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TRIZ理論中,矛盾是如何解決的
(一)沖突解決理論
1、技術沖突解決原理
TRIZ提出描述技術沖突的39個通用工程參數:運動物體質量、靜止物體質量、運動物體長度、靜止物體長度等。為了解決技術沖突,TRIZ理論提出了40 項發明原理,如分割、分離、局部質量、不對稱等。通過研究,Altshuller提出了沖突矩陣,該矩陣將描述技術沖突的39個工程參數與40條發明原理建立了對應關系,解決了設計過程中選擇發明原理的難題。
2、物理沖突解決原理
Terninko於1998年提出的物理沖突描述方法為:(1)為實現關鍵功能,子系統要具有一有用功能,但為了避免出現一有害功能,子系統又不能具有上述有用功能。(2)關鍵子系統的特性必須是一大值以能取得有用功能,但又必須是一小值以避免出現有害功能。 (3)關鍵子系統必須出現以取得一有用功能,但又不能出現以避免出現有害功能。TRIZ提出採用分離原理解決物理沖突的方法,包括空間分離和時間分離、基於條件的分離、整體與部分的分離。英國Bath大學的Mann提出,解決物理沖突的分離原理與解決技術沖突的發明原理之間存在關系,一條分離原理可以與多條發明原理存在對應關系。
(二)物—場模型分析方法
物—場分析是用符號表達技術系統變換的建模技術。物—場模型分析方法產生於1947—1977年,每一次的改進都增加了新的可用的知識,現在已經有了76 種標准解。這些標准解是最初解決問題方案的精華,因此,物—場分析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方便快捷的方法,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在汲取基本知識的基礎上產生不同想法。
TRIZ理論認為,技術系統構成要素S1、作用體S2、場 F三者缺一就會造成系統不完整。而當系統中某一物質的特定機能沒有實現時,系統就會產生問題。為了控制這一物質產生的問題,有必要引入另外的物質。由此產生這些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並伴隨能量(場)的產生、變換、吸收等,物—場模型也從一種形式變換為另一種形式。因此各種技術系統及其變換都可用物質和場的相互作用形式表述。
利用物—場分析方法分析系統存在的問題,建立系統的物—場模型,並提出問題解決對策的步驟如下:(1)指定物體S1;(2)指定場;(3)建立物—場初期模型;(4)指定作用體S2;(5)生成所希望的物—場模型;(6)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三)發明問題解決演算法
TRIZ認為,一個問題解決的困難程度取決於對該問題的描述或程式化方法,描述得越清楚,問題的解就越容易找到。TRIZ中,發明問題求解的過程是對問題不斷地描述、不斷地程式化的過程。經過這一過程,初始問題最根本的沖突被清楚地暴露出來,能否求解已很清楚,如果已有的知識能用於該問題則有解,如果已有的知識不能解決該問題則無解,需等待自然科學或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該過程是靠ARIZ演算法實現的。
ARIZ (Algorithm for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稱為發明問題解決演算法,是TRIZ的一種主要工具,是解決發明問題的完整演算法,該演算法採用一套邏輯過程逐步將初始問題程式化。該演算法特別強調沖突與理想解的程式化,一方面技術系統向理想解的方向進化,另一方面如果一個技術問題存在沖突需要克服,該問題就變成一個創新問題。
ARIZ中沖突的消除有強大的效應知識庫的支持。效應知識庫包括物理的、化學的、幾何的等效應。作為一種規則,經過分析與效應的應用後問題仍無解,則認為初始問題定義有誤,需對問題進行更一般化的定義。
應用ARIZ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前,要不斷地對問題進行細化,一直到確定了物理沖突,該過程及物理沖突的求解已有軟體支持。
