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各種各樣的零食都是怎麼被發明的
通過部門內部的頭腦風暴和與市場部的唇槍舌戰來確定幾個試驗的方向。然後和幾個長期合作的供應商聯系,讓他們按照自己的要求提供食品原料。舉個例子,研發人員問水果公司,你們有山竹嗎芒果嗎菠蘿嗎?他們說有,有,有。然後就寄很多不同的版本來給你篩選。吃了一輪以後你感覺不是很滿意,就又對他們說,這個山竹味太弱吃不出來,那個味芒果太奇葩像臭腳啦,菠蘿的果粒能不能大一點。他們就照你的要求改,改,改。所以食品原料公司其實會幫終端產品公司做一部分的研發工作。香精香料公司總是走在市場的最前沿,有時候自己沒有很多想法,就可以向他們索要一份潮流口味名單,選幾個自己感興趣讓他們寄小樣給你試驗。找了一些原料之後,就開始做產品了。
B. 辣條是誰發明的
辣條的創始人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但是辣條起源於湖南平江,行業叫麵筋,平江人叫麻辣,因為辣條一開始就是麻辣味,麻辣才地道。辣條是以麵粉為主原料,通過擠壓熟化,調味而成,非油炸、麻辣味的休閑零食。
1998年湖南發生特大洪水災害,導致農產品損失嚴重,平江縣醬干產業的主要原料大豆出現了大幅度的產能下降,直接對醬干產業造成了毀滅性打擊。
為了養家糊口,平江縣農民迫切需要新的出路,在這樣的情況下,平江縣三市鎮富有創新精神的平江人邱平江、李猛能、鍾慶元在探索中用麵粉代替豆粉,改進生產工藝,採用單螺桿擠壓機械加工。
加入辣椒、花椒、孜然、糖、鹽、植物油等佐料,創新發明了麻辣味的辣條,行業叫麵筋,平江人叫麻辣。
(2)誰發明的零食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2017年,據鄭州市平江商會統計,河南調味面製品企業從2000年的4000多家減至2009年末的1000多家,2017年全省僅剩236家,年產值卻由2009年的80多億元上升到2017年的225億元。
2015年至2017年,全國有15個省份共計131家辣條生產企業的195批次產品上了食葯監部門的黑名單。這些問題企業中僅有49家擁有注冊商標。而不合格產品中,安賽蜜、糖精鈉、甜蜜素這3種甜味劑出現了64次,佔32.82%。根據國家關於食品添加劑的規定,糖精鈉不能用於調味面製品。
2017年8月21日,重慶市衛生計生監督執法局表示,新修訂的食品安全地方標准《調味面製品》將從9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標准對辣條生產進行了標准化要求。
C. 「零食」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古代的零食是什麼樣子的
如果是在春秋時代,大家肯定是會儲存糧食以備打仗,但是到了封建大統一時代,人們開始把這些糧食進行其他的方式升華,糕點也因此問世。糕點的製作方法很簡單,就是用糧食進行各種工藝的加工,然後形成一道美味。
例如,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豌豆黃,荷花酥,還有涼粉,桂花糕,這些都是古代非常著名的糕點。
等到了宋朝中期,零食糕點又進行了再塑造,因為宋朝已經出現了冰棒。
所以,糕點零食又被演繹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成為了夏天大家都追求的東西。
D. 海帶絲這種零食是中國人發明的嗎誰發明的
海帶絲確實是中國人發明的,
味道還是挺好的,
也挺招人們的喜歡。
E. 薯片是誰發明的
