效,近年來頗有趕超天目湖砂鍋魚頭之勢。

新篁豆腐圓:新篁豆腐圓以豆腐為主料精心製作,輔以蝦仁、肉末、生薑、香蔥、香菇等佐料,可調成多種口味。可煮可燒可熬湯,素而味美,營養豐富,行銷周邊市場。

活珠子:系六合民間傳統大補品,已有百年歷史。其製作選用純正六合草雞蛋,經特殊工藝孵化至活體胚胎而成,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和游離鈣,味極鮮美,具有美容養顏,保健補血、滋陰壯陽的功效,對體弱頭暈、營養不良等有明顯的恢復治療作用。近年來隨著產業化開發步伐的加快,已成為南京市民所珍愛的佳品,享譽大江南北。

狗肉湯熗餅:系選用竹鎮家養土狗,精心煨出醇厚的狗肉湯,配以大鍋所炕熗餅,撕碎入湯,香氣撲鼻,食之開胃,雖是土菜,卻不失為一道佳餚。

盆牛脯:六合盆牛脯有百年歷史,民國二十年(1931年)在鎮江舉辦的全國食品博覽會上獲大獎。盆牛脯的特色是酥、香、鮮、透,入口咀嚼即化,鮮味可口,透而不爛,表裡成色一致,富於營養,易於消化。盆牛脯選用10齡左右的黃牛,取其兩肋、座臀、腰膀、腿肉,以黃豆醬油、大塊冰糖、姜、蔥等為佐料,經泡鹵、切塊、腌制、塗抹、疊翻、起缸、調料、入鍋、火攻、出鍋、修角、上盆等嚴格的工序製成,大伏天可保鮮一周。

八百捆蹄:將豬蹄膀破開剔骨,塞進精瘦肉,放入適量糖、鹽、味精等佐料,用線絞好後,再用麻繩捆緊,先用緊火煮沸,再用文火浸、燜四小時即成。具有味正、形美、透鮮的特點,不似餚肉,勝似餚肉。

豬頭肉:豬頭肉雖非上品菜餚,但六合的豬頭肉卻別具風味,早在晚清時就享有盛名。主料選用地方土豬,經手工去毛、瀝盡血水、老鹵腌制、旺火煮沸、文火燜爛等工序製成。具有香、透、潔的特色,食客「聞到開胃,進口即化,一抿下肚」,視感清暢利爽,口感肥而不膩。

芙蓉鯽魚:因整體菜形似芙蓉浮水而名。主料為8市兩至1斤重的鯽魚(龍池產的鯽魚更佳)。配以雞蛋清、火腿片、冬筍、清雞湯,佐以蔥白、薑片,經剖腹、整形、去腥、下料、升火等工序製成,具有魚肉鮮嫩、蛋清色白之美。

牛肉燜缽占刂 :六合的牛肉燜缽占刂 ,經三代名廚師的鑽研,成為清真菜館的掛牌名菜,價廉物美,大眾喜愛。主料選用牛的子瓣肉,去筋絡,除肥油,配以豆腐皮、粉絲或青菜頭,佐以蔥薑末,經剁肉、拌和、做圓、微煎、下料、入缽、上火等工序製成,要素在燜。具有肉質細嫩、進口無渣、葷素兼有的特色。

蝦仁糖醋麵筋:六合糖醋麵筋以色澤金黃、酸甜適中,香酥可口而聞名。主料為麵筋、蝦仁,配以水發木耳、芹菜根、胡椒絲,佐以白糖、素油、香醋、醬油等料,經麵筋撕條、初炸、熏油、下料、再入鍋等多道工序製成。

八寶鴨:具有鴨肉香酥、八寶餡芯、湯汁鮮甜的特色。主料為肥鴨一隻,配以蜜棗、薏仁米、芡實、白果、蓮子、清鴨湯,佐以生薑、蔥、料酒、白糖。活鴨宰殺後經去毛、拆骨,取出內臟,洗凈後將切成小丁的鴨肫肝,拌和以果料填入鴨肚內,用針線將劃口縫合。先以旺火再轉微火慢浸至熟。

燴鴨羹:以色澤乳白,香嫩可口聞名。主料為熟鴨肉、板栗、白果、筍片、山葯,佐以原汁鴨湯、鴨油,經切丁、加料、初燒加湯、燒沸、撇沫、文火等多道工序製成。

素魚翅:有不是魚翅勝似魚翅之稱。主料為冬菇、冬筍、木耳、粉絲,佐以麻油、精鹽、糖料,將粉絲泡開整形,摸漿上蒸、改刀拆燴等細工精製而成。

吊爐餅:1980年,沐陽徐德祥逃荒來六合落戶,在縣城北門外大橋口經營吊爐餅。吊爐餅的特點的底面酥脆,夾心松軟,色澤金黃,甘甜可口,佐以麻油辣醬就食,為早餐上品。

蝦仁餛飩:特點色澤潔白,湯汁清純,皮薄餡鮮,味美純正。製作要點:肉質細而茸,皮薄有韌勁。蝦仁新鮮,精鹽拌和,原汁葷湯,出鍋不過不爛,就食配以蒜花、川椒粉。

冰糖煨花生米:無雜粒,無病粒,煨得透,湯呈乳白色,有滋補功效,尤以冬季行銷。製作方法:上用砂鍋,下燒木炭,花生米用開水泡發去皮入鍋,加適量水以旺火煮沸,文火慢煨,爛而不糊。

[四季小飲食名錄]

油炸鍋巴、糯米蒸飯、豆腐澇、糖油熟粉團、冰糖煨百合、鬼粉、碗豆粥、茶糕、米飯餅、糖發糕、酒釀、涼粉、餛飩、五香茶葉蛋、冰糖煨花生米、糖芋艿、粽子、熟老菱、煮山芋、糖熟藕、紅棗、蓮子糖粥、煎糍粑、炸麻團、油炸餃、炸糍粑、澱粉油糍、四喜湯團、大元宵、酒釀元宵、小元宵、炒元宵、冰糖煨白果、炸白果、五香乾、回鹵干、油炸干、炕山芋等。

行政區劃

六合區轄5個街道辦事處,14個鎮,94個社區居委會、237個村委會。面積1484.8平方千米,人口87.66萬人。

山潘街道 辦事處駐新華村路188號。面積6.99平方千米,人口70900人。轄21個社區:山潘街、南化新村、南化九村、南化十村、九村東巷、新華三村、新華六村、山潘一村、山潘三村、揚子第一、揚子第二、揚子第三、揚子第四、揚子第五、揚子第六、揚子第七、揚子第八、揚子第九、山潘四村、朱窪、新華五村。

西廠門街道 辦事處駐鳳凰東路263號。面積8.7平方千米,人口33600人。轄12個社區:小營子、鳳凰山、鳳凰西路、新華一村、新華二村、南磷、姜橋、新華四村、園東路、周窪新村、太子山、鳳凰南路。

