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誰人發明紙

誰人發明紙

發布時間:2020-12-24 16:09:39

㈠ 造紙術是誰發明的了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由蔡倫改進。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

漢族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

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漢族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1)誰人發明紙擴展閱讀:

四大發明:

1、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

前身是司南。

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

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

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

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

指南針的N指北方,E指東方,W指西方,S指南方。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發明指南針(Compass)的國家。

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

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

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吸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

經過多方面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實用的指南針。

最早的指南針是用天然磁體做成的,這說明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很早就發現了天然磁鐵及其吸鐵性。

據古書記載,遠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正處在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更是興盛發達,因而促使了采礦業、冶煉業的發展。

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人們從鐵礦石中認識了磁石。

最早的指南針是司南。

2、一種黑色或棕色的炸葯,由硝酸鉀、木炭和硫磺機械混合而成,最初均製成粉末狀,以後一般製成大小不同的顆粒狀,可供不同用途之需,在採用無煙火葯以前,一直用作唯一的軍用發射葯。

3、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印刷術的國家。

早期的印刷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木版水印畫仍用此法,統稱「刻版印刷術」(亦稱「雕版印刷術」)刻版印刷的前身是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後來出現的拓印碑石等。

造紙和制墨等生產技術出現之後,逐漸發明了刻版印刷技術。

根據歷史學家鄧廣銘考證,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開始普遍使用。

宋代雖然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術。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印刷物是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製的《金剛經》(它全鄭長4877毫米,高244毫米,由七張粘連起來而成一卷。

卷首有釋迦說法圖,末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為二親敬造普施」題記。

原藏於甘肅敦煌千佛洞,1899年發現。

1907年為英國人斯坦因盜去,現存於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

它與造紙術一樣對知識的保存和流通造成影響。

另外,印刷術的發展與早期的印章無直接關系,古代印章在古埃及、古希臘、兩河流域都有使用。

美國考古學家在中亞土庫曼安納烏曾於2000年10月發掘出距今4300年的中亞印章,其文字仍有待考。

㈡ 紙的歷史發明紙的人是誰

目前認定的是蔡倫 但有考古發現證明在西漢就有紙了
多年以來,中國使用的教科書告訴人們,東漢時期蔡倫開始造紙。而二十世紀以來幾項考古發現表明,在蔡倫之前的西漢時期,中國就有了「紙」,這兩種觀點引起了學術界40多年的爭論。日前,敦煌出土的大批古紙提供了有力的證明:早在西漢時期中國就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紙。
「蔡倫發明造紙術」的根據來源於《後漢書》。由於《後漢書》作者對這一事件的紀錄非常明確,且《後漢書》在當時和歷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和地位,所以在沒有其他歷史文獻為證的情況下,後人認定,是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
1957年,陝西出土了西漢晚期的灞橋紙,1974年,甘肅居延金關漢代亭燧故址出土了金關紙,1978年,陝西扶風中顏村西漢窯藏出土了中顏紙,這些考古發現使學術界對蔡倫造紙的觀點提出了異議。一派專家認為,經過考證,這些紙的年代都比東漢早,因此可以說,在蔡倫之前中國就有紙,蔡倫不應是造紙術的發明人。另一派專家則對出土這些紙的古墓或遺址的年代以及出土的是不是真正的紙提出質疑,他們認為,雖然在西漢時期中國已造出了植物纖維紙,但紙質地較粗糙,結構也比較鬆散,造紙技術處於初級階段,而蔡倫對造紙術進行了重大的革新,才使紙的質量和產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成為今天中國人引以為豪的紙。因此,部分專家指出,蔡倫對紙向中國、向世界的推廣普及做出了重大貢獻,即使不是最早造出紙的人,也可以算作「造紙術」的發明人。
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再次發現了西漢時期的古紙,與以往考古發現不同的是,這次出土的古紙質量較好,紙面平整光滑,質地薄而軟,上面還有用細墨線繪制的山川、河流、道路等圖形。經專家考證,這張古紙的「生日」是西漢早期,比東漢蔡倫造紙的歷史早了300多年。所以,這張目前為止世界上所知最早的天水放馬灘紙,當時成為中國在西漢早期就有優秀紙張的惟一物證。
近日,甘肅敦煌懸泉置遺址的考古研究又有重大發現,甘肅省考古所研究員何雙全告訴記者,該遺址出土了200多片紙文書殘片和麻紙,成為目前中國考古發掘中發現古紙最多的地方。根據同時出土的簡牘和地層分析,這些古紙的年代從西漢武帝、昭帝及宣、元、成帝至東漢初到西晉都有。古紙的顏色和質地也非常之多,有黑色厚、黑色薄、褐色厚、白色薄、黃色厚等8種。從殘留在紙面上的殘渣看,這些古紙主要用麻織物和很細的絲織物製作,用於書寫文件、信件及包裹物品。何雙全說,此次敦煌出土古紙的數量之大、品種之繁多、時代跨度之久,在中國考古發掘中尚屬首次。這些古紙的發現不但有力地印證了蔡倫不是造紙術的發明人,也為中國研究紙的歷史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實證。

