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公共文化服務管理制度建設情況

公共文化服務管理制度建設情況

發布時間:2022-09-28 01:43:03

Ⅰ 上海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規定

第一條為了提高本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繁榮和發展公共文化事業,根據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文化行政等部門或者社會力量向社區居民提供的公共文化設施(以下統稱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和公益性文化服務活動,適用本規定。第三條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均衡發展、方便群眾的原則,堅持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制定公共文化服務發展規劃,將其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將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第五條市文化行政部門是本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主管部門。區、縣文化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工作。

發展改革、經濟信息化、教育、科技、農業、財政、規劃國土資源、新聞出版、旅遊、體育、司法、民政、衛生等行政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協同做好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第六條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經費、運行經費和社區公共文化活動經費納入區縣、鄉鎮人民政府財政預算予以保障,市級財政給予適當補貼。

區縣、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建設規模、服務項目、服務人口確定每年對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財政投入數量,並不斷加大對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的經費投入。第七條社區公共文化設施的設置應當按照城鄉規劃的要求,符合本市《城市居住地區和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設置標准》。

社區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選址,應當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則。

社區公共文化設施的設計和建設,應當符合實用、安全、科學、美觀等要求,並落實方便殘疾人使用的無障礙措施。第八條各街道和鄉、鎮的行政區域內應當設置一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常住人口超過十萬人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設分中心。各居(村)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內應當設置一個居(村)民綜合文化活動室;常住人口超過五千人的行政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兩個以上綜合文化活動室。

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基本配置應當符合本市有關規定,由市和區、縣文化行政部門按照規定進行監督檢查。第九條街道辦事處和鄉、鎮人民政府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社區公共文化設施的管理工作,承擔以下職責:

(一)社區公共文化設施的設置;

(二)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日常運行管理;

(三)為社區公共文化設施的運行提供保障;

(四)對社區公共文化設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情況進行監督。

居(村)民委員會負責所轄區域內居(村)民綜合文化活動室的日常運行管理。第十條鼓勵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實行社會化、專業化運作。

街道辦事處和鄉、鎮人民政府按照公平、公正的程序,擇優確定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運行單位。

街道辦事處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與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運行單位簽訂協議,確定雙方的權利義務,明確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運行的具體要求。

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運行單位應當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非營利性機構,並具備以下條件:

(一)有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能力;

(二)有與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相適應的專業人員;

(三)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居(村)民綜合文化活動室可以結合各自特點,實行居民自我管理,建立適合當地實際的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第十一條市文化行政部門應當制定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規范和標准。

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和居(村)民綜合文化活動室應當完善服務條件,建立管理制度,開展文明、健康的公共文化活動,保障公眾基本文化權益。第十二條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應當為公眾提供文藝演出、書報閱讀、展覽展示、影視放映、上網服務、體育健身、學習培訓、科學普及、健康教育、法制宣傳、國防教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心理輔導等各類公益性服務,並為社區開展其他公益性活動提供服務和支持。

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應當通過征詢公眾意見等形式,了解公眾對服務內容的需求,開展具有社區特色的公共文化活動。

居(村)民綜合文化活動室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為居民、村民提供形式多樣的文化服務,為居民、村民開展各類文化活動提供便利。

Ⅱ 江蘇省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加快構建和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滿足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及其管理,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是指由縣及縣以下公益性文化事業機構,包括縣(市、區)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和鄉鎮綜合文化站(以下簡稱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以及村文化活動室面向農村群眾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活動。第三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農村公共文化發展規劃,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將其納入當地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和城鄉規劃,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村文化活動室等基層文化場所建設,為農村群眾提供基本文化服務。第四條省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主管全省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確定的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統稱文化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發展改革、機構編制、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國土資源、城鄉規劃、農業、體育、價格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相關工作。第五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立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扶持引導農村文化建設。
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進入農村公共文化領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加快發展農村公共文化事業。鼓勵單位和個人通過向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基層文化場所捐贈設備、資金等財產,以及向農村群眾提供免費文化產品等方式,參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活動。第六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考核評價制度,完善評價指標,開展評估工作。評估結果納入政府目標考核的內容。第二章服務機構第七條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立圖書館、文化館,可以根據當地文物藏量、地方特色和需要設立博物館。
鄉鎮應當設立綜合文化站,負責鄉鎮公共文化服務和管理。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鄉鎮綜合文化站的領導和管理,保障其正常運行。
因鄉鎮合並而閑置的文化站資產應當繼續用於文化服務,方便農村群眾就近參與文化活動。第八條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不得擅自合並、分立、變更或者撤銷。確因特殊情況需要合並、分立、變更或者撤銷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提出,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同意。第九條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保障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運行經費(包括人員經費、業務經費、設備購置經費以及其他專項經費)。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運行經費應當專款專用,並接受財政、審計等部門的監督。第十條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服務人口數量以及所承擔的職能、任務等因素,配備相應的專職工作人員,具體要求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十一條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可以根據農村群眾的文化需求,招募文化志願者,參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活動。第十二條縣(市、區)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的館長由縣(市、區)人民政府或者文化行政部門依法任命或者聘用。
鄉鎮綜合文化站站長由鄉鎮人民政府通過公開招聘等方式聘任,縣(市、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文化行政部門應當對公開招聘活動進行指導和監督。新任鄉鎮綜合文化站站長應當具備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第十三條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事業單位全面實行人員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對其編制內的專職工作人員執行事業單位崗位績效工資制度,並按照規定參加社會保險。鄉鎮綜合文化站專職工作人員職稱評定,參照縣(市、區)文化館工作人員執行。對其他聘用人員,在聘用期內按照企業職工社會保險的有關規定,為其辦理社會保險。
鄉鎮綜合文化站專職工作人員編制應當專職專用。第十四條省、設區的市文化行政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應當對鄉鎮綜合文化站專職工作人員進行崗位培訓,實行規范化管理。具體辦法由省文化行政部門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制定。第三章服務設施第十五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列入政府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和公共建築定額指標體系。
建設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基礎設施,按照省財政、價格主管部門的規定減免相關配套費用;使用國有土地的,經依法批准,可以通過劃撥方式取得。