綜上所述,由於TRIZ將產品創新的核心—--產生新的工作原理過程具體化,並提出了規則、演算法與發明創造原理供設計人員使用,它已經成為一種較完善的創新設計理論。
(四)應用TRIZ的一般過程
TRIZ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被劃分為四個步驟,如圖所示:
(1)分析
分析是TRIZ的工具之一,是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階段。功能分析的目的是從完成功能的角度而不是從技術的角度分析系統、子系統、部件。理想解是採用與技術及實現無關的語言對需要創新的原因進行描述,創新的重要進展往往在該階段對問題深入的理解所取得。確認哪些使系統不能處於理想化的元件是使創新成功的關鍵。設計過程中從一起點向理想解過渡的過程稱為理想化過程。可用資源分析是要確定可用物品、能源、信息、功能等。這些可用資源與系統中的某些元件組合將改善系統的性能。沖突區域的確定是要理解出現沖突的原因。區域既可指時間,又可指空間。假如在分析階段問題的解已經找到,可以移到實現階段。假如問題的解還沒有找到,而該問題的解需要最大限度的創新,則基於知識的三種工具:原理、預測、效應等都可採用。
(2)原理
原理是獲得沖突解的方法。有技術與物理兩種沖突解決原理。TRIZ引導設計者挑選能解決特定沖突的原理,其前提是要按標准參數確定沖突。有40條原理。
(3)預測
預測又稱為技術預報。TRIZ確定了8種技術系統進化的模式。當模式確定後,系統、子系統及部件的設計應向高一級的方向發展。
(4)效應
效應指應用本領域,特別是其他領域的有關定律解決設計中的問題。如採用數學、化學、生物等領域中的原理,解決設計中的創新問題。
(5)評價
該階段將所求出的解與理想解進行比較,確信所作的改進不僅滿足了技術需求而且推進了技術創新。TRIZ中的特性傳遞( feature transfer)法可用於將多個解進行組合以改進系統的品質。
Ⅱ triz物理矛盾 技術矛盾 例子 急用!!!!!!!!
物理矛盾,有一個參數,例如現代手機一般希望體積變小,而屏幕變大,這是一個參數矛盾即物理矛盾,可以將鍵盤設計成側面抽出式,使用時抽出鍵盤燈
Ⅲ 什麼是創新方法triz
TRIZ意譯為發明問題的解決理論。TRIZ理論成功地揭示了創造發明的內在規律和原理,著力於澄清和強調系統中存在的矛盾,其目標是完全解決矛盾,獲得最終的理想解。
它不是採取折中或者妥協的做法,而且它是基於技術的發展演化規律研究整個設計與開發過程, 而不再是隨機的行為。實踐證明,運用TRIZ理論,可大大加快人們創造發明的進程而且能得到高質量的創新產品。
(3)triz解決技術矛盾的發明創造過程擴展閱讀
現代TRIZ理論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創新思維方法與問題分析方法
TRIZ理論中提供了如何系統分析問題的科學方法,如多屏幕法等;而對於復雜問題的分析,則包含了科學的問題分析建模方法——物-場分析法,它可以幫助快速確認核心問題,發現根本矛盾所在。
2、技術系統進化法則
針對技術系統進化演變規律,在大量專利分析的基礎上TRIZ理論總結提煉出八個基本進化法則。利用這些進化法則,可以分析確認當前產品的技術狀態,並預測未來發展趨勢,開發富有競爭力的新產品。
3、技術矛盾解決原理
不同的發明創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規律。TRIZ理論將這些共同的規律歸納成40個創新原理,針對具體的技術矛盾,可以基於這些創新原理、結合工程實際尋求具體的解決方案。
4、創新問題標准解法
針對具體問題的物-場模型的不同特徵,分別對應有標準的模型處理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轉換、物質與場的添加等等。
5、發明問題解決演算法ARIZ
主要針對問題情境復雜,矛盾及其相關部件不明確的技術系統。它是一個對初始問題進行一系列變形及再定義等非計算性的邏輯過程,實現對問題的逐步深入分析,問題轉化,直至問題的解決。
6、基於物理、化學、幾何學等工程學原理而構建的知識庫
