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創造心理學研究方法有何意義
關於心理學研究方法的思考,一直支撐著心理學研究方法不斷自我調整,自我完善。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心理學界普遍把心理學研究方法看作是進行心理學研究的技術或手段,而關於心理學研究方法本身價值的思考卻不多。而對心理學研究方法的歷史性怎樣,文化性怎樣,民族性怎樣,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的思考 ,對心理學研究方法的發展都具有特別的意義。
② 什麼是創造心理學
創新是一個抄民族進步的襲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
知識經濟時代是發揮人們大腦創造潛能的偉大時代,21世紀是嶄新的創造世紀,培養和訓練人們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心理是新世紀創新的重要前提。
實際上這還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
③ 心理學是專門研究什麼的!!
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心理學是側重研究人得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心理是腦的機能,專是對客觀屬現實的反映。人類有高度發達的大腦,隨著科學研究的進步,人腦的結構和機能與心理現象之間的聯系逐漸被發現。
大量的研究還發現,正常人的半球功能有分工:左半球通常控制言語過程,如言語、閱讀、書寫、數學運算和邏輯推理;而有半球通常控制如空間、音樂、藝術、想像和創造力等非言語過程。心理現象作為腦的機能是一=以活動的形式存在的,它以腦的神經活動為物質基礎。腦的神經活動是生理的、生化的過程,而心理活動則是在這些過程中發現的對現實外界刺激作用的反映,是對外界信息的加工。
心理學是人類為了認識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門基礎科學。人的心理現象比自然現象和生物現象更為復雜,其表現形式各種各樣,它們之間的關系也紛繁復雜。但是心理現象又是人們所洞悉的,具有規律可循的,並且是能夠正確認識的。一般可將心理現象分為既有區別而又緊密聯系的兩個方面: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徵。
④ 心理學主要研究什麼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兼顧突出的理論性和應用(實踐)性。
心理學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其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思維、人格、行為習慣、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發生關聯。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另外,它還與神經科學、醫學、哲學、生物學、宗教學等學科有關,因為這些學科所探討的生理或心理作用會影響個體的心智。實際上,很多人文和自然學科都與心理學有關,人類心理活動其本身就與人類生存環境密不可分。
心理學家從事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影響行為。應用心理學家還有第五個目的——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這些目標構成了心理學事業的基礎。
⑤ 創造心理學最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英國的高爾頓來1870年發表的《遺傳源的天才》一書是創造心理學的第一個科學文獻。
創造心理學(psychology of creation),從心理學角度對人類創造活動的情緒和規律進行探索的理論。研究人在創造活動中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是心理學與思維科學、腦科學、創造工程學、行為科學等多學科相互交叉而形成的學科,心理學的分支學科之一。
⑥ 心理學研究的任務是什麼
心理學研究的基本任務是:
1、描述心理事實。描述心理事實,是對心理現象進行科學研究的第一步。它的主要任務是從科學心理學的角度對各種心理現象進行科學界定,以建立和發展心理學中有關心理現象的一個完整的、科學的概念體系。
2、揭示心理規律。科學的心理學不能只限於描述心理事實,而應從對現象的描述過渡到對現象的說明,即要求揭示這些現象所遵循的規律,這是對心理現象進行科學研究的更深入的一步,也是最主要的一步。
3、預測和控制。對心理現象的描述和對心理規律的揭示,都屬認識范疇,我們不僅要認識世界,還要改造世界(包括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因此,在認識心理現象和規律的基礎上,我們還要運用這些認識成果於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之中。
這就需要將心理規律運用到實踐中,這部分內容也就成為心理學研究任務的又一必要的組成部分。這方面任務歸結起來就是指導人們在實踐中如何了解、預測和調控人的心理。
