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培養兒童的創造能力
創造力是建立在相應的心理水平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的。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專,幼兒思維發慌正處屬在直觀動作和具體的形象思維階段,抽象的邏輯思維剛剛萌芽,知識經驗欠缺。這就決定了幼兒只能進行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缺乏邏輯性的創造。小學生、中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已達到一定的水平,且辯證思維已初步形成,知識經驗漸趨豐富,因而已能作出一些有社會實用價值的發明,撰寫有創造性的科技論文和學作品等。但總體而言,與成人特別是與發明家、科學家相比,兒童的創造力仍然處於在較低水平。
❷ 如何培養學生創造能力
培養創造型人才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創造型人才最具生命力的一種特殊素質。主要是指能產生新設想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能產生新成果的創造性技能。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國家對個人都有重要意義。二十一世紀是科學與技術革命更加深入的社會,是一個競爭更加激烈、變化更加迅速、創新更層出不窮的社會。這樣的一個社會,對於我國這樣一個要躋身世界發達國家行列的發展中國家來說,非有成千上萬具有創造能力的人才難當此任。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我認為,在素質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改革阻滯學生創造力發展的教育方法 阿瑞提對創造力的培養提出其獨特的見解,認為擺脫禁錮的理性思維,讓學生自由思維是培養創造力的重要條件。而我國教育長期使用的教學方法缺乏啟發性和民主性,無法讓學生自由思維,這是造成我國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創造型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教育工作者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應大膽解放思想,突破應試教育思想和傳統教育方法,引導學生自己去學習、去思考,去發現、解決問題,重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 科學發明往往從觀察開始。青黴素的發明者,英國著名的細菌學者費萊明說:我之所以能發現盤尼西林,是從一次偶然的觀察中產生的,我的唯一功勞,是我沒有忽視觀察。一個有創造成就的人,必定是一個善於觀察的人。因此,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觀察事物,告訴他們處處留心皆學問的道理。要啟發他們觀察重要的現象和環節,養成他們善於從隱蔽的細節中,經過思考,探索事物本質的習慣。 想像是一切心理功能的皇後。沒有想像就沒有創造,就沒有人類的進步。列寧也說:想像是極其可貴的品質。它對於創造能力的發展有重要意義。然而心理學研究卻表明,一般人只使用了大腦想像區的十分之五。青少年身上蘊藏著豐富的想像力。作為教師,要充分挖掘學生想像的潛力,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對學生的奇思異想,不要冷嘲熱諷,要給予鼓勵。教師要給學生想像力的發展提供寬松的環境,使他們的想像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更加絢麗,更加美妙多姿。 二、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心理學的最新研究表明,高智商不一定會帶來成功,而人的情感商數,也就是非智力因素卻能影響人的一生。一個人能否事業有成,智商只有20%的決定作用,情商佔80%。大量事實證明,許多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並非是智力上的原因,而是非智力因素的缺陷所致。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注意學生以下幾方面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1、 學習興趣。興趣是調動人的積極性的能源,是事業成功的秘訣之一。很多科學家之所以能作出那麼大的成就,原因也是他們對科學有深厚的興趣。達爾文在自述中說:對我後來 發生影響的是,我有強烈的多方面的興趣,迷戀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並沉醉在其中。可見,興趣的力量有多大。 2、熱情。熱情可以點燃智慧的火花,是創新的翅膀。沒有對科學寄寓很大的熱情,是很難攀上高峰的。黑格爾講過:要是沒有熱情,世界上任何偉大的事業都不能成功。為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深刻的體驗,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意向。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創設相應的情感環境,如主題班隊會等對學生的自豪感、榮譽感、集體主義情感的熏陶,有很大作用。對這些活動的作用,教師應能充分認識到。 3、毅力。一個人單憑熱情和愛好是不夠的,還必須有頑強的毅力,否則達不到創新的目的。堅強的毅力,是人才成長、事業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質,凡是有建樹的科學家幾乎都有百折不回的精神。堅強的毅力,是通過克服各種障礙取得的。人在克服困難過程中,可以產生一種非凡的抗沖擊力,長期磨練可以使人的耐挫力增強。因此,教師應通過加強挫折教育來培養學生堅強的毅力。 三、鼓勵學生廣泛地學習 創造需要廣博的知識,學愈博則思愈遠,知識越廣泛,新思想和新觀念越容易產生。