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造紙是誰發明

造紙是誰發明

發布時間:2020-12-26 07:40:03

A. 誰是造紙術的發明者-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紙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紙是用以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製品。一般由經過制漿處理的植物纖維的水懸浮液,在網上交錯的組合,初步脫水,再經壓縮、烘乾而成。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根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中國已經有了麻質纖維紙。質地粗糙,且數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1)造紙是誰發明擴展閱讀:

直到東漢和帝時期,經過了蔡倫的改進,形成了一套較為定型的造紙工藝流程,其過程大致可歸納為四個步驟:

第一是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鹼液中脫膠,並分散成纖維狀;

第二是打漿,就是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並使纖維帚化,而成為紙漿;

第三是抄造,即把紙漿滲水製成漿液,然後用撈紙器(篾席)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濕紙;

第四是乾燥,即把濕紙曬干或晾乾,揭下就成為紙張。

漢代以後,雖然工藝不斷完善和成熟,但這四個步驟基本上沒有變化,即使在現代,在濕法造紙生產中,其生產工藝與中國古代造紙法仍沒有根本區別。

造紙技術的發展主要體現兩個方面:在原料方面,魏晉南北朝時已經開始利用桑皮、藤皮造紙。到了隋朝、五代時期,竹、檀皮、麥桿、稻桿等也都已作為造紙原料,先後被利用,從而為造紙頁的發展提供了豐富而充足的原料來源。

B. 造紙術是誰發明的

造紙術是蔡倫發明的,到了東漢,蔡倫在前人的基礎上,總結製造麻內紙技術的經驗並進行容技術革新,組織生產了一批質量更好的麻紙。不僅如此,他還突破了木本韌皮纖維的造紙技術,主持研製成功楮皮紙,使得造紙原料更為廣泛,推動了造紙術與造紙業的發展。

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除麻紙、楮皮紙外,又製造出桑皮和藤皮紙;中原地區則普遍使用竹簾床模具抄造,使得紙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書寫材料。

(2)造紙是誰發明擴展閱讀:

中國紙與書卷早在2世紀便已傳到越南。在漢末、魏晉時期,越南北部地區已能造紙。據德國漢學家夏德研究,當時大秦不會自行造紙,所獻紙為其在越南所采購,「東羅馬使臣或亞歷山大城商人來中國廣東通商,途經越南時,將當地所造沉香、皮紙充作本國物品向中國朝廷作為進貢禮物」。

越南南方的紙是由北方輸入。宋元以後,南方也可以造紙。陳朝藝宗紹慶元年(1370年),曾派遣使臣將所產紙扇送給明太祖朱元璋。清雍正年間,越南曾回贈清帝金龍黃紙二百張。晚期越南版書籍多以竹紙印刷,而此紙也與中國紙類似。

C. 造紙術最初是誰發明的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對促進世界文明發展有重大作用。關於蔡倫與造紙術版的關權系,當今有兩種不同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他是造紙術發明者,第二種意見認為西漢初已用紙代簡,蔡倫只是造紙術革新者。現在看來第二種意見是正確的,因早在蔡倫200年前的西漢初即已有用於書寫的麻紙。蔡倫的貢獻是組織並推廣了高級麻紙的生產和精工細作,促進了造紙術發展,但「造意用樹膚以為紙」者,倒有可能是蔡倫或其尚方下屬。皮紙用樹皮纖維製成,其技術難度比麻紙更大。蔡倫的貢獻就在於使皮紙生產在東漢發展起來。麻紙及皮紙是漢代以來1200年間中國紙的兩大支柱,中國文化有賴這兩大紙種的供應而得以迅速發展。
至晉代(4世紀)時,紙已最終取代帛簡成為主要書寫材料。蔡倫在促進麻紙及皮紙生產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他雖不是造紙術發明者,但作為技術革新者和組織推廣者的歷史地位應予肯定。

D. 我國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發明者是誰

是蔡倫。

東漢元興元年()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在造紙術發明的初期,造紙原料主要是樹皮和破布。當時的破布主要是麻纖維,品種主要是薴麻和大麻。據稱,我國的棉是在東漢初期,與佛教同時由印度傳入,後期用於紡織。當時所用的樹皮主要是檀木和構皮(即楮皮)。