Ⅲ 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

第一條為了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提高社會文明素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公共文化服務,是指由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以滿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設施、文化產品、文化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服務。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區域公共文化服務的責任主體,應當將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納入政府目標責任考核。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公共文化服務綜合協調機制,統籌協調本行政區域的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文化主管部門承擔綜合協調具體職責。

文化、新聞出版廣電、體育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的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相關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第五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鄉(鎮)、街道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和其他公共文化設施的日常管理,組織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公共文化服務工作。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根據居民的需求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協助有關部門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的整合,創新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運行機制,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網路互聯互通、資源共建共享。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整合宣傳文化、歷史傳承、科學普及、普法教育、體育健身、青少年和老年文化服務等功能,建立健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標准體系和管理制度,為公眾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共文化服務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建立與公共文化服務發展需求相適應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逐步增加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安排一定資金,通過財政轉移支付、扶持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項目等方式,支持公共文化服務相對薄弱地區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以及公共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第八條省人民政府根據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准。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和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准,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文化特色,制定公布本行政區域公共文化服務目錄並組織實施。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合理確定公共文化設施布局,形成便利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務圈,並通過多種形式及時向社會公布本行政區域公共文化設施目錄以及服務內容等信息。

公共文化設施的種類、數量、規模和布局,應當符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標准,建設下列公共文化設施:

(一)設區的市應當建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綜合檔案館、青少年宮、老年人活動中心、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科技館、體育場館、工人文化宮、廣播電視播出傳輸覆蓋設施等公共文化設施;

(二)縣(市)應當建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場所(館)、綜合檔案館、體育場館、公共閱報欄(屏)、廣播電視播出傳輸覆蓋設施等公共文化設施;

(三)市轄區應當建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場所(館),根據實際需要建有綜合檔案館、體育場館、公共閱報欄(屏)、廣播電視播出傳輸覆蓋設施等公共文化設施;

(四)鄉(鎮)、街道應當依託綜合文化站建設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並建有體育健身設施。省級中心鎮、常住人口五萬以上的鄉(鎮)、街道應當設立圖書館分館、文化館分館;

(五)村(社區)應當依託文化禮堂、文化活動室等建設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並建有體育健身設施。

車站、機場、城市廣場、農村集貿市場等人員流動量較大的公共場所和開發區(園區)等務工人員較為集中的區域,應當配備必要的設施,採取多種形式,提供便利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務。

Ⅳ 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強省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四川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公共文化服務及其保障活動。第三條公共文化服務應當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遵循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面向基層、共建共享的原則,促進優秀公共文化產品的提供和傳播,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應當將公共文化服務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產品供給和活動組織,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為人民群眾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公共文化服務。第五條省、市(州)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定期考核機制,加強對下一級人民政府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考核。

文化、體育、廣播電視、新聞出版、電影等主管部門根據其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教育、科技、民族宗教、民政、司法行政、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住房和城鄉建設、農業農村、退役軍人事務等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公共文化服務相關工作。

工會、共青團、婦聯和文聯、作協、科協等團體應當結合工作實際,做好公共文化服務相關工作。第六條省、市(州)、縣(市、區)建立公共文化服務綜合協調機制,指導、協調、推動本行政區域內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加強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的公共文化資源整合,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網路互聯互通、資源共建共享。第七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轄區內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和其他公共文化設施的日常管理,組織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做好公共文化服務工作。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根據村(居)民的需求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協助當地人民政府有關部門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第八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城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服務提供、隊伍建設、資金保障,均衡配置公共文化資源,促進區域內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遠地區、欠發達地區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扶持力度。第九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和流動人口等群體的特點與需求,提供相應的公共文化服務。第十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

