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水力紡紗機的歷史影響
從人力紡織向機械化發展,增加了紡織的效率,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也促使人們更加的重視機械的發展,
提高當時的社會生產力,促進歷史發展
『貳』 什麼是騾機
騾機
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紡紗機的一項重要成就。1779年,由英國工人克隆普頓發明,內這種騾機集中了水容力紡紗機和珍妮紡紗機的優點,它可以推動300~400個紗錠,紡出細致而又牢固的紗線。
動力:水力。
名稱來源:克隆普頓受到騾子的啟發發明的紡紗機。騾子是馬和驢交配的產物。但是,比馬和驢都優越,強壯有力不生病。克隆普頓把珍妮紡紗機和水力紡紗機的優點結合起來發明了騾機。[1]
『叄』 珍妮紡紗機的構造是什麼樣的啊如果有水力紡紗機的資料更好~~
珍妮紡紗機
最早期的紡紗工具十分簡單,只包括一個紡錘和一根卷線棒。使紡錘象陀螺那樣旋轉,就可以把鬆散的纖維捻緊成紗,然後纏繞在卷線棒上。這種原始的工具經印度人改良後製成了紡車,以機械替代手工旋轉紡錘,但還是只能紡出一根紗。
現代紡紗機最先出現在英國。1764年的一天,英國紡織工哈格里沃斯夫婦正在家中勞作,一個紡紗,一個織布。當時他們使用的就是手搖紡車。哈格里沃斯無意中碰翻了紡車,只見那紡錘由水平狀態變為直立,卻依然轉動不停。這個現象引起哈格里沃斯的思索:既然紡錘能垂直轉動,那就讓幾具並排的紡錘同時轉動,不就可以紡出好幾根紗嗎?於是,哈格里沃斯按照自己的設想,親自動手製作,經過反復試驗,改進,終於造出了一部由4根木腿組成,機下有轉軸,機上有滑軌,帶有8個豎立紡錘的紡紗機。
哈格里沃斯以愛女 「珍妮」的名字為這台新機器命名。以後,又經多次改進,使紗錠從8個逐步增加至18個、30個、80個、效率極大地提高了。 「珍妮紡紗機」很快被 各工廠採用,從根本上緩解了一度困擾著英國紡織業的 「紗荒」。 「珍妮紡紗機」的發明在紡織史上佔有重要,恩格斯曾把它稱之為 「使英國工人的狀況發生根本變化的第一個發明」。
1769年英國發明家查理·阿克賴頓發明了用水輪驅動皮帶轉動的 「水力紡紗機」,並獲得發明專利。 「水力紡紗機」比 「珍妮紡紗機」的效率更高,紡出的紗線結實而緊密。
1779年,克朗普頓的紡紗機發明成功。克朗普頓也是英國人,他曾做過紡織工人,使用過 「珍妮紡紗機」,熟知它的缺點。經過數年的苦心鑽研,克朗普頓終於製成了 「走錠紡紗機」。由於它兼具 「珍妮紡紗機」和 「水力紡紗機」之優點,所以英國人戲稱為 「騾子」,以後就定名 「騾機」。 「騾機」紡出的紗線細而且堅韌,在當時的紡織廠中用得很普遍。
1828年,美國人發明了 「環錠紡紗機」。在這種機器上,粗紗由轉轉速的滾筒輸送,這樣就把粗紗拉製成較細的紗,然後由回轉的鋼絲圈將 紗線捻繞於紗筒上。現代的紡紗業普遍使用的是 「環錠紡紗法」。環錠紡紗機規模很大,每台機器最多可裝500個錠子,錠子轉速超過每分鍾2000轉,紗筒繞滿後可自動更換,因而生產速度很高。
現代環錠精紗機
1965年,捷克人又造出一種更快速的新式紡紗機,名叫 「轉子紡紗機」。 它是基本部件是一個轉速高達每分鍾60000轉的轉子,它的產紗速度是環錠紡紗機的6倍。到了70年代,很多國家紛紛採用了這種紡紗機。
『肆』 水力紡紗機發明者和發明時間
海斯就是和阿克萊特合作的「別人」……1768年海斯發明了水力紡紗機,但是這位仁兄內沒有去申請專容利。1769年,阿克萊特仿製成功並申請專利……所以水力紡紗機的發明者變成了阿克萊特。
這個故事充分告訴我們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性。
所以你也不能說是歷史書錯了
『伍』 關於阿克萊特發明水力紡紗機
海斯就是和阿克萊特合作的「別人」……1768年海斯發明了水力紡紗機專,但是這位仁兄沒有去申屬請專利。1769年,阿克萊特仿製成功並申請專利……所以水力紡紗機的發明者變成了阿克萊特。
這個故事充分告訴我們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性。
所以你也不能說是歷史書錯了
『陸』 水力紡紗機到底算誰發明海斯 阿克萊特
1768年木來匠海斯發明了水力紡紗機
1769年,理自發師阿克萊特仿製了海斯的水力紡紗機並獲得為期14年的專利。1771年在曼徹斯特建立了第一家棉紡廠。
——發明者應該是海斯,但是由於阿克萊特率先獲得專利,所以現在都把他算作發明人。
——這種水力紡紗機有4對卷軸,以水力作動力,紡出的紗堅韌結實,但比較粗。但一旦天氣乾旱,河流枯竭,就不能運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