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們依靠聲音發明了什麼
探測水下物體深度採用聲吶技術。模仿蝙蝠,海豚的超聲波定位發明了雷達,不過雷達應用的是電磁波。還有超聲波碎石,清潔牙齒,檢測內部結構,如B超等。
㈡ 德福雷斯特的什麼發明,為有聲電影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在三極體的價值被社會廣泛認可以後,德福雷斯特並沒有停止自己從事科技發明的步伐。在專20世紀20年代初屬期,德福雷斯特研製出了一種「輝光燈」,它能把聲波轉化為按同樣規律變化的電流。電流的變化又引起燈泡亮度的變化,這種變化可以和活動影片一道加以照相,在膠片的一側形成亮度不斷變化的聲軌。放映這種活動影片時,再按相反的過程,把聲軌記載的聲音變化復原出來。這就可以放映有聲電影了。要知道,當時人們能看到的電影,都是無聲的,而德福雷斯特的這一發明,為有聲電影的出現奠定了基礎。1923年,德福雷斯特用他的第一部有聲活動影片做了示範表演,接著,不到5年,有聲電影開始盛行起來。
㈢ 留聲機是怎樣被發明的
愛迪生的腦袋像一台運轉的機器,能迸發出靈感的火花,時刻都在搜尋著未發生的各種現象,同時也對已出現的各種現象及問題進行思索和研究,一生有無數的發明,其中一個即是留聲機。
1876年,貝爾發明了電話,由於電話聲音太小,愛迪生受委託對其進行改進。1877年的一天,愛迪生在試驗電話機的時候,發現送話器里的膜片隨著說話聲在震動。他想了解膜片振動幅度,便找了一支鋼針固定在膜片上,另一端用手輕輕按著,愛迪生對著送話器說話,突然感到按著膜片觸針的手指有相應的顫動,更奇妙的是說話聲調高,振動就快,聲調低振動就慢;若聲音大其振動強,聲音小其振動就弱。這一偶然的發現,令愛迪生興奮不已,原來他早就想發明一種能夠復述聲音的機器。由此他推想,觸針能刺激手指,那麼也應該在錫箔一類的物質表面劃出連續的刻痕;如果膜片上的觸針沿著這條記錄聲音的刻痕移動,相信一定會得到原來的聲音。他在記事本上寫道:「我用一塊有觸針的膜片對准急速旋轉的蠟紙,說話聲的振動便非常清楚地刻在蠟紙上。試驗證明,要將人的聲音全部予以貯存,日後需要時再隨時自動放出來,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愛迪生充滿了信心,動手設計製造這種「重現人們說話的機器」。經幾次失敗後,愛迪生畫出一張草圖交給機械車間工頭,幾天後,助手約翰·克魯西依照圖樣重新造出了一台由曲柄、大圓筒、兩根金屬小管組合成的怪異機器。1877年11月29日,試驗室里擠滿了人,愛迪生坐在桌邊仔細檢查了機器後,從抽屜里取出一張平整的錫紙鋪設在圓筒上,然後搖動曲手柄,圓筒便均勻地旋轉起來。他對准那根內裝著薄膜置一支觸針指向圓筒的金屬小管子,放聲歌唱:「瑪麗有隻小羊羔/雪球兒似一身毛/不管瑪麗到哪去/它總跟在後頭跑……」當螺紋機構使圓筒旋轉,並將沿著水平方向慢慢移動時,觸針便在錫箔紙上刻下凹槽,即聲音留下的痕跡。唱完這首歌,愛迪生輕輕拔出機械上的一個小彈簧,觸針離開圓筒,反向搖動手柄,讓圓筒回到原位置後,再次搖動曲手柄。全屋子的人屏住呼吸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期待著奇跡的出現。這時隨著圓筒機械的轉動,裝著喇叭的管筒輕輕地傳出了歌聲:「瑪麗有隻小羊羔……」人們都驚呆了,這竟與愛迪生剛才歌唱的一模一樣。約翰·克魯西愣了半響才說出一句話:「我的上帝,它真是一個會說話的機器呀!」此刻,全屋子的人們都歡笑起來,人類歷史上第一台留聲機誕生了。愛迪生在1878年2月申請了專利。