卸甲甸街道 辦事處駐楊新路252號。面積8.4平方千米,人口51000人。轄14個社區:九龍窪、化建、南鋼二村、南鋼六村、曉山、新莊、楊庄新村、楊庄、楊新、吳家窪、耿家窪、蔣窪、湖濱、桂馨園。

葛塘街道 辦事處駐葛關路815號。面積17.7平方千米,人口15900人。轄6個社區:葛塘、北汊橋、和平、欣樂、新村、草芳;3個村委會:工農、四周、中山。

長蘆街道 辦事處駐利民西路6號。面積41.07平方千米,人口23300人。轄5個社區:灣北、橫海、山圩、陸營;5個村委會:葛橋、沿河、普橋、東窯、留左。

雄州鎮 鎮政府駐六城。面積112.3平方千米,人口138000人。轄11個社區:荷花、鳳凰、方州、天一、泰山、觀滁、龍津、古棠、靈岩、紫霞、龍池;24個村委會:冶浦、橋西、城北、西陳、馬營、高余、山西、龍虎營、驍營、山北、錢倉、沿河、渡口、七里橋、毛許、蔣灣、四柳、槽坊、張營、李姚、排葛村、白馬、紅星、風雷。

冶山鎮 鎮政府駐四合墩。面積103.5平方千米,人口46000人。轄3個社區:冶山、四合墩、東王;15個村委會:老山、唐公、劉集、新街、崗陳、雙墩、白雲山、大井、瓜婁、平庄、青龍、燕山、東華、七賢、石柱林。

瓜埠鎮 鎮政府駐瓜埠。面積42平方千米,人口31000人。轄1個社區:瓜埠;9個村委會:紅光、長崗、雙豐、單橋、保江、大廟、賈裴村、砂子溝、紅山窯。

東溝鎮 鎮政府駐東溝。面積51平方千米,人口29000人。轄3個社區:東溝、大河口、蔡庄;11個村委會:金塘、朱方、熊柳、新生、東河、四圩、張窯、上蘇、團結、山裡、孫趙。

竹鎮鎮 鎮政府駐竹鎮。面積196平方千米,人口63000人。轄3個社區:竹鎮、泉水、烏石;26個村委會:豐樂、寶貢、金磁、雙龍、煙墩、兆壁、八里、大泉、陸樓、大河橋、四合、送駕、光華、三星、精華、大侯、周黃、烏山、石婆、烏石、澗成、仇庄、侯橋、曹營、泉林、楓林。

馬集鎮 鎮政府駐馬集。面積117平方千米,人口44000人。轄1個社區:馬集;19個村委會:大聖、夏李、後劉、楊營、翻身、玉王、談墩、巴山、阮鄭、唐庄、馬集、東馬、柏營、黃崗、金陳、寶聖、何營、河王、尖山。

龍袍鎮 鎮政府駐劃子口。面積50平方千米,人口31000人。轄1個社區:劃子口;14個村委會:許橋、壩頭、白廟、楊壩、樓子、漁樵、邵東、新橋、陶擺渡、青伏、沿江、鵝留、趙壩、長江。

新集鎮 鎮政府駐新集。面積84平方千米,人口40000人。轄2個社區:新集、長城;14個村委會:白酒、三汊灣、後成、妯娌、劉林、朱營、頭橋、路咼、長城、接待、前程、童祝、袁潭、姜袁。

程橋鎮 鎮政府駐程橋。面積115平方千米,人口46000人。轄3個社區:程橋、竹程、漁業;18個村委會:胡營、羊山、桂花、楊河、郭渡、河北、金庄、黃營、荷花、油坊、山湖、古墩、西王、胥庄、東胡、唐樓、傅灣、黃木橋。

八百橋鎮 鎮政府駐八百橋。面積151平方千米,人口70000人。轄3個社區:青龍橋、沈橋、鄭橋;23個村委會:八百、金山、西陽山、大唐、峨嵋山、塔子山、馬頭山、雙井、鐵牛、金牛山、官塘、冶東、周徐、和仁、管墩、長山、新光、樊集、北橫山村、塘橋、英雄嶺、萬山、鐵石崗。

橫梁鎮 鎮政府駐橫梁甸。面積84平方千米,人口42000人。轄1個社區:橫梁;16個村委會:橫梁、王子、燈塔、姚徐、山東、山南、雁塘、東吳、石廟、橫西、太平、方山、黃鍾、陳橋、徐營、光明。

玉帶鎮 鎮政府駐白玉。面積42平方千米,人口28400人。轄1個社區:白玉;12個村委會:東壩頭、三教、紅廟、小擺渡、永興、通江集、舊灘、新犁、新洲、岳子河、濱江、九里埂。

馬鞍鎮 鎮政府駐馬鞍山。面積131平方千米,人口45000人。轄3個社區:鞍山、城西、極樂;16個村委會:七里、朱家山、黃趙、平山、練山、新華、盛崗、郭營、劉陸、大營、王營、草塘、勤豐、陳營、洪廟朱、湯營。

新篁鎮 鎮政府駐新篁巷。面積90平方千米,人口28000人。轄1個社區:新篁;12個村委會:四新、安橋、上馬、蔡營、長金、橋王、童王、鍾林、林牧、漢塘、屈陳、葉營。

* 此處區劃地名、面積、人口資料根據「南京市地名網」(估計為2004年資料) *

歷史沿革

2002年4月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南京市大廠區和六合縣,設立南京市六合區,以原大廠區和原六合縣的行政區域為六合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雄州鎮。

轄5個街道、14個鎮:山潘街道、西廠門街道、卸甲甸街道、葛塘街道、長蘆街道;雄州鎮、橫梁鎮、竹鎮鎮、八百橋鎮、程橋鎮、東溝鎮、瓜埠鎮、馬集鎮、龍袍鎮、新集鎮、冶山鎮、玉帶鎮、新篁鎮、馬鞍鎮。