㈢ 中國古代發明紙的人是誰

親~來介個不可以肯源定哦,樓上那個回答是錯誤滴,咳咳,具體誰發明的紙,史書上是沒有記載的,而蔡倫只是改進 造紙術的人罷了。 上了初一的時候,老師會千叮嚀萬囑咐的讓大家別把造紙術的功勞推給蔡倫呢。 好了,廢話不多說。 很高興為您解答,我是沫熙凡

㈣ 歷史上第一個發明紙的人是誰

1. 古代文明曾採用過各種材料書寫文字。古巴比倫人將楔形文字刻在泥板上,古埃及人在莎草紙上書寫,古阿玆提克人及瑪雅人以桑科植物樹皮製作的厚紙書寫繪畫,古印度人用貝葉(棕櫚葉)刻寫佛經,古近東人與中古歐洲人用野獸皮書寫,而古代中國的甲骨文刻在龜甲和獸骨上,西周銘文刻在青銅器上,秦漢陶文刻在陶器上,以後還有刻石、竹簡、木片、絲帛等等作為過書寫的載體,但是它們各有缺點:或是太沉重,或是太昂貴,不能大量使用,部分更不能修改。

2. 以往認為中國造紙起源東漢,但近年來的一些考古遺跡有了新發現,例如:

1934年在新疆羅布淖爾烽燧台廢墟發現古麻紙,約長10公分,寬4公分,年代為公元前1世紀。

1942年在甘肅額濟納河東岸查科爾帖漢代烽燧遺址出土「查科爾帖紙」

1957年在西安東郊漢墓出土的「灞橋紙」,約10公分見方,年代為公元前二世紀。

1973年在甘肅額濟納河東岸漢金關烽燧遺址出土「金關紙」

1978年在陝西扶風中顏村發現公元前1世紀紙殘片,上有四個手寫的字。

1986年在甘肅天水放馬灘漢代墓葬群中出土「放馬灘紙」,繪有地圖。

1990年在甘肅敦煌甜水井漢代懸泉郵驛遺址出土「懸泉紙」。

2.1這些考古樣本包括在中原確認年代遺址中被發現的,為中國造紙起源於前漢之說提供確切的佐證。宋朝蘇易簡《文房四譜》卷四亦載:「漢初已有幡紙代簡。……蔡倫銼故布及魚網、樹皮,而作之彌工,如蒙恬之前已有筆之謂也」。所謂幡紙即以蠶絲絲絮壓制粘合成的紙。

