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彩妝的是誰
石器時代人們就開始用塗料在自己臉上畫畫了,不過那時候是為了偽裝,現在美寶蓮紐約是世界第一彩妝品牌,至於說到具體的人,這個就很模糊了。估計得從油畫方面去了解。。希望能幫到你。
② 中國化妝發展史從遠古時代起源經歷了那些朝代
化妝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女性美容技術。古代人們在面部和身上塗上各種顏色和油彩,表示神的化身,以此祛魔逐邪,並顯示自己的地位和存在。後來這種裝扮漸漸變為具有裝飾的意味,一方面在演劇時需要改變面貌和裝束,以表現劇中人物;另一方面是由於實用而興起。
如古代埃及人在眼睛周圍塗上墨色,以使眼睛能避免直射日光的傷害;在身體上塗上香油,以保護皮膚免受日光和昆蟲的侵擾等等。如今,化妝則成為滿足人們追求自身美的一種手段,其主要目的是利用化妝品並運用人工技巧來增加天然美,不限男女。
「脂粉黛澤之化妝,中國古代,早已實行。迨及唐朝,人文璨然,宮嬪眾多,使六宮粉黛,競美爭妍。所以化樁一項,更趨濃艷。日本平安朝女子之化妝,起源亦由於唐,今分為髻、額黃、眉黛、朱粉、口脂等等。」
愛美是人類的天性,早在原始時期,人類就開始用一些特別的東西來裝飾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加美麗。考古學家曾在原始人類的遺址上發現用小石子、貝殼或獸牙等物製作而成的美麗的串珠,用於裝飾;在洞穴壁畫上發現了美容化妝的痕跡。了解一些過去的東西,也許會對你的生活有好處!
據說畫眉之風起於戰國,在還沒有特定的畫眉材料之前,婦女用柳枝燒焦後塗在眉毛上。古代婦女畫眉所用的材料,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從文獻記載來看,最早的畫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種黑色礦物,也稱「石黛」。
描畫前必須先將石黛放在石硯上磨碾,使之成為粉末,然後加水調和。磨石黛的石硯在漢墓里多有發現,說明這種化妝品在漢代就已經在使用了。除了石黛,還有銅黛、青雀頭黛和螺子黛。銅黛是一種銅銹狀的化學物質。青雀頭黛是一種深灰色的畫眉材料,在南北朝時由西域傳入。
螺子黛則是隋唐時代婦女的畫眉材料,出產於波斯國,它是一種經過加工製造,已經成為各種規定形狀的黛塊。使用時只用蘸水即可,無需研磨,因為它的模樣及製作過程和書畫用的墨錠相似,所以也被稱為「石墨」,或稱「畫眉墨」。
到了宋代,畫眉墨的使用更加廣泛,婦女們已經很少再使用石黛。關於畫眉墨的製作方法,宋人筆記中也有敘述,例如《事林廣記》中說:「真麻油一盞,多著燈心搓緊,將油盞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煙凝上,隨得掃下。預於三日前,用腦麝別浸少油,傾入煙內和調勻,其墨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燈花,用尤佳。」
這種煙薰的畫眉材料,到了宋末元初,則被美其名曰「畫眉集香圓」。元代之後,宮廷女子的畫眉之黛,全部選用京西門頭溝區齋堂特產的眉石,至明清也如此。到了20世紀20年代初,隨著西洋文化的東漸,中國婦女的化妝品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畫眉材料,尤其是桿狀的眉筆和經過化學調制的黑色油脂。
(2)彩妝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古代妝粉的發展:
關於米粉的製作方法,在《齊民要術》里有比較詳細的記載,最原始的制粉方法,是用一個圓形的粉缽盛以脂米汁,使其沉澱,從而製成一種潔白粉膩的"粉英",然後放在日中曝曬,曬干後的粉末即可用來妝面。由於這種製作方法簡單,所以在民間廣泛流傳,直到唐宋時期,人們製作米粉,仍然採用這種方法。