雄州鎮 面積 90.44平方千米,人口112220人。

冶山鎮 面積 93.58平方千米,人口 45203人。

八百橋鎮 面積162.36平方千米,人口 66606人。

橫梁鎮 面積 67.00平方千米,人口 40009人。

東溝鎮 面積 39.52平方千米,人口 29151人。

龍袍鎮 面積 53.00平方千米,人口 31000人。

玉帶鎮 面積 34.58平方千米,人口 28885人。

瓜埠鎮 面積 45.29平方千米,人口 29503人。

新集鎮 面積 83.00平方千米,人口 39968人。

程橋鎮 面積122.00平方千米,人口 44160人。

竹鎮鎮 面積196.00平方千米,人口 62055人。

馬集鎮 面積 76.63平方千米,人口 42030人。

馬鞍鎮 面積118.55平方千米,人口 46082人。

新篁鎮 面積 60.50平方千米,人口 26812人。

** 此處鄉鎮面積人口根據江蘇省統計年鑒電子版,2004年統計數據。街道數據缺。**

6. 傳說馬鞍山大公圩差點成南京城

多少年來,大公圩地區一直流傳著與明朝都城有關的各種傳說。如:「大公圩有幾道陡門,南京城就有多少道城門」、如「大公圩建都選址樣土中滲草木灰"、如「劉伯溫數山頭選都址」,如「塘泥濺龍身、血洗邰朱村"、如「端午節門頭插菖蒲和艾草避邪的風俗"等等,要想知道這些說法的詳實情況,還得從朱元璋渡江至當塗說起。
公元1355年,朱元璋渡江至當塗,在當塗名士陶安的建議下力取集慶路(金陵)。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下集慶路,改稱應天府。再經過12年的艱苦奮戰,他終於打垮長江中下游的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勢力,於公元1368年正月稱帝,為洪武元年,國號大明,以應天府為南京。直至洪武二年九月,他才召集群臣商議都城之事。朱元璋最想在其老家臨濠定都,當時劉伯溫已經看出朱元璋是坐定江山以後必殺功臣的過河拆橋之人,他不想讓朱家王朝長久興盛,極力勸說朱元璋放棄定都鳳陽的計劃,改南京為京師,作為都城。
南京雖是六朝古都,但都是沒有超過60年的短命王朝,因為南京是一個燕子窩形狀,成不了大器,朝代不會長久。朱元璋從定都南京的第一天起,心裡就不踏實,更有一個心病困擾著他。明皇城大內為填燕雀湖而成,地勢下沉,朱元璋認為這破壞了風水,對子孫後代不利,覺得南京非大明的萬年帝都。所以,他一直想著遷都。遷都往何處?有謀臣獻策:南京以南200里處的大公圩,西靠青山為龍居,正北有南朝第一帝劉裕重挫盧循的聖地護駕墩,四周更有八十八座山峰環繞,正合皇上生日重八,不但是龍興之地,而且會長久興盛,可建都城。
洪武三年三月(公元1370),朱元璋派劉伯溫前去大公圩考察地形,劉伯溫領命後,登上大公圩北面的最高山峰,細數大公圩四周林立的山峰,卻故意不數自己腳下的山峰,數來數去,只有八十七座山峰。劉伯溫回南京向朱元璋匯復命說大公圩四周只有八十七座山頭,與皇上生日不合,非龍興之地。想不到朱元璋退而求其次,執意要在大公圩修建都城。劉伯溫又使一計,說大公圩周圍環水,若建都城需粘性土質方可。四月,朱元璋又派大臣前往大公圩考察,取些土樣帶回。劉伯溫則提前派人到大公圩悄悄放出風聲,說大公圩若建都城,所有鄉民將失去土地並無法生存。當地鄉民恐失去土地,冒死在樣土之中添加了草木灰。劉伯溫以大公圩土質過於松軟無法修建城牆為由,再次反對在大公圩修建都城。
劉伯溫在建都、遷都的事情上,每次都與朱元璋意見不一致,朱元璋心中己有不快,但又不便說出。朱元璋決定親自到大公圩進行考察,看大公圩到底是否適宜修建都城。
五月初三,朱元璋自帶五十內廷親兵從南京乘官船出發,初四至大公圩護駕墩碼頭。朱元璋命眾人在船上待命,自己僅帶一位將士著便裝從護駕墩碼頭上岸微服私訪。朱元璋漫步在繁華古鎮的石板路上,眼裡看到的簡直就是一幅江南的清明上河圖,心情非常愉快。主僕二人出了東關口,過了護駕墩橋,放眼東望,河水波光粼粼,楊柳夾岸青青。朱元璋邊走邊欣賞護駕墩的水鄉風光,不知不覺已經東出古鎮兩里開外。經過一個村莊,村莊前面的河面更加開闊,有四五鄉民立木船之上在河中打撈塘泥。朱元璋手搖摺扇沿河堤而行,興致漸濃,他正准備與船上撈泥的鄉民打招呼,不料從船上扔來一坨塘泥,濺得岸上主僕二人滿身是泥。朱元璋的興致立馬盪然無存,因是微服私訪不能暴露身份,只得悻悻而歸。回來路過村口一戶門前,戶里一對老人看到主僕二人全身是泥,滿頭是汗,就邀二人坐在門前柳樹下休息,並贈每人一碗茶解渴。老人又讓二人脫下外套幫其浣洗,時值晌午,日頭正烈,不一刻衣服就涼幹了。喝茶休息時,看見老人門前堆放了一些從田埂和水邊收割的柴草,朱元璋告訴兩位老人,自己是做生意的,見多識廣,說門前柴草中的菖蒲和艾草有避邪的作用,端午節前插在門頭上可避邪保平安,並反復叮囑老人,明天就是端午節了,今天晚上一定要在門頭上插好。朱元璋走後,老人就在自家門頭上插上了菖蒲和艾草,隔壁的一戶人家也學著老人在門頭上插了菖蒲和艾草。當天夜裡,五十個蒙面人悄悄潛進村莊,挨家挨戶進行屠殺。第二天早上,只有門頭上插了菖蒲和艾草的兩戶人家開了門,且全家人口平安。這兩戶一家姓邰,一家姓朱,這次劫難之後,這個村就改名為「邰朱村",並一直沿用至今。此所謂「先有護駕墩,後有邰朱村。"端午節門頭插菖蒲和艾草避邪保平安的習俗也從此在大公圩和江南地區傳開和保留至今。
再說朱元璋來大公圩的目的是考察地形是否適合建都城,哪知節外生枝,考察不成反遭當地人大不敬,甚是惱怒。他回到南京後,從此不再提遷都大公圩之事。殊不知這仍是劉伯溫使的計。五月初三那天,劉伯溫在朱元璋乘船去大公圩的同時,就派人快馬加鞭從陸上於當天趕到大公圩散布消息,說皇上又派人明天到大公圩私訪考察地形,並說要想不在大公圩建都城,鄉民們必須對私訪者捉弄一番,私訪者必定向皇上匯報大公圩的壞話,只有這樣,大公圩才不會被定為都城。所以才會出現「塘泥濺龍身,血洗邰朱村」的悲劇。
洪武四年(公元1371),因遷都分歧和其他原因,朱元璋罷去劉伯溫所有官職,賜告老還鄉。此後20年間,朱元璋仍有遷都之意。後來,御史鬍子祺又推薦以西安為都,認為「舉天下莫關中若也」。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朱元璋特派太子朱標去三秦視察,考察長安是否適合作為都城。然而,朱標到了長安發現時過境遷,關中地區已非漢唐時代之關中,長安過於偏西,遠離富庶的經濟中心,漕運艱難,長安只有戰略優勢,卻無經濟優勢。朱元璋只好打消了定都長安的計劃。
從此以後,朱元璋徹底斷了遷都的念頭,但是南京風水問題仍困撓著他。於是他請當時最有名的風水大師廖均卿想辦法改化南京的風水,廖均卿經過占卜,告訴朱元璋,若要大明王朝長久興盛,必須做到兩點:一是南京城的城門數和方位要與大公圩的陡門數和方位相同。二是只要大公圩不破,則大明江山不敗。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朱元璋參照大公圩十三座陡門數和方位對南京城的城門進行了重新整修。直到現在,大公圩人人皆知「大公圩有幾道陡門,南京城就有多少道城門"的說法。同年,朱元璋征調民夫35.9萬人、石匠4900餘人,對固城湖東的胥溪河道進行疏浚13.3公里,並在胥溪河上游修建東壩,以石閘啟閉,既利通航,又可節制水流。次年,又征調民夫近萬人,從石臼湖東北岸開鑿胭脂河,貫連秦淮河。從此,水陽江水系之水經固城湖和石臼河後三處分流,東由胥溪河經太湖入東海,東北由胭脂河經秦淮河入長江,西由丹陽湖經姑溪河入長江。朱元璋在改化大明江山風水的過程中,卻無意中修建了堪與都江堰媲美的水陽江水系水利工程,使水陽江下游諸圩永絕洪澇之害。大公圩也由此進入歷史發展的鼎盛時期。
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正月,明成祖朱棣正式遷都北京,南京為陪都。死鬼朱棣遷都北京後,明王朝不再重視水陽江水系治理,胥溪河、胭脂河河床又漸漸被淤塞,導致下江(太湖流域)洪災時有發生。明太祖朱元璋大浚胥溪河兩個甲子後的正德七年(公元1512),早已忘記了祖訓的明王朝,以絕蘇錫常地區水患為由,將胥溪河上的東壩築高三丈,至此水陽江水系不復東流,汛期山洪只能全由丹陽湖經大公圩北岸的姑溪河流入長江。每到汛期,固城湖下游石臼湖、丹陽湖、姑溪河水位陡漲,大公圩因此水患不斷,圩堤屢遭潰決,經濟和文化長久衰退。
東壩的抬高,徹底切斷了水陽江至太湖的水系,也切斷了明王朝的龍脈。大明王朝氣運也隨著大公圩的屢次潰破而逐漸衰退。公元1644年,明王朝滅亡,正應了風水大師廖均卿當初的預言:「官圩始破時,大明過半世。」

