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中葯發明

中葯發明

發布時間:2020-12-25 00:16:08

㈠ 中葯是誰發明

首先要說的是中葯它是存在於世間的植物.動物.礦石類等.神農嘗百草也只是傳說,內它真正的來容源是廣大的勞苦大眾在生活中不斷地摸索出來的,後來李時珍在前人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嘗試寫就了《本草綱目》.後來經過人們不斷的發覺就行成了今天的已知中葯,自然界中還有很多有用的物質等待我們去開采.發覺.........
滿意請採納

㈡ 中葯是那個發明的

中葯不是發明的,是存在於自然界的動物,植物,礦物等。
勞動人民幾千年的經驗積累內,後人加到神農身上,容都是國人,也說得過去。
神農百草聽說過么?
很就以前,他嘗百草為了就是能試出各種草的葯性,以便後人使用。
這也是最古老的中葯起源了吧

㈢ 中葯是誰發明的

中葯的起源與發展: 中國勞動人民幾千年來在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通過實踐,不斷認識,逐漸積累了豐富的醫葯知識。由於太古時期文學未興,這些知識只能依靠師承口授,後來有了文字,便逐漸記錄下來,出現了醫葯書籍。這些書籍起到了總結前人經驗並便於流傳和推廣的作用。中國醫葯學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是中國人民長期同疾病作斗爭的極為豐富的經驗總結,對於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有著巨大的貢獻。由於葯物中草類佔大多數,所以記載葯物的書籍便稱為「本草」。據考證,秦漢之際,本草流行已較多,但可惜這些本草都已亡佚,無可查考。現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稱為《神衣本草經》,著者不詳,根據其中記載的地名,可能是東漢醫家修訂前人著作而成。 《神農本草經》全書共三卷,收載葯物包括動、植、礦三類,共365種,每葯項下載有性味、功能與主治,另有序例簡要地記述了用葯的基本理論,如有毒無毒、四氣五味、配伍法度、服葯方法及丸、散、膏、酒等劑型,可說是漢以前中國葯物知識的總結,並為以後的葯學發展奠定了基礎。 到了南北朝,梁代陶弘景(公元452~536年)將《神農本草經》整理補充,著成《本草經集注》一書,其中增加了漢魏以下名醫所用葯物365種,稱為《名醫別錄》。每葯之下不但對原有的性味、功能與主治有所補充,並增加了產地、採集時間和加工方法等,大大豐富了《神農本草經》的內容。 到了唐代,由於生產力的發展以及對外交通日益頻繁,外國葯物陸續輸入,葯物品種日見增加。為了適應形勢需要,政府指派李勣等人主持增修陶氏所注本草經,稱為「唐本草」後又命蘇敬等重加修正,增葯114種,於顯慶四年(公元659年)頒行,稱為《新修本草》或《唐新本草》,此書由當時的政府修訂和頒行,所以可算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葯典。這部本草載葯844種,並附有葯物圖譜,開創了中國本草著作圖文對照的先例,不但對中國葯物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而且不久即流傳國外,對世界醫葯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以上所述是中國古代葯物知識的三次總結,以後每隔一定時期,由於葯物知識的不斷豐富,便有新的總結出現。如宋代的《開寶本草》、《嘉祐補注本草》,都是總結性的。到了北宋後期,蜀醫唐慎微編成了《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證類本草)。