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幼兒創造性繪畫作品

幼兒創造性繪畫作品

發布時間:2020-12-25 17:52:17

㈠ 如何理解藝術的真善真,請結合繪畫作品談談你的看法,要求不少於500字

要了解美術作品,就應該了解什麼是美術,美術就是利用一定的物質材料,通過造型手段,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和審美價值的直觀形象的藝術。所以,大自然中美的東西不能稱之為美術作品
美術作品的形式是美術作品內容的存在方式。它包括兩種基本的構成因素:一是內部形式,即「構圖」;二是外部形式,即「藝術語言」。對作品形式的欣賞,即是對由這兩者構成的作品「形式美」的欣賞把握。

構圖就是畫面中諸形象、形式因素的組織安排,即把個別和局部的形象組織成藝術整體的方法。構圖涉及多種形式法則和表現手法,對各種構圖類型的欣賞可以從相關的構圖形式法則知識入手加以把握和分析,但更重要的是要體會構圖的整體形式與所表現的題材內容是否相得益彰構。

美術語言就是畫面中藝術形象的存在形式,即作品的外在形態。美術語言由不同層次的語匯構成,即「媒材語匯」、「手法語匯」和「形象語匯」等。這些語匯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欣賞美術語言時,一方面可以分別欣賞不同層次語匯自身的美感意味(如對中國寫意畫水墨筆法技巧的欣賞),更重要是要把握作為作品整體創作風格的審美特性。

在一般意義上,所謂形式美在美術創作和美術作品中,主要是指色彩、線條、形體、明暗、空間等美術語言既和諧(符合一般規范)又具有創造性(顯示個性色彩)的組合。在美術的發展歷史中已總結出了許多關於形式美的一般規律(如圓形、球體、三角形、黃金分割律、蛇形線等等)和形式美法則(如對稱、平衡、秩序、和諧、節奏、韻律、變化統一等等)。這些形式美的規律和法則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和普遍性,是與人的生理結構、心理感受等方面相吻合、相聯結的,同時也是人類審美文化積淀的產物。正如康德在談到審美欣賞時所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同時,也由於形式美是人類審美歷史不同文化積淀的產物,它必然具有不同時代、民族、地域,甚至不同個體的經驗、文化意義。從這個意義上看,對於形式美的欣賞,就不能僅僅停留在直觀的「形式美」表面,而應進一步深入到意義的層面。

另一方面,形式美在美術作品中還指與不同美術種類或不同媒體材料相適應的具有自身特徵的美術語言和語言表達方式,諸如油畫的色彩感、塑造感、筆觸肌理感等,中國畫的水墨趣味、描法、皴法等,以及所謂油畫味、國畫味、版畫味、雕塑感等等。這些作為由歷史中的經典作品和藝術創作、欣賞實踐積累的產物,也具有特定的審美趣味和文化內涵,也是美術形式欣賞的重要內容。

㈡ 判斷題 幼兒年齡太小能模仿別人的作品畫幾幅就不錯了 根本不具備繪畫的創造性

這樣說是不對的,幼兒畫畫階段根本就不是模仿階段,幼兒根本就不具備較好的觀察能力,這個階段也不是鍛煉幼兒觀察能力的階段。幼兒時期是需要老師的引導,擴散孩子的思維,發揮孩子本能的想像力,來完成孩子階段改完成的事情,而不是去模仿。孩子早期一味的模仿會扼殺孩子的想像力,這是非常壞的現象,等孩子長大,到了具備一定觀察的能力的時候,再去模仿鍛煉自己的能力。