7. 古代的三關六口指的是哪些地方

含山縣古為「吳頭楚尾」,因「山勢峻絕」,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故多關口要津,素有「三關六口」之說。
三關:
昭關

位於縣北7.5公里,小峴山之西,為古代著名關隘。楚平王時(公元前422年),伍子胥出逃投奔吳國,潛越此關,一夜間急白須發,民間流傳有關伍子胥過昭關的故事甚多。今古關遺跡仍存,1989年縣政府擬定修復,幾經周折,至1995年底竣工。為關祠合一式城樓。原「伍侯祠」更名為「伍相祠」。

東關

位於縣南39公里的裕溪河畔,舊有「濡須塢」、「偃月城」、「東興堤」之稱,為古代著名水上要津。今東關遺址除濡須塢一部分已成為堤埂外,還存有曹操的「點將台」、「散馬灘」等遺跡。

陡陽關

原名「陡嶺關」,位於巨興集北3公里,是清溪通往仙蹤、姚廟、尉子橋(巢縣境)的必經之路,為自然山壑形成。今陡陽關仍是南北往來的步履要道。

六口:

魚峴口

位於縣西13公里,是和州通往廬州的必經之路。1959年在此建成水庫一座,長橫公路通過此口,今仍為縣內南北交通的要塞。

石門山口

又名山口串,位於縣南12.5公里的石門山峽谷。原山口有圈門一座。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圈門坍塌,今塔古路穿口而過,舊時遺跡無存。

方山口

位於縣南25公里,是縣城經茅草壟通往林頭的要道。此口依山傍水,地勢險峻,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今茅林公路穿口而過。

石壁口

位於縣東8公里。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將伍子胥逃過昭關後,這里是所過的第二道關口。此處山深谷幽,地勢險要,隘口處確有「山從人面起,雲旁馬頭生」之勢。坡陡路滑,行旅艱難,民間流傳有「昭關好過,石壁難捱」的說法。1958年,石壁串建起一座水庫。今登高步險,仍可發現古道遺跡。

花山口

又名木林關,位於縣南3公里的花山之中,是通往張公與和縣南義的必經之路。傳說明洪武年間,此口是王附馬家東大門。今為縣城到張公的咽喉要道。

海子口

是縣境裕溪河上一個重要水口。1995年在東關下開挖一段新河,使前河航道順直,不經海子口,直通黃雉河,從此海子口僅是後河水上要道。

8. 高淳 地名由來

高淳縣地處長江以南、南京市郊,東鄰蘇、錫、常,西接安徽的蕪湖、宣州、馬鞍山。面積801.8平方千米。2004年底,總人口42.09萬人。
縣人民政府駐淳溪鎮鎮興路228號,郵編:00。代碼:320125。區號:025。拼音:Gaochun Xian。

基本概況

高淳縣地處長江以南、南京市郊,東鄰蘇、錫、常,西接安徽的蕪湖、宣州、馬鞍山;總面積802平方公里,下轄8個鎮,1個省級開發區,人口43萬。境內地勢西低東高,西部為水網平原區,東部為低山丘陵區。屬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過度季風氣候區,年降水量1157mm,年平均氣溫15.9℃,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氣候宜人,生態優越,風光秀麗,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和全國環保優秀縣。
高淳農業資源豐富,特色物產豐饒。全縣有固城湖、石臼湖兩大天然淡水湖和長江支流水陽江。是清朝乾隆皇帝欽賜的「江南聖地」,素有「日出斗金、日落斗銀」的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近年來,先後被列為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商品油基地縣、省淡水魚類重點生產基地。56萬畝耕地盛產優質糧油,26萬畝優質水面,年產螃蟹、甲魚、青蝦、銀魚、珍珠等名特優水產品3.5萬噸,以及各種水生蔬菜萬余噸。10萬畝山地竹林鬱郁蔥蔥,林、桑、茶、果等土特產久負盛名。

高淳工業經濟迅速崛起,競爭優勢明顯。已形成精品陶瓷、機械製造、新型材料、出口服裝、生物制葯、保健食品等六大支柱產業。9家高新技術企業和23個高新技術產品享譽國內外市場,科技進步對經濟的貢獻份額高達48%;建築、水運、水產三大特色經濟聞名全國,支撐起農村經濟的「半壁江山」。
薛城古人類遺址、春秋古固城遺址、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運河——胥河,明清古街、玉泉古寺等大批名勝古跡保存完好;孔子周遊、吳楚爭霸、陳毅東征等大批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跳五猖、大馬燈、打水洗等民間藝術流光溢彩。近年,開發建設成高淳老街、遊子山、迎湖桃源等三大景區,使高淳成為南京及周邊城市市民觀光、休閑、度假的優選之地 。