他將《嘉祐補注本草》與《圖經本草》合並,增葯500多種,井收集了醫家和民間的許多單方驗方,補充了經史文獻中得來的大量葯物資料,使得此書內容更為充實,體例亦較完備,曾由政府派人修訂三次,加上了「大觀」、「政和」、「紹興」的年號,作為官書刊行。 明代的偉大醫葯學家李時珍(公元1518~1593年),在《證類本草》的基礎上)進行徹底的修訂,「歲歷三十稔,書考八百餘家,稿凡三易」,編成了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本草著——《本草綱目》,於李時珍死後三年(1596年)在金陵(今南京)首次刊行。此書載葯1892種,附方11000多個。李時珍在這部書中全面整理和總結了十六世紀以前中國人民的葯物知識,並作了很大發展。他改繪葯圖,訂正錯誤,並按葯物的自然屬性,分為十六綱,六十類,每葯之下,分釋名、集解、修治、主治、發明、附方及有關葯物等項,體例詳明,用字嚴謹,是中國本草史上最偉大的著作,也是中國科學史中極其輝煌的成就。李時珍長期親自上山采葯,遠窮僻壤,遍詢土俗,足跡踏遍了大江南北,對葯物進行實地考查和整理研究,並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力辟迂儒之謬論,痛斥方士之邪說,糾正了古代本草中不少葯物品種和葯效方面的錯誤,才使《本草綱目》一書達到前代一切本草遠未達到的水平,這部書在十六世紀初就流傳中外,曾經多次刻印並被譯成多種文字,不但對世界醫學作出了偉大的貢獻,也是研究動植礦物的重要典籍。清代乾隆年間趙學敏編成《本草綱目拾遺》一書,對《本草綱目》作了一些正誤和補充,增葯716種。由漢到清,本草著作不下百餘種,各有所長,但可稱為總結性的,只有上述幾書。其餘如地方性的《滇南本草》(明。蘭茂)、專記外來葯物的《海葯本草》(唐。李殉)。記載食物療法的《食療本草》(唐。孟銑)、記載救荒植物的《救荒本草》(明。朱橚)、側重葯物鑒別的《本草衍義》(宋。寇宗黃)、側重葯物炮炙的《炮炙論》(南北朝劉宋。雷敩)以及便於學習誦讀、翻檢查閱或臨症參考的中小型本草多種。清代道光年間,吳其浚的兩部專論植物的著作:《植物名實圖考》和《植物名實圖專長編》問世,前者記載植物1714種,後者描述了植物838種。對於每種植物的形色性味、用途和產地敘述頗詳,並附有精確插圖,尤其著重植物的葯用價值與同名異物的考證,所以雖非葯物專著,亦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此外,中國古代人民關於葯物的知識還收栽在許多醫學和方劑學的著作中。例如東漢張仲景所著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東晉葛洪的《肘後備急方》、唐。孫思邈的《干金備急方》和《千金翼方》、宋。陳師文等所編的《太平惠民和濟局方》、明。朱橚等的《普濟方》等等,不勝枚舉。 這些書籍中收載的葯物和方劑,很多至今還被廣泛地應用著,具有很好的療效。很多中草葯的療效不但經受住了長期醫療實踐的檢驗,而且也已被現代科學研究所證實。有些中草葯的有效成分和分子結構等也已經全部或部分地研究清楚。例如麻黃平喘的有效成分麻黃鹼、常山治瘧的有效成分常山鹼、延胡索止痛的主要成分四氫掌葉防己鹼(延胡索乙素)、黃連和黃柏止痢的主要成分小櫱鹼(黃連素)、黃芩抗菌的主要成分黃芩素、大黃瀉下的有效成分番瀉甙等等。為了保證葯物的療效,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於葯物的栽培、採收、加工、炮製、貯藏保管等方面,也都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經驗。大量事實證明,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通過長期實踐所積累起來的醫葯遺產是極為豐富、極為寶貴的。我們應當珍視這個祖國醫葯學的偉大寶庫,努力發掘,加以提高。

