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清代發明家

清代發明家

發布時間:2020-12-26 14:52:40

『壹』 關於諸葛亮的簡介,名言,故事(事跡),俗語,傳說,詩句

一、簡介: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字孔明,號卧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諸葛亮曾隱居在南陽,劉備三顧茅廬時提出三分天下的「隆中對」,之後出山助劉備佔取荊、益兩州,最終導致三國鼎立的局面。劉備死後託孤,諸葛亮主管一切政務。當政期間,勵精圖治,賞罰分明,推行屯田政策,並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五次出兵北伐,病死於五丈原。

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二、名言: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誡子書》三國:諸葛亮

三、故事:

在高承《事物紀原》中,有記載諸葛亮南征班師時,正遇風起,不能渡河,孟獲說這是猖神作怪,只要用人頭和牲畜祭祀,便會風平浪靜。但諸葛亮覺得用人頭太殘忍了,於是用麵粉搓成人頭狀,混上牛、羊等肉去替代,名為饅頭。

四、俗語:

死諸葛嚇跑活司馬

諸葛亮病逝後,蜀國的軍隊撤軍回國。司馬懿派兵追擊,但是由於諸葛亮死前料到司馬懿的這一招,因此他提前命人做了一個他自己的木雕像,坐在他的四輪車上。等到司馬懿追兵一到,姜維就把那個有木雕的四輪車推出來。司馬懿看見木雕,以為諸葛亮沒死,嚇得馬上逃走了。

五、傳說:

1、在山區的居民過去要放送消息,會施放孔明燈,相傳是諸葛亮傳下來的。

2、在雲南(三國時南中之地),佧佤族有傳說指諸葛亮曾教他們祖先蓋房子、編竹籮。

3、傣族傳說指當地的佛寺大殿屋頂就是仿照諸葛亮的帽子建造的。

4、又有說諸葛亮南征時發明一種銅鼓,稱為「諸葛鼓」,白天做飯,晚間可敲它作警報。

六、詩句:

《詠懷古跡五首·其五》唐代: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釋義:

諸葛亮大名垂宇宙且萬古流芳,他清高的品性真令人無比敬仰。三分天下是他苦心籌劃的結果,他猶如展翅高翔在雲霄的鸞鳳。才華超絕與伊尹呂尚難分高下,指揮千軍萬馬非曹參蕭何能比。漢朝的氣運已經衰落難以恢復,他意志堅決終因軍務繁忙殉職。

(1)清代發明家擴展閱讀:

《三國志》才是真正可信的史書,作者陳壽在《諸葛亮傳》後面加個跋,說諸葛亮行政工作做得非常好,對人很忠實,對劉備的知遇之恩,他一生都願意為劉備肝腦塗地,而且他一輩子對人很寬厚,法律嚴而公平,但加了一句話「將略非其所長」,意思是說打仗並不是他的長處。

這就與《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形象不一樣了。羅貫中在小說中創造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事跡,但歷史上的諸葛亮不是羅貫中所寫的諸葛亮,更不是京戲中的諸葛亮。

前後兩篇《出師表》分別表現了在不同的背景下,諸葛亮率師出征的心情。《前出師表》是在北伐前夕,諸葛亮表達了受劉備託孤之重,叮囑後主治國用人的原則,似乎已預見日後蜀漢面臨的困境。這是老臣嘔心瀝血的忠悃之作。

《後出師表》則是他決心在關中渭上屯的長期抗敵的前夕所作。蜀漢人才凋零,其實已無能恢復中原,知其不可而為之,諸葛亮的心情等於是在作最後的告別。這兩篇文字反映了諸葛亮走入不可逆轉的悲劇,但是也正因為他這番心情,千百年來,讀者對他不能不肅然起敬。

『貳』 我國著名的書法家及其作品有哪些

著名書法家有王羲之、黃庭堅、顏真卿、鍾繇、柳公權等。

一、王羲之

1、人物簡介

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2、代表作介紹

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聖王羲之在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也稱《蘭亭序》、《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

