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電腦漢子系統是誰發明的

電腦漢子系統是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0-12-22 18:25:23

⑴ 電腦拼音輸入法是誰發明

經常使用電腦的人都知道,電腦輸入法中有一種叫「微軟拼音漢字輸入法」,能夠大大提高輸入速度,讓很多使用者受益匪淺。它的發明者就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的王曉龍教授 王曉龍早在讀碩士研究生的時候就開始了漢字輸入技術研究。怎樣才能在輸入少量信息量的情況下,讓計算機做出最有效的信息處理呢?他想到了小學生學習時常被聽寫。如果能用聽寫模擬過程代替計算機的輸入法,輸入一些信息不就會輸出整句整句的話了嗎?既然人能聽明白一句話並把它准確地默寫出來,那麼擁有人工智慧的計算機也一定能。有了這一目標,他開始潛心研究。 殫精竭慮,幾度寒暑,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王曉龍開發的漢字語句輸入法成型了。然而實踐發現,它的准確率卻只有60%至70%,和王曉龍當初的設想有很大差距。 最復雜的問題也許需要最簡潔的思路。王曉龍又想到了小學生識字的過程——開始不認字,學一遍下次就認識了。他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編寫程序,很快就有了收獲,新的發現讓語句輸入法准確率提高到了90%以上。 1996年,他與美國微軟公司達成協議,授權美國微軟公司在Windows操作系統上使用該技術,也就是今天被廣泛使用的微軟拼音輸入法。 1996年,他終於認識到宣傳推廣不是他的長項,他與微軟公司達成協議,授權美國微軟公司在Windows操作系統上使用該技術,也就是今天被廣泛使用的微軟拼音輸入法。這也是迄今為止微軟公司在中國開發的惟一項目。

⑵ 中國漢字是誰發明的

有史料記載倉頡造字,但關於漢字起源的說法歷來各家有不同主張,同時漢字不斷在演變,所以無法確定具體是誰發明的。

《說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

漢字起源比較有影響力的說法有:結繩說、八卦說、刻契說、倉頡造字說、刻劃說和圖畫說。漢字主要起源於記事的象形性圖畫,象形字是漢字體系得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

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歷程,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階段,至今普遍使用楷書,但仍未完全定型。

(2)電腦漢子系統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相關的漢字類型:

1、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2、金文:是指鑄刻青銅器上的文字,也叫鍾鼎文,始於殷商時期。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鍾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以,鍾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鑄在或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

3、大篆:大篆為漢字書體的一種。相傳為周宣王時史籀所作,故亦名籀文或籀書。 秦時稱為大篆,與小篆相區別。大篆起於西周晚年,春秋戰國時期行於秦國。

⑶ 中文漢字是誰發明的

漢字從來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自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⑷ 中國計算機漢字軟體是誰發明的

1983 王永文 首先推出五筆輸入法。接著windows系統中集成一些中文輸入法。

⑸ 中文輸入法最早是誰發明的 於何時誕生

大眾普遍認為的,中國最早的中文輸入法,是從70年代末期或者80年代初期個人電腦PC開始誕生的,從1981年國家標准局發布《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元集基本集》GB2312-80以來,個人計算機上開始使用五筆或者拼音輸入漢字才是輸入法廣為使用的真正開始。

台灣的中文漢字輸入法歷史可追溯至1976年由朱邦復發明之倉頡輸入法開始。

(5)電腦漢子系統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20世紀90年代後,拼音輸入法軟體開始支持片語輸入和整句輸入。

1993年初北京大學的朱守濤先生發明發明了智能ABC輸入法,後被微軟收購內置到Windows系統中,隨後幾年中智能ABC輸入法成為了中國大陸使用人數最多的輸入法軟體。

90年代,雙拼輸入法和相應的輸入法軟體得到了快速發展。雙拼輸入法誕生了多種方案,如自然碼輸入法軟體提供的自然碼方案,更採用雙拼加偏旁或筆劃的音形結合方式編碼,提供了一種快速輸入漢字的途經,這已超出拼音輸入法的范疇,嚴格說自然碼雙拼不屬於純拼音,而是一種音形碼。

Windows系統流行的中文輸入法軟體有搜狗拼音輸入法、搜狗五筆輸入法、網路拼音輸入法、QQ拼音輸入法、QQ五筆輸入法、谷歌拼音輸入法極點中文漢字輸入法平台等。

這些輸入法默認情況下帶有拼音輸入法和五筆字型輸入法等編碼方法,有的還可以通過自定義設置而實現其他多種輸入方式,如手寫、筆畫、二筆、鄭碼等輸入方式。在Linux發行版、Mac OS X系統以及智能手機中的輸入法框架一般集成多種流行的輸入法編碼,可以在同一個輸入法軟體下自由切換各種不同輸入法。

(5)電腦漢子系統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網路-中文輸入法

⑹ 漢子是誰發明的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它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漢字是表意性質的音節文字,現代常用的文字有四千個到八千個,大多數是形聲字。現代漢字的字體都是經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演變而來的。
在長久的實踐中,人類不僅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歷史,還積累了豐富的文化知識,文字依靠它們文字得以保存至今。作為記錄、保存、傳播知識的工具——文字,對人類文明的進步,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起了不可埋沒的貢獻。
漢字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物語」「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最近幾十年,中國考古界先後發布了一系列較 安陽 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這些資料主要是指原始社會晚期及有史社會早期出現在陶器上面的刻畫或彩繪符號,另外還包括少量的刻寫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號。可以說,它們共同為解釋漢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據。
通過系統考察、對比遍布中國各地的19種考古學文化的100多個遺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劃符號,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蘊智認為,中國最早的刻劃符號出現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
作為專業工作者,他試圖通過科學的途徑比如綜合運用考古學、古文字構形學、比較文字學、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進一步對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從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漢字發生、發展的一些頭緒。
然而情況並不那麼簡單,除了已有鄭州商城遺址、小雙橋遺址(該遺址近年先後發現10餘例商代早期朱書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號則零星分散,彼此缺環較多,大多數符號且與商代文字構形不合。還有一些符號地域色彩較重、背景復雜。

⑺ 電腦上的漢字是誰編制的

朱邦復,倉頡輸入法的發明人,湖北省黃岡縣(今屬武漢市新洲區)人,畢業於台灣台中農學院(今國立中興大學),現任香港上市公司文化傳信集團的董事局主席兼非執行董事。為中文終端機、倉頡輸入法、漢卡的發明人。由於其對中文電腦發展的眾多貢獻,台灣及香港地區的華人譽其為「中文電腦之父」、「中文電腦瘋子」。

http://ke..com/link?url=_VCTqMNU8

閱讀全文

與電腦漢子系統是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