對在公共文化服務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依規給予表彰和獎勵。第十一條協調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與新時代文明實踐融合發展,發揮公共文化設施在資源、服務、組織體系等方面的優勢,開展文明實踐活動。

鼓勵和支持公共文化服務與教育、科技等融合發展,實現資源共享,發揮公共文化服務的社會教育功能,提高公眾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質。

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與旅遊融合發展,促進公共文化設施和旅遊服務設施功能融合,發揮重大品牌節慶活動和公共文化設施的旅遊服務功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影響力。第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推動跨區域文化交流,創建區域公共文化品牌,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協同發展。

積極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發展。第二章設施規劃建設與管理第十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納入本級國土空間規劃,根據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本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人口狀況、環境條件、文化特色,合理確定公共文化設施的種類、數量、規模以及布局,形成場館服務、流動服務和數字服務相結合的公共文化設施網路,並及時向社會公布本行政區域內的公共文化設施目錄等信息。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對公共文化設施的選址徵求公眾意見,選址應當符合公共文化設施的功能和特點,有利於發揮其作用。

Ⅳ 就如何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擬定一份領導講話稿

這個是在網上搜的,可以參考一下,結合自己的實際改一下,應該就可以用了:

同志們:
在2012年的元旦即將來臨之際,我們在這里召開全省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推進會,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省委九屆十三次會議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和姜異康書記、孫守剛部長關於農村文化建設的指示精神,總結今年全省農村文化建設的成績和經驗,表彰先進,研究部署明年工作。在此,我謹代表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向泰安市委、市政府,肥城市委、市政府和文化部門對於會議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在「百千萬」表彰活動中獲得榮譽的單位和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藉此機會,我講以下幾點意見。
一、提高認識,切實增強農村文化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農村文化建設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點和難點,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農村文化建設一貫高度重視,對加強和改進農村文化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要決策,要求文化建設更加關注民生需求,更加眼睛向下、重點下移,面向群眾、服務群眾,把基層文化建設提到一個更高位置,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健全服務網路,保障人民群眾的公共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深刻闡述了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的極端重要性,強調指出:「增加農村文化服務總量,縮小城鄉文化差距,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義」。省委九屆十三次全體會議也對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促進城鄉公共文化協調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強調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是文化強省建設的重要內容,要求重點加強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把支持農村文化建設作為創建文明城市基本指標,深入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還對構建「15-20分鍾」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圈,逐步實現一村一年一場戲,保證一定數量的轉移支付資金用於鄉鎮和村文化建設,等等,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前不久,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的大學生圍繞農村文化建設開展了調研,指出了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特別是在農村文化設施利用、有針對性地豐富農民群眾文化生活、創新文化下鄉的方式、加大農村文化隊伍培養力度、大力發展農村特色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姜異康書記、孫守剛部長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我們既看到成績進步,更看到差距和問題,認真調查研究,完善政策措施,加強工作指導。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重大決策部署,為我們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注入了強大動力。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給的光榮任務,實現建設文化強省的宏偉目標,順應人民群眾對農村文化繁榮發展的熱切期待,都要求我們切實增強機遇意識、責任意識,把農村文化建設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齊心協力、發憤圖強,繼續抓住重點、發揮特點、破解難點、打造亮點,繼續發揚求真務實的作風,強化措施,真抓實干,切實把全省農村文化建設推向一個新水平。
二、總結經驗,不斷提升對農村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
近年來,伴隨著經濟文化強省總體戰略的積極推進,全省農村文化建設得到健康發展,進入快速、穩定的發展階段。各級對文化建設投入總量增多,向基層文化建設傾斜力度加大,已經建立起從省到市、縣、鄉鎮、村級基層的五級公共文化服務網路點,初步形成了以大型公共文化設施這骨幹、以社區和鄉鎮基層文化設施為基礎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網路。重點文化惠民工程持續推進,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文化共享工程建立起互聯網和衛星雙重覆蓋到村的傳輸網路,我省成為全國唯一的「示範省」,並榮獲「文化部創新獎」和「國家十大文化創新工程獎」。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全省每年舉辦各類社區文藝匯演4萬多場,3400多個規模較大的文化廣場每年舉辦各類文藝演出5萬多場,國有文藝院團每年送戲下鄉演出1.3萬余場,有效豐富活躍了基層群眾文化生活。全省各地立足實際,積極探索,創造了許多農村文化建設的好經驗、好路子。比如,泰安肥城市農村文化志願者遞進培養的經驗,青島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經驗,煙台市堅持以人為本、強化城鄉公共文化普惠共享的經驗,威海市加強農村文化大院規范化建設與服務的經驗,濰坊諸城市構建「兩公里文化服務圈」的經驗,濟南市濟陽縣送戲下鄉、繁榮農村文化生活的經驗,等等,這些都很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借鑒,大力推廣。綜合各地近年來農村文化建設的積極探索,我感到最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堅持公益性為主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現階段,我們界定的基本文化需求主要包括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進行公共文化鑒賞、參加公共文化活動等。這些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民群眾必須得到保障的基本文化權益。基本文化權益具有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民性等屬性。在現階段經濟社會條件下,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應當由政府來保障、由政府提供免費,或是低於成本、收費很少的公共文化服務,已經成為共識。近年來,各地各部門深入基層進行公益性演出,把文化服務直接送到百姓中間,這些公益性的演出惠及了更多城鄉群眾,發揮了重要的影響力和輻射力。與此同時,很多基層文化單位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不斷提高內部管理活力和市場競爭力,在文化惠民的同時,給自身也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面向基層找對了市場,靈活的體制順應了市場,連出好戲贏得了市場。