公元353年4月22日(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

王羲之將這些詩賦輯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並揮寫了一篇《蘭亭集序》。

唐太宗對他推崇備至,曾親撰《晉書》中的《王羲之傳論》,推頌為「盡善盡美」。還將臨摹本分賜貴威近臣,並以真跡殉葬。

二、黃庭堅

1、人物簡介

黃庭堅(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

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

2、代表作介紹

《松風閣詩帖》是黃庭堅七言詩作並行書,墨跡紙本,縱32.8厘米 橫219.2厘米,全文計29行,153字。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松風閣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靈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稱樊山,是當年孫權講武修文、宴飲祭天的地方。

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九月,黃庭堅與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經松林間一座亭閣,在此過夜,聽松濤而成韻。

三、顏真卿

1、人物簡介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唐朝名臣、書法家,秘書監顏師古五世從孫、司徒顏杲卿從弟。

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

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

2、代表作介紹

《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是唐天寶十一年(752年)由當時的文人岑勛撰文、書法家徐浩題額、書法家顏真卿書丹、碑刻家史華刻石而成,是楷書書法作品。現今保存於西安碑林第二室。

此碑共三十四行,滿行六十六字,內容主要記載了西京龍興寺禪師楚金創建多寶塔之原委及修建經過。整體秀美剛勁,清爽宜人,有簡潔明快,字字珠璣之感。用筆豐厚遒美,腴潤沉穩。

橫細豎粗,對比強烈;起筆多露鋒,收筆多鋒,轉折多頓筆。結體嚴謹道密,緊湊規整,平穩勻稱,又碑版精良,存字較多,學顏體者多從此碑下手,入其堂奧。

四、鍾繇

1、人物簡介

鍾繇(yáo)(151年-230年),字元常。豫州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漢末至三國曹魏時著名書法家、政治家。

鍾繇擅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推動了楷書(小楷)的發展,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鍾繇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王羲之等人都曾經潛心鑽研其書法。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並稱為「鍾王」。

2、代表作介紹

又名《戎路表》、《戎輅表》,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鍾繇六十八歲時寫。內容為得知蜀將關羽被殺的喜訊時寫的賀捷表奏。此系最能代表鍾書面貌的一帖。《宣和書譜》說:「楷法今之正書也,鍾繇《賀克捷表》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

五、柳公權

1、人物簡介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朝中期著名書法家、詩人,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

柳公權的書法以楷書著稱,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匯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

2、代表作介紹

《玄秘塔碑》,全稱《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並序》,是唐會昌元年 (841年)由時任宰相的裴休撰文,書法家柳公權書丹而成,為楷書書法作品。現今保存於西安碑林第二室。

《玄秘塔碑》共28行,每行54字。敘大達法師在德宗、順宗、憲宗三朝所受恩遇,以紀念大達法師之事跡而告示後人。其結體緊密,筆法銳利,筋骨外露,陽剛十足,字跡如刀刻一般,且筆畫粗細變化多端,風格特點顯著。

《玄秘塔碑》為柳公權書法創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標志著「柳體」書法的完全成熟,歷來被作為初學書法者的正宗範本,對後世影響深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書法家

『叄』 如果大發明家戴梓不亡,大清朝能否稱霸世界,列強都要俯首

我覺得不可能。大清朝的滅亡是由於多方面的綜合因素造成的,有版政治經濟文化還權有對外方面,僅僅一方面根本不能改變大清腐朽落敗的朝政。到了大清王朝,中國人還是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對外來文化一味的排斥。看不起國外的一些武器裝備還有機器工業,認為都是不好的。這樣一味地閉關鎖國,怎麼可能會稱霸世界?