㈣ 中葯是不是中國發明的

是,是,是,是,是,是,是,是。

㈤ 古代有哪些醫生發明了中葯而且有成就

扁鵲(公元前五-四世紀
戰國時醫學家。姓秦、名越人,誕生於山東長清縣。通曉內、外、婦、兒、針灸各科。精於切脈、望色、聽聲、問診,尤擅長於推究病源。對導引,吐納和氣功等各種健身祛病之法各有建樹,著述多以失傳現存《難經》等都後人託名之作。

華佗(約公元145-208)
東漢末醫學家。義名 字元化,誕生於安徽毫縣。精通內、外、婦、兒各科。熟練的掌握養生方葯、針炙和手術等治療。首創葯物全麻術,被尊奉為外科之鼻祖。創立的《五禽戲》養生功,流傳至今。著書已佚。現存《中藏經》等是後人託名之作。

孫思邈(五四一-六八二)
唐代醫學家。陝西耀縣孫家塬村人。對中醫學的生理、病理、診斷、治則、葯物、方劑等基礎理論,以及臨床各科的診療方法等均有精闢的論述。所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內容豐富,涉及面廣,豐富了中國醫學寶庫。

張仲景
東漢末醫學家.名機,誕生於河南南陽縣著《傷寒雜病論》是我國第一部臨床治療學方面的巨著,經後人整理成《傷寒論》、《金匱要略》兩書。分論外感熱病和內科雜病。所倡六經分證和治原則成為指導後世醫家臨閑寶踐的基本准繩。

我國古代四大名醫有⑴扁鵲(戰國);⑵華佗(東漢末); ⑶李時珍(明);⑷張仲景(東漢末)。

葛洪(二八三-三六三)
晉、醫學家。煉丹行家,道教理論家。對化學、醫學、葯物學、養生行等著造詣精深。著述包括天文、潮汐、軍事、兵法、人物傳記、雜記、氣功等是世界制葯化學的先軀。現存所著《肘後儲急方》包括各科醫學、其中有對肺結核、麻風、天花、恙蟲病等世界最早的記載,開創了中醫傳染病學和臨床症學的先河。

皇甫謐(二一五-二八二)
魏晉問醫學家、幼名靜字士安、自號玄晏先生。誕生於甘肅平涼縣西北朝那鎮。博學多才,對經史各家及文字史等都有很高的造詣。他還是我國第一個研究人口問題的學者。中年刻苦鑽研醫學,編著的《針灸甲乙經》總結了晉以前的針灸學成就,是針灸學的經典著作。

李時珍(公元1518-1593)
明醫學家,字東壁號瀕湖。湖北蘄春人。著重葯物研究,重視臨床實踐。所著《本草綱目》是我國葯學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被稱作「東方醫學的巨典」他還著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脈訣考證》等流傳於世。

錢乙(公元 1020 -1101)
宋.著名兒科醫學家。字仲陽,山東東平縣人。曾任太醫丞。精通內、外、婦、兒各科,尤以兒科造詣最高。被尊為中醫兒科鼻祖。著述多已失傳,謹有《小兒葯證直訣》流傳至今。書中載述的五臟補瀉諸萬為後世醫家廣為採用。

葉天士(一六六七-一七四六)
清、醫學家。名桂號香岩,江蘇吳縣人。精通內外婦兒各科,並有重要的建樹,尤其對一些疑難重危病症的治療有獨到之處。著《溫熱論》對溫病的理論、診斷、和治療的發展起了重大的作用。是溫病學的奠基人。後人根據葉氏所存醫案整理成冊,還出現了一批託名著作。

朱丹溪(一二八一-一三五八)
元醫學家,名震亨、字彥修誕生於浙江羲與縣赤岸鎮在學術上強調養陰和瀉火二法,被稱為「養陰學派」的鼻祖對火症的治療有精闢的論述在熟性病的治療方面有重要的指導價植。著有《局方發探》、《格致餘論》、《素問糾略》、《本草衍羲補遺》、《傷寒辨疑》、《外科精要發探》等。

孔伯華,擅治溫熱病(發高燒及部分傳染性疾病);
孔伯華(公元1884--1955),是我國近代一位具民族氣節的醫學家,幼承家學,研討古醫籍,解放前(1929年)曾與蕭龍友先生創辦北平國醫學院,歷時十四年,畢業生達七百餘人,1918年曾赴農村開展防疫工作,成績卓著,開我國防疫工作之先河,編有《傳染病八種證治析疑》十卷。擅長溫熱病學,喜用石膏……

蕭龍友,擅治虛勞病;
蕭龍友(1864-1962),為前清拔貢。精通文史,以文為醫,醫文並茂;善讀書,多批校,生前曾將一部《醫方類聚》贈送給北京中醫學院,我們在閱讀中,發現字里行間加批加議,勤求古訓,堪為後學楷模

㈥ 中醫中葯是誰發明的啊

其實 嚴謹點來說 根本不是人類所發明的 中醫理論到現代人們還摸不透 實在想不出在遠版古時代就已經有權這種理論了 而且這種 理論與解剖學和西醫格格不入 說神農氏的都是說他嘗百草 假設 一個健康的人 讓他嘗百草各種植物 他能得出什麼結論?只能說哪個好吃 哪個不好吃 哪個有毒 而且運氣不好死的也很快 如果神農在生病時候嘗各百草 那有兩種可能 死的更快點和正好瞎貓碰上死耗子治好了 但是只能證明這種植物對一種疾病有效 所以 神農嘗 百草 如果是真的 只能說明神農並不是人 而是一台檢測儀器!