Jefferson在巴黎時吃過炸土豆。事實上,炸薯條是美國人發明的,但以炸土豆這個名字是由它起源地命名的。 在十九世紀早期,炸土豆逐漸贏得人們的喜愛。它們成為美國各地餐館中常見的食品。1853年,紐約州薩拉托加溫泉市月亮湖度假村的一名顧客點了炸土豆。據說,該顧客是Cornelius Vanderbilt,他抱怨炸土豆不夠鬆脆,要求廚房重做。餐館廚師George Crum顯然對這種批評很氣憤。因此,他把土豆切成極薄的土豆片,加了很多鹽,然後重新炸了一下。有意思的是,此舉非但沒有破壞顧客的食慾,他還對Crum的創新大加贊賞。 月亮湖度假村的老闆意識到薯片的美味後,把它添在菜單上。最後,Crum自己開了一家餐館,主營這種油炸的薄薯片。Crum稱它們為薩拉托加薯片。隨著薯片的名聲漸起,其他餐館也開始供應薯片。不久,美國各地的餐館都把薯片當作主食。 據說,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的William Tappendon將薯片從餐館推廣到食品雜貨店。1895年,他開始向當地雜貨店銷售薯片,並將谷倉變為世界上第一家薯片廠。二十世紀早期,幾家公司修建了大廠房,開始大規模生產薯片。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影響薯片業發展的三巨頭誕生了: 1921年,Earl Wise, Sr. 在成立於賓夕法尼亞州博維克的Wise Delicatessen Company 中積存了太多的土豆。他決定用多餘的土豆製作薯片,用牛皮紙袋包裝後放在熟食店銷售,還起名為Wise薯片。 Herman Lay 開始在南方銷售薯片,並於1932年在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市創建了樂事公司 (Lay's),成為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的一家薯片廠的經銷商。1938年,Lay收購了該薯片廠,並開始出售樂事牌薯片。 1921年,Bill和Salie Utz在賓夕法尼亞州漢諾威市成立了Utz Quality Foods,Utz 推銷由妻子Salie製作的薯片,即漢諾威自製薯片。 如今,薯片成為美國人最喜愛的零食,並且品種繁多,數不勝數。現代工廠用連續油炸設備或快速油炸大規模生產薯片。一些薯片用再生薯粉片(而不是生土豆片)製成。通過訪問下面的站點,您可以進一步了解薯片的歷史及其製作方法。
F. 爆米花是誰發明的
爆米花是宋代人,范成大發明的。
當時的詩人范成大在他的《石湖集》中曾提到上元節吳中各地爆谷的風俗,並解釋說:「炒糯谷以卜,谷名勃婁,北人號糯米花。」為什麼把爆米花叫做「孛婁」呢?爆米花想是摹擬爆谷時的響聲,因為當地的方言把打雷的聲音叫做「孛轆」。
清代學者趙翼在他著的《檐曝雜記》記收有一首《爆孛婁詩》:「東入吳門十萬家,家家爆谷卜年華。就鍋排下黃金粟,轉手翻成白玉花。紅粉美人占喜事,白頭老叟問生涯。曉來妝飾諸兒子,數片梅花插鬢斜。」詩人筆下的爆米花不僅寫得很美,而且洋溢著生活的情趣。
范成大在《吳郡志·風俗》中記載:「上元,……爆糯谷於釜中,名孛婁,亦曰米花。每人自爆,以卜一年之休咎。」
在新春來臨之際宋人用爆米花來卜知一年的吉凶,姑娘們則以此卜問自己的終身大事。宋人把飲食加入文化使之有了更豐富的內涵。
(6)誰發明的零食擴展閱讀:
自製爆米花的方法:
所需原材料:
1、主料:黃油15克、玉米粒80克。
2、輔料:細砂糖40克。
第一步:先將黃油切塊放入鍋內。
G. 中國發明了哪些食物
第一種,拉麵
說到拉麵,很多人一定馬上想到日本各種有名的拉麵,但是這種食物卻是正宗的「國貨」,也就是中國人發明的。拉麵是中國北方城鄉獨具地方風味的一種傳統麵食,是山西省的名產,為山西四大麵食之一。1912年的時候才傳到日本。那是的日本拉麵館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面館的服務員都是要穿著中式服裝的,據說是為了要凸顯中國特色。至於日本拉麵溫和的口味,也是由於最早在日本的中國人大多都是從南方過去的,飲食比較清淡。
第二種,生魚片
這同樣是一種中國人的發明,在唐代吃生魚片已經非常流行,是很多王公貴族非常喜歡的一種食物。而那個時候也是日本向中國派遣使者前來學習最頻繁的時候,來自日本的遣唐使知道了這種吃魚的方式,而且覺得味道非常不錯,就把這種飲食方式連同其他文化一同帶回了日本並發揚光大。反而現在在中國吃還保留著吃生魚片這種飲食方式的地方越來越少,目前比較有名的就是順德和潮汕地區了。只不過這兩個地方吃法和日本不太一樣,用的是淡水魚,把河魚切成薄片,然後加入各種配菜,混合在一起吃。