最後戴梓英年早逝,雖然留下了一些武器裝備,但是卻再也不能為大清王朝貢獻力量。戴梓的死,非常可惜,如果他不死的話,大清王朝可能存活更久。戴梓會研究出許多先進的武器,足以對抗列強的入侵,至少不會讓大清王朝在歷史上畫下那麼不堪的句號,也能夠與列強搏一搏。

『肆』 是什麼冤案改變了清朝發明家戴梓的一生

中國是強國這個優勢自清朝後期就逐漸衰落了,直到1949年建國經歷一系列改革才到世界大國的地位。晚清時連自保都成問題,可以想像被八國聯軍入侵時,當年的萬國之主怎麼也想不到竟會淪落如此地步,當然也得承認,是武器的絕對落後造成了這一結局,其實晚晴中國武器的落後,康熙還是有點責任的!

當然有人會說,康熙那會國家很強盛呀,怎麼可能怪到他的頭上呢?的確,康熙執政期間,抗沙俄,平三藩、打准葛爾,統一全國,一生功績頗豐,所以他更是中國千古一帝之一,但他卻犯了個錯誤,確切的說,是整死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戴梓。

戴梓,1649年出生,浙江杭州人,是清朝時期著名的軍火家、發明家,他發明的武器在為康熙平定三藩、抵禦沙俄其了重要作用,康熙時期中國能屹立於世界,很大部分原因就是武器強盛,而戴梓就算武器的發明者。

戴梓,這位天才火器學家,也出身於官吏之家,幼年經常隨父親出入軍營,對各種鳥銃火器極為感興趣,加上聰明好學,年少之時就研製出了百步穿楊的火器,並在康熙年間發明了二十八連珠火銃。

據說這種武器的設計十分巧妙,形狀很像琵琶,能夠連續射擊28發子彈,不僅解決了舊式火銃用火繩點火,容易遭受風雨潮濕影響的難題,同時也具有能夠連續射擊的優點,使用方便,能夠提高戰鬥力,威力和優越性超過當時世界強國的同類火器。也說這種武器是原始的機關槍。

戴梓把製造的連珠鳥銃,獻給清政府,這是一種早期的自動射擊武器,但是在康熙大帝這位英明君主朝代,這種先進武器不但未得到推廣,而且連實用的機會都沒有,其實物只能藏於家中。

這是為何呢?究其原因有很多,又不好妄自揣測,但有一件擺在明面上的事。戴梓這個人比較爽快,喜歡直來直去,說話不會拐彎抹角,由於他名氣越來越大,得罪的人也越來越多,最先他發現「連珠火銃」時擔心這樣的武器流入社會,會給人類造成災難,所以他一直隱瞞者,後來他的政敵知道後報告康熙,還添油加醋的說了一番,康熙信以為真。

康熙本身就疑心重,他質問戴梓為何有秘密武器不上報,戴梓回答說:「這東西殺傷力巨大,如若流入社會,必定危險到皇上您的安全。」康熙一聽大怒,這不要去幫助別人來攻打自己嗎?念在他往日的功勞上,康熙把他給流放了。也許康熙也是怕這種厲害的火器威脅到滿清騎兵,威脅皇位。戴梓被罷官流放到遼東,那裡生活極其艱苦,而且貧病交加,不久便與世長辭,年僅77歲。失去戴梓的大清朝沒能在有新的武器發明,漸漸的便落後於西方國家,直到後來才有八國聯軍侵華,清朝毫無還手之力的悲劇。

天才的命運,大多悲慘,戴梓非常艱難地生活了三十多年,窮得只能「鬻書畫賣文自給,常冬夜擁敗絮卧冷炕,凌晨蹋冰入山拾榛子以療飢」。七十七歲時,戴梓才被皇帝赦免,不久後便因貧病交加,溘然辭世。一代天才火器學家就此與世長辭。