第二,堅持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在為人民群眾提供基本文化服務的過程中,尤其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政府仍然扮演著重要角色。這些年來,各級黨委和政府優先安排涉及農村和基層群眾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設項目,在政策支持、財政投入、組織領導等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同時,各地各部門注重完善相關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形成政府主導、多元投入、共建共享的良性機制,形成城鄉共建、企鄉共建的良好局面,形成有利於基層文化建設長遠發展的重要補充。
第三,堅持文化建設與群眾生產生活相結合。基層文化建設只有同群眾生產生活緊密聯系,根基才更加牢固。在多年基層文化建設中,有的地方把文化建設與農村精神文明創建結合起來,有的把學科學、學技術與學文化結合起來,有的把文化活動與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結合起來,在寓教於樂中普及科學知識、提高道德素質、增強市場觀念、掌握致富本領,並運用到日常的生產生活當中去,大大拓展了基層文化的內容,為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起到了積極作用。
第四,堅持重點示範與建立機制相結合。多年來,各地各部門重視發揮重點活動的示範帶動作用,充分調動城市優秀文化資源向基層傾斜、向農村傾斜,創造了許多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文化惠民的覆蓋面大大增強,受到了基層群眾的熱烈歡迎,擴大了高質量文化產品的社會影響力,起到了很好的導向示範作用。同時,讓基層文化建設保持長久的生命力,除了靠重點帶動、面上鋪開之外,更要依靠制度來保障,通過有針對性的、具體的工作機制保證基層文化建設的長期化、規范化。
第五,堅持硬體建設和管理服務相結合。文化設施是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載體和平台。搞基層文化建設,必須抓好設施建設,創造良好的硬體條件。當然,光靠硬體建設這「一手」是遠遠不夠的,隨著設施條件的不斷改善,管理服務的課題更加凸顯出來。只有堅持一手抓硬體建設,一手抓軟體管理,才能提高基層文化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這些年,很多地方、部門重視創新改進文化服務手段,創新載體、創新抓手,想出許多實招、巧招,發揮了很好作用。
以上五個方面的基本經驗,還是初步的,仍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在實踐中繼續摸索、繼續積累、繼續完善,進一步拓寬基層文化工作的思路和內容,不斷提升對農村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更好地推動農村文化的繁榮發展。
三、突出重點,切實把明年農村文化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推動文化強省建設的重要一年。全省文化系統要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這條文化建設的主線,深刻把握建設文化強省這一文化建設的主題,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文化建設的總體部署,把農村文化建設作為明年和今後一個時期文化工作的重點,把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作為基本方向,抓住關鍵環節,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縮小城鄉文化建設差距,推動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取得新突破。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狠下功夫:
第一,堅持統籌兼顧,努力在科學規劃和建設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上狠下功夫。加快農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網路的全面覆蓋,是今後一個時期文化建設的戰略任務。必須立足長遠、統籌兼顧、科學規劃、加大投入,加快完善農村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布局。一要把農村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把農村文化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布局,把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使用好公共文化設施服務網路作為各級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納入黨政幹部考核指標。特別要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規范化管理,突出目標量化、分解責任,制訂縣級文化單位、鄉鎮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服務規范,建立公共文化服務的指標體系和績效考核體系,確保各項任務目標的實現。二要科學規劃和建設。按照省「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思路,設定目標,科學布局,構建完善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堅持城鄉統籌,實行重點突破,優先安排涉及農村的文化建設項目,重點加強縣級文化館和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設。加大對革命老區、貧困地區文化服務網路建設支持和幫扶力度,增加公共文化設施總量,有效解決城鄉、區域公共文化設施布局不平衡問題。三要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按照擴大覆蓋、消除盲點、提高標准、完善服務、改進管理的要求,大力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建設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工程、城鄉基層閱報欄(屏),鄉鎮文化站、社區文化中心、村文化大院等基層文化設施建設。要大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的各類示範區、示範基地、示範項目建設,確保明年取得更大突破。要圍繞打造「15—20分鍾」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圈,制定實施方案,明年就要推出首批500個規范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圈。要進一步做好免費開放工作,不斷拓展免費開放的范圍,提升免費開放的標准,完善免費開放的機制,優化免費開放的服務。要積極探索流動文化設施建設,在貧困地區和地廣人稀需要進行流動服務的地方,配備多功能流動文化車,開展靈活、多樣、方便的流動文化服務。四要推進城鄉公共文化設施互聯互通。堅持建設與管理並重,加大統籌協調力度,發揮不同部門文化資源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作用,建立責任明確、行為規范、富有效率、服務優良的運行機制,推動城鄉公共文化設施擴展功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不斷提高使用效能。
