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麵粉的發明

麵粉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0-12-26 01:57:16

① 麵粉的製作過程

生產麵粉主要分為來4個工段:初清源工段、清理工段、制粉工段、配粉包裝。 初清工段。目的是把原糧從卸糧坑通過圓筒初清篩,高效振動篩和刮板送入筒倉和車間毛麥倉,進行貯存。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對原麥的初步清理。

小麥→ 清理(篩選,去石,磁選等)→ 水分調節(包括潤麥,配麥)→研磨(磨粉機,松粉機,清粉機)→ 篩理(平篩,高方篩)→產品小麥粉。

(1)麵粉的發明擴展閱讀

按性能和用途分為:專用麵粉(如麵包粉、餃子粉、餅乾粉等)、通用麵粉(如標准粉、富強粉)、營養強化麵粉(如增鈣麵粉、富鐵麵粉、「7+1」營養強化麵粉等)。 按精度分為:特製一等麵粉、特製二等麵粉、標准麵粉、普通麵粉等。

② 方便麵誰發明的

安藤百福。

1957年的一個冬夜,安藤百福經過一家拉麵攤,看到穿著簡陋的人群頂著寒風排長隊,為吃一碗拉麵竟然能這樣不辭辛苦,不由使他產生極大興趣。

他決定研製一種注入開水就能立刻食用的拉麵,他相信,對於工作忙碌的人們來說,這可以提供極大的方便。

由於面條不易保存,烹調又麻煩,安藤將自己的住房改成小研究室,試用各種方法,如日光曬干法和熏製法等,結果保存問題解決了,卻不能使乾燥的面條迅速復原成可食麵。

後來還是安藤夫人的油炸菜餚啟發了他,他把面條放到油鍋里煎炸,把水分炸干,同時又製作了專門的鐵框,在煎炸的同時讓方便麵呈現出規則的容易包裝的形狀。「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方便麵終於問世了。

(2)麵粉的發明擴展閱讀

食用注意事項

1、第一碗水要倒掉

因為會有一部分油脂和食鹽析出來,所以倒掉可以減少二者的攝入量。

2、加點青菜和瘦肉

因為方便麵很少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足夠的蛋白質,所以加一些蔬菜和瘦肉可以改善這個問題,使營養更均衡。

3、料包醬包要減半

放料包的時候盡量放一半即可,為了增強口感,料包的含鹽量都比較高,所以一般情況下放一半就足夠滿足我們的需求了。

4、面湯味美但別喝

煮完泡完的面湯雖然味道鮮美,但是你要知道大量的鹽和油都在裡面,所以把面湯都倒掉比較好。

③ 麵粉是怎麼製作的

生產麵粉主要分為4個工段:初清工段、清理工段、制粉工段、配粉包裝。 初清工段。目的是把原糧從卸糧坑通過圓筒初清篩,高效振動篩和刮板送入筒倉和車間毛麥倉,進行貯存。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對原麥的初步清理。

小麥→ 清理(篩選,去石,磁選等)→ 水分調節(包括潤麥,配麥)→研磨(磨粉機,松粉機,清粉機)→ 篩理(平篩,高方篩)→產品小麥粉。

(3)麵粉的發明擴展閱讀:

分辨麵粉

選擇麵粉的時候,我們所要得到的信息是高筋粉、中筋粉和低筋粉等不同產品的分類或者表示麵粉純度的等級,以及礦物質,粗蛋白等含量的表示。很多人在購買麵粉的時候會誤以為「高筋麵粉=高精麵粉」,其實「高精」的意思簡單說就是高級精製,它只表示小麥的加工工藝,並不能說明麵粉的筋度,

所以「高級精製」的可能是高筋麵粉,也可能是低筋麵粉,可能是特等粉,也可能是二等粉。由此看來,「高精」的說法其實是不科學的,至少不是行業標准用語,所以,建議在選購麵粉時,應該注意的是其蛋白質含量,即筋度,而非「高級精製」。

高筋粉:顏色較深,本身較有活性且光滑,手抓不易成團狀;比較適合用來做麵包,以及部分酥皮類起酥點心,比如丹麥酥。在西餅中多用於在松餅(千層酥)和奶油空心餅(泡芙)中。在蛋糕方面僅限於高成分的水果蛋糕中使用。

中筋粉:顏色乳白,介於高、低粉之間,體質半鬆散;一般中式點心都會用到,比如包子、饅頭、面條等。(註:一般市售的無特別說明的麵粉,都可以視作中筋麵粉使用。而且這類麵粉包裝上面一般都會標明,適合用來做包子、餃子、饅頭、面條)

低筋粉:顏色較白,用手抓易成團;低筋麵粉的蛋白質含量平均在8.5%左右,蛋白質含量低,麩質也較少,因此筋性亦弱,比較適合用來做蛋糕,松糕,餅干以及撻皮等需要蓬鬆酥脆口感的西點。

再簡單一點說,你用手抓起一把麵粉,然後用拳頭攥緊捏成團,然後松開,用手輕輕掂量這個粉團,如果粉團很快散開,就是高筋粉;如果粉團在輕輕掂的過程中,還能保持形狀不散,則是低筋粉。

小麥的麥粒主要由三部分組成:麥麩包裹在外約占粒重的18%-25%;麥粒賴以發芽的麥胚只佔1%-2%;胚乳約佔80%。胚乳與麥麩之間還有糊粉層粘連。麥粒經過制粉工藝加工使麥麩、麥胚和胚乳分離並將胚乳磨細製成人們食用的麵粉。麵粉加工是物理分離過程並不改變小麥胚乳原有的化學特性和水和後的面團流變學特性。