會說話的機器誕生的消息,轟動了全世界。1877年12月,愛迪生公開表演了留聲機,外界輿論馬上把他譽為科學界的拿破崙,是19世紀最引人振奮的三大發明之一。即將開幕的巴黎世界博覽會立即把它作為時新展品展出,就連當時美國總統海斯也在留聲機旁轉了2個多小時。
10年後,愛迪生又把留聲機上的大圓筒和小曲柄改進成類似時鍾發條的裝置,由馬達帶動一個薄薄的蠟制大圓盤轉動的式樣,留聲機才廣為普及。
㈣ 愛迪生如何發明留聲機
一次,來愛迪生一人在靜靜的實驗室自里研究改進在紙帶上列印符號的電報機。這時,電報機內的一種單調的聲音吸引了他。在試圖排除這種聲音時,愛迪生出乎意料地發現,這是紙帶在小軸的壓力下發出的聲音。在改變小軸的壓力時,聲調的高度也隨之變化。這就使他產生了一個念頭:藉助運動載體上深度不同的溝道來記錄和回收聲音。
無獨有偶,愛迪生在另一次試驗電話的時候,發現傳話筒里的膜板,隨話聲而震動。他找了一根針,豎立在膜板上,用手輕輕按著上端,然後對膜板講話。實驗證明,聲音愈高,顫動愈快;聲音低,顫動就慢。這個發現,更奠定了他發明留聲機的決心。
幾天後,愛迪生就畫出了草圖,並立即和助手於起來。留聲機的主要部件,是一個金屬圓筒,圓筒邊上刻有螺旋槽紋,把它按在一根長軸上,長軸一頭裝著曲柄,搖動曲柄,圓筒就會相應地轉動。此外,還有兩根金屬小管,管的一頭裝有一塊中。心有鈍頭針尖的膜板。經過無數次的改造,世界上第一台留聲機誕生了。愛迪生回憶說:「我大聲說完一句話,機器就回放我的聲音。我一生從本這樣驚奇過。」
㈤ 利用聲音的反射原理發明了什麼技術
聲納探測技術,(蝙蝠是我們師傅)
㈥ 有聲電影的發明過程
1895年電影誕生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偉大的啞巴」。為了彌補這個「啞巴」的缺憾,人們想了種種辦法讓它「說話」。剛開始 ,電影院在放映影片的時候讓配音演員站在幕後說話。這種方法採用了一段時間就被淘汰了。後來,有人又想出一個辦法:在電影放映現場進行音樂伴奏。這個辦法比較受歡迎,曾風行了將近三十年,直到有聲電影產 生才結束。畢竟這些辦法只是彌補了觀眾的聽覺缺憾,從根本上不能解決觀眾對影片音色配合期望的問題。於是,有聲電影隨著技術的發展和觀眾的需要應時而生 了。
真正的有聲電影是 1928年7月6日好萊塢一家電影公司拍攝的《紐約之光》,同年有聲電影進入中國的高級影院。其實在真正的有聲電影誕生前,我國就進行過有聲電影的實驗放映,並對有聲電影的前景進行過討論和論辯。
1914年,上海維多利亞戲院放映了一次蠟盤發音的有聲影片,因屬實驗性的,故沒有引起多少人的重視。 1、對電影藝術表現手段影響。
2、即興表演幾乎完全消失。
3、戲劇電影牢固確立了發展優勢。
4、歌舞片的出現。
5、影響了好萊塢電影的擴張。 有聲影片的發明歷程
有聲影片並不是一種新鮮的事物。遠在1899年,電影在愛迪生的實驗室里已經能夠發出一些聲音。盧米埃爾、梅里愛以及其他一些人曾經天真地利用在銀幕後面說話的辦法,使得電影帶有聲音。1900年以前,百代曾經舉行過幾次歌唱片的放映會,同時,巴隆和勞斯特則設計了一種巧妙的聲畫同步方法。
在20世紀開始的第10年代裡,法國亨利·約利和高蒙的努力已經有了成就。同時愛迪生和阿克托封在美國,海普華斯、勞斯特和威廉森在英國,麥格努森和保爾生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各國,也獲得同樣的成果。
但是,此時電影還始終停留在無聲藝術的階段。人們已知道如何將動作和台詞同步起來,利用壓縮空氣來擴大聲音,使集聚在高蒙大劇院的6000觀眾都能夠聽見,可是,發出的聲音卻帶有濃重的鼻音,而且同步方法仍不完善。演員必須將他們嘴唇的動作同留聲機唱片「重現」的聲音設法配合起來。到1914年,有聲電影幾乎已被放棄了。