㈦ 發明中葯湯葯給葯方法的是哪個朝代的誰

伊尹,廚子的老祖宗,也是湯葯的老祖宗

㈧ 如何申請國家中醫葯發明專利

下面的具體的申請流程:
(1)受理階段專利局收到專利申請後進行審查,如果符合受理條件,專利局將確定申請日,給予申請號,並且核實過文件清單後,發出受理通知書,通知申請人。如果申請文件未打字、印刷或字跡不清、有塗改的;或者附圖及圖片未用繪圖工具和黑色墨水繪制、照片模糊不清有塗改的;或者申請文件不齊備的;或者請求書中缺申請人姓名或名稱及地址不詳的;或專利申請類別不明確或無法確定的,以及外國單位和個人未經涉外專利代理機構直接寄來的專利申請不予受理。
(2)初步審查階段經受理後的專利申請按照規定繳納申請費的,自動進入初審階段。初審前發明專利申請首先要進行保密審查,需要保密的,按保密程序處理。 在初審時要對申請是否存在明顯缺陷進行審查,主要包括審查內容是否屬於《專利法》中不授予專利權的范圍,是否明顯缺乏技術內容不能構成技術方案,是否缺乏單一性,申請文件是否齊備及格式是否符合要求。若是外國申請人還要進行資格審查及申請手續審查。不合格的,專利局將通知申請人在規定的期限內補正或陳述意見,逾期不答復的,申請將被視為撤回。經答復仍未消除缺陷的,予以駁回。發明專利申請初審合格的,將發給初審合格通知書。對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除進行上述審查外,還要審查是否明顯與已有專利相同,不是一個新的技術方案或者新的設計,經初審未發現駁回理由的。將直接進入授權秩序。
(3)公布階段發明專利申請從發出初審合格通知書起進入公布階段,如果申請人沒有提出提前公開的請求,要等到申請日起滿18個月才進入公開准備程序。如果申請人請求提前公開的,則申請立即進入公開准備程序。經過格式復核、編輯校對、計算機處理、排版印刷,大約3個月後在專利公報上公布其說明書摘要並出版說明書單行本。申請公布以後,申請人就獲得了臨時保護的權利。
(4)實質審查階段發明專利申請公布以後,如果申請人已經提出實質審查請求並已生效的,申請人進入實審程序。如果申請人從申請日起滿三年還未提出實審請求,或者實審請求未生效的,申請既被視為撤回。 在實審期間將對專利申請是否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以及專利法規定的其它實質性條件進行全面審查。經審查認為不符合授權條件的或者存在各種缺陷的,將通知申請人在規定的時間內陳述意見或進行修改,逾期不答復的,申請被視為撤回,經多次答復申請仍不符合要求的,予以駁回。實審周期較長,若從申請日起兩年內尚未授權,從第三年應當每年繳納申請維持費,逾期不繳的,申請將被視為撤回。 實質審查中未發現駁回理由的,將按規定進入授權程序。
(5)授權階段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經初步審查以及發明專利申請經實質審查未發現駁回理由的,由審查員作出授權通知,申請進入授權登記准備,經對授權文本的法律效力和完整性進行復核,對專利申請的著錄項目進行校對、修改後,專利局發出授權通知書和辦理登記手續通知書,申請人接到通知書後應當在2個月之內按照通知的要求辦理登記手續並繳納規定的費用,按期辦理登記手續的,專利局將授予專利權,頒發專利證書,在專利登記簿上記錄,並在2個月後於專利公報上公告,未按規定辦理登記手續的,視為放棄取得專利權的權利。