基於物理、化學、幾何學等領域的數百萬項發明專利的分析結果而構建的知識庫可以為技術創新提供豐富的方案來源。
Ⅳ 技術創新(TRIZ)是什麼
TRIZ創新理論簡介
TRIZ是俄文теории решения изобретательских задач 的英文音譯Teoriya Resheniya Izobreatatelskikh Zadatch的縮寫,其英文全稱是Theory of the Solution of Inventive Problems(發明問題解決理論
Triz 順暢點解釋為:
「推創」(推動科技創新的發明)
TRIZ由一位俄國學者阿利赫舒列爾(G.S.Altshuller,又譯根里奇·阿奇舒勒)及他的同事於1946年最先提出,最初是從二十萬份專利中取出符合要求的四萬份作為各種發明問題的最有效的解。他們從這些最有效的解中抽象出了TRIZ解決發明問題的基本方法,這些方法又可以普遍的適用於新出現的發明問題,協助人們獲得這些發明問題的最有效的解。現在,國際上已經對超過250萬項出色的專利進行過研究,並大大充實了TRIZ的理論和方法體系。有的公司根據TRIZ和專利的資料庫,創造出計算機輔助創新系統,使發明創新的自動化初現曙光。但是,TRIZ更多的是一種思想或者方法,人們應該通過大量的習題來掌握它,計算機是無法完全取代人的作用的。
阿利赫舒列爾於1946年開始創立TRIZ理論,其中重要的理論之一是技術系統進化理論。該理論主要有八大進化法則,這些法則可以用來解決難題,預測技術系統,產生並加強創造性問題的解決工具。這八大法則是:1)技術系統的S曲線進化法則;2)提高理想度法則;3)子系統的不均衡進化法則;4)動態性和可控性進化法則;5)增加集成度再進行簡化的法則;6)子系統協調性進化法則;7)向微觀級和增加場應用的法則;8)減少人工介入的進化法則。
阿利赫舒列爾和他的TRIZ研究機構50多年來提出了TRIZ系列的多種工具,如沖突矩陣、76標准解答、ARIZ、AFD、物質--場分析、ISQ、DE、8種演化類型、科學效應等,常用的有基於宏觀的矛盾矩陣法(沖突矩陣法)和基於微觀的物場變換法。事實上TRIZ針對輸入輸出的關系(效應)、沖突和技術進化都有比較完善的理論。
矛盾(沖突)普遍存在於各種產品的設計之中。按傳統設計中的折衷法,沖突並沒有徹底解決,而是在沖突雙方取得折衷方案,或稱降低沖突的程度。TRIZ理論認為,產品創新的標志是解決或移走設計中的沖突,而產生新的有競爭力的解。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不斷的發現並解決沖突是推動產品進化的動力。
技術沖突是指一個作用同時導致有用及有害兩種結果,也可指有用作用的引入或有害效應的消除導致一個或幾個系統或子系統變壞。技術沖突常表現為一個系統中兩個子系統之間的沖突。
現實中的沖突是千差萬別的,如果不加以歸納則無法建立穩定的解決途徑。TRIZ理論歸納出39個通用工程參數描述沖突(目前最新的理論,已經將工程參數擴充到48個,並且提出了商用參數共31個)。實際應用中,首先要把組成沖突的雙方內部性能用該39個工程參數中的至少2個來表示,然後在沖突矩陣中找出解決沖突的發明原理。
TRIZ中的發明原理是由專門研究人員對不同領域的已有創新成果進行分析、總結,得到的具有普遍意義的經驗,這些經驗對指導各領域的創新都有重要參考價值。目前常用的發明原理有40條,實踐證明這些原理對於指導設計人員的發明創造具有重要的作用。當找到確定的發明原理以後,就可以根據這些發明原理來考慮具體的解決方案。應當注意盡可能將找到的原理都用到問題的解決中去,不要拒絕採用任何推薦的原理。假如所有可能的原理都不滿足要求,則應該對沖突重新定義並再次求解。
通過下面一個金魚法的簡單應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TRIZ理論中創造性問題分析方法在現實問題解決中的應用。
埃及神話故事中會飛的魔毯曾經引起我們無數遐想,那麼現在我們不妨一步步分析一下這個會飛的魔毯。