留聲機是從電話機產生的,而電話機本身則又是從電報機發展出來的。無線電報——和電影幾乎同時發明——和以後無線電廣播的發展,使有聲電影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能通過「擴音器」的電氣錄音和「三級真空管」(李·德·福爾斯特發明)的音響放大辦法而獲得解決。製造無線電器材的大電氣公司於是成了有聲電影機專利權的佔有者。
這些專利權當時被兩大集團,即美國的「通用電氣公司——西方電氣公司」集團和德國的「A.E.G.——托比斯公司——克蘭影片公司」所壟斷。
「西方電氣公司」曾向一些同樣受摩根銀行控制的美國大電影公司提議用它的錄音方法。但這些公司對這種危及好萊塢霸權的有聲電影不願接受。
「西方電氣公司」在失望之下,轉而向華納兄弟接洽。後二人創立的小影片公司當時方收買了「維太格拉夫」這家古老的公司和一個由15家影院組成的小放映網。
這兩位製片人對於在電影院里用擴音器來代替管弦樂隊的方法很感興趣。在他們初期攝制的有聲片中,用「維他風」有聲電影機發出的音響還只限於一些音樂和一些喧鬧的聲音。
「華納公司」雖然和它的兩個明星——男演員約翰·巴里摩爾及狗明星林丁丁——訂了合同,當時仍處於將要破產的狀態。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這家公司決定冒險攝制一部由巴里摩爾主演的歌劇片《唐璜》。這部有聲片的成功,對繼續製作這類影片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華納兄弟當時用最後的資本來拍攝這部影片,它聘請了游藝場的著名歌手阿爾·喬生,由沒有什麼名望的阿蘭·克勞斯蘭德來指導他的演出。影片劇本和杜邦的影片《巴魯希》有些類似,敘述一個貧窮的猶太歌手成名的經過,借這個主題,片中穿插了許多著名的歌曲和小調。
這部影片獲得了很大成功。它在美國的上映收入達350萬美元,幾乎接近於《賓虛》一片所創造的紀錄。但後一紀錄,不久就被華納公司另一部由阿爾·喬生主演的新片《歌痴》所打破,這部影片的上映收入達到了500萬美元之巨。好萊塢其他公司看到這種輝煌的成就,也開始尋求有聲電影的專利權。威廉·福斯已經有了一種根據德國的發明轉化出來的「摩維通」。其他一些公司也不得不接受「通用電氣西方公司」所提出的苛刻條件。不久洛克菲勒所控制的無線電公司也研究出一種「福托風」有聲電影機,但到其他公司的抵制。洛克菲勒財團為了利用這種有聲電影機,特地在好萊塢設立了一家新的電影公司——「雷電華影片公司」,這是把「百代影片貿易公司」、「互助影片公司」、「三角影片公司」這些舊公司和一個很大的過去經營游藝場的聯營公司——「凱斯—奧芬公司」合並在一起、並由各無線電公司(如「C.B.S.」、「馬可尼」等)予以支持的一家公司。
㈦ 愛迪生怎樣發明留聲機
GGMMjjyy 是我帳號 如果答案正確請選ss3721的
參考
http://cache..com/c?word=%B0%AE%B5%CF%3B%C9%FA%3B%D4%F5%D1%F9%3B%B7%A2%C3%F7%3B%C1%F4%C9%F9%BB%FA&url=http%3A//www%2E100point%2Ecom/Users/teacher/wangyun/mysite/Cz7%2Ehtm&b=0&a=60&user=#3
1877年的一天,美國著名發明家愛迪生正在修理一台電話,突然,他發現傳話器里的膜片,在隨著說話的聲音振動。真有這種振動呢還是自己的錯覺?如果振動,那麼幅度又有多大呢?愛迪生很想弄清楚。可是,他的耳朵不太靈,只好用手的觸覺來代替了。他隨即找來一根短針,針的一頭豎在膜片上,另一頭用手指輕輕按著,然後自己對准膜片講話,手指即刻感覺到短針在顫動,而且顫動的幅度大小與聲音強弱成正比,即:講話聲音強,短針就顫動厲害;講話聲音弱,顫動就輕微。