㈨ 中葯發明專利申請得多長時間

發明一般是2年左右,實用新型是6-8個月,外觀設計是4-6個月。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發明專利請求書、權利要求書、說明書、摘要、實質審查請求;收到受理通知書及繳費通知書後,繳納申請費用;收到審查意見通知書,答復審查意見;如授權則會收到授權通知書及辦登通知書,繳納辦登費用,收到專利證書;如駁回則會收到駁回通知書。發明:2.5年--4年 實用新型:8--12個月 外觀:8--12個月一、專利申請的類型專利申請分為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種類型。針對產品、方法或者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可以申請發明專利;針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可以申請實用新型專利,針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應用的新設計,可以申請外觀設計專利。二、申請外觀設計專利應提供的資料1、產品樣品或圖片;2、提供圖片的須按以下要求繪制;⑴圖片或照片的尺寸應介於3厘米×8厘米和15厘米×22厘米之間;⑵圖片必須用電腦繪制或正規制圖工具繪制;⑶立體產品圖片應包括主視圖、後視圖、左視圖、右視圖、俯視圖、仰視圖和立體圖(對稱、或相同的可省略);⑷各個視圖的比例必須一致;⑸圖片或照處不得有不是構成外觀設計的圖形或文字,如商標、標志、名人肖象、也不得有指示線、虛線、中心線、盡寸標記等;3、申請人為單位的需要單位蓋章;申請人為個人的需要個人簽字;4、每個申請須提供清楚的申請人名稱、詳細地址、電話、郵編、設計人名稱等材料。說明:1、遞交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的請求書、外觀設計圖或照片、外觀設計簡要說明等文件由專利代理人製作。2、外觀設計專利申請從申請到授權一般需要3個月左右,輸登記手費後三個月頒發《外觀設計專利證書》。三、專利申請一般流程(一)確定申請類型1、發明產品形狀、構造、生產工藝、配方保護20年2、實用新型產品形狀、構造或兩者的結合保護10年3、外觀設計產品形狀、圖案或色彩與它們的結合保護10年(二)撰寫申請文件內容:1、發明(實用新型):請求書、權利要求書、說明書、說明書附圖、摘要、摘要附圖。2、外觀設計:請求書、外觀設計圖或照片、外觀設計簡要說明。方式:自己撰寫或委託代理機構撰寫。(三)遞交專利文件1、直接郵寄或交國家知識產權局(北京)2、面交國家知識產權局上海代辦處(上海成都北路333號南9號樓916室)(四)繳納申請費用1、發明900元/件;實用新型500元/件;外觀設計500元/件。2、可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輸申請費用減緩手續,按30%繳納,並且年費的前三年也可以按30%繳納。須准備以下材料:1、發明創造名稱;2、現有技術資料(與本發明創造最接近的並已經公開技術資料,包括已經發表的科技論文、已經公開了的專利或完成本發明創造所參考的文獻資料);3、完成本發明的目的;4、達到本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產品發明要求詳細描述產品的結構組成,方法發明要求詳細描述方法的步驟;5、附圖(機械領域的發明一定要求有附圖):能清楚看到產品的結構,分清各零部件的連接關系,可分分解圖、解剖圖等;6、具體實施例(完成本發明的具體的實施方式,包括實驗過程的實驗數據);7、本發明能夠達到的最佳效果;8、申請人為單位的需要單位蓋章:申請人為個人的需要個人簽字;9、每個申請須提供清楚的申請人名稱、詳細地址、電話、郵編、發明人名稱等材料。說明:1、遞交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的有關文件,包括說明摘要、摘要附圖、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和說明書附圖由專利代理人撰寫。2、發明專利申請從申請到授權需要三年左右的時間,辦理登記手續後三個月左右頒發《發明專利證書》。

㈩ 中葯只有中國才有嗎是中國人發明的嗎

說到中國的葯文化,由於它有著數千年的悠久歷史,所以其底蘊十分豐富。然而,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對其豐富的文化內涵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故而導致某些誤識。其根本原因就在於長期以來,我們對葯文化的研究與宣傳,力度很不夠,長此以往,無疑對中葯事業的繼承、發展與推廣是十分不利的。中葯在中國古籍中通稱「本草」。我國最早的一部中葯學專著是漢代的《神農本草經》,唐代由政府頒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葯典。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葯物經驗,對後世葯物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中葯是在西方醫學傳入我國以後,人們對我國傳統醫葯學的稱呼,是與西醫相對而言的。

中葯按加工工藝分為中成葯、中葯材。中葯主要起源於中國,除了植物葯以外,動物葯如蛇膽,熊膽,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殼類如珍珠,海蛤殼;礦物類如龍骨,磁石等都是用來治病的中葯。少數中葯源於外國,如西洋參。

目前,隨著對中葯資源的開發和研究,許多民間葯物也歸入中葯的范疇。所以,中葯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用於防治疾病的植物,動物礦物及其加工品,不論產於中國,外國均稱中葯。中葯有著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應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國自然資源及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特點。

閱讀全文

與中葯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