從影響麵粉食用品質的因素來看蛋白質含量和品質是決定其食用品質、加工品質和市場價值的最重要的因素。例如製作麵包就要用高筋小麥粉以求麵包體積大口感好;製作面條、水餃就要用中強筋小麥粉以求其「筋道」、爽滑;而用低筋小麥粉製成的蛋糕松軟、餅干酥脆。可見隨著食品工業化生產的發展各種專用麵粉的需求越來越高而其決定性因素就是麵粉的「蛋白含量和質量」。

④ 古代有麵粉嗎

古代有麵粉復

⑤ 誰發明了麵粉

面點的起源是6000多年前,麵粉的使用是在早期模具發展的基礎上吧

⑥ 麵粉是中國發明的

我國有四大發明是世界公認的,
但麵粉是不是我國發明的,應該還沒有世界權威性組織認證。

⑦ 麵粉是怎麼發明的

古人最初蒸飯煮粥是粒食的。

人們是怎樣把穀物脫粒做飯的呢? 《詩經·生民》中說:「舂之揄之,簸之揉之,釋之叟叟,蒸之浮浮。」 這里告訴我們,穀物脫粒和做飯是一個繁復的集體勞動過程:有的人用木杵在地上掘出的臼里搗著穀物,有的人用木瓢把舂好的穀粒舀出來,有的人用雙手搓揉著穀粒使糠皮脫下,有的人在簸糠皮、稗子,待穀物加工好後,就去淘米,淘米聲嗖嗖響,接著下鍋蒸煮,熱氣升騰,這樣才能實現粒食。 先秦時代人們常吃的粥飯是黍、稷和菽。黍和稷統稱粟,菽是豆的古稱。當時稻米和麥子都是珍糧,一般人不容易吃到。而且要吃麥子,也不能粉食,只能粒食,把小麥仁蒸煮成麥飯、麥粥吃,因為石磨還沒有出現。 春秋末期,公輸般創制了石磨。石磨用來磨礱穀物,既能磨脫穀物皮殼,又能作進一步加工,使小麥的麩皮從麥面中分離出來,做成了麵粉。當人們學會磨製麵粉和米粉的時候,各種粉食製品乃應運而生。

到了漢代,用人工手推和用畜力牽動的石轉磨試製成功,人們又創造了簸選穀物用的木製農具棗風車(又叫 扇,是利用扇板回轉生風的原理製成的),這樣,從原糧到口糧、從粒食到粉食一系列加工過程,面貌完全改觀了。 自兩漢到近代,我國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的農村,杵臼、踏碓、水碓、風車、石轉磨等設置,是很普遍的。元代時,我國巧工瞿氏發明機械傳動磨面的方法,把磨設在樓上,樓下設機軸以旋之(據明陶宗儀《輟耕錄》)。這是世界上第一台機械傳動磨面的設備。人們要粒食還是粉食,可以各聽其便了。至於採用鋼磨加工糧食,那是上個世紀中葉以後的事了

⑧ 麵食發酵的起源和歷史

1、起源:麵食發酵的起源在埃及人利用酵母菌做麵包。「埃及奴隸睡著了,發專明了麵包」。
傳說公元前屬2600年左右,有一個為主人用水和上麵粉做餅的埃及奴隸,一天晚上,餅還沒有烤好他就睡著了,爐子也滅了。夜裡,生面餅開始發酵,膨大了。等到這個奴隸一覺醒來時,生面餅已經比昨晚大了一倍。他連忙把面餅塞回爐子里去,他想這樣就不會有人知道他活還沒幹完就大大咧咧睡著了。餅烤好了,它又松又軟。也許是生面餅里的麵粉、水或甜味劑(或許就是蜂蜜)暴露在空氣里的野生酵母菌或細菌下,當它們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溫暖後,酵母菌生長並傳遍了整個面餅。埃及人繼續用酵母菌實驗,成了世界上第一代職業麵包師。
2、而中國麵食發酵最早也是最典型的的是饅頭,據傳是三國時期諸葛亮發明。《三國演義》中記載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定南蠻之後,過江受戰死冤魂之阻。諸葛亮面對此景心急如焚,想來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懲魔,保佑生靈,諸葛亮不忍用人頭祭祀,而發明饅頭為替代品。於是命殺牛宰豬,包成面團,投於水中以示供奉。後來民間習此風俗。這大概是「饅頭」的起源。後來也出現了發酵的酥餅、餅乾等等。

⑨ 麵粉是什麼年代出現的

漢朝出現的。當時,人們主要的食物是米,後來才有了麵食

⑩ 麵粉的來歷是什麼啊第一個吃麵粉的人是誰啊誰發明了饅頭啊

饅頭最早出現於東漢以後的魏晉時期,當時稱為「蒸餅」,直到回宋代,饅頭依然稱為「蒸餅答」。只不過宋仁宗時,因為仁宗名叫趙禎,「蒸」與「禎」音近,為了避諱,宋朝人才把「蒸餅」改稱為「炊餅」。《水滸傳》里武大郎「 每日仍舊挑賣炊餅」中的「炊餅」就是「蒸餅」,也就是饅頭。 而你所說的麵粉的由來,我只記得在CCTV10的時候無意間看到過,我大概還記得是面點的起源是6000多年前,麵粉的使用是在早期模具發展的基礎上吧

閱讀全文

與麵粉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