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最先使人類直接參加勞動的「手」被解放出來的發明是:A蒸氣機.B珍妮機..答案是那個
選A ,蒸氣機。
18世紀60年代,珍妮機、工業蒸汽機的出現,解放了勞動生產力,引起了第一次工業革命。這兩種機器的出現,都極大地解放了人力。但是,嚴格地說,蒸汽機是原動機,是蒸汽機代替了人力,解放了手。
1769年詹姆斯·瓦特製造了早期的工業蒸汽機。蒸汽機是原動機,代替了人力,解放了手。蒸汽機的出現引起了18世紀的工業革命。
18世紀60年代,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機」,是手搖紡紗機。珍妮機比舊式紡車的紡紗能力提高了8倍,但仍然要用人力。「珍妮機」,還沒有解放手。
珍妮機的出現,使大規模的織布廠得以建立。珍妮機的發明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端。
1769年,理查德·阿克萊特發明了卷軸紡紗機。它以水力為動力,不必用人操作,而且紡出的紗堅韌而結實,解決了生產純棉布的技術問題。但是水力紡紗機體積很大,必須搭建高大的廠房,又必須建在河流旁邊,並有大量工人集中操作。於是,1771年,他建立起有三百名工人的工廠;十年後工人增加到六百名。紡織業就這樣逐漸從手工業作坊過渡到工廠大工業,到1800年,英國已有這樣的工廠三百家。但這種機器紡出的紗太粗,還需要改進。
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機開始用做紡織機械的動力,並很快推廣開來,引起了第一次技術和工業革命的高潮,人類從此進入了機器和蒸汽時代。到1830年,英國整個棉紡工業已基本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到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機器大工業的轉變。
蒸汽機作為動力,從紡織業開始,逐漸被廣泛應用於采礦、冶金、磨面、製造和交通運輸等各行各業。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汽船。1814年,英國人斯蒂文森發明火車。當進入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英國的主要產業均已採用機器,完成了工業近代化,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的資本主義國家。
『貳』 誰發明的"珍妮機"
是哈格里斯夫.
『叄』 珍妮機的發明有什麼意義
珍妮機的出現是英國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珍妮機的出現,使大規模的織布廠得以建立。 珍妮機比回舊式答紡車的紡紗能力提高了8倍,但仍然要用人力. 反映19世紀晚期「全球化」趨勢增強。19世紀末的科技革命為「全球化」趨勢增強提供了條件。工業革命推動了工業生產的發展,為世界市場的發展奠定物質基礎;科技革命中發展起來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訊手段,為世界市場的發展提供技術手段。 (1) 變化:開辟了以歐洲為中心,向其他地區的海上航線;大西洋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交通要道;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歐國家成為商路的中心地區等。原因:新航路的成功開辟;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的殖民擴張等。
『肆』 珍妮機的發明過程