最遲在公元前2世紀時的西漢初年,紙已在中國問世。最初的紙是用麻皮纖維或麻類織物製造成的,由於造紙術尚處於初期階段,工藝簡陋,所造出的紙張質地粗糙,夾帶著較多未鬆散開的纖維束,表面不平滑,還不適宜於書寫,一般只用於包裝。

直到東漢和帝時期,經過了蔡倫的改進,形成了一套較為定型的造紙工藝流程。

(4)造紙是誰發明擴展閱讀:

到了東漢,蔡倫在前人的基礎上,總結製造麻紙技術的經驗並進行技術革新,組織生產了一批質量更好的麻紙。不僅如此,他還突破了木本韌皮纖維的造紙技術,主持研製成功楮皮紙,使得造紙原料更為廣泛,推動了造紙術與造紙業的發展。

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除麻紙、楮皮紙外,又製造出桑皮和藤皮紙;中原地區則普遍使用竹簾床模具抄造,使得紙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書寫材料。隋唐五代時期是麻紙的全盛時期,而雕版印刷的發明更進一步促進了紙業的興旺。

唐末南方製造出竹紙,這一時期還發明了在色紙面上飾以金銀粉的金花紙、水紋紙和砑花紙。宋元時期皮紙與竹紙由於技術的進步而成為主要紙類,麻紙則因原料問題開始衰落。明朝是造紙術的集大成階段,其技術也被宋應星在《天工開物·殺青》中記載下來。中國造紙術在發明之後,開始向外傳播到世界各地。

E. 造紙技術是誰發明的

在古代,各種材料的書,這個興起,那個淘汰,經過了好幾千年,最後,終於出現了紙。從此,寫字、印書就有了專門的材料。

於是,原來的竹簡、帛書也就完成了它的歷史任務;紙草書、皮書等等,也退出了歷史舞台,開始出現了新的書籍。

紙的產生

紙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

說到紙的發明,大家就會想起造紙技術的革新家蔡倫。蔡倫是湖南桂陽——現在的耒陽人。他是漢朝的一個官。開始當太監,後來擔任尚方令,管理宮廷里的各種日常用品的製造和供應工作。那麼,他是怎樣想起要造紙的呢。

這裡面有個「赫蹄」的小故事。

西漢末年有個女子叫趙飛燕,長得很漂亮,就被召到宮里,漢成帝看了,非常喜愛,於是當了昭儀。當時,宮中有個女官叫曹偉能,和漢成帝生了個孩子,趙昭儀知道了,非常妒忌,就派人把孩子扔了,又把曹偉能關了起來,給她一隻綠色的小盒子,裡面是用「赫蹄」包著的兩顆毒葯。上面寫著「告偉能,努力飲此葯……」就這樣,曹偉能被逼服毒死了。

那麼,這「赫蹄」是什麼呢。

原來,它就是繅蠶絲時,在竹簾上余留下來的絲綿製成的絲綿紙。

還有一件事那是1957年5月。有一天,陝西省西安市郊灞橋瓦廠的工人,在挖土的時候挖到了一座漢朝時候的墳墓,裡面藏著許多古代文物,其中發現了一些米黃色的古紙。後來經過幾次化驗,專家研究,確定原來這種紙是用麻製成的。因為發現在灞橋,所以就叫它為灞橋紙。

大家知道,我國古代是用絲綢和麻布做衣服的,因此,不可能用大量的絲綿和麻來造紙。同時絲綿造的紙價錢太貴,麻制的紙又厚又粗糙,都不適合寫字,所以這兩種紙一直沒有發展起來。

蔡倫是一個既能寫詩、又會做文章的人。所以,他非常了解用竹木、絲綢寫字的困難。於是,他總結了前人造紙的經驗,帶領工匠們用樹皮、麻頭、破布和破魚網等作原料造紙。經過反復實驗,最後成功地把紙造出來了。從此,蔡倫造紙的方法,很快就在全國推廣了。

因為紙比竹木輕巧,比絲綢便宜,又適合寫字,所以,當紙一出現,就受到了大家的歡迎。它很快代替了竹木和絲綢,成為專門用來寫字、印書的材料了。

閱讀全文

與造紙是誰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