第三種,抹茶
中國人喝茶的歷史相當悠久,而抹茶的產生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不過當時喝的人並不多,只有貴族才能夠享用。而唐朝時開始大規模發展,普通老百姓也能喝到這種抹茶,到了宋代,達到頂峰,到了明代,抹茶逐漸在中國衰落,並不是人們不喜歡喝了,而是隨著制茶技術的發展,人們能夠喝到更好的茶葉泡成的茶。
H. 餅干是誰發明的
是一些英國人遇難後幸運逃生的船員。
180多年前的一天,一次狂風讓行駛在法國版比斯開海灣的英國帆船觸礁,權擱淺在一個無人島上。
等風停了,船員們回到船上找吃的,然而麵粉、砂糖和奶油都混在一起泡在水裡。心灰意冷的大家,只能把這一團麵糊帶回島上。捏成小團再用火烤熟。
沒想到,烤制後的小面團鬆脆可口,大家吃的十分開心。於是回到英國後,船員們用同樣的方式烤制小餅,並命名為「比斯開」(Biscuit)。
(8)誰發明的零食擴展閱讀:
壓縮餅干:
餅干早已不是發明之初那種「水和面」的概念,生產工藝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市場上,餅乾的種類繁多,令人眼花繚亂,如酥性餅干、韌性餅干、發酵(蘇打)餅干、薄脆餅干、曲奇餅干、夾心餅干、威化餅干、蛋圓餅干、水泡餅乾等。
餅乾的品種不但越來越多,還在不斷地變化出新。
不過,多少年來,海輪上的船用壓縮餅干一直都沒有大的變化。
壓縮餅干本身就適宜長期保管,再加上採用抽真空包裝,裝在密封的鐵皮盒子,放在救生艇專用的食品箱中,無疑是一種再理想不過的航海救生食品。
按照規定,海輪救生艇中的救生餅干要由三副負責定期檢查和更換新品。
I. 餅干是誰發明出來的
餅干,一種再普通不過的食品;不過,它的發明充滿了驚濤駭浪。
餅干與航海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其實,二者之間大有關系。如今,海輪上的救生艇中一般都備有救命口糧——救生餅干。餅干與航海的緊密關系不僅如此,現代餅乾的雛形就是在航海中由船員所發明的。
救命的小餅
最初的餅干叫「比斯開小餅」,不少國家至今還這樣稱呼它。
180多年前的一天,一艘英國人駕駛的帆船駛入法國西部的比斯開灣,不幸遭遇狂風巨浪。比斯開灣經常有風暴,風大浪高,在此遇難、遇險的船員和船舶數不勝數。比斯開灣因此有「船員的墳墓」的惡名。
遭遇比斯開灣的驚濤駭浪,不要說是100多年前的帆船,即便是當今設備先進的萬噸巨輪,也要經歷一番驚心動魄的搏鬥。英國人駕駛的那艘帆船在風暴中逐漸失去控制,最終觸礁沉沒。好在船員並沒有全被風浪捲走,一些船員死裡逃生,游到一座小島上。
現代意義上的餅干是以小麥粉為主要原料,加入(或不加入)糖、油脂及其他原料,經調粉(或調漿)、成形、烘烤等工藝製成的口感酥鬆或鬆脆的食品。而如今世所公認的現代餅干產業的起源,就是從英國帆船比斯開灣遇險船員發明餅干開始的。
19世紀時,以英國為代表的歐洲航海技術迅猛發展。在航海中,由於麵包含有較高的水分(35%~40%),並不適合作為長期儲備的糧食。於是,人們發明了一種含水分量很低的「麵包」,這就是現代意義上的餅干。
如今,餅干早已不是發明之初那種「水和面」的概念,生產工藝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市場上,餅乾的種類繁多,令人眼花繚亂,如酥性餅干、韌性餅干、發酵(蘇打)餅干、薄脆餅干、曲奇餅干、夾心餅干、威化餅干、蛋圓餅干、水泡餅乾等。餅乾的品種不但越來越多,還在不斷地變化出新。
不過,多少年來,海輪上的船用壓縮餅干一直都沒有大的變化。
壓縮餅干本身就適宜長期保管,再加上採用抽真空包裝,裝在密封的鐵皮盒子,放在救生艇專用的食品箱中,無疑是一種再理想不過的航海救生食品。按照規定,海輪救生艇中的救生餅干要由三副負責定期檢查和更換新品。
筆者當船員時還專門品嘗過救生餅干。說實話,如果不是在飢腸轆轆的情況下,還真的吃不下,因為如今的人們都習慣了吃那些松軟的食品。
(作者:劉少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