18世紀中期,英國商品越來越多地銷往海外,手工工場的生產技術供應不足。為了提高產量,人們想方設法改進生產技術。在棉紡織部門,人們先是發明了一種叫飛梭的織布工具,大大加快了織布的速度,也刺激了對棉紗的需求。18世紀60年代,織布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的手搖紡紗機。「珍妮機」一次可以紡出許多根棉線,極大的提高了生產率。 事情要從1764年裡的一天說起。英國蘭開郡有個紡織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那天晚上他回家,開門後不小心一腳踢翻了他妻子正在使用的紡紗機,當時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趕快把紡紗機扶正。但是當他彎下腰來的時候,卻突然愣住了,原來他看到那被踢倒的紡紗機還在轉,只是原先橫著的紗錠現在變成直立的了。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幾個紗錠都豎著排列,用一個紡輪帶動,不就可以一下子紡出更多的紗了嗎? 哈格里夫斯非常興奮,馬上試著干,第二天他就造出用一個紡輪帶動八個豎直紗錠的新紡紗機,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1764年製成以他女兒珍妮命名的紡紗機。這是最早的多錠手工紡紗機,裝有8個錠子,以羅拉喂入纖維條,適用於棉、毛、麻纖維紡紗。珍妮紡紗機的出現引起當時人數很多的手工紡紗者的恐慌,他們沖進哈格里夫斯的家裡搗毀機器。1768年J.哈格里夫斯在諾丁漢與別人合資開辦一家紡紗作坊,用珍妮紡紗機生產針織用紗。由於當年他沒能申請到專利,因此只能自己生產「珍妮機」來賺錢。「珍妮機」不但效率高,而且紡出的紗質量也比較好,因此哈格里夫斯的生意不錯,「珍妮機」也漸漸流傳開來了。 這天夜晚,哈格里夫斯夫婦晚餐後正在談論「珍妮機」給他倆帶來的日漸富裕。突然一陣雜亂的腳步聲出現在他家門口,然後,門被粗暴地撞開,一群怒氣沖沖的男男女女沖進來。他們不由分說,將房裡製作好的「珍妮機」通通搗毀:「你製作的害人機器見鬼去吧!」甚至有人還放火,點燃了哈格里夫斯的房屋。他們夫婦倆被趕出了蘭開郡的小鎮。 原來,英國工業革命發生後,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湧入城市,為工場主打工謀生。當時英國佔領了印度作為殖民地,印度生產的棉紡織品價廉物美,熱銷一時,引發了英國本土棉紡業的繁榮。但是,織布機械由於機械工人凱伊發明飛梭技術,生產率大大提高。織布需要的棉紗,卻還是依靠眾多家庭手工業的紡車慢慢紡出來。所以棉紗供不應求,收購價格較高。「珍妮機」的發明使棉紗產量上升,於是,織布廠收購棉紗價格下跌。那些沒有使用「珍妮機」的紡紗工人不但產量低,而且棉紗又賣不出好價錢。日子久了,他們的怒氣爆發,才有搗毀機器那一幕的發生。 哈格里夫斯夫婦不得不流落諾丁漢街頭,但他倆還是努力改進「珍妮機」。 1768年,哈格里夫斯獲得了專利;到了1784年,「珍妮機」已增加到八十個紗錠。四年後英國已有兩萬台「珍妮機」了。
求採納
『伍』 發明珍妮機的是
事情要從年裡的一天說起。英國蘭開郡有個紡織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那天晚上他回家,開門後不小心一腳踢翻了他妻子正在使用的紡紗機,當時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趕快把紡紗機扶正。但是當他彎下腰來的時候,卻突然愣住了,原來他看到那被踢倒的紡紗機還在轉,只是原先橫著的紗錠變成直立的了。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幾個紗錠都豎著排列,用一個紡輪帶動,不就可以一下子紡出更多的紗了嗎?哈格里夫斯非常興奮,馬上試著干,第二天他就造出用一個紡輪帶動八個豎直紗錠的新紡紗機,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1764年製成以他女兒珍妮命名的紡紗機。這是最早的多錠手工紡紗機,裝有8個錠子,以羅拉喂入纖維條,適用於棉、毛、麻纖維紡紗。珍妮紡紗機的出現引起當時人數很多的手工紡紗者的恐慌,他們沖進哈格里夫斯的家裡搗毀機器。1768年J.哈格里夫斯在諾丁漢與別人合資開辦一家紡紗作坊,用珍妮紡紗機生產針織用紗。由於當年他沒能申請到專利,因此只能自己生產「珍妮機」來賺錢。「珍妮機」不但效率高,而且紡出的紗質量也比較好,因此哈格里夫斯的生意不錯,「珍妮機」也漸漸流傳開來了。