現實生活中雖然有毯子,但毯子都不會飛的,原因是由於地球引力,毯子具有重量,而毯子比空氣重。那麼在什麼條件下毯子可以飛翔? 我們可以施加向上的力,或者讓毯子的重量小於空氣的重量,或者希望來自地球的重力不存在。如果我們分析一下毯子及其周圍的環境,會發現這樣一些可以利用的資源,如空氣中的中微子流、空氣流、地球磁場、地球重力場、陽光等,而毯子本身也包括其纖維材料,形狀、質量等。那麼利用這些資源可以找到一些讓毯子飛起來的辦法,比如毯子的纖維與中微子相互作用可使毯子飛翔,在毯子上安裝提供反向作用力的發動機,毯子在沒有來自地球重力的宇宙空間,毯子由於下面的壓力增加而懸在空中(氣墊毯),利用磁懸浮原理,或者毯子比空氣輕。這些辦法有的比較現實,但有的仍然看似不可能,比如毯子即使很輕,但也比空氣重,對這一點我們還可以繼續分析。比如毯子之所以重是因為其材料比空氣重,解決的辦法就是採用比空氣輕的材料製作毯子,或者毯子象空中的塵埃微粒一樣大小,等等。
通過上面一個簡單分析過程,我們會發現,神話傳說中會飛的毯子逐漸走向現實,從中或許我們可以得到很多有趣甚至十分有用的創意。這個簡單的應用展示了金魚法的創造性問題分析原理:即它首先從幻想式構想中分離出現實部分,對於不現實部分,通過引入其它資源,一些想法由不現實變為現實,然後繼續對不現實部分進行分析,直到全部變為現實。因此通過這種反復迭代的辦法,常常會給看似不可能的問題帶來一種現實的解決方案。
可以看出,TRIZ理論中的這些創造性思維方法一方面能夠有效地打破我們的思維定勢,擴展我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同時又提供了科學的問題分析方法,保證我們按照合理的途徑尋求問題的創新性解決辦法。億維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創新能力拓展平台CBT/NOVA對這些創造性思維方法都有詳細的論述,而且將它們成功地應用到該公司的另一個軟體產品——計算機輔助創新設計平台Pro/Innovator中,通過這個軟體的引導,我們就可以快速地完成對問題的系統分析,大大提高了解決問題的效率和質量。
Ⅳ 在TRIZ培訓理論中,矛盾是如何解決的
(一)沖突解決理論
1、技術沖突解決原理
TRIZ提出描述技術沖突的39個通用工程參數:運動物體質量、靜止物體質量、運動物體長度、靜止物體長度等.為了解決技術沖突,TRIZ理論提出了40 項發明原理,如分割、分離、局部質量、不對稱等.通過研究,Altshuller提出了沖突矩陣,該矩陣將描述技術沖突的39個工程參數與40條發明原理建立了對應關系,解決了設計過程中選擇發明原理的難題.
2、物理沖突解決原理
Terninko於1998年提出的物理沖突描述方法為:(1)為實現關鍵功能,子系統要具有一有用功能,但為了避免出現一有害功能,子系統又不能具有上述有用功能.(2)關鍵子系統的特性必須是一大值以能取得有用功能,但又必須是一小值以避免出現有害功能. (3)關鍵子系統必須出現以取得一有用功能,但又不能出現以避免出現有害功能.TRIZ提出採用分離原理解決物理沖突的方法,包括空間分離和時間分離、基於條件的分離、整體與部分的分離.英國Bath大學的Mann提出,解決物理沖突的分離原理與解決技術沖突的發明原理之間存在關系,一條分離原理可以與多條發明原理存在對應關系.
(二)物—場模型分析方法
物—場分析是用符號表達技術系統變換的建模技術.物—場模型分析方法產生於1947—1977年,每一次的改進都增加了新的可用的知識,現在已經有了76 種標准解.這些標准解是最初解決問題方案的精華,因此,物—場分析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方便快捷的方法,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在汲取基本知識的基礎上產生不同想法.
TRIZ理論認為,技術系統構成要素S1、作用體S2、場 F三者缺一就會造成系統不完整.而當系統中某一物質的特定機能沒有實現時,系統就會產生問題.為了控制這一物質產生的問題,有必要引入另外的物質.由此產生這些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並伴隨能量(場)的產生、變換、吸收等,物—場模型也從一種形式變換為另一種形式.因此各種技術系統及其變換都可用物質和場的相互作用形式表述.