第二,堅持資源共享,努力在擴大農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上狠下功夫。促進文化資源向農村合理流動,是縮小城鄉文化差距、實現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的有效途徑。必須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多提供適合農民群眾實際需要、對生產生活有指導作用的文化產品,多開展農民群眾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文化活動,著力豐富農民群眾文化生活,擴大基本文化服務覆蓋面。一要廣泛深入地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堅持業余自願、形式多樣、健康有益、便捷長效原則,貼近群眾生產生活實際,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建立點面結合、上下聯動的群眾文化活動長效機制,推動農村群眾性文化活動持續開展。深入開展重大節慶文化活動,吸引農民群眾參與,豐富農民群眾業余文化生活。深入組織開展讀書日、讀書月、讀書節等全民閱讀活動,鼓勵社會各界開展捐贈助讀行動,著力解決農村未成年人的基本閱讀需求。要藉助明年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的契機,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同時依託這些優秀傳統資源開展文化活動,推動發展文化產業。二要建立向基層群眾「送」文化的長效機制。根據時代特點和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變化,推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送歡樂下基層」等面向基層的公益性文化活動制度化、經常化,建立健全「送」文化的長效機制。鼓勵和組織專業文化工作者深入農村開展群眾性文化培訓、輔導、講座和展演、展示等文化服務,引導和培育各種形式的自辦文化,增強農村文化的造血功能,把「送」文化與「種」文化結合起來。三要切實滿足特殊群體的基本文化需求。加強對農民工的文化關懷,盡快把農民工納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共建、社會參與的農民工文化服務機制。針對農民工流動性大的特點,以城市社區為載體,將農民工納入社區管理范圍,融入社區文化生活。深入研究農民工的需求特點,引導、支持和鼓勵社區、企業積極開展面向農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動,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切實維護和保障農民工基本文化權益。
第三,實行以城帶鄉,努力在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科學化水平上狠下功夫。目前,我們總體上已經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以城帶鄉,拓寬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是破除城鄉文化二元結構、實現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手段。要充分發揮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建立以城帶鄉、城鄉聯動機制,促進城鄉文化資源優化配置、科學整合和綜合利用,形成城鄉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一要完善城鄉文化幫扶機制。鼓勵城市對農村進行文化幫扶,把支持農村文化建設作為創建文明城市基本指標,建立城鄉文化幫扶責任制。要建立和完善城市對農村的文化援助機制,動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群眾團體廣泛開展城鄉文化共建活動,採取捐贈設備器材和文化產品,開展業務合作、人員培訓、工作指導等多種形式,推動農村文化建設。二要打造農村文化傳播平台。突出農村文化建設的內容,大力推進優秀文化藝術宣傳推介工程。採取在國家、省級重點新聞媒體、新聞網站開辟專欄、專題、專門頻道,在公共文化場所開辟專門陣地等方式,大力宣傳推介我省農村優秀文化藝術作品、優秀文藝工作者、文化工作先進典型和重大文化活動。辦好《大眾日報》「大眾文化」專刊、山東衛視「綜藝.十藝節」欄目,與《中國文化報》聯辦「藝彩山東」專刊,與山東廣電網路公司合作創辦「山東文化」專題。組織開展重點劇目宣傳推介活動,與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山東電視台合作,辦好「迎十藝」山東省優秀創作劇目展播。三要創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方式。積極探索適合農村特點、適應農民群眾需要的文化服務方式,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發揮公益性文化單位的主體作用,鼓勵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公益性文化單位面向農村提供網點服務、流動服務,建立流動服務平台。扶持文化企業以連鎖方式加強基層和農村文化網點建設,推廣新型代理配送制度,構建貫通城鄉的文化產品流通網路。要把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從試點走向普及,為農民群眾提供優質數字資源。要積極支持演藝團體深入基層和農村演出,特別是要大力培養更多的庄戶劇團,盡快完成一村一年一場戲的目標。要大力實施公共文化輔導工程,運用現代數字技術、網路技術、信息技術拓寬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空間,增強服務效果,提高服務品質。
第四,加強投入保障,努力在發揮公共財政對農村文化建設支撐作用上狠下功夫。完善公共財政制度,健全政府投入機制,是推動農村文化建設、促進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的根本保障。中央《決定》和省委《意見》中包含很多含金量很高的利好政策,希望各市文化部門一定要抓緊梳理研究,結合實際,列出清單,項目化、工程化,變成強有力的工作載體。一是在文化事業投入方面,建立健全同財政收入相匹配、同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相適應的公共文化投入保障機制,保證財政對公共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於同級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主要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項目、公益性文化活動納入公共財政經常性預算,等等,都需要大家深入研究,提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二是2012年起,全省財政文化事業經費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各級政府要安排資金用於支持文化事業發展、文藝創作生產和農村文化建設,提高各級彩票公益金用於文化事業比重,保證一定數量的轉移支付資金用於鄉鎮和村文化建設,等等,希望各級盡快列出單子,積極爭取,搞好對接,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三是省委《意見》提出「引導和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及個人捐贈和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制定並落實好相關優惠政策」,也需要我們提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四是在文化體制改革、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支持性、扶持性政策更多更具體。對這些政策,要逐條加以梳理研究,提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變成可操作的項目,積極爭取,用足用活用好。希望各市積極主動地做好工作,不等不靠,不要等人家上門,要主動上門,爭取各方面的支持,匯聚更多的資源,促進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
同志們,農村文化發展正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省委省政府殷切期望,人民群眾熱切期待。讓我們以更加昂揚的風貌,更加積極的作為,抓住機遇,開拓創新,不辱使命,再接再厲,把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向一個新水平,為文化強省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

