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水車發明者

水車發明者

發布時間:2020-12-26 06:09:01

『壹』 龍骨水車是誰發明

在我國的江南的一些地方,至今還在使用著一種木製的灌溉工具——龍骨水車,它的最初發明者不是近代人,更不是現代人,而是古代的一位傑出的機械發明家——馬鈞。

『貳』 龍骨水車是誰發明的

你這都不知道,,,,,,,,,,,是人

『叄』 誰發明龍骨水車

馬鈞雖然有許多傑出的發明創造,卻始終也未能受到封建統治者們的重視,反而常常受到阻撓和蔑視,才能也未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對此,馬鈞的好友傅玄曾慨嘆說:馬先生的巧,雖古時的公輸般、墨翟,近時的張平子(張衡)也比不過,但公輸般、墨翟為時所用,有益於世;平子雖任侍郎,馬先生雖為給事中,但都沒有做工官,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用人不能盡其才,實在太可惜了。盡管如此,馬鈞並沒有過多計較,而是在完成了指南車的製造之後,便又開始了一個造福於子孫後代的構思,即要發明一種新的灌溉機構——龍骨水車。

離馬鈞在洛陽的住處不遠的地方,有一片坡地,由於地勢較高,無法引水灌溉,一直荒蕪著。馬鈞覺得,如果能解決灌溉問題,則將是一片好菜地。由此,又萌發了他要發明新的灌溉機具的想法,並開始了對以往的灌溉工具的研究。

我國在東漢以前的主要提水灌溉工具是桔槔和轆轤。桔槔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應用,實際上它是一種利用杠桿原理的提水裝置。它是在井旁支一個木架,在木架上安裝一根結實的木桿,木架將木桿分成短端和長端,短端系著木桶,長端墜個石塊。當桶向上提水的時候,由於杠桿和墜石的作用,便比較省力了。轆轤則是利用輪軸原理製成的一種提水灌溉工具,它特別適用於深水井。但無論是桔槔還是轆轤,都不能連續灌溉,且效率也很低。馬鈞在研究了原有灌溉器具的基礎上認為,只有使提水工具連續動作才能提高灌溉效率。為此,他開始了新的設計和試驗。經過反復的試驗和研究,終於製造了一種新的灌溉器械——龍骨水車,完成了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一項發明。

龍骨水車又叫翻車、踏車或水車。其構造是這樣的:用木板作一個長約6.6米、寬約1.32~2.31米、高約0.33米的木槽,在木槽的一端安裝一個比較大的帶齒輪軸,軸的兩端安裝可以踏動的踏板。在木槽的另一端安裝一個比較小的齒輪軸。在兩個齒輪軸之間安裝上木鏈條(即所謂龍骨),木鏈條上栓上串板。這樣,在灌溉農田的時候,就把木槽的安有小齒輪軸的一端放入池塘或河中,人只要踏動大齒輪軸上的踏板,就可以使串板在槽里運動,刮水而上,實現了將水從低處提升到高處的目的,並且可以「更出更入」,循環不息,能連續不斷地提水。龍骨水車比原來的提水工具效率提高近百倍。特別是由於它的結構輕便靈巧,婦女兒童都能踏轉,所以很受歡迎,並迅速得到推廣應用。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提水工具。

一千多年來,馬鈞發明的龍骨水車,一直作為一種重要的農業灌溉工具,在我國的農村被廣泛的應用著。甚至在今天,江南的一些地方仍在使用著。

馬鈞的一生雖有過許多的發明創造,但一直未受到當時的統治者、官府的重視。然而,他的發明卻受到了廣大勞動人民的歡迎。後人敬仰他,稱頌他為「天下至巧」。馬鈞已作為「巧思絕世」的機械發明家永遠載入史冊。

『肆』 中國古代那個人發明了水車

中國正式記載中的水車,則大約到東漢時才產生。東漢末年靈帝時,命畢嵐回造「翻車」,已有輪軸槽板等基答本裝置。又有一說三國時魏人馬均也有「翻車」的製造(見《三國志.魏志》卷二九杜 傳裴松之注)。不論「翻車「究竟首創於何人之手,總之,從東漢到三國」翻車「正式的產生。