利用物—場分析方法分析系統存在的問題,建立系統的物—場模型,並提出問題解決對策的步驟如下:(1)指定物體S1;(2)指定場;(3)建立物—場初期模型;(4)指定作用體S2;(5)生成所希望的物—場模型;(6)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三)發明問題解決演算法
TRIZ認為,一個問題解決的困難程度取決於對該問題的描述或程式化方法,描述得越清楚,問題的解就越容易找到.TRIZ中,發明問題求解的過程是對問題不斷地描述、不斷地程式化的過程.經過這一過程,初始問題最根本的沖突被清楚地暴露出來,能否求解已很清楚,如果已有的知識能用於該問題則有解,如果已有的知識不能解決該問題則無解,需等待自然科學或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該過程是靠ARIZ演算法實現的.
ARIZ (Algorithm for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稱為發明問題解決演算法,是TRIZ的一種主要工具,是解決發明問題的完整演算法,該演算法採用一套邏輯過程逐步將初始問題程式化.該演算法特別強調沖突與理想解的程式化,一方面技術系統向理想解的方向進化,另一方面如果一個技術問題存在沖突需要克服,該問題就變成一個創新問題.
ARIZ中沖突的消除有強大的效應知識庫的支持.效應知識庫包括物理的、化學的、幾何的等效應.作為一種規則,經過分析與效應的應用後問題仍無解,則認為初始問題定義有誤,需對問題進行更一般化的定義.
應用ARIZ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前,要不斷地對問題進行細化,一直到確定了物理沖突,該過程及物理沖突的求解已有軟體支持.
綜上所述,由於TRIZ將產品創新的核心—--產生新的工作原理過程具體化,並提出了規則、演算法與發明創造原理供設計人員使用,它已經成為一種較完善的創新設計理論.
Ⅵ TRIZ理論有哪些主要方法和工具
一、TRIZ理論主要方法:
1. 創新思維方法與問題分析方法
TRIZ理論中提供了如何系統分析問題的科學方法,如多屏幕法等;而對於復雜問題的分析,則包含了科學的問題分析建模方法——物-場分析法,它可以幫助快速確認核心問題,發現根本矛盾所在。
2. 技術系統進化法則
針對技術系統進化演變規律,在大量專利分析的基礎上TRIZ理論總結提煉出八個基本進化法則。利用這些進化法則,可以分析確認當前產品的技術狀態,並預測未來發展趨勢,開發富有競爭力的新產品。
3. 技術矛盾解決原理
不同的發明創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規律。TRIZ理論將這些共同的規律歸納成40個創新原理,針對具體的技術矛盾,可以基於這些創新原理、結合工程實際尋求具體的解決方案。
4. 創新問題標准解法
針對具體問題的物-場模型的不同特徵,分別對應有標準的模型處理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轉換、物質與場的添加等等。
5. 發明問題解決演算法ARIZ
主要針對問題情境復雜,矛盾及其相關部件不明確的技術系統。它是一個對初始問題進行一系列變形及再定義等非計算性的邏輯過程,實現對問題的逐步深入分析,問題轉化,直至問題的解決。
6. 基於物理、化學、幾何學等工程學原理而構建的知識庫
基於物理、化學、幾何學等領域的數百萬項發明專利的分析結果而構建的知識庫可以為技術創新提供豐富的方案來源。
二、工具:
阿利赫舒列爾和他的TRIZ研究機構50多年來提出了TRIZ系列的多種工具,如沖突矩陣、76標准解答、ARIZ、AFD、物質——場分析、ISQ、 DE、8種演化類型、科學效應、40個創新原理,39個工程技術特性,物理學、化學、幾何學等工程學原理知識庫等。
常用的有基於宏觀的矛盾矩陣法(沖突矩陣法)和基於微觀的物場變換法。事實上TRIZ針對輸入輸出的關系(效應)、沖突和技術進化都有比較完善的理論。這些工具為創新理論軟體化提供了基礎,從而為TRIZ的實際應用提供了條件。
(6)triz解決技術矛盾的發明創造過程擴展閱讀:
TRIZ方法應用領域:
在前蘇聯,TRIZ方法一直被作為大學專業技術必修科目,已廣泛應用於工程領域中。蘇聯解體後,大批TRIZ研究者移居美國等西方國家,TRIZ流傳於西方,受到極大重視,TRIZ的研究與實踐得以迅速普及和發展。