Ⅵ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有哪些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面向大眾的公益性的文化服務體系。主要包括先進文化版理論研究服務體系、文藝精品權創作服務體系、文化知識傳授服務體系、文化傳播服務體系、文化娛樂服務體系、文化傳承服務體系、農村文化服務體系等七個方面。先進文化理論研究服務體系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具有引導性意義。

Ⅶ 蘇州市公共文化服務辦法全文

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下面是我為您精心整理的關於蘇州市公共文化服務辦法全文內容,僅供大家參考。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公眾基本文化權益,促進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公共文化服務的提供,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公共文化服務的參與、保障和監督管理,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公共文化服務,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主管部門和社會力量向公眾提供的公共文化設施、資源、文化產品、文化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服務。

本辦法所稱公共文化設施包括用於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站)、美術館、紀念館、劇院、戲台、科技館、體育場(館)、工人文化宮、青少年活動中心(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社區(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含農家書屋)、文化廣場、廣播電視播出傳輸設施(有線電視網路)、城鄉閱報欄(屏)、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點以及與公共文化服務相關的其他場地、建築物和設備。

第四條 公共文化服務應當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統籌協調、方便群眾的方針,遵循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則。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統一領導、組織和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的公共文化服務工作。

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統籌協調公共文化服務工作中的重大事項。

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制定符合本地實際需要的公共文化發展規劃,並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第六條 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公共文化服務工作。

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相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有關公共文化服務工作。

第七條 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公共文化服務。

第二章 公共文化服務提供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公眾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務。

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居民狀況和公眾實際需求制定、公布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目錄和標准,並適時調整。

第九條 政府興辦的各類公共文化設施逐步實行免費開放。

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興辦的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免費或者優惠提供公共文化服務。

第十條 公共文化設施的開放不得少於國家規定的最低時限。

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單位在國家法定節假日和學校寒暑假期間應當適當延長公共文化設施的開放時間,並增設相應的文化服務項目。

第十一條 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單位應當向公眾公示服務內容、免費服務項目和開放時間。因特殊原因需要改變公共文化服務事項的,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單位應當提前三日公布。

第十二條 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單位應當完善服務條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服務規范,完善年度報告和信息公開、公眾監督等基本制度,並向所在地文化等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三條 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建設納入城鄉信息化建設規劃,為公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數字文化服務。

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單位應當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推動公共文化信息資源的公開和共享,增強文化信息資源的傳輸、存儲、供給和遠程服務等能力。

第十四條 縣級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鎮人民政府應當保障社區(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提供文藝演出、作品創作、書報閱讀、展覽展示、影視放映、上網服務、文化講座、科學普及和體育健身等公益性服務項目。

第十五條 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主管部門、鎮人民政府應當為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和外來務工人員等群體提供有針對性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在工地、廠區、集中住宿區、醫院、養老院、社會福利院、監獄等區域和場所建設公共文化設施,並實行免費開放。

第十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引導、鼓勵和支持公眾開展健康有益的公共文化活動,推動社區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村落文化和家庭文化等群眾性文化發展。

文化等主管部門應當依據各自職責,為自行組織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和群眾性文化團隊提供資金、人才和活動場所等方面的'支持。

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科技館、體育館、專業院團和學校等單位應當通過輔導、交流和培訓等形式,為群眾性文化活動提供業務指導。

第三章 公共文化設施建設

第十七條 市、縣級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規劃等有關部門編制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規劃。

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規劃應當依法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

第十八條 公共文化設施應當建設在人口集中、交通便利、方便群眾參與和易於疏散的地方,並完善無障礙設施,方便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出行和使用。

第十九條 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有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劇院、科技館和體育館等公共文化設施。