㈢ 在繪畫活動中怎樣啟發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則中認為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去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想.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現,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而現在很多人將兒童美術教育簡單的理解為教孩子學畫畫(由不會畫到會畫、由畫不像到畫得像). 本本主義(抄襲兒童畫教材形象,以簡筆畫為甚,造型刻板、表現平淡,忽略了個性表現,缺少真情實感及想像)、機會主義(你畫我也畫,為獎狀畫、為成為星星畫,那裡熱那裡畫)、機械主義(照抄生活現象,感受、體驗缺少升華、提高,表現往往刻板單薄、缺少想像和藝術誇張手段的運用,就事論事、味同嚼蠟,缺少創意)、改良主義(忽視生活感受、從里核到表皮通通拿來,先找命題、再找資料,生搬硬套、霸蠻組合),結果培養出的都是一些技能型、模仿型、重復型的小大人,一味地模仿成人的畫或生搬硬套,缺乏創造性,遮掩了想像力,孩子畫得很累,美術活動成了一種照抄的課程,喪失了童趣,喪失了歡樂.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往往是通過看、摸、聽、嗅等一些初級認識手段來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黑格爾在他的《美學》中指出:最傑出的藝術本身就是想像.所以在美術活動中充分發揮孩子的想像力,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提高其藝術修養,是一件意義重大的工作. 一、在活動中萌發孩子的想像意識 想是動詞,就是動腦筋,頭腦用力去想;象,就是圖象、形象或畫面.想像就是靈視,是主觀靈性的東西,想像的空間具有無限性.想像是不受自然知識、科學定率、傳統觀念、道德習慣、規則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現實物象中的真實限制,決不是現實的機械翻版,因此教師不能以像不像來評價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像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評價.教師這次以像不像為標准,下次孩子們的畫就都會向像靠攏,喪失了想像力.教師在繪畫活動中,可嘗試提出疑問讓幼兒改變思路肯定幼兒的想像,以避免形成一種僵化、固定不變的思維模式.例如:中班《太陽》繪畫活動中,教師可提出疑問太陽都是紅色的嗎?讓幼兒知道太陽光有七種顏色;用不同的墨鏡看可以看到不同顏色的太陽.當幼兒了解、嘗試了的時候,教師及時的加以肯定,就會發現幼兒選用了不同的顏色畫出了不同的太陽.隨即教師還可以提出疑問:太陽一直是圓圓的臉嗎?孩子們就會對太陽的外型進行裝飾:圓臉、長臉、三角臉、梯形臉、花型臉、長頭發、短頭發、卷頭發------通過教師對幼兒一些提問,幼兒展開了豐富的想像,並畫出了誇張、與眾不同的物象.教師肯定孩子的想像部分,孩子就一定會更加誇張,想像會隨之出現更加擴張.所以在繪畫活動中教師應多提問、多肯定幼兒,引導他們將現實的物象任意誇張、錯位、變形、組合、打亂、改動從而萌發每個孩子的想像意識.幼兒的想像潛力是巨大的,他們天真的童趣,獨特的想法往往給人新的啟迪. 二、讓大自然啟發孩子的想像源泉 陳鶴琴先生認為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他主張讓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學習,獲取直接的體驗.讓大自然啟發孩子的想像力.因此,教師應常常帶孩子走出活動室,看看美麗的花朵、摸摸大樹、觀察小動物等等,這樣孩子的興趣一下子就會被激活,想像也就隨之迸發.例如:大班畫《一片森林》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們到戶外觀察各種各樣的樹木,然後請幼兒自由講述他們看到了一些什麼樣的樹,怎樣的樹干、怎樣的樹葉、怎樣的樹枝通過幼兒的回憶再現觀察的物體,教師還可以通過圖片、幻燈片、錄像等各種各樣的多媒體手段再總結歸納,並與幾何圖形、誇張變形等相聯系,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樣的樹木之間的不同,但又有著共同的規律.利用活動,教師可以鼓勵孩子們按自己的想像創造出一幅關於樹林的作品.