西北歐、美國、台灣等地出現了以TRIZ為基礎的研究、咨詢機構和公司,一些大學將TRIZ 列為工程設計方法學課程。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如今TRIZ理論和方法已經發展成為一套解決新產品開發實際問題的成熟的理論和方法體系,工程實用性強, 並經過實踐的檢驗,如今它已在全世界廣泛應用,創造出成千上萬項重大發明,為知名企業取得了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TRIZ理論廣泛應用於工程技術領域,並已逐步向其他領域滲透和擴展。應用范圍越來越廣,由原來擅長的工程技術領域分別是向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生物科學等領域發展。
已總結出的40條發明創造原理在工業、建築、微電子、化學、生物學、社會學、醫療、食品、商業、教育的應用案例,用於指導各領域遇到問題的解決。
Ⅶ 什麼叫TRIZ理論
TRIZ理論 概述:
TRIZ理論是由前蘇聯發明家阿奇舒勒(G. S. Altshuller)在1946年創立的,在他的領導下,前蘇聯的研究機構、大學、企業組成了TRIZ的研究團體,分析了世界近250萬份高水平的發明專利,總結出各種技術發展進化遵循的規律模式,以及解決各種技術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創新原理和法則,建立一個由解決技術,實現創新開發的各種方法、演算法組成的綜合理論體系,並綜合多學科領域的原理和法則,建立起TRIZ理論體系。
TRIZ具有系統的創新方法和工具,其理論體系包括九個部分:八大進化法則;最終理想解;40個發明原理;39個工程參數和矛盾矩陣;物理矛盾的分離原理;物場模型分析;發明問題的標准解法;發明問題標准演算法(ARIZ);物理效應和現象知識庫等。
利用TRIZ實現創新的過程為:首先分析待解決的問題,使用39個通用工程參數中和該問題相適應的參數來表達待解決的問題,將一個具體的問題轉化為TRIZ問題;其次確定該TRIZ問題是技術矛盾還是物理矛盾,如果是技術矛盾,就利用矛盾矩陣從40個發明原理當中找到相適應的原理,如果是物理矛盾,就利用分離原理來確定相適應的發明原理;最後,通過發明原理來找到具體問題的解決發案,並對方案進行評估,如果方案滿意可行,就執行該方案,如果方案不可行,就重復所有步驟,直到找到滿意可行的方案為止。
Ⅷ 誰知道計算機的發明原理
計算機工作原理
電腦的工作原理跟電視、VCD機差不多,您給它發一些指令,它就會按您的意思執行某項功能。不過,您可知道,這些指令並不是直接發給您要控制的硬體,而是先通過前面提過的輸入設備,如鍵盤、滑鼠,接收您的指令,然後再由中央處理器(CPU)來處理這些指令,最後才由輸出設備輸出您要的結果。
現在,讓我們用一道簡單的計算題來回想一下人腦的工作方式。
題目很簡單:8+4÷2=?
首先,我們得用筆將這道題記錄在紙上,記在大腦中,再經過腦神經元的思考,結合我們以前掌握的知識,決定用四則運算規則和九九乘法口訣來處理,先用腦算出4÷2=2這一中間結果,並記錄於紙上,然後再用腦算出8+2=10這一最終結果,並記錄於紙上。
通過做這一簡單運算題,我們發現一規律:首先通過眼、耳等感覺器官將捕捉的信息輸送到大腦中並存儲起來,然後對這一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再由大腦控制人把最終結果,以某種方式表達出來。
電腦正是模仿人腦進行工作的(這也是「電腦」名稱的來源),其部件如輸入設備、存儲器、運算器、控制器、輸出設備等分別與人腦的各種功能器官對應,以完成信息的輸入、處理、輸出。
TRIZ 是「發明問題解決理論」,由「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之俄文原文單詞首字母組成,在歐美國家也可縮寫為TIPS。其研究始於1946年,由原蘇聯的大學、研究所和企業所組成的數百人的研究組織分析研究了世界近250萬件發明專利,綜合多個學科領域的原理、法則形成了TRIZ理論體系。其主要目的是研究人類進行發明創造、解決技術難題過程中所遵循的科學原理和法則。並將之歸納總結,形成能指導實際新產品開發的理論方法體系。運用這一理論,可大大加快人們創造發明的進程而且能得到高質量的創新產品。