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建有單獨設置的綜合文化站。常住人口三十萬人以上的鎮,站舍面積不低於五千平方米;二十萬人至三十萬人的鎮,站舍面積不低於四千平方米;十萬人至二十萬人的鎮,站舍面積不低於三千平方米;十萬人以下的鎮,站舍面積不低於二千平方米。街道站舍面積不低於一千二百平方米。鎮(街道)應當建有文體廣場,有條件的可以配套建設休閑公園和影劇院等活動場所。鎮(街道)機構發生撤並的,公共文化設施應當繼續保留為公眾提供服務。

鼓勵和支持社區(村)統籌建設集宣傳文化、教育科普、體育健身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其中用於公共文化活動的建築面積不低於二百平方米。常住人口超過八千人的社區(村),室外活動場地面積不低於八百平方米,並根據實際情況增設一個以上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

第二十條 新建、改建、擴建居民住宅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規劃和建設相應的公共文化設施。

居民住宅區配套建設的公共文化設施,應當與居民住宅區的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第二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利用地方文化資源,建設展示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書場、戲台和書院等公共文化設施。

第二十二條 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配置和更新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所必需的設備、資源,並保證其正常運行。

第二十三條 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單位應當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依法配備安全保護人員、設施,確保公眾和公共文化設施的安全。

鼓勵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單位投保公眾責任險。

第二十四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拆除、侵佔、擠占、挪用公共文化設施或者改變其功能、用途。

因城鄉建設確需拆除公共文化設施或者改變其功能、用途的,應當堅持先建設後拆除,或者建設與拆除同時進行的原則。

建設與拆除同時進行的,應當安排適當場所,確保公共文化服務不間斷。

第四章 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參與

第二十五條 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制定並公布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具體目錄,通過購買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方式,向社會提供公共文化服務。

第二十六條 鼓勵社會力量興建、捐建公共文化設施,通過主辦、承辦、協辦和冠名等方式提供或者參與公共文化服務。

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鎮人民政府應當給予資助、補貼、獎勵。具體辦法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財政等相關部門制定。

第二十七條 鼓勵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科技館、體育館等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單位建立法人治理結構,組建理事會,吸納各界群眾、專業人士、有關方面代表參與管理,健全完善決策、執行和監督機制。

第二十八條 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鎮人民政府應當培育文化類社會組織,並指導、支持、監督其提供公共文化服務。

文化類社會組織應當建立信息公開制度,接受社會公眾監督,配合文化等有關主管部門組織開展運營績效評估和社會信用評估,實現依法管理、依法運營。

第二十九條 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應當引導行業協會、學會和促進會等行業自律組織,為公共文化服務提供法律、政策、金融、技術、管理和市場信息等方面的支持。

第三十條 倡導和鼓勵公民參與文化志願服務。

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應當對文化志願活動給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導,建立培訓、評價和激勵機制。

第三十一條 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公共文化服務公眾評價機制,向社會公開評價結果。

公眾評價的內容包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規劃、設施建設、形式內容、質量效果等。

第五章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

第三十二條 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評估制度,評估結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

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文化等主管部門應當對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單位開展績效評估,評估結果作為確定預算、收入分配和獎懲的依據。

第三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公共文化服務經費保障機制,按照常住人口落實公共文化服務所需資金,並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市級公共文化服務資金主要用於公共文化產品生產、活動開展、設施建設引導、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群眾文化團隊扶持和政府購買服務等。

縣級市(區)公共文化服務資金主要用於基層公共文化設施運行管理,重點用於扶持和引導社區(村)的公共文化服務。

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經濟薄弱地區財政支持力度,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第三十四條 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人才引進、使用、培訓和激勵等制度,加強公共文化人才隊伍建設。

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公共文化設施所承擔的職能、任務及其所服務的人口規模,合理配備公共文化服務從業人員。按照規定配備鎮(街道)綜合文化機構的人員編制,做到定編定崗、專職專用。社區(村)應當明確專兼職人員負責文化工作。

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文化等主管部門應當對公共文化服務從業人員管理進行指導、監督,保障其在申報項目、評定職稱、參加培訓和表彰獎勵等方面的合法權利。

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單位應當根據不同崗位要求,編制從業人員培訓計劃,對從業人員進行分級分類培訓。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法律、法規已有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六條 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文化等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未按照規定公示開放時間、服務項目等事項的;

(二)未按照規定對公眾開放的;

(三)未按照規定提供公共文化服務項目的;

(四)進行與公共文化設施功能、用途不相適應的活動的;

(五)對規定免費的服務項目或者免費開放的公共文化設施進行收費的;

(六)未建立並落實安全管理制度的;

(七)其他違反本辦法和公共文化設施管理相關規定的。

第三十七條 侵佔、破壞公共文化設施的,由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單位依法追究侵權人的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的規定,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 則

第三十九條 本辦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Ⅷ 如何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體系,並推進落實