『伍』 元代、明代、清代有哪些發明家

郭守敬是中國元代著名的科學家,他發明了簡儀等多種儀器,並制定了一部精良的歷法——《授時歷》。黃道婆(1245—1330年)元代棉紡織家。徐光啟(1562-1633),字子先,號玄扈,謚文定。明松江人,漢族。萬曆三十二年(1604)進士。通天文、歷算,習火器。徐光啟在天文學上的成就主要是主持歷法的修訂和《崇禎歷書》的編譯。
明代火器發明家 趙士禎 趙士禎(1552———1611),字常吉,號後湖,樂清市(縣城)人,明代火器發明家。他發明的「火箭溜」、「制電銃」、「鷹揚炮」等,在當時抗倭戰斗中發揮了強大的作用,他著的《神器譜》、《備邊屯田車銃儀》等書,受到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高度評價。然而趙士禎進入仕途憑借的是精湛的書法藝術。據記載,他在太學讀書時偶爾寫詩於扇上為宦官所得,獻給萬曆皇帝「大得欣賞」,遂於萬曆六年(1578)被封鴻臚寺主管,「後進為中書舍人」。
徐壽 (1818~1884)清代科學家,精於數學和工程技術,與同時代科學家華蘅芳共同製造出中國第一台蒸汽機,又製成木殼輪船「黃鵠」號,這是中國近代科學技術史上的一項新成就。1871年徐壽翻譯出版了《化學監源》等6部書。
清代火器發明家戴梓 清朝發明家黃履庄(1656—?年),江蘇揚州人。自幼聰穎,尤其喜歡出新點子。他七八歲在私塾讀書時,曾經背著塾師,偷偷拿走木匠的刀子和鑿子,雕刻出一個高約一寸的木人。把木人放在桌上,它能自動行走,手足都會動,觀者都說它很神奇。黃履庄十餘歲時,父親去世,黃履庄就到了廣陵(今揚州市廣陵區)他舅舅家,與姑表兄弟戴榕(字文昭,1656—?年)同處,兩人同年同月同日同時辰出生(奇得很!)。他因此接觸到了西方的數學和物理學,製作技藝大有長進。他曾做了一些小東西給自己玩,見者多出重價購買。但他體質虛弱,不耐過多勞動,不得不放棄此項愛好,因此他的作品不可多得。 戴榕曾看到黃履庄製作了一輛雙輪小車,長三尺餘,可坐一人,不用推它就會自己行走;若停住了,只要用手拉動軸旁的曲拐,它又會繼續行走,每天可行走八十里。黃履庄還製作了一隻木狗,把它放置在門旁,可像真狗一樣卷卧,有人進門,觸動機關,木狗就會叫個不停,叫聲與真狗相類,人們很難辨其真偽。他還製作了一隻木鳥,把它放在竹籠中,自己會跳舞飛鳴,叫聲像畫眉鳥,凄越動人。黃履庄還製作了一個水器,把水灌進器中,水就會像線一樣自下向上射出,高五六尺,一個時辰後水流也不會斷。他還製作了很多其它玩具,不能悉載。 有人見黃履庄能製作出這麼多的奇巧東西,懷疑他必定有異書或有異傳。可戴榕與他相處了很久,沒有看到他有什麼異書。戴榕也問過黃履庄,他的技藝是向誰學來的。可黃履庄告訴他,他根本就沒有師傅。其實,黃履庄是因為喜歡思考,善於思考。戴榕曾對他滔滔不絕地說話,他則仔細地聽著。他思考問題若不得解,必定會整夜不眠,擁衾而坐,直到找到答案才罷休。 黃履庄還設計過驗冷熱器(即溫度計,能分別氣候,驗測葯性),驗燥濕器(即濕度計,可預測天氣陰晴),瑞光鏡(即聚光鏡,大者口徑達五六尺,夜以一燈照之,光射數里,其用甚巨。冬月人坐光中,遍體生溫,如在太陽之下)、望遠鏡和顯微鏡等光學儀器,多級螺旋水車(用於農田灌溉)等。著有《奇器圖略》等。

閱讀全文

與清代發明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