(6)創造心理學是研究什麼的擴展閱讀:
心理學研究是指研究人類自我思維、行為方式認知,研究人類怎樣感知外界信息和怎樣進行信息內化處理的心理和行為的規律的研究。
中國幸福學認為,人有三種本性,即求生的本性,懶惰的本性和不滿足的本性。心理學研究的本質就是有關人的本性對人的行為影響的研究。
類別:
1 實驗心理學:是最早發展起來的心理學分支,它藉助科學的實驗方法,研究科學心理發展初期的那些傳統課題。如感覺,知覺,學習,動機和情緒等。
2 認知心理學:致力於研究人的高級心理過程,如記憶,推理,信息加工、語言、問題解決、決策和創造性活動。用科學的創造方法探討內部心理活動的規律。
3 人格心理學:研究個人獨特的心理特徵和個體行為的穩定性特徵,同時也探討人格形成的心理因素和對人格特徵進行測量、評估和培養。
4 發展心理學:研究心理學的發生,發展規律。一般以人的整個生活歷程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人在不同發展階段上的不同的心理特點,但廣義的講,它也包括動物心理學。
5 學校心理學:通常在中小學工作,對在學校中學習困難、適應困難或有某種問題行為的學生進行振動和輔導,並協助家長和教師解決學校有關的問題。
⑦ 創造心理學發展近況
心理科學分支學科之一。指研究人們在創造過程中心理活動的特點和規律的一門學科。它是以心理學為主體,綜合了文化學、社會學、教育學、生理學等學科中有關人的創造力、創造性、創造過程、創造方法以及影響創造的各種因素而形成的一門綜合性科學。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是研究創造性思惟的先驅,他寫的《工具論》,創立了抽象思惟的科學即形式邏輯。法國哲學家笛卡爾(René Descartes,1596~1650年)、英國哲學家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年)、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年)等對科學思惟進行過探索,並有所建樹。20世紀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向創造心理(如思惟)研究提出了進一步的客觀要求,現代心理學和腦科學的發展為這一研究進一步提供了科學基礎。1941年,美國青年奧斯本在總結自己多次提出革新建議經驗的基礎上,出版了《思考方法》一書,提出了一項極有效的創造性思惟的方法──智力激勵法,在全世界廣為傳播。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瑞士等國家相繼成立了創造研究中心和基金會,創造心理學研究也隨之發展成為一門專門研究領域。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們競相探索創造心理的奧秘,研究工作迅速開展並逐步深入,關於探討創造、發現、發明心理過程的專著和論文大量涌現,提出了各種揭示創造心理過程的理論,如「聯想創造理論」、「模仿理論」、「腦力沖擊理論」、「阻塞理論」等等。當時,作為一門獨立的系統的學科──創造心理學,還在形成和完善之中,主要還在20世紀40年代所劃定的人格心理學研究的范圍內進行研究。以後,中外學者對創造性思惟潛心求索,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歸納起來,關於創造心理學研究的主要課題和成果有:①創造性思惟的過程。其中包括美國心理學家沃勒斯提出的「准備-孕育-明朗-證實」創造四階段論,得到了許多科學家和心理學家的肯定;奧斯本提出的「決定定向-搜集材料-分析材料-產生構思-醞釀-綜合-證明」七階段理論;中國生物學家楊紅柯提出的「實踐-歸納-理想-演繹」四階段理論;中國學者提出的「定向-逼近-成型-引深」創造思惟四階段公式。②創造思惟的方式。一般認為有集中性思惟和發散性思惟兩種。③創造性思惟的智力結構。這里主要是指大腦的單項能力,如觀察力、記憶力、判斷力、想像力思考力等;還有思惟的復合能力,如綜合思惟能力、實際創造能力、創造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社交能力、信息處理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④創造性思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創造能力,包括創造性思惟和創造性想像,創造能力藉助於聯想、想像、直覺、靈感等實現突破性的創新成果;非智力因素,如情感、興趣、意志、性格等,對創造活動也有著重要的作用。以上研究課題和成果已遠遠超越了人格心理學的研究范圍,人們的創造行為受到智慧、動機、情緒、性格、家庭、學校與社會等因素的交互影響。至20世紀70年代, 創造心理學被公認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世界各國對它極為重視。
⑧ 俞國良的<創造心理學>的主要觀點是什麼主要內容是什麼
俞國良在1996年出版的來《創造自心理學》一書中,根據國內外的研究,提出創造型學生個性的主要特徵:(1)興趣廣泛,對創造有強烈的好奇心;(2)目標專一,有毅力,這主要表現為堅持不懈地努力,為達到目的而百折不撓,敢於冒風險而標新立異;(3)獨立性強,喜歡獨立行事,有強烈的獨立性要求;(4)自信心強,深信自己的作為是有價值的;(5)對創造充滿熱情,有高度的責任感,感情易沖動且精力旺盛;(6)一絲不苟,他們總是嚴峻地審視周圍,孜孜不倦地探索未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