還有一種香粉,是用粟米製作,類同上,只是最後再加上各種香料,便成香粉,由於粟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脫落。和米粉相比,鉛粉的製作過程復雜得多,從早期的文獻資料看,所謂鉛粉,實際上包含了鉛、錫、鋁、鋅等各種化學元素,最初用於婦女妝面 的鉛粉還沒有經過脫水處理,所以多呈糊狀。
自漢代以後,鉛粉多被吸干水份製成粉末或固體形狀。由於它質地細膩,色澤潤白,並且易於保存, 所以深受婦女喜愛,久而久之就取代了米粉的地位。
除了單純的米粉、鉛粉以外,古代婦女的妝粉還有不少名堂,如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宮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摻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唐代宮中以細粟米製成"迎蝶粉"。在宋代,則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蠟脂、殼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調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
在明代則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煉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製成玉簪之狀的"玉簪粉"。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細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還有以產地出名的,如浙江的"杭州粉"(也稱官粉);荊州的"范陽粉";河北的"定粉";桂林的"桂粉"等等,粉的顏色也由原來的白色增加為多種顏色,並摻入了各種名貴香料,使其具有更迷人的魅力。
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開展,大批妝粉實物相繼出土,有的盛在精緻的缽內,有的安裝在絲綢的包里,最有特色的是從福建福州出土的南宋妝粉,被製成特定形狀的粉塊,有圓形、方形、四邊形、八角形和葵瓣形等等,上面還壓印著凸凹的梅花、蘭花以及荷花紋樣。
③ 口紅最早是誰發明的
約五千年前,世界上的第一支口紅在蘇美人的城市烏爾被發現。在古埃及,人們會使用黑色、橘色、紫紅色的唇膏,也包括男性。古羅馬時代一種名為Fucus的口紅是由紫紅色含水銀的植物染液和紅酒沉澱物所製成的。中國古代的婦女們將色素塗在紙的兩面,用嘴唇抿住後,顏色就會自然地附在兩唇上了。
1990年代出現咖啡色,黑色和藍色的口紅。
1990年代末期,維他命、香草、香料等材料被大量添加在口紅里。
在德國巴戈利亞州一個山清水秀的叫威漢姆( Weilheim )的小鎮,世界聞名的新天鵝堡就在附近,是度假,養生的好去處。這個鎮上有個代代相傳的家族企業公司。公司現在的繼承人Peter Weckerle 先生創立化妝品機器製造公司已經有近50年歷史了,他是歐美口紅機器製造大亨。生產的德國機械出口到歐盟、巴西南美、美國等眾多大國, 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唇膏都是用該家族企業的機器生產的。
④ 世界上第一個化妝品是誰造的
化妝品的發明可是很古老的嘍,最早好像是在埃及,女人們為了使自己的肌膚內白皙,紅唇香艷,甚至不惜用容含有大量毒素的物質來達成這一目的,其實這不能怪發明家,要怪只能怪人們對美的追求,女孩子化妝大多數是為了讓人看,讓喜歡的男人看,「女為悅己者容」嘛。。當然了,女人的美是多方面的,也可以由內而外,但人們都心急,化妝見效快,這也是促使化妝品發展的重大原因。
⑤ 最早的化妝起源於哪個時代,它有著怎樣的歷史文化