結果教師將會發現,孩子們畫出了千奇百怪的樹木,可能有人會說怎麼會有這樣的樹木那又怎樣!不是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嘛: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在這基礎上,教師再可以請幼兒在自己畫的這片樹林里進行添畫,孩子們會更加興致勃勃.不光樹可以是我們不常見到的,動態的情景也可以是幼兒通過自己的想像畫出來的.當然動物園里機靈的猴子、威猛的獅子老虎、美麗的孔雀也都是我們的活教材,看到這些可愛的動物,孩子們對它們形象的表現更為主動.在大自然中孩子們主動探索知識、積極參與活動,可見大自然不僅增添了孩子們的知識和經驗,也促進了他們智慧發展,豐富了孩子們的整個精神世界. 法國著名藝術家羅丹也有一句名言:自然總是美的.自然界的景千姿百態、斑駁陸離、紛繁變換、美不勝收.大自然是幼兒繪畫活動的最好課堂,欣賞大自然的景物為幼兒開啟了想像的大門,發現了美、創造了美. 三、調動各種感官培養幼兒的想像力 人的大腦信息百分之八十來源於視覺,看是幼兒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美術活動中觀察是極其重要的,通過觀察物象、再現物象、添畫、裝飾、想像、塗色,使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讓孩子閉上眼睛聞各種各樣的氣味,邊聞邊想像,刺激孩子的嗅覺系統,然後通過交流,有各種色彩表達自己的感受. 在一個不透明的袋子里放上不同質地的、不同規則的物體,讓孩子摸一摸,刺激他們的觸覺系統,再通過教師的引導進行大膽的描繪. 放一段音樂,讓孩子們仔細傾聽,刺激他們的聽覺系統,讓孩子們用手上的繪畫工具表示聽到音樂後的感受 這些嘗試將取得很好的效果,會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好奇心、積極性、探索慾望,培養了他們的想像力. 四、欣賞作品,激發幼兒的想像力 幼兒的繪畫作品是充滿個性化的,其中有許多值得相互學習觀摩的部分,從中可以激發起幼兒另外的想像力、創造潛能,因此教師應有目的的引導幼兒向同伴學習也是十分重要的.具體的做法:及時地介紹幼兒有創意的表現,引導幼兒在學習的基礎上想像創造.在幼兒完成作品後,教師可把幼兒的作品全部拿出來展覽,引導幼兒樂於觀賞,能在別人的作品中尋找、發現優點. 欣賞、觀摩大師的作品也是幼兒繪畫的常用形式,梵谷、米羅、畢加索、莫奈等大師的作品應該常出現在幼兒教室的各個角落,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審美能力.當然現在是二十一世紀,飛速發展的上海充滿了機遇,這座現代化的城市有著各種各樣的活動最常見的就為美術展覽,教師可以利用這種機會組織幼兒前往參觀,或者請家長帶領幼兒前往參觀,讓幼兒到藝術的海洋里尋找、發現,幫助他們開闊眼界、豐富知識、激發想像. 愛因斯坦也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才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所以說培養孩子的想像力,還應將美術活動同其他學科結合起來,在綜合教育活動中,讓孩子展開想像的翅膀,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飛翔.

㈣ 繪畫大師作品的創新性,開拓性,你能理解嗎

我們說,藝術家常有,而藝術大師不常有。藝術大師之所以被稱作藝術大師,是因為其不僅有出類拔萃的藝術才能和修養,而且有開拓創新甚至是承前啟後獨樹一幟開宗立派的藝術成就和建樹。

歐洲文藝復興旗幟性人物達芬奇不僅創作了曠世經典《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等優秀作品,樹立了古典主義寫實油畫典範,而且提出了「素描是油畫的基礎」的重要理論,將人體學解剖學透視學原理運用於油畫創作實踐,確立了油畫構圖中的「黃金分割線」等,對後來油畫藝術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成為世人敬仰無可爭議的一代宗師。

歷數古今中外的藝術大師,哪一個不是在藝術創作上勇於開拓創新的典範,他們的作品各具風格,各成一家,成果豐碩,建樹非凡,成為人們寶貴的精神食糧,成為藝術史上的絢麗瑰寶,對藝術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幼兒創造性繪畫作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