自然地理
高淳縣地形東高西低,分為圩區、半山半圩、山區三大類,水田土壤主要為青泥土、白泥土、黃泥土、馬肝土、泥骨土,旱地土壤沙土、黃土、夜潮土等。
高淳縣東部低山丘陵為茅山山脈的余脈 ,呈東北-西南走向延伸,山勢平緩,是太湖水系與水陽江、青弋江水系的分水嶺—西部圩區是固城、石臼、丹陽等湖的湖積平原,地勢低平,河流、溝渠縱橫交錯。東部低山丘陵區 河流東入太湖,河網密度較稀;西部圩區河流西通長江,河網密度較大。
高淳縣東部為茅山、天目山余脈結合部,是蜿蜒起伏的丘陵山區,西部為碧波盪漾的固城湖、石臼湖所環抱,是河網稠密的圩區,總面積約802平方公里。
天目山
天目山雄踞黃山與東海之間。龍飛鳳舞俯控吳越,獅蹲象立威鎮東南。東西兩峰遙相對峙。東峰大仙頂海拔1480米,西峰仙人頂海拔1506米。兩峰之巔各天成一池。宛若雙眸仰望蒼穹,因而得名。
茅山
茅山地處江蘇省西南部的句容市境內,是江蘇省境內主要山脈之一。茅山因山勢曲折,形似「已」字,故名句曲山,又名金陵地肺山,道家稱「句曲之金陵,是養真之福境,成神之靈墟」。西漢年間,陝西咸陽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來句曲山修道行善,益澤世人。後人為紀念茅氏功德,遂改句曲山為三茅山,簡稱 茅山。主峰大茅峰海拔372.5米,景區面積約為71.2平方公里。
高淳縣東部為茅山、天目山余脈結合部,是蜿蜒起伏的丘陵山區,西部為碧波盪漾的固城湖、石臼湖所環抱,是河網稠密的圩區,總面積約802平方公里。主要河流為胥河,橫貫本縣中部,湖泊有固城湖、石臼湖、丹陽湖。
石臼湖
是溧水縣、高淳縣和安徽省當塗縣三縣間的界湖,又名北湖,是由古丹陽湖分化而成的。湖水主要來自皖南的青戈江和水陽江水系,由當塗的姑溪河和清水河流入長江,現湖泊面積20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67米。 石臼湖與秦淮河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明代以前,溧水縣城西南的胭脂崗是秦淮河與石臼湖的分水嶺,崗北的水屬秦淮河水系,崗南的水屬石臼湖水系。
固城湖
位於高淳縣南部,又名小南湖,湖區分屬高淳縣和安徽省宣城縣,但以高淳縣為主,在歷史上與石臼湖同為古丹陽湖的一部分。現湖泊面積35.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6米,湖水主要來自安徽的水陽江與青戈江水系,並可通過胥溪河和溧陽、宜興間的漕河接通太湖水系。石臼湖東岸的固城鎮是胥溪河的起點,也是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於吳國、楚國、越國的軍事要邑。
高淳屬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過渡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157毫米),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5.9℃。高淳不屬於地震帶,歷史上沒有造成災害性的地震記錄。經查證,地塊周邊地區也沒有因為雷電、洪水、乾旱等造成自然災害的記錄,故無較大的天災潛在危險。