化妝的歷史很漫長,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埃及人。他們用天然的材料,如科爾和漿果,為自己的臉上增添色彩,然後漸漸的世界各地就流行化妝了。
⑥ 誰發明的化妝品
化妝品的歷史幾乎可以推算到自人類的存在開始
應該說是愛美的人類 自然而然的發明了化妝品,這不是個別而是一個普遍現象
⑦ 世界上最早的化妝品是由誰創造的
世界上最來早的化妝品應屬蘇美自爾人創造。在舒伯•亞德女王墓中,考古人員出土了一個貝殼形金色小化妝盒,裡面有眼影粉、胭脂等一套美容用品。由此可以想像,古代蘇美爾女子眼部的美容方法是在眼睛周圍塗上銻礦石製成的眼影粉,目的是讓眼睛顯得大一點,就像我們今天常做的那樣。項鏈也是女人喜歡的首飾。另外,在巴比倫,男人塗脂抹粉、穿紅戴綠、佩戴首飾也是常見的情況。
⑧ 化妝品是誰發明出來的
最早有關使用化妝品的考古學證據被發現於公元前4000年的古埃及。
⑨ 化妝品是哪個國家人發明出來的
最早有關使用化妝品的考古學證據被發現於公元前4000年的古埃及。公元5世紀時,埃及在許多宗教場合使用香膏、香木焚香,同時也用芳香產品混合油脂,塗在人身上去朝聖﹐或塗於屍體上作防腐用。古希臘人與古羅馬人也使用化妝品。在古羅馬與古希臘人使用的化妝品中含有水銀。西方世界的化妝品盛行,始於17世紀,最初目的在於天花痊癒女性病人,用來遮掩臉上疤痕。18世紀,維多利亞女王曾公開宣稱,認為使用化妝品是不禮貌的。使用化妝品的行為被視為粗俗行徑,只有戲子和妓女才會使用。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化妝品已在西方社會被普遍應用(盡管在納粹德國被禁止)。在中國,晉代張華《博物志》載有「紂燒鉛作粉」,以之塗面美容。胡粉(鹼式碳酸鉛)曾被後妃拿來美化臉部,稱為宮粉。後唐《中華古今注》關於胭脂的記載有:「起自紂,以紅蘭花汁凝成」。由於產於燕國,又稱為燕脂。關於口紅,有「脣脂以丹作之﹐象脣赤也」。東漢班固撰《漢書》中 ,有畫眉的記載。在北魏賈思勰著《齊民要術》中,記載了「作香粉惟多著丁香於粉盒中,自然芬馥」。清代宮廷中,曾用中葯防治脫發﹐用香皂製品進行沐浴。在日本,藝妓們用碾碎的紅花花瓣做成口紅,塗抹眉毛、眼線和嘴唇,同時用一種比相撲力士用的發蠟更軟的蠟充當粉底;白色的顏料和粉用來塗面部和背部,胭脂用來勾勒眼窩和鼻子。在歌舞伎(藝妓學徒)的出師典禮上,她們用黑色燃料把牙齒塗黑。截至2005年,化妝品工業已被少數跨國企業所壟斷,這些企業都濫觴於20世紀初。在這些跨國寡頭當中,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是法國人尤金·舒爾勒於1909年創立的歐萊雅(L'Oréal),當時名為法國無害染發公司,目前該企業的股東為Liliane Bettencourt 27.5%, Nestlé 26.4%,以及 46.1%的公眾流通股股東。 在1910年代,American trio Elizabeth Arden, Helena Rubinstein 以及Max Factor等企業為市場的開拓做出了實質性的貢獻,這幾家企業確立了在化妝品市場的寡頭地位,此後,Revlon和Estée Lauder於二戰前後加入了他們的行列。一些化妝品企業在進行廣告宣傳時的一些作為被人們詬病。
⑩ 口紅是誰發明的
Max Factor是一個化妝品品牌。 遠在漢代,中國女子已廣泛使用口紅。從二千多年前的前漢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出土的漆器梳妝箱中,除有發綹、梳子和香粉外、還發現有燕脂。 眉筆在古代又名「黛」,歷史也頗悠久。據文獻記載,侍奉前漢宣帝的京都知事張敞最愛為其妻用黛畫眉。後漢初期,長安地區的女子盛行畫「寬眉」,當時用的是青藍色眉筆。到了唐代,則流行畫蛾須(觸角)眉。 唐代還流行「紅妝」、「朱臉」和「紅臉」,這是女子在化妝前先在臉部抹上白粉,再塗上紅色胭脂。