任何領域的產品改進、技術的變革、創新和生物系統一樣,都存在產生、生長、成熟、衰老、滅亡的過程,是有規律可循的。人們如果掌握了這些規律,就能能動地進行產品設計並能預測產品的未來發展趨勢。發明問題解決理論TRIZ通過分析人類已有技術創新成果———高水平發明專利,總結出技術系統發展進化的客觀規律,並形成指導人們進行發明創新、解決工程問題的系統化的方法學體系。
一、TRIZ 理論——創新的科學
實踐證明,一旦發現和掌握了發明創造的內在規律,形成一種科學理論,那麼實現創新就可以象求解數學題一樣,變得有序可尋,富有可操作性和可預見性,創新質量和效率也會大大提高。基於這一理念,前蘇聯著名發明家G.S.Altshuller於1946年提出了著名的創新理論——發明問題解決理論,俄文縮寫為TRIZ。
Altshuller及其合作者在大量專利分析的基礎上,總結出各種技術發展進化遵循的規律模式,以及解決各種工程矛盾的創新原理和法則,構建了TRIZ理論。可以說TRIZ理論是人類已有科技知識與創新思維規律、方法的完美結合。它是對人類創新活動規律和原理更深入和系統的揭示,為更好的創新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和方法基礎,是認識和推動人類創新活動的一個突破性成果。
二、TRIZ理論核心思想和基本特徵
TRIZ理論的核心思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無論是一個簡單產品還是復雜的技術系統,其核心技術的發展都是遵循著客觀的規律發展演變的,即具有客觀的進化規律和模式。其次,各種技術難題、沖突和矛盾的不斷解決是推動這種進化過程的動力。再就是技術系統發展的理想狀態是用最少的資源實現最大數目的功能。
相對於傳統的創新方法,TRIZ理論具有鮮明的特點和優勢。它成功地揭示了創造發明的內在規律和原理,快速確認和解決系統中存在的矛盾,而且它是基於技術的發展進化規律研究整個產品發展過程。因此,運用TRIZ理論可大大加快發明創造的進程,提升產品創新水平。具體來說它可以幫助我們:
1. 對問題情境進行系統的分析,快速發現問題的本質,准確定義創新性問題和矛盾。
2. 對創新性問題或者矛盾提供更合理的解決方案和更好的創意。
3. 打破思維定勢,激發創新思維,從更廣的視角看待問題。
4. 基於技術系統進化規律准確確定探索方向,預測未來發展趨勢,開發新產品。
5. 打破知識領域界限,實現技術突破。
三、TRIZ理論主要內容
創新從最通俗的意義上講就是創造性地發現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過程,TRIZ理論的強大作用正在於它為人們創造性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提供了系統的理論和方法工具。
TRIZ理論體系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 創新思維方法與問題分析方法
TRIZ理論中提供了如何系統分析問題的科學方法,如多屏幕法。而對於復雜問題的分析,它包含了科學的問題分析建模方法——物場分析法,它可以幫助快速確認核心問題,發現根本矛盾所在。
2. 技術系統進化法則
針對技術系統進化演變規律,在大量專利分析的基礎上TRIZ理論總結提煉出八個基本進化法則。利用這些進化法則,可以分析確認當前產品的技術狀態,並預測未來發展趨勢,開發富有競爭力的新產品。
3. 工程矛盾解決原理
不同的發明創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規律。TRIZ理論將這些共同的規律歸納成40個發明原理與11個分離原理,針對具體的矛盾,可以基於這些創新原理尋求具體解決方案。
4. 發明問題標准解法
針對具體問題物場模型的不同特徵,分別對應有標準的模型處理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轉換、物質與場的添加,等等。
5. 發明問題解決演算法ARIZ
主要針對問題情境復雜,矛盾及其相關部件不明確的技術系統。它是一個對初始問題進行一系列變形及再定義等非計算性的邏輯過程,實現對問題的逐步深入分析,問題轉化,直到問題解決。
四、TRIZ理論研究與應用