這天夜晚,哈格里夫斯夫婦晚餐後正在談論「珍妮機」給他倆帶來的日漸富裕。突然一陣雜亂的腳步聲出現在他家門口,然後,門被粗暴地撞開,一群怒氣沖沖的男男女女沖進來。他們不由分說,將房裡製作好的「珍妮機」通通搗毀:「你製作的害人機器見鬼去吧!」甚至有人還放火,點燃了哈格里夫斯的房屋。他們夫婦倆被趕出了蘭開郡的小鎮。
原來,英國工業革命發生後,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湧入城市,為工場主打工謀生。當時英國佔領了印度作為殖民地,印度生產的棉紡織品價廉物美,熱銷一時,引發了英國本土棉紡業的繁榮。但是,織布機械由於機械工人凱伊發明飛梭技術,生產率大大提高。織布需要的棉紗,卻還是依靠眾多家庭手工業的紡車慢慢紡出來。所以棉紗供不應求,收購價格較高。「珍妮機」的發明使棉紗產量上升,於是,織布廠收購棉紗價格下跌。那些沒有使用「珍妮機」的紡紗工人不但產量低,而且棉紗又賣不出好價錢。日子久了,他們的怒氣爆發,才有搗毀機器那一幕的發生。
哈格里夫斯夫婦不得不流落諾丁漢街頭,但他倆還是努力改進「珍妮機」。
1768年,哈格里夫斯獲得了專利;到了1784年,「珍妮機」已增加到八十個紗錠。四年後英國已有兩萬台「珍妮機」了。
『陸』 在當時珍妮機被發明如果在中國(要最權威的!)
當時應該中國處於明清時期。資本主義萌芽發展。按照馬克思的觀點,如果珍妮機在中國被發回明答,那麼資本主義萌芽應該會更進一步發展,但是由於中國基本國情,最終這些萌芽會在外國勢力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壓迫下凋零。工業革命不會再中國產生。應為工業革命是一系列條件反應的總和,不是簡單一個紡紗機就能帶動的。
『柒』 珍妮機是誰發明的
18世紀60年代,織布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的手搖紡紗機。「珍妮機」一次可以紡出許多根棉線,極大的提高了生產率。
『捌』 珍妮機的發明對歷史產生了什麼影響
『玖』 珍妮機在中國被發明出來情況會怎樣為什麼
黃道婆創造出三錠腳紡車,代替過去單錠手搖紡車。腳踏的勁頭大,還騰出了雙手握棉抽紗,同時能紡三根紗,速度快、產量多,這在當時世界上是最先進的紡車
18世紀60年代,織布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的手搖紡紗機。「珍妮機」一次可以紡出許多根棉線,極大的提高了生產率。
所以親~中國早就有「珍妮紡紗機」了,黃道婆是元朝的,但是最後對中國的經濟怎麼樣,我想你也知道
附:18世紀60年代,哈格里斯夫發明珍妮紡紗機只是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
而瓦特改良蒸汽機(他大致上是兩次改良:第一次是單動式蒸汽機,第二次是聯動式蒸汽機,即萬能蒸汽機)才開啟了蒸汽時代。
如果問蒸汽機在中國發明會怎麼樣,我發表一下我的拙見
第一我覺得可能性很小。因為中國古代發明有很明顯的共同點,都是生產生活中產生的,即大多數為方便生活的,所花的精力大多很小。而蒸汽機從首創到瓦特,好像用了近17個世紀,而瓦特也是有工業家在背後用大量資金支持,並用了幾十年才能夠為生產生活服務,所以在中國發明的可能性很小。
第二,即使發明出來了,很可能只限於皇家用具(這在中國歷史上很普遍,官營手工業在中國歷史上,擁有最先進的技術,但不外傳,最終導致失傳)因此蒸汽機很可能因王朝更體面而失傳。
第三,即使流入民間,也因政治體制的原因,而效果甚微,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歐洲最早開始新航路開辟,及殖民的,但因政治體制原因,而被英國打敗。失去霸主地位
『拾』 珍妮機的發明人或製造人分別是誰
在18世紀60年代,由織布工哈格里夫斯發明的一種手搖紡紗機,在當時極大的提高了生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