經濟概況
放眼高淳,耀眼奪目的生態景觀,鬱郁蔥蔥的城市綠化,親水顯綠的湖濱風光,寬闊潔凈的城市幹道,特色彰顯的園林廣場,雅緻舒適的居民小區,人群熙攘的商業中心,保存完好的明清古街等,構築了山、水、林、城遙相呼應、融為一體,分布合理、功能完備,古鎮風貌凸現、水鄉風格渾厚的湖濱城市。
近年來,高淳先後被授予「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縣)」、「江蘇省衛生城市」、「江蘇省環境優美城市」等多項榮譽。
近年來,高淳工業迅速崛起,截止2004年底,全縣共有工業企業1928家,其中,外來投資企業630多家,外資(合資)企業116家。全縣擁有18家市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和42項高新技術產品,其中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3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國家級高新技術9項,省級高新技術14項。同時,還有10項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和27項國家「星火」計劃項目,共創國家級重點新產品8個、省名牌產品18個和市名牌產品16個。建有國家級、省級技術中心各1家,市級技術中心5家,擁有2家上市公司(紅太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和1家已通過上市輔導期的企業(南京紅寶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以葯業化工、機械電子、新型材料、出口服裝和綠色食品為主的五大主導產業,佔全縣工業銷售總量的83.5%(其中機械電子16.1%,葯業化工33.6%,新型材料14.9%,出口服裝12.3%,綠色食品6.6%),五大主導產業基礎較好、關聯度大、龍頭企業支撐強勁,產業集群初步形成,而且適合高淳環境和資源狀況,發展優勢較為明顯。
葯業化工
全縣共有葯業化工企業48家,市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9家,其中紅太陽集團公司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擁有高新技術產品25個,省級名牌產品12個,市級名牌產品4個。年銷售收入超過1000萬元的企業13家,其中超億元的3家,超30億元的1家。該產業主要以生物農葯、制劑葯及葯業中間體和一些精細化工產品為主,主要產品有高效殺蟲劑、麻黃素、補鈣葯、樹脂、消防葯劑、鄰氯苯胺系列、異丙醇胺等。其中,生物農葯銷售占國內同類產品總量的8%;補鈣葯及兒童口服液系列產品被定位為國內知名兒童葯製造基地,市場佔有率達40%;聚氨酯硫化劑系列產品技術檔次國內領先,產品占國內市場份額30%左右;異丙醇胺具有國際領先、國內首創的先進工藝水平。
化工業屬國家基礎產業,也是工業化中期的主導性產業之一,市場容量大,容易形成規模產業。同時,醫葯(含醫葯中間體)、農葯、獸葯、家庭衛生用葯、異丙醇胺、消防葯劑、油漆、塗料等產品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又符合國家產業導向,行業較為景氣,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加上南京為全國重要的醫葯和化工研發生產基地,高淳接受其輻射較為便利,發展葯業化工行業具有明顯的優勢。
機械電子
機械電子是高淳的傳統產業,全縣共有機械電子企業189家,市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6家,其中高淳紡織機械有限公司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8個,省級名牌產品1個,市級名牌產品4個。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有2家。主要產品有劍桿織機、熱交換器、超高壓數控萬能水切割機、汽車配件、管道法蘭、機油泵、農機配件、分析儀器、電光源製品、線路板、復錄機等。其中高淳紡織機械有限公司GJ600劍桿織機具有九十年代國際先進水平,產品在廣東、浙江、東北、東南亞一帶佔有很大的市場;南京大地水刀公司超高壓水切割機械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市場佔有率達80%。近年來引進與培育相結合,新設立一批科技型機電類企業,產品門類明顯擴展,發展勢頭較好。
機電行業在高淳發展歷史較長,聚集了一批人力資源、產品和業務關系。尤其是當前最具活力的電子業,與機械產業形成互補,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市場景氣指數相對較高,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又具備無污染的特點,很適合在高淳大力發展。同時長三角地區機電產業已形成集群,高淳緊靠南京等大城市,既為近距離采購原材料和零配件以及取得技術支撐和人才支撐提供了有利條件,又可與周邊地區汽車業、電子信息業等大產業建立配套協作關系。因此高淳發展機電行業具有很大的空間。
新型材料
全縣從事新型材料企業62家,市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4家,其中南京紅寶麗股份有限公司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5個,省級名牌產品2個,市級名牌產品3個。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有3家。主要產品包括日用陶瓷、蜂窩陶瓷載體、組合聚醚系列產品、橡塑製品、輕質碳酸鈣、水泥等。其中日用陶瓷在國內外享有盛譽;蜂窩陶瓷載體填補了國內空白,在汽車尾氣凈化、空調和換氣扇凈化等方面應用廣泛;組合聚醚系列產品應用領域寬廣,可用於保溫隔熱和建材等方面,市場佔有率達35%。
新型材料在高淳發展歷史較長,培育了一批專業人才,擁有幾家「全國單打冠軍」企業,能對行業發展產生支撐作用,並容易形成產業鏈。同時高淳石灰石資源豐富,又地處蘇皖交界,既可承接蘇南中心城市的輻射又可利用相對不發達的安徽、江西等地的原材料,發展材料工業具備良好的區位條件。
出口服裝
服裝業是高淳的傳統產業,也是新興產業,全縣現有出口服裝企業180家,全行業從業人員達1.3萬人以上。銷售收入千萬元以上的企業有10多家,億元以上企業2家。創市名牌產品1個。產品以夾克衫、羽絨服、襯衫、牛仔服、童裝等為主,遠銷日本、美國、韓國、澳大利亞、歐盟、香港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加工各類出口服裝4000多萬件(套)。
高淳出口服裝業有多年發展歷史,與各地外貿公司關系融洽,業務渠道穩定,原輔材料采購便捷,產業形成集群,協作分工關系已自然建立,同時培養了一批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眾多的熟練工人,參與價格競爭的優勢比較明顯。高淳地處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的連接點,300公里半徑內有一批大中城市,既可以實行二次梯度轉移,又可以雙向性地接受和擴散經濟技術輻射。隨著交通條件的逐步完善使得轉移的速度、輻射和接受輻射的強度逐步提高,市場優勢、資源優勢、技術支撐優勢將不斷顯現。
綠色食品
全行業有85家企業,年銷售收入超千萬元的有6家,超億元的有2家。其主要產品有脫水果蔬、食用植物油、肉類食品、冷凍食品、豆製品、飲料、有機茶等近60多個品種。11個產品獲得綠色食品標志,1個產品獲得有機食品標志。創國家級綠色食品標志產品2個,省級名牌產品1個,省著名商標1個,市級著名商標1個,市級名牌產品3個。
隨著社會的進步,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都對食品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無污染、無公害安全食品的需求與日俱增,「綠色標志」成為國際貿易競爭的主要非關稅壁壘,綠色食品業發展潛力很大。高淳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具有生態優勢,並擁有茶葉、蔬菜、食用菌、早園竹等綠色食品種植基地30萬畝,優質水產品養殖面積28萬畝,還有一批食草型畜禽基地和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為發展綠色食品業奠定了堅實的原料基礎,因此在高淳發展綠色食品具有現實的可能性和絕對優勢。

行政區劃

高淳縣轄個鎮:淳溪鎮、陽江鎮、磚牆鎮、古柏鎮、漆橋鎮、固城鎮、東壩鎮、椏溪鎮。

歷史沿革

1999年,高淳縣轄:淳溪鎮、磚牆鎮、陽江鎮、古柏鎮、漆橋鎮、東壩鎮、定埠鎮、椏溪鎮、固城鎮、滄溪鎮、獅樹鄉、丹湖鄉、薛城鄉、鳳山鄉、漕塘鄉、青山鄉、下壩鄉、顧隴鄉。

2000年,高淳縣轄9個鎮。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00121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淳溪鎮 98824 漆橋鎮 23738 固城鎮 40056 東壩鎮 32563 定埠鎮 25357 椏溪鎮 42642 陽江鎮 69948 古柏鎮 35511 磚牆鎮 31482

2002年底,高淳縣轄9個鎮:淳溪鎮、磚牆鎮、陽江鎮、古柏鎮、漆橋鎮、東壩鎮、定埠鎮、椏溪鎮、固城鎮。

【2003年高淳縣行政區劃一覽】 轄9個鎮。(根據江蘇省2003年底村及村以上代碼整理)
淳溪鎮:轄社區居委會(淳東、淳西、河濱、南漪、栗園、淳安、北漪、北嶺、大橋、小甘村、河城);村委會(王村、西舍、八字角、姜家、渭鳳、寶塔、戴村、河城、鋪頭、龍井、漁業、甘村、南塘、駝頭、城東、永花、雙進、新楊、楊家、花奔、榮復、太安、臨城、薛城、邢豐、長豐、長樂)。
陽江鎮:轄社區居委會(西陡門);村委會(新橋、夾埂、官路、雙城、孫王、董牌、肖王、北固、大月、南盪、楊家灣、高墩、西屏、屏埂、太平、保城、永豐、東山、新正、永聯、芮楊、李沈、明光、永富、一字、龍潭、小花、丹蓮、南埂、西蓮、費家嘴、獅樹、東湖、樓下、河蓮、丁家、南溪、關王、大花、寶圩)。
磚牆鎮:轄社區居委會(永成);村委會(仙圩、茅城、永成、三和、橋灣、北埂陳、鳳卞、大涵、港口、四園、夾溝、木樨、陡門、水碧橋)。
古柏鎮:轄社區居委會(古柏);村委會(永宋、雙保、後保、武家嘴、唐翔、黃家、雙紅、衛棠、韓村、袁村、鳳緯、戴家城、古柏、江張、段闕頭、丁檀、聯合)。
漆橋鎮:轄社區居委會(雙牌石);村委會(漆橋、中心、和平、茅山、雙游、雙聯、荊溪)。
固城鎮:轄社區居委會(固城鎮);村委會(固城、雙崗、雙全、游山、廟崗、禪林、振興、曙光、橋頭、蔣山、花聯、漕塘、九龍、前進、三隴、花廟、義保)。
東壩鎮:轄社區居委會(鎮南、鎮北);村委會(東壩、山莊、新建、沛橋、紅崗、中村、東風、松兒鋪、傅家壇、童家、建設、和睦澗、叔同、遊子山)。
定埠鎮:轄村委會(鎮東、花義、鎮南、韓橋、新閘、銀杏、楓元、青桂、河南、新牆、胥河)。
椏溪鎮:轄社區居委會(椏溪鎮);村委會(椏溪、安樂、觀圩、石牌、趙村、觀溪、躍進、永慶、尚義、荊山、藍溪、橋李、松溪、顧隴、瑤宕、穆家莊、新塘、興旺)。