因此,鼓勵學生廣泛學習,掌握不同學科極其交叉知識,將更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福井謙一強調說:學過了東西,將在什麼時候,以什麼形式發揮作用是難以預料的,如果把知識比作植物的話,各種的地下莖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相連接起來所以我認為廣泛的學習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博覽群書,集思廣益,從小就養成不偏科,文理兼學的習慣,只有閱讀了大量的書籍,掌握寬厚的基礎知識,學習的知識才容易產生遷移,才能為創作發明奠定良好的基礎。如果沒有廣泛的閱讀和學習,只為考試而讀書,學生則容易變成沒有個性和創造力的書獃子。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創造不是在緊張壓抑的氛圍中產生的,而是在鬆弛、寬容、令人愉快的環境中迸發的。對學生來說,寬松民主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利於其良好個性的形成和發展;而且有利於創造思維的萌芽與發展。因為只有融洽民主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敢於向老師提問,才敢於向老師陳述自己的觀點,才敢和老師辯駁。而老師的鼓勵和贊揚往往又是學生提出問題,激發學生興趣和增強自信心的動力。作為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師生關系與學生個性,創造思維發展之間的關系,為學生創造力發展營造寬松的精神環境。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最主要的一點是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師道觀念,做到:第一,尊重學生的人格,放棄師道獨尊的架子,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在人格上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在講授問題時,要保持平等的態度,使學生有話敢說,這樣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才容易迸發出來。第二,要淡化權威意識,要有寬容和虛懷若谷的長者風范,允許學生懷疑教材,反駁師說,突破經典,離經叛道,諒解失誤過失,贊賞勇敢精神,寬容頑皮淘氣,欣賞其一家之見的特長表現。最後,要尊重、理解、信任學生的創造。
❸ 怎樣培養學生創造力
培養創造力的一些主要思路,供參考:
1.增強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決定一個人想不想創新的問題。因此,要開發創造力,首先要增強和提高人的創新意識。人的創新意識有兩種:一是主動性創新意識,一是被動性創新意識。主動性創新意識,是指不需來自外部的推動,主體的意識就可以有效地驅動個體去創新,創新活動是主體自身需要的一種意識,穩定、持續、主動、習慣化是它的特點。
被動性創新意識是指主體受外部的推動而產生的創新意識。例如,接受交給自已完成的指令性科研問題、開發任務或項目。這類被動性創新意識同樣也會對創新活動產生推動作用,主要是創造主體有責任感,有成功的願望,有勝任的能力。
2.掌握創造方法
創造方法是創新活動成功經驗的總結和歸納,並上升為工具性的創造方法論。創造方法一舉擊破了創造的神秘氣氛,使普通人藉助創造方法亦能涉足創造活動,掌握創造方法是開發創造力的好思路。
3.培養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乃創造力的靈魂,培養創新思維是創造力開發的關健。美國創造力開發公司總裁、創造學家羅傑.馮奧奇說過:「如果你對創造性思維持冷淡態度,你就不會認識到在一個發展變化、日新月異的世界上,激發和應用新設想是至關重要的生存技能。」
4.優化創新人格
前面講到, 創新思維乃創造力的靈魂,而創新思維的靈魂又是什麼呢?那就是創新人格!這是因為人是創造萬物的主體,是一切創新活動的認識者、發出者和操作者,忽視創新人格的優化,開發創造力將是舍本求末倒置的。
5.形成創新環境
創造力開發離不開一個好的環境,尤其是個體創造力開發。因為人的行為是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產物。美國創造學家阿瑞提認為:「適宜的氣候和環境能極大地促進創造。」
6.創新成果展示和創新人物示範
經常進行各級各類的創新成果展示,對創新方面取得成績的人物進行表彰、鼓勵和獎勵,達到示範作用的目的,都對創造力的開發很有推動作用。
奇思妙想玩轉發明課程,以科學的形式與方法,解密孩子的創造力基因,激發他們的創新靈感,為他們摘取人生第一件發明;為中考培養科技特長生,為留學移民增添專利加分強項,為高考各重點大學自主招生挖掘創新潛質。
❹ 創造力怎樣培養
個人認為是可以培養的。
每一個人的創造力都起始於嬰幼兒時期,這一階段的孩子如同一張未被玷污的白紙,看待事物的角度區別於成人,能夠發現我們忽略的美。孩子本身也有極強的好奇心,在這一心理的驅使下,樂意去探索、樂意去發現、樂意去創造。
3、讓孩子多動手動腦
我們可以帶領孩子一起去做手工,既可以動手又可以動腦,有助於孩子的創造性發展。比如壘積木、剪窗花、折紙、串珠子等手工活動,這些都有助於孩子發揮想像力,增強孩子的創造力。
創造能力是我們每個人不可或缺的能力,從小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會對他們長大後事業的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想學習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米媽談育兒」,我是魏華,也是米媽,是兒童學習力專家,實戰派親子教育專家,暢銷書《不急不吼,輕松養出好孩子》的作者。
❺ 幼兒創造能力如何培養
一、巧設環境,培養幼兒的創新興趣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幼兒年齡小,經驗缺乏,學習中以無意注意為主,他們極易被感興趣的內容所吸引,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創設一個個引人入勝、能激發幼兒好奇心和興趣的良好環境(利用花壇、走廊、牆角為孩子設立植物角、動物角、科學角、活動角等),引發幼兒探索的興趣,這樣也就為幼兒自主參與探索幼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如在活動角,教師為幼兒准備了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水和小瓶。幼兒任取顏色相互搭配,便可發現,瓶中的顏色一會兒變深,一會兒變淺,一會變綠,一會變紫,十分奇妙,孩子們一下子對顏色的變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在幼兒了解和掌握了配色的方法後,為進一步提高對配色活動的興趣,教師應及時為幼兒准備相應的宣紙和剪好的各式服裝外型。用配置的顏色裝飾服裝後,一個小朋友還興奮地告訴我:「老師,這裙子上的綠色、紫色都是我自己配的。我還能配出別的的許多顏色呢,我最喜歡這個活動角了。」幼兒一旦對所接受的事物感興趣,他們將會把學習當作一種樂趣。