愛迪生如獲至寶地仔細端詳著那根短針,忽然,一種想法躍入了他的腦海:說話的聲音能使短針顫動,那麼,翻個個兒,有了某種顫動,會不會發出原先說話的聲音呢?這時,他多年的願望又升騰起來,愛迪生早就幻想過:如果有種設備能把聲音「貯存」起來,什麼時候想聽,就拿出來一放,那該多好啊!如今,這根短針的顫動,使他原來的幻想又不可遏止地振動起來了。
這時的愛迪生興奮極了,他立刻著手研究起這個問題。他想,第一步,要設法把說話時引起的短針的振動刻記下;然後,再設法把刻記下的顫動還原為聲音。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他廢寢忘食,不知經過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的反復試驗,愛迪生和他的助手們終於成功了。他的願望實現了,貯存聲音的設備製成了。
1877年11月29日,世界上第一台留聲機誕生了,19世紀的奇跡出現了,這種「會說話的機器」頓時轟動了美國和全世界。人們在用留聲機貯存自己聲音的同時,也永遠將愛迪生這位大發明家銘刻在心裡。
㈧ 第一個發明聲音的人是誰
發明聲音?什麼意思? 是電話嗎? 根據樓主的問題:答案是:人·!
希望採納
㈨ 第一個發明聲音的人是誰
發明聲音?什麼意思?
是電話嗎?
根據樓主的問題:第一個發明聲音的人是誰?答案是:人·!
㈩ 人類利用動物叫聲的發明有哪些
仿生設計學,亦可稱之為 設計仿生學(Design Bionics),它是在 仿生學和 設計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
生命、植物等 自然形態以其 自身的豐富性,向我們展現著無限的美。這種高度感性的美的存在,常被 設計師作為借鑒的對象。
人類在 古老的年代似乎就認識到能從自然 生態系統中領悟到自身生存、發展、進步的真諦。人類從蒙昧時代進入文明時代就是在模仿和適應自然規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回顧 中國的古文明史,不難看到人們較早就留下了模仿自然生態的痕跡。
從 公元前三千多年,我們的祖先巢氏模仿鳥類在樹上營巢,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魯班借鑒草葉的齒形邊緣設計的第一把木鋸,從仰韶文化的以魚紋為著的動物形象和動物紋樣為裝飾的半坡彩陶;到現實生活中以各種動物形態為原型的實用器皿,如牛角杯、豬形杯、鷹形壺等。外國的文明史上,也有很多仿生的案例:如泰爾從魚背骨和蛇的齶骨的形狀受到啟示發明的鋸子;達芬奇設計的最原始的人類第一架飛行器等等。
大量的事例記述了人們對自然生命的外在形態和功能創造性模仿。
到了現代,由於人口的不斷增加,資源消耗量的不斷增大,加上交通、通信事業的飛速發展,人類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的范圍不斷擴大,資源開發利用突破了區域界限和國界,資源配置向國際化和全球性發展。由此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全球性問題:環境破壞、生態失衡、能源枯竭,人類意識到重新認識自然,探討與自然更加與諧的生存方式的高度緊迫感,亦認識到 仿生設計學對人類未來發展重要性。特別是在一九六Ο年秋,在美國俄亥俄州召開第一次仿生學討論會,成為仿生學正式誕生之日。
此後,仿生技術取得飛躍的發展,並獲得廣泛的應用。 仿生設計亦隨之獲得突飛猛進發展,一大批仿生設計作品如智能機器狗和雷達、 聲納、 人工臟器、自動控制器、自動導航器等等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