『伍』 龍骨水車是誰發明的

在我國的江南的一些地方,至今還在使用著一種木製的灌溉工具——龍骨水車,它的最專初發明者不是屬近代人,更不是現代人,而是古代的一位傑出的機械發明家——馬鈞。由於他改進了織綾機,發明了龍骨水車,製造了指南車、拋石機、「水轉百戲」等精巧的機械裝置,在歷史上曾獲得了「巧思絕世」的機械發明家的美稱。

『陸』 腳踏水車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應該是中國古代的就抄有的襲用於農田提水灌水用的。又叫龍骨水車亦稱「翻車」、「踏車」、「水車」,省稱「龍骨」。漢族歷史上的灌溉農具,流行於我國大部分地區。這種提水設施歷史悠久。因為其形狀猶如龍骨,故名「龍骨水車」。
龍骨水車約始於東漢,三國時發明家馬鈞曾予以改進。此後一直在農業上發揮巨大的作用。

『柒』 水車發明的時間

復水車又稱孔明車,是我制國最古老的農業灌溉工具,是先人們在征服世界的過程中創造出來的高超勞動技藝,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相傳為漢靈帝時畢嵐造出雛形,經三國時孔明改造完善後在蜀國推廣使用,隋唐時廣泛用於農業灌溉,至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僅供參考,不喜勿噴,您的採納對我幫助很大,謝謝!

『捌』 水車是誰發明的

水車又稱孔明車,是我國最古老的農業灌溉工具,是先人們在征服世界的過程中創造回出來的答高超勞動技藝,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相傳為漢靈帝時華嵐造出雛形,經三國時孔明改造完善後在蜀國推廣使用,隋唐時廣泛用於農業灌溉,至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
採納哦

『玖』 古代風力水車的發明

明清出現廠風力水車的記載。風力水車的動力裝置是風帆,工作機的構造與內龍骨水車相同。明容·宋應星《天工開物》:「揚郡以風帆數扇,俟風轉車,風息則止,此車為救潦,欲去澤水,以便栽種。」這類提水機械用於太湖流域排水,有風就轉且可經常工作。清代長蘆利用風力水車提取海水制鹽,一具風帆可帶動兩部水車。

原理

風力水車包括風車和水車兩部分。風車將風能傳遞給水車,然後由水車將能量傳給所汲水體,從而使水得到提升。

3分類

風車的主要部件是在風力作用下能夠轉動的風輪。風輪是由風帆組成的。中國傳統的風車可分為兩類:①立軸主帆式。風輪由8面布帆組成,風輪受到迎面的風力而運動,風帆運動平面與風向一致,但有一側相反。這類風車效率低,已逐步被淘汰。②卧(斜)軸篷式。風輪運動平面與風向垂直,風輪由3~18面布篷組成。由於翼式風力機的問世,舊式風車將逐漸被取代。


『拾』 水車是誰發明的

民間最早的汲水用具該是「桔槔」.《莊子.外篇.天地篇》中,載子貢南遊,反途路過漢陰時專,看到一個老丈人屬辛苦的抱瓮汲水灌溉,事倍而工半,於是告訴老翁一種省力的器具,名曰之『槔』.它的製作方式是:『鑿木為機,後重前輕,掣水若抽,數如沃湯.』也就是用一條橫木支在木架上,一端掛著汲水的木桶,一端掛著重物,像杠桿似的,可以節省汲水的力量.從抱瓮灌地到桔槔汲水初步利用器械,可以說是水車發明的先軀.
水車的另一個作用水車發展 水車發展第一階段
中國正式記載中的水車,則大約到東漢時才產生.東漢末年靈帝時,命畢嵐造「翻車」,已有輪軸槽板等基本裝置.又有一說三國時魏人馬均也有翻車的製造(《三國志.魏志》卷二九杜 傳裴松之注).不論翻車究竟首創於何人之手,總之,從東漢到三國翻車正式的產生,可以視為中國水車成立的第一階段.相傳是魯班發明的.

閱讀全文

與水車發明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