2004年底高淳縣行政區劃一覽:轄9個鎮:淳城街道、淳溪鎮、陽江鎮、磚牆鎮、古柏鎮、漆橋鎮、東壩鎮、固城鎮、椏溪鎮、定埠鎮。
淳溪鎮 面積 83.57平方千米,人口107184人。 陽江鎮 面積125.03平方千米,人口 71595人。
磚牆鎮 面積 68.88平方千米,人口 35545人。 古柏鎮 面積 50.68平方千米,人口 34999人。
漆橋鎮 面積 53.70平方千米,人口 25400人。 固城鎮 面積 83.46平方千米,人口 39261人。
東壩鎮 面積 78.48平方千米,人口 33921人。 定埠鎮 面積 57.98平方千米,人口 27729人。
椏溪鎮 面積111.42平方千米,人口 44401人。 (www.xzqh.org根據《江蘇省統計年鑒·電子版》整理)

高淳縣轄9個鎮,17個居委會、166個村委會。面積801.8平方千米,人口42.80萬人。(* 此處區劃地名、面積、人口資料根據「南京市地名網」,估計為2004年資料) *
淳溪鎮 鎮政府駐淳溪。面積82.6平方千米,人口101330人。轄9個居委會:淳西、河濱、南漪、栗園、淳安、大橋、北漪、鳳嶺、河城;27個行政村:王村、西舍、漁業、甘村、寶塔、戴村、渭鳳、八字角、姜家、河城、鋪頭、南塘、龍井、城東、駝頭、永花、薛城、榮復、雙進、邢豐、長豐、長樂、新楊、楊家、花奔、太安、臨城。
固城鎮 鎮政府駐固城。面積83.47平方千米,人口45313人。轄1個居委會:固城;17個行政村:固城、雙崗、雙全、游山、廟崗、禪林、振興、曙光、橋頭、花聯、蔣山、漕塘、前進、三隴、花廟、九龍、義保。
東壩鎮 鎮政府駐東壩。面積87.84平方千米,人口36890人。轄2個居委會:鎮南、鎮北;15個行政村:東壩、山莊、沛橋、新建、孫六、中村、東風、松兒鋪、紅旗、童家、建設、叔同、遊子山、和睦澗、傅家壇。
椏溪鎮 鎮政府駐椏溪。面積114.34平方千米,人口45262人。轄1個居委會:椏溪;18個行政村:椏溪、安樂、觀圩、石牌、趙村、觀溪、躍進、永慶、尚義、荊山、藍溪、橋李、松溪、興旺、顧隴、瑤宕、穆家莊、新塘。
漆橋鎮 鎮政府駐雙牌石。面積52.46平方千米,人口25858人。轄1個居委會:雙牌石;7個行政村:漆橋、中心、和平、茅山、雙游、雙聯、荊溪。
陽江鎮 鎮政府駐滄溪。面積125.03平方千米,人口73035人。轄1個居委會:陽江;40個行政村:新橋、夾埂、官路、保城、雙城、永豐、東山、孫王、董牌、肖王、北固、大月、南盪、楊家灣、高墩、西屏、屏埂、太平、獅樹、河蓮、丁家、寶圩、關王、新正、永聯、芮楊、李沈、明光、永富、龍潭、小花、費家咀、丹蓮、南埂、西蓮、東湖、樓下、一字、南溪、大花。
定埠鎮 鎮政府駐定埠。面積60.07平方千米,人口28188人。轄1個居委會:定埠;11個行政村:胥河、鎮東、韓橋、花義、鎮南、新閘、銀杏、新牆、河南、青桂、楓園。
磚牆鎮 鎮政府駐磚牆。面積64.73平方千米,人口36070人。轄14個行政村:仙圩、茅城、三和、水碧橋、陡門、橋灣、北埂陳、鳳卞、大涵、港口、四園、夾溝、木樨、永成。
古柏鎮 鎮政府駐韓村。面積52.62平方千米,人口36035人。轄1個居委會:古柏;17個行政村:江張、段土癸頭、丁檀村、韓村、永宋、戴家城、雙保、後保、武家嘴、鳳緯、袁村、唐翔、黃家、衛棠、雙紅、聯合、古柏。

2005年3月,撤銷定埠鎮,將其管轄范圍分別劃入椏溪鎮和東壩鎮。區劃調整後,高淳縣轄8個鎮。

9. 廣東陽江的四座名山是那四座

珠環山因群峰相連如一串珍珠而得名。相傳山出硃砂,以竹插入土中,砂即滿竹筒。

蟠龍山與陽春市分界,所出產的砂仁質量特好,價錢比別處貴3倍。

雨霖山山高林密,雖烈日而樹葉露滴不止,四時多雨,因而得名。山上有潭,終年不幹。

羊角石嶺因山頂有二石如羊角得名。

崑山又名昆侖山,又名白空石山。因山上有石高丈余如碧玉得名。傳說該石天將陰雨時,夜發火光,遠望燦若列燈。

馬山上有宋南恩州教授劉少集之墓。

北甘山這「甘」不是「甘苦」的「甘」,土人稱「穴」為「甘」,北甘山是指這山很多洞穴,又因山在城北,故名。山產油甘子。屈大均有詩曰「生憎雛鳳無情性,飛向南甘又北甘」。北甘山又名鳳凰山。所傳鳳凰即當地雉雞之類。

馬銜山在城東北50里,高200餘丈。山上有3個龍潭。絕頂巨石如砥,可容40餘人。正北面一石斗立,刻「龍潭聖跡」4字,已經難以辨認。石旁罅開,如將軍勒馬,故名馬銜山。水從石罅流下為上潭,7丈多寬,潭水清澈,下深無際,周圍巨石。右為中潭,水流下山麓為下潭。從前還有石碣、古祠。山後連著蛤溝山。

高嶺在城北50餘里。有石洞,洞門迂曲,僅容1人進出。從前有村民避賊住進裡面,賊不敢入。真個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但裡面卻寬廣可容千人。其下面有山泉,響聲叮咚。傳說從前裡面門有古物,如瓦瓮之類,但時代久遠,一拿起來便變成粉末。進去還有一洞,上有天日,石壁峭削,不可上。鄉民名為「鐵城」。