當前最重要、最迫切、最基礎的工作應當是著力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標准化建設。為此建議:
一、加強頂層設計,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專項規劃
本著「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協調、適度超前」原則,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地域特點的公共文化發展專項規劃,以此指導全省各地公共文化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二、完善制度設計,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體系
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一個基本前提,要有一個基本統一的服務標准體系。基本公共服務標准,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為實現既定目標而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所制定的包括服務范圍、服務項目、保障水平和服務質量的標准,以及技術和管理等相關規范。建立健全基本服務標準的動態調整機制。
三、堅持統籌兼顧,科學規劃和建設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
應把農村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構建完善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堅持城鄉統籌,實行重點突破,優先安排涉及農村的文化建設項目,重點加強縣級文化館和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設。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文化服務網路建設支持力度,增加公共文化設施總量,有效解決城鄉、區域公共文化設施布局不平衡問題。在推進城鎮化和美好鄉村建設過程中,要更加註重對傳統文化設施的保護和利用,防止「一拆了之」的錯誤做法。
四、實行以城帶鄉,努力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科學化水平
建立以城帶鄉、城鄉聯動機制,促進城鄉文化資源優化配置、科學整合和綜合利用,形成城鄉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重點是鼓勵城市對農村進行文化幫扶,把支持農村文化建設作為創建文明城市基本指標,建立城鄉文化幫扶責任制,推動農村文化建設;積極探索適合農村特點、適應農民群眾需要的文化服務方式,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發揮公益性文化單位的主體作用,鼓勵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公益性文化單位面向農村提供網點服務、流動服務,建立流動服務平台。扶持文化企業以連鎖方式加強基層和農村文化網點建設,推廣新型代理配送制度,構建貫通城鄉的文化產品流通網路。推動電影院線、演出院線向市縣延伸,支持演藝團體深入基層和農村演出。運用現代數字技術、網路技術、信息技術拓寬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空間,增強服務效果,提高服務品質。
五、拓寬投入渠道,建立公共文化服務投入保障機制
優化財政投入結構,變城市偏向型為城鄉共進型財政支出體系。要拓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模式,打破政府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唯一的供給者這個桎梏,完善文化經濟政策,探索市場化運作方式,拓展融資渠道,鼓勵社會力量通過多種形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實現公共文化建設資金來源多元化、社會化和市場化。

Ⅸ 淺析如何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核心特徵是其現代性。現代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價值取向的現代性。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培育具有時代精神和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公民為目標,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於塑造能代表時代精神的,有創造性的,積極健康的公共文化。

二是政府行政理念的現代化。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要求,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必然要求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文化領域政府公共服務的意識,實現從傳統的管制型政府向現代服務型政府轉變。各級政府工作的重點放在基礎保障和環境創設上來,在保障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同時,加強制度建設、能力建設和平台建設。同時充分運用市場機制,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三是服務內容的現代化。面對公眾文化需求多元化的現實,要進一步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內容的現代化,在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生產中引入競爭,鼓勵符合時代精神、為公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的生產和供給。同時,要尊重公眾的創造性,著力於培養公眾的公共文化參與意願,通過優秀文化產品吸引人。

四是服務能力的現代化。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落實政府責任,增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能力。同時,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增強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在動力,適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新發展。

五是公共文化服務方式的現代化。要以科技創新為動力,重視文化與科技的結合,綜合運用現代傳播手段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Ⅹ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五要素是什麼

一是公共文化政策法規。即鼓勵、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法律法規、政回策措施。二是公共文化基礎設答施建設。這是指政府財政預算投入的各種文化設施和設備,也包括社會自願參與投入的具有文化服務功能的設施設備等。三是公共文化組織機構和人才。組織機構是指從事文化管理和服務的各級政府和文化事業單位;人才即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支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管理、輔助人員等,是公共文化服務的核心力量。四是公共文化活動主體。作為大眾文化建設主體的廣大人民群眾,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根基。五是公共文化活動方式。即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技術手段、方法和設備。六是公共事業經費。包括政府撥款、貼息、集資、社會捐助、贊助、基金等,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正常運轉、各種文化服務得以順利開展的資金保障

閱讀全文

與公共文化服務管理制度建設情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男五女荒島生存陸遠 瀏覽:199
不用下載直接看的網址 瀏覽:975
男主很喜歡吃蘿卜的動作片 瀏覽:71
小女孩與大蛇王電影完整版免費 瀏覽:108
電影免費完整版 瀏覽:682
電影票裡面全區是什麼意思 瀏覽:294
香港一部關於荒島的電影 瀏覽:25
穿越到港綜主角姓庄 瀏覽:584
台灣大尺度言情電影推薦第1 瀏覽:799
在線免費觀看韓劇愛情 瀏覽:245
法國啄木鳥絲襪APP 瀏覽:372
韓國推理論證電影大全 瀏覽:586
80年代農村題材經典電影 瀏覽:704
女主差點婚外情的外國電影 瀏覽:308
周星馳電影免費看 瀏覽:712
余男版狂怒未刪版迅雷下載 瀏覽:80
愛哈內克迅雷下載 瀏覽:405
雷神3前面接哪一部 瀏覽:673
辛仁導演的紅樓夢 瀏覽: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