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農業設計發明

農業設計發明

發布時間:2020-12-21 12:28:53

㈠ 農業生產中人們有什麼創造發明

  1. 現代袁隆平抄的「雜交水稻」:襲

    雜交水稻(hybrid rice)指選用兩個在遺傳上有一定差異,同時它們的優良性狀又能互補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生產具有雜種優勢的第一代雜交種,用於生產,這就是雜交水稻。雜種優勢是生物界普遍現象,利用雜種優勢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是現代農業科學的主要成就之一。

  2. 東漢畢嵐創制三國馬均改進的翻車;

    翻車,是一種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又名龍骨水車,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農業灌溉機械之一.《後漢書》記有畢嵐作翻車,三國馬鈞加以完善.翻車可用手搖、腳踏、牛轉、水轉或風轉驅動.龍骨葉板用作鏈條,卧於矩形長槽中,車身斜置河邊或池塘邊.下鏈輪和車身一部分沒入水中.驅動鏈輪,葉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長槽上端將水送出.如此連續循環,把水輸送到需要之處,可連續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運方便,還可及時轉移取水點.我國古代鏈傳動的最早應用就是在翻車上,是農業灌溉機械的一項重大改進.

  3. 唐代曲轅犁及灌溉工具筒車;

  4. 古代西漢趙過發明的播種工具耬車;

㈡ 直接推動農業發展的發明

結合所學可知,直接推動農業發展的農業生產工具有曲轅犁、大鐮 、耬車,故②③④正確.
水排是用於冶鐵的工具,與農業發展無關,故①錯誤.故D項正確.
故選D.

㈢ 農業生產工具的發明算科技發明嗎

一:科技發明即技術發明
主要內容為:
技術發明應用自然規律解決技術領域中特有問題而提專出創新屬性方案、措施的過程和成果。發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或是提供加工製作的新工藝、新方法。機器設備、儀表裝備和各種消費用品以及有關製造工藝、生產流程和檢測控制方法的創新和改造,均屬於發明。
二:技術發明特點:
技術發明必須是有應用價值的創新,它有明確的目的性,有新穎的和先進的實用性。發明方案既要反映外部事物的屬性、結構和規律,又體現自身的需要。發明者創造出新產品、新工藝前,已在觀念中按功能要求預構所設計的對象,並在發明過程中不斷地按優化的功能目標來完善其方案。
三:因此,農業生產工具的發明只要滿足以上特點,便屬於科技發明,並可以申請專利。

㈣ 中國農業是如何起源的發明農業有何重大意義

1)從形成時間來看:起源早,獨立發展、自成體系
(2)從經濟構成的角度看,我國古代農業經專濟具有以種植業為主屬、以家庭飼養業為輔的特點。

(3)從生產力發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斷改良的生產工具、生產技術,使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之一。

(4)從生產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為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這種「男耕女織」式的小農經濟是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又一特點。

(5)從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為主導的土地私有制也是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一個特點

(6)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逐漸提高。唐代以前,農產品商品化趨勢並不明顯。唐朝時期,茶葉成為生活的必需品。唐朝中期,政府開始徵收茶稅,這是農產品商品化的典型。元朝時期,棉花種植遍及南方,明代已推向江北。明清時期,棉花、蠶桑、茶葉、煙草、花卉、油料、葯材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擴大,形成了一些專業生產區域。農業商品化直接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㈤ 請說出兩宋時期農業上的發明及其發展情況

1.這一時期,由於戰亂,北方人口大量南遷,既為南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也帶來了先進的耕作技術。同時,這一時期南方社會相對穩定,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安定、寬松的環境。而且統治者都很重視內部實力的加強,減輕了對農民的剝削和壓迫,重視農業的發展。
2.這一時期,除了引進占城稻,在水稻的耕作技術和方法上也有新的變化,即從直插法轉變為移植法。這種方法改變過去那種直接把稻種撒播在田裡的做法,提高了稻苗的存活率。
3.除了水稻外,其他農作物的種植也有了較快的發展。北宋末南宋初,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帶來了種麥的豐富經驗,小麥種植在南方有了更大的發展。小麥的普遍種植,確立了南方稻麥輪種的先進耕作制度。這標志著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
4.隨著糧食生產的增加,兩宋時期我國南方地區經濟作物的種植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北宋時,棉花在兩廣及福建南部普遍種植,之後又向北推廣到江西、兩浙等南方各省。這一時期,茶樹的栽培有很大的發展,新辟了許多茶園。
5.總之,兩宋時期,特別是南宋時,我國南方的農業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其明顯的標志是「蘇湖熟,天下足」格局的形成,這說明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成為重要的糧倉。南宋時,我國的經濟重心移到了南方。

㈥ 農業工具的發明和改進有哪些

神農「作陶冶斧斤」。陶冶,指陶器,制陶技術,它是與農業、定居同步的。可以說制陶技術的發明,是人類進入文明時期的一個重要標志。凡新石器文化遺址中,都有制器工場和陶器。

㈦ 唐朝發明了農業工具有什麼

唐代農民發明的公布,主要是取原泥就是泥地的一種工具吧,它用起來很方便

㈧ 農業社會的技術發明有哪些

農業社會的發明啊,耕牛算不算 犁地的工具。紡織的機器、鋤頭 太多了。
主要的技術發明有:
一、石器使用;
二、使用天然火;
三、弓箭;
四、陶器製造技術;
五、原始雲南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等。

㈨ 誰發明了耕種的農業工具

神農氏神農氏是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葯的發明者,繼伏羲以後,神農氏是又一個對中華民族頗多內貢獻的傳奇人物。容他發明了農耕技術而號神農氏,因以火德王,又稱炎帝,然而關於神農氏是否就是炎帝這個問題,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議。此外還發明了你說的木杴

㈩ 唐代發明的農業生產工具有哪些

1、曲轅犁,是唐代中國勞動人民發明的耕犁。其轅曲,因以名,區別於直轅犁。因其首先在蘇州等地推廣應用,又稱為江東犁。曲轅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幾處重大改進。首先是將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並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使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於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牲畜。

2、筒車(chinese noria)亦稱「水轉筒車」。一種以水流作動力,取水灌田的工具。據史料記載,筒車發明於隋而盛於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種靠水力自動的古老筒車,在家鄉鬱郁蔥蔥的山簡、溪流間構成了一幅幅遠古的田園春色圖,為中國古代人民傑出發明。

隨著水利的發展,唐代的灌溉工具也有相應的進步。當時,除了以前已有的桔槔、轆轤、翻車還在普遍使用外,人們又創造了連筒、桶車、筒車和水輪等灌溉新工具,都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

(10)農業設計發明擴展閱讀:

唐政府很重視農田水利灌溉。據史載,在唐前期130多年中,興修的水利工程達160多項,分布於全國廣大地區。如貞觀年間,在莆田(福建莆田)築諸泉塘、永豐塘、橫塘以及國清等塘,總溉田1200頃。又如,714年(開元二年)在文水(山西文水)引文谷水開甘泉、盪沙、靈長、千畝四渠,溉田數千頃。這些灌溉工程對農業生產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耕地面積達到八百五十萬頃,糧食產量也有提高。天寶八年,官倉存糧達九千六百萬石。長安洛陽米價最低時每斗僅十三文,青州、齊州每斗僅五文。唐朝後期,由於人口南移加上土地開墾及大修水利,南方的糧食產量大幅增加。

參考資料:網路-唐朝(中國歷史朝代)

閱讀全文

與農業設計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聚投訴張華 瀏覽:413
我愛發明自動釣魚 瀏覽:199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