二、珍惜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的創造積極性
亞里士多德說過:「求知是人的本性。」好奇、好問更是幼兒的天性,是他們萌發創新能力的起點。只有對事物好奇,才會去思考和探索,逐步發展為創新或創造的能力。
例如,小朋友經常會問:「老師,霧是哪裡來的?」「老師,你說太陽下山了,太陽真的下山了嗎?」「為什麼夏天會打雷,冬天不會打雷呢?」有時候,奇怪的問題的確把我難住了。但是此時教師決不能厭煩,用三言兩語打發孩子或乾脆批評小孩不該胡說思亂想。這樣一來,就會挫傷他們探索的積極性。
愛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樣重大的發明創造時說:「我沒有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罷了。」所以教師應特別珍惜幼兒的好奇心,發現幼兒智慧的火花,採用「助燃」方式,鼓勵孩子提問,並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想像,去創造,去尋求答案。
三、鼓勵幼兒標新立異,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不滿足已有的成果,敢於別出心裁,追求新穎奇特,這是創新活動的前提和內部動力。一次,我班王果小朋友把大海畫成紅色,並解釋說是鯊魚的血染紅的。
還有一次我要求他們學習范畫(畫一個小朋友),李平小朋友畫好示範畫後,又在旁邊加上一團黑色。當我問他為什麼要塗上黑顏色時,他回答:「那是小朋友的影子。」
諸如此類想法,看來有些不著邊際,但這些標新立異的想法恰恰展示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因此,教師應給予鼓勵,多給孩子創造、嘗試的條件和機會。
四、通過操作、實踐活動,培養幼兒創新能力
俗話說:「心靈則手巧。」對於語言能力發展還不十分完善的幼兒來說,動作是他們思維的最直接的表現形式。通過操作、實踐活動,激發幼兒的創新意識,發展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不失為一條十分有效的途徑。
例如,我發給幼兒數張彩色紙,想看看他們能用這些彩色紙折出哪些形狀。我的這個活動設計啟發了孩子們,他們折出了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許多幾何圖形和一些不規則的圖形,還充分展開想像,如三角形像雪花,圓形像桌子、餅干……在幾個小朋友帶領下,大家開始玩組合圖形:有的用橢圓形和正方形組成圓頂房;有的用三角形和長方形組成尖頂房;有的折出了不同形狀的魚;有的拼貼組合成春天的景象,等等。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充分體現,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
總之,人的創新能力是在長期的學習和訓練中逐步形成的,創新教育應從幼兒時期開始,每個幼兒都可能是小小「創造發明家」,教師應該充分認識,精心培育這些創造萌芽。
❻ 如何培養創造力
培養創造力的方式:
1,激發求知慾和好奇心,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特別是創造性想像,以及培養善於進行變革和發現新問題或新關系的能力;
2,重視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
3,培養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
對於人來說,創造力不僅是天賦和才能,而且還是一種責任。創造力不是「deus ex machina」(解決一個困難的出乎意外的方法),也不能呼之即來,由創造力富有成果的表現看來,創造力是教育、培養和實踐的結果。閱題在於洞察創造活動的全過程,為促進創造力創造先決條件。
影響創造力的因素:
1,知識,包括吸收知識的能力、記憶知識的能力和理解知識的能力。吸收知識、鞏固知識、掌握專業技術、實際操作技術、積累實踐經驗、擴大知識面、運用知識分析問題,是創造力的基礎。
2,智力,智能是智力和多種能力的綜合,既包括敏銳、獨特的洞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記憶力和靈活自如的操作力,還包括掌握和運用創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這是構成創造力的重要部分。
3,人格,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內容。它是在一個人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創造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素質。優良素質對創造極為重要,是構成創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創造力-網路
❼ 如何培養具有創造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努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發現能力,讓學生從中領悟到科學的含義及版探究科學的權方法,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解決面向全體學生,特別是面向差生的問題,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和進步。讓所有的學生掌握探究的思維方法、感受探究的樂趣,培養出我們具有創造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❽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孩子沒有創造力想像力可能是感統失調了,建議帶孩子去做個感統測評吧,如果進行感統訓練的話也可以培養孩子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