據傳說,楊貴妃去後宮同雙親告別時,淚水縱橫,臨上車時,因天氣寒冷,臉上的淚水竟凍結成紅色的薄冰呢!……此外,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貴妃因體態豐滿,每當盛夏季節便熱得喘不過氣來,汗水盈盈,每當她用手絹抹臉時,手絹就變成紅色的了。 唐代大詩人也寫過《時世化妝》一詩,詩中描述了當時長安女子流行在唇上塗黑油(稱為「烏膏唇」),臉上抹白粉的化妝術。 公元601年,高麗僧把口紅傳到日本,所以當時的《吉祥仙女圖》中的仙女們的唇上都塗有口紅,但日本女子普及口紅化妝還是在十八世紀初,那時的女子為了使口紅抹得濃些,都愛在塗口紅前先在唇上塗上墨。 點痣與鬍子化妝 十七世紀末期,巴黎的婦女流行點黑痣的化妝術。黑痣的形狀分為星狀、月牙狀和圓形的,一般多點綴於額、鼻、兩頰和唇邊,也有點於腹、肚和兩腿內側隱蔽處的,痣的色澤有黑色和紅色等。 據1692年巴黎聖但尼街點痣店的宣傳稱:痣的含義因痣的所在部位不同而異,大有區別。比如,點於額上的痣象徵女王;點於鼻孔兩側的示意不知羞恥;點於眼框上表示充滿熱情;嘴唇邊點痣者,表示愛接吻,是個愛情不專一的女人;酒窩上點上痣示意主人是位性格爽朗的女人。當然,這些含義都是人們設想出來的。 此外,當時的男子也「不甘落後」,時興留口胡,這種習俗曾在社會上鼓噪一時。 據說,由於法國國王路易十三愛留鬍子,所以其後那些愛趕時髦的男子便如法炮製,蓄起這種具有國王風度的鬍子來了。 令人感到吃驚的是,有些男子還別出心裁愛在鬍子上塗上厚厚的香發膏,使鬍子變得十分堅硬,猶如鐵絲。此外,還有愛在口胡兩端裝飾彩色假帶的時髦男子,甚至還有用專門製作的鬍子套的,引以為美,真是無奇不有,令人瞠目結舌。 香水與香油熱 象古印度時代那樣,古代歐、亞洲婦女,為了身體舒適和吸引人,常用化妝術來消除汗臭和體臭。據《埃及的醫術》一書介紹,古代王公貴族的淑女們,常用一種添加芳香物質的油狀物作化妝品,當時已發明用簡單的蒸餾法來提取香油,但還未發明揮發性的香水。這種油狀香油中添加了麝香、龍涎香或沒葯等香料,也有用茉莉花、番紅花等花瓣經過蒸餾來提取香精的。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人們已把香水滴入洗澡水,並用浸透這種洗滌液的海綿來擦洗身體。古代的中國人和日本人愛用薰香。有的婦女則在下身放入龍涎香或麝香。 到了十六世紀,由於哥倫布等人發現了新大陸,其後許多新發現的香料便源源不斷地帶回歐洲,如可可,秘魯香膏和華拉尼香料等。當時,人們迷信搽香水和香油(特別是含麝香和龍涎香的)能預防梅毒,因此社會上很快便掀起一股香水和香油熱潮。當時,義大利佛羅倫薩有一個商人把舶來的香料運往巴黎出售,結果發了大財。尤其是路易國王統治法國的十八世紀洛可可的時代,社會上香料的銷售量極大,就連婦女的洗腳水也要摻上香水。據說當時凡爾賽宮的貴婦人還使用過一種所謂 「消屁香水」,正是無奇不有。 路易十四時代的化妝術 十八世紀初葉,法王路易十四統治法國,那個時代被稱為洛可可時代。據說,這個國王為了美容而寧可剃掉美麗的栗金色卷發,戴上「橢圓形的假發套」,臉上也塗抹紅色和白色香粉。宮廷其它王公貴族也都喜歡塗脂抹粉,戴上長及雙肩的假發套。至於國王的寵妻愛妾和貴婦人更在化妝方面大下功夫,她們把香水如同澆水般地撒在身上,以吸引男子。 浴美容也是那些有錢男女們追求的目標,當時最時髦的浴美容法是用仔牛的奶洗澡以及用百合、水蓮和蠶豆花的蒸餾水、葡萄汁或檸檬汁等化妝水塗擦並按摩皮膚,目的是為了使皮膚增白。因為在那個時代,只有白色肌膚的人的血統才是高貴的。 據記載,當時國王的寵妾蒙特斯邦夫人等人的每天美容日程表中,規定要有2~3小時的床上化妝時間,她們用香水、香粉和香油猛擦身體皮膚,使身上能持久保持優雅的香味,然後再在身上抹上一層厚厚的白色香粉。 不過,當時的口紅和香粉是用鉛丹、錫、硫黃和水銀等化學葯品製作的,長期濃妝艷抹地使用這種口紅和香粉,就會使皮膚變硬,皺紋增多。這些追求美的貴婦人們、恐怕只能是美了一時,衰老得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