石豬山山有巨石如豬,故名。宋朝陽江助教林咸墓在此。

官山又名紗帽山,在陽東縣東城鎮中學後面。宋尚書李喬木墓在此。現在還有古墓碑,文字清晰可辯。

王母崗在城東3里,現在風箏場一帶。相傳西王母曾駐節於此,故名。從前這里有個妙法庵,已廢。

松崗山位於松園賓館一帶。上有石室,相傳為漢朝劉王女兒的墳墓,當地人叫素馨墳。相傳南漢王劉隱帶著愛女素馨姑娘南巡到陽江,素馨因水土不服,病死於陽江,葬在此地。山上長滿了茉莉花,又名素馨花。清陽江知縣庄大中有《劉女墳》詩:「昔游素馨田,今過素馨墓。幽光伴香魂,娟娟浣風露。花落余蒼苔,雲鬟自來去。」

望了嶺從前山上有「鼉城保障」四字。現在沒有了。

文筆山又名崗背嶺。明朝工部主事李天培建塔其上,名叫崗背塔或針鼻塔。後縣令孫庭鐸毀之,康熙57年重建。

東山上有宋寶佑年間知州黃必昌建的石塔。山麓有馮盎將軍墓和宋義冢。

江城之北山實乃北山與東山之統稱,故有的人又叫東山。

鼉山在城內,現市第一小學范圍。因形似鼉,故名。原山左邊為清陽江縣衙門,右邊為學宮(孔廟)。有許多木棉樹,為南宋時植。春天時,花紅似火,是為古陽江八景之一,名曰「鼉山春樹」或「鼉山春曉」。明大學士解縉有詩「鼉陽二月火燒天」即言此事。解縉,字大紳,江西吉水人,明洪武進士,永樂初任翰林學士,主修《永樂大典》。

紫蘿山又名煙蘿山。傳說唐時有瑞光沖天,郡守知道此事,叫人探索,在高山叢棘中發一石龕,石龕中有古經一冊,題曰《大佛名經》,原來瑞光乃經書發出,現古碑存。相傳山上有蛟龍出現。
雞冠山在新洲,元太尉沙不丁墓在此。

羊跳石在陽東縣大溝鎮至東平鎮海邊,因路崎嶇難行,故名。嘉慶監生梁振廷倡捐鑿石通道達東平。現公路修通,已不走此路。
北環原陽江6澳之一,光緒末患盜始衰。有北環埂原陽江兩大埂之一,為東平鎮屏障,阻隔於大溝與東平之間,現已打通公路。

豐村山順治為蕭國隆所據。山下有打鼓石,擊之咚咚作響。

鎮海山在大溝鎮海頭廬山,古海朗城在此。北有巨石刻「鎮海山」三字。一石一字,字大五尺。武林梁鵬亭在其上刻「拳石洞」三字。

爛頭山頭平、多石、且破故名。民諺「三寶山最大,崖鷹山最尖,百足山最長,爛頭山最破」

獨石在北津港,出海口深不可測,嘉慶22年建塔其上。

漠陽江以西的名山

鵝凰嶂又叫餓皇嶂。相傳當年草頭王李積鳳被困於此故名。《陽江市地名志》和地圖均作鵝皇嶂。這都是以訛傳訛後約定俗成。其實,應叫羅黃嶂。因山下多羅、黃二姓而得名。《方輿紀要》和《輿地紀勝》有載。

望夫山在陽江、陽春、電白交界。山上有石如女翹首遠望,故名。明徐渭有詩曰:「海天萬里渺無窮,秋草春花插髻紅。自送夫君出門去,一生長立月明中。」徐渭即別號青藤道人的明代大畫家徐文長。曾生活在陽江。

大堂嶂在塘口鎮,又名熱水嶂,山下有溫泉故名。

羅琴山在白沙鎮,傳說羅含攜琴游此,故名。

茶托崗形如茶託故名。崗上有「父母」二字,大2丈,深1尺。字周圍俱長青草,獨字畫中沒有。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卷四》:「廣東肇慶府30里外,有山名茶托崗,絕壁上現「父母」二字,四面樹木雜叢,而字畫中寸草不生」。

探花山位於羅琴山東20里。元探花刑部尚書李梅國墓在此故名。

頓缽山形如覆缽故名。萬曆年間,工部主事李天培建塔其上。

相打崗農歷五月初五鄉民擲石互斗其中故名。

雁山琅堰山之北。旱有雲蓋之,必雨。農家以此看天預測氣候。

南津山與北津山對面。旁為銀坑山,相傳南恩州知州塗久大鼓鑄於此。

海陵山舊名螺洲,又名螺島。最高者草王山,山上有磐石,非人力可致,而粘蚝殼,莫知其因。東為平 章山,張太傅葬此。西南為馬鞍山,山下為同船澳。明湯顯祖流放徐聞回來經過此地,留有詩曰:「峰眉如黛翠如環,破鏡迷離煙霧間。昨夜雙魚何處所?同船多在海陵山。」

丫髻嶺位於羅黃嶂西南,春夏常有雲蓋其巔,雲開必風。民諺「望夫丫髻見,海上好收船」。

大峒山在陽西縣城西15里,上開小峒,有佛寺名「大峒觀」又名「凈業寺」。

王公嶺近舊沙逕圩,萬曆年參將王揚德開通道,故名。

郎官山又名郎高山、龍高山。高6/700丈,南有瀑布高數十丈,有龍潭,形如葫蘆,闊3丈,深不可測,題詠甚多。

丞相嶺龍高山西南之一峰。相傳宋丞相留正紹興年為陽江市縣尉,故名。上有碑刻「嘉慶元年乙卯二月丞相之記」。另一說為,唐崔珙丞相曾貶恩州任司馬,在此登眺故名。據考,應為前說為正。

虎頭山如虎高踞故名。上有巨石,不意推之,一人可動;有意推之,則數十人亦不

閱讀全文

與張埂馬鞍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朝氣蓬勃的岳母家生活 尚宇 瀏覽:293
誰有在線觀看網站來一個 瀏覽:805
姐弟浴室大尺度電影 瀏覽:581
女主叫簡寧男主姓顧 瀏覽:712
有部片是主角叫了很多人去一個島嶼最後互相殘殺 瀏覽:263
韓國高h浴池戲的電影 瀏覽:917
泰國繼母電影 瀏覽:598
ali.srzx. com/index.html 瀏覽:303
歐美電影說村子寡婦和野人生孩子 瀏覽:34
微電影去哪找演員 瀏覽:81
主角叫林凡都市小說 瀏覽:860
穿戲服的女鬼恐怖電影 瀏覽:625
韓國美女練瑜伽的電影 瀏覽:963
電影《努力》演員李玲 瀏覽:976
中文字幕-ALDN-133:婆婆比我老婆好多了 瀏覽:527
歐美小女孩為主角的電影 瀏覽:477
成龍扮演女人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65
最黃的泰國電影 瀏覽:653
多兒昨天在電影院嗎英文 瀏覽:39
蒼蠅槍擊案 電影 瀏覽: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