TRIZ理論以其良好的可操作性、系統性和實用性在全球的創新和創造學研究領域占據著獨特的地位。在經歷了理論創建與理論體系的內部集成後,TRIZ理論正處於其自身的進一步完善與發展,以及與其它先進創新理論方法的集成階段,尤其是已成為最有效的計算機輔助創新技術和創新問題求解的理論與方法基礎。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TRIZ理論已經發展成為一套解決新產品開發實際問題的成熟的理論和方法體系,它實用性強,並經過實踐檢驗,應用領域也從工程技術領域擴展到管理、社會等方面。現在TRIZ理論在西方工業國家受到極大重視,TRIZ的研究與實踐得以迅速普及和發展。如今它已為眾多知名企業取得了重大的效益。
Ⅸ 關於TRIZ理論的:什麼是技術矛盾呢
技術矛盾就是一個參數的改善會引起另一個參數的惡化,如汽車的速度與安版全性。
不同的發明創權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規律。TRIZ理論將這些共同的規律歸納成40個創新原理,針對具體的技術矛盾,可以基於這些創新原理、結合工程實際尋求具體的解決方案。
前蘇聯的研究機構、大學、企業組成了TRIZ的研究團體,分析了世界近250萬份高水平的發明專利,總結出各種技術發展進化遵循的規律模式,以及解決各種技術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創新原理和法則,建立一個由解決技術,實現創新開發的各種方法、演算法組成的綜合理論體系,並綜合多學科領域的原理和法則,建立起TRIZ理論體系。
(9)triz解決技術矛盾的發明創造過程擴展閱讀
現代TRIZ理論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1.、創新思維方法與問題分析方法
TRIZ理論中提供了如何系統分析問題的科學方法,如多屏幕法等;而對於復雜問題的分析,則包含了科學的問題分析建模方法——物-場分析法,它可以幫助快速確認核心問題,發現根本矛盾所在。
2.、技術系統進化法則
針對技術系統進化演變規律,在大量專利分析的基礎上TRIZ理論總結提煉出八個基本進化法則。利用這些進化法則,可以分析確認當前產品的技術狀態,並預測未來發展趨勢,開發富有競爭力的新產品。
Ⅹ 什麼是TRIZ解決發明技術問題的方法呢
解決發明技術問題的方法:
1、創新原理和技術矛盾
在TRIZ理論中技術矛盾是技術系統的某個參數或特性得到改善的同時,導致另一個參數或特性發生惡化而產生的矛盾。TRIZ理論將導致技術矛盾的因素總結為39個通用工程參數,建立了矛盾矩陣表,提供了40個解決技術矛盾的創新原理。
2、物理矛盾和分離原理
物理矛盾是指對技術系統的同一個參數有相互排斥的、甚至截然相反的需求、解決物理矛盾的核心是實現矛盾雙方的分離。40個創新原理中的分離原理可以用來解決物理矛盾。分離原理的主要內容是將矛盾雙方分離,並將其分別構成不同的技術系統,以系統與系統之間的聯系代替內部聯系,從而將內部矛盾外部轉化。
3、標准解與物-場模型
TRIZ理論中擁有最小機能、可控技術系統的圖形表現就被稱為物質-場模型。物質-場分析可以將許多非常復雜的問題構建成和已有的技術系統相關的物質-場模型,並從76個標准解中找到最為接近的解決方案,簡單有序的獲得最終理想解。
4、HOW TO模型與知識庫和效應庫
HOW TO模型指通過構建系統的抽象功能模型,明確系統所處的生命周期階段、組成部分及相互作用,用功能模型全面的描述和理解系統。HOW TO模型的解法是查詢知識庫與科學原理效應庫。效應是各領域的定律,它涵蓋了多學科領域的原理。TRIZ通過對專利技術的研究分析,按照從技術到實現的原則,收集了1400多種效應。
5、ARIZ發明問題解決演算法
ARIZ(Algorithm for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被稱為發明問題解決演算法,它是解決發明問題的完整演算法。在解決一些復雜問題時,由於不能分析出明顯的矛盾,無法直接依靠矛盾矩陣和物質-場分析解決。ARIZ提供了獨特的演算法步驟,將復雜、模糊不清的問題情境轉化為明確的發明問題。運用ARIZ提供的步驟流程,初始問題最根本的沖突被清楚地顯示出來,是否能夠求解非常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