3.東漢蔡倫改良造紙術。

㈤ 誰是發明紙的人

蔡倫發明的、

㈥ 紙張的發明人是誰

就在我們的古人往甲骨上刻字的時代,古埃及人已在用輕便的紙莎草紙來記錄文字了。
紙莎草是一種高大的草本植物,外形有點像蘆葦,可長到4米高。這種植物的故鄉在埃及。數千年前,尼羅河兩岸肥沃的沖積平原上曾遍布它的足跡,而現在它在埃及早已絕跡,在非洲只有蘇丹和敘利亞的少數地區還有生長,歐洲的最後一批紙莎草在西西里島錫安河畔錫臘庫扎附近正瀕臨凋萎乾枯。這主要是河水的污染造成的。
對紙莎草的衰亡,人們十分痛惜。這不僅因為它是極好的造紙原料,還因為它是人類的好朋友。在古代無紙的日子裡,人們曾用它記下了人類文明史最初的幾頁。
據考證,大約在5000多年前,埃及人就利用紙莎草來造「紙」了,他們把紙莎草的莖破成細絲曬干,交叉著疊兩層,然後再用膠粘合,這樣做成的紙莎草紙質量相當不錯,成了埃及的主要出口產品,希臘的大多數古典文學作品都是寫在紙莎草紙上的。
在這種紙莎草「紙」上寫字,要比在泥板、銀板或龜4甲上刻字方便多了。埃及人的這一發明後來傳到了歐洲。在中國人造的紙還沒有傳到歐洲之前,紙莎草是歐洲人最常用的「紙」。
這是一種叫貝多樹的熱帶大樹,胸徑常達1米左右,樹高20多米,樹姿有些像棕櫚,又有些像蒲葵。這種樹在樹頂上簇生出許多掌狀分裂葉子,十分巨大,一張連葉柄的葉子長達二三米。古代印度人用來當紙的,正是這種葉子。
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有著許多寺廟。在那些寺廟里,往往都保存著貝多葉寫成的經書,人稱「貝多經」。作為書寫用的貝葉須在樹齡8年以上的貝多樹上採摘。貝多葉子卷為筒狀,呈淺棕色,從葉柄割取下來鋪開展平,成扇形狀。每張葉片上有30條粗硬的葉脈,用刀除去葉脈,便可得到近30張小葉片。這帶狀小葉片有2米多長,一端稍寬,另一端稍窄。
這葉片不能用,還必須經過特殊的水漚製作。人們先把葉片捲起放在大鍋里用水蒸煮。然後取出晾乾。為使葉片變得柔韌,不易折斷,還要將晾乾的葉片掛在木棒上,兩手撳住葉片兩端,上下拉磨,使葉片表層磨掉,變得潔白光潤。經過這樣的加工處理後,再把每片貝葉根據所需大小切裁好,集中在一起,用燒紅的鐵棒在貝葉上燙一孔洞,以便用繩穿訂。
嚴格說來,貝葉上的經文不是寫上去的,而是「刻」上去的。人們用一種精細的鐵筆在葉面上刻字,刻好後用墨5水塗抹葉面,即「上色」。這種墨水用油燈的黑色煙炱與肉桂油混合調制,塗抹後不但可在刻痕上留下清晰的字跡,對貝葉還有防潮、防腐、防蛀的作用。可能是由於貝葉「紙」有著這種易於長期保存的優勢吧,所以當真正的紙發明後很久,仍有人用貝多葉來書寫。
大約在春秋時期,中國人已開始用絲織成的「帛」來寫字了。用墨水寫字在帛上,要比簡牘方便得多,而且帛又輕又軟,還可以捲起來。現在有時稱一部書為一卷書,即來源於此。
可惜的是,這樣的「帛紙」雖然很好用,但價格昂貴。在漢代,一匹帛相當於720斤米的代價,一般人是用不起的。因此,直到漢代,「帛紙」和簡牘還同時被人們應用著。
蔡倫是東漢和帝時的太監,任尚方令。他的工作是監管製造御用器物。擔任這些職務,自然要考慮節省開支。價格昂貴的帛也在蔡倫的考慮之中。能不能找到一種可以替代帛的書寫材料呢?不僅與帛同樣的輕便易寫,而且價格還要很便宜。
所謂漂絮,就是人們利用不適於抽絲織造的次等繭來做絲棉時,先將次繭用水煮過,再鋪在蔑席上浸到河水裡去,用棍子爛成絲棉。從事這項手工勞作的婦女,人們稱之為「漂母」。
蔡倫發現漂母在漂絮的過程中,有一些殘留的絲絮粘在蔑席片上,等到曬干後,把殘絮剝剔下來就成了一層薄6薄的絮片。有些買不起帛的窮人就利用這種絮片寫字;不過在這上面寫出的字非常模糊。
由於絲製品價格貴,一般老百姓穿不起,那時還沒有棉花,平民百姓能穿的,只是麻製品。人們將麻的皮剝下來,仍用在水中漂洗搗打的方法,製成適合於織造的麻紗。在這過程中,也會在篾席上留下麻絮。蔡倫發現,也有人利用麻絮片來寫字的。
「嗯,這倒是個辦法,也許可以試試。」於是,蔡倫當起了「漂」。他將那些留在篾席上的絲絮和麻絮收集起來,放在水中繼續漂洗搗打,將它們弄得很爛,再用席子把它們撈起來濾掉水分,曬干後就成了一些薄薄的、細密的絮片。用它來寫字,效果竟同帛差不多。
紙就樣誕生了。現在「紙」字左邊的「 」部,也表明了最初的紙是跟絲有直接的聯系的。
在試驗中,蔡倫還發現,用麻絮搗爛後製成的紙,跟用絲絮做成的紙不相上下,甚至還更結實些。這當然使他十分滿意,因為絲是貴重物品,絲絮不如麻絮容易獲得。蔡倫還想到,既然要費時費力將麻漚爛、搗爛,而那些沒有使用價值的破布、破魚網、樹皮等不是更容易獲得,又容易搗爛嗎。
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後,蔡倫終於發明了成熟的紙的製作工序:將樹皮、破布、舊魚網等收集起來浸濕、搗碎、泥沙,然後用草木灰液浸透蒸煮,去掉膠質、油脂、色素等,再進一步搗爛,讓它們成為漿糊狀。然後,把這種糊狀的漿質撈出,薄薄地攤在竹簾上晾乾,就成了柔軟的紙。7
東漢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將他的造紙方法上奏皇帝,正患病卧床的漢和帝非常賞識並下令在全國推廣使用。後來,漢安帝因蔡倫發明紙有功,還封他為龍亭侯。
我國的造紙術後來傳入朝鮮、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又經非洲北部傳到歐洲。造紙術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最傑出的貢獻之一。蔡倫的名字也被留在了世界科技史中。
有統計過,現在世界上大約有12000多種不同用途的紙,它們滿足了人類各方面的需要。這些紙,有的是有意識發明的,有的是在無意中誕生的;有的發明申請了專利,留下了發明的名字,有的卻不知道發明者是誰,只留下了他的發明。
從蔡倫發明紙起,人們用的造紙原料,不管是破布、破魚網、樹皮、麥草、稻草、蘆葦、毛子、木頭,都是纖維類材料,石頭紙是第一種非纖維類原料製成的紙。以後還會有什麼樣的新紙問世呢?我們無法預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人類的追求是無止境的,紙的發明也是無窮盡的。

㈦ 中國古代發明紙的人是誰

造紙術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是促使人類文化傳播的偉大發明。相傳是由中國東漢時代的蔡倫(63年-121年)所發明,但是也有考古證據說明,造紙術早就存在,蔡倫只是改進造紙術的重要發展者,使造紙的成功率更高,成本更低。

閱讀全文

與誰人發明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