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19世紀所有的發明成果

19世紀所有的發明成果

發布時間:2020-12-21 05:33:45

1. 第一、二次工業革命各國各有什麼發明成果

第一次工業革命:
18世紀60年代織布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叫珍妮機的手搖紡紗機內
1785年以後瓦特改容進蒸汽機
1825年英國史蒂芬孫發明了火車
第二次工業革命
1879美國愛迪生發明了奈用碳絲燈泡
19世紀80年代德國卡爾本茨設計內燃機之後試制汽車成功
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發明飛機

2. 第二次工業革命有哪些新的發明成果

第二次工業復革命以電器的廣泛應用最制為顯著。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出現了一系列的重大發明。
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製成了發電機;到70年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
電器開始用於代替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新能源。隨後,電燈、電車、電影放映機相繼問世,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90年代柴油機創製成功。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
80年代德國人卡爾·弗里特立奇·本茨等人成功地製造出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內燃汽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內燃機的發明,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生產。
19世紀70年代,美國人貝爾發明了電話,90年代義大利人可尼試驗無線電報取得了成功,都為迅速傳遞信息提供了方便。世界各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進一步加強。

3. 19世紀末到20年代初,英國科學家沒有創造出幾項影響世界進程的重大科技發明成就

壟斷組織的概念:壟斷組織,一般是指資本主義大企業間為了獨占生產和市場,以攫取高額利潤而聯合組成的壟斷經濟同盟。壟斷組織有多種形式,如卡特爾是生產同類商品的大企業通過簽訂關於產品價格、銷售市場、生產規模等協定建立的壟斷組織;辛迪加是同一生產部門的少數大企業通過簽訂統一銷售商品和采購原料的協定建立的壟斷組織;托拉斯是由若干生產同類商品的大企業或產品有密切關系的大企業合並組成的壟斷組織;康采恩是共同依賴某一大金融資本集團的不同經濟部門的大企業、大公司和銀行聯合組成的壟斷組織。不論壟斷組織採取何種形式,它們都是以生產集中,個別企業規模越來越大的前提而形成的,卡特爾和辛迪加的參加者雖然在生產上還是獨立的,但它們都是一些大型企業;托拉斯和康采恩則已是大型企業合並組成的規模極大的企業和企業群。因此,壟斷組織既是一種旨在攫取高額利潤的獨占生產與市場的經濟聯合,又是生產高度社會化的超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
壟斷組織產生的原因:1870年以後,隨著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工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特別是重工業的興起,使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要求的資本也就越來越多,於是股份公司這種早已出現的集資經營方式開始得到廣泛的發展。隨著股份公司的發展,資本與生產迅速地集中了。此外,資本主義的激烈競爭也加速了大資本吞噬小資本的進程。生產的集中引起了壟斷組織的產生。早在19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初,歐美先進資本主義國家中就已開始出現個別的壟斷組織。1873年的經濟危機使許多中小企業破產,進一步推動了生產的集中,於是壟斷組織較多地發展起來。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壟斷組織在所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地發展起來,成為全部經濟生活的基礎。
在各國的表現:由於各國的社會經濟和歷史條件不同,壟斷組織發展的程度和形式也有所不同。
1.美國:美國的壟斷組織主要採取托拉斯的形式,這同美國工業生產的集中程度很高有密切聯系。美國的許多企業是在採用當時最新技術的基礎上建立的,創業之初規模就很大。它們在競爭中擁有優勢,很快擠垮了技術落後的中小企業,把生產集中到自己手中。這樣,同一部門的少數大企業為了壟斷銷售市場和加強競爭能力,又進一步採取合並的形式組成「托拉斯」,確立了它們的壟斷地位。1904年,產值在100萬美元以上的大企業約有1900個,占企業總數的0.9%,而它們擁有的工人占工人總數的25.6%,它們的產值占總產值的38%。美國出現的第一個托拉斯是1879年成立的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它在建立之初就掌握了全國石油的90%,是美國最大的壟斷組織之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壟斷組織在美國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到1904年,美國共有318個工業托拉斯,擁有全部加工工業資本額的40%。美國的各重要工業部門都已被一兩個或少數幾個大托拉斯所壟斷。
2.德國:壟斷組織發展的程度僅次於美國。由於德國農村中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國內市場狹小,它作為較晚興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在擴大國外市場方面又面臨激烈的競爭,因而解決銷售市場問題十分緊迫。德國雖然也在生產集中的基礎上形成了許多大企業,但還存在大量的中小企業。這些條件,使得在產品銷售上進行壟斷聯合的「卡特爾」成為德國壟斷組織最普遍的形式。1857年德國出現了第一個卡特爾,到1870年增加到6個。1873年經濟危機爆發後,卡特爾迅速增加,1879年已有14個,1890年猛增到210個。在19世紀末的高漲和1900—1903年的危機期間,壟斷組織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1905年卡特爾已發展到385個,壟斷組織遍及採煤、冶金、電氣、化學、食品等工業部門。再20世紀初,卡特爾開始向高級形式——擁有統一銷售組織的辛迪加發展。與此同時,在一些主要生產部門還出現了為數不多的巨大托拉斯和康采恩。因此,20世紀初壟斷組織已成為德國全部經濟生活的基礎。1907年,擁有50個工人以上的大企業僅占企業總數的0.9%,而它們擁有的工人總數占工人總數的39.4%,佔佔有的蒸汽馬力和電力分別高達75.3%和77.2%。特別是重工業和運輸業中,許多往往被一兩個壟斷組織所支配。1910年,萊茵—威斯特法利亞煤業辛迪加的煤產量超過全國的一半以上。德國鋼業聯盟和鐵業聯盟壟斷了全國鋼鐵產量的98%。電氣工業基本上被電氣總公司和西門子公司兩個集團控制,航運業則集中於漢堡—美利堅公司和北德意志航運公司手中。
3.英國:由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經濟的發展速度緩慢,占優勢的紡織業等舊工業部門的生產集中程度較低,以及擁有龐大的殖民地為資產階級帶來高額利潤等因素的影響,壟斷化的進程比較緩慢,壟斷組織的發展程度也比美、德兩國要低。就壟斷組織的形式而言,由於英國奉行自由貿易政策,在銷售方面較少實行聯合的辛迪加和卡特爾。它的壟斷組織一般都是經過激烈的競爭,由若幹家大企業合並改組為大股份公司,並進行一系列兼並活動後形成的生產上的聯合。壟斷組織在各工業部門中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在重工業方面,特別是新興工業中發展較快,壟斷程度也較高,並開始出現跨部門的壟斷聯合企業;在輕工業方面,特別是在棉紡和棉織這兩個部門中甚至尚未形成壟斷組織。而在生產比較集中的棉線和染整業中也出現了壟斷組織;為了抵制美國煙草公司的傾銷,英國的制煙大企業也於1900年合並成帝國煙草公司。
4.法國:法國向壟斷階段過渡時,工業生產的發展也是比較緩慢的。法國中小企業比重很大,工業生產集中程度比較低,因而在壟斷組織的發展速度和程度上比不上美國和德國。同時,它也沒有形成某種比較突出的壟斷組織形式,卡特爾、辛迪加和托拉斯在法國都有所發展。法國的壟斷組織首先發生在重工業部門,特別是冶金工業以及與冶金工業密切有關的部門。
5.俄國:俄國資本主義起步雖晚,但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也開始進入壟斷階段。在俄國,辛迪加成為壟斷組織的主要形式。這是因為重要工業企業一般都分別掌握在不同國別的外國資本家手中,它們在生產上難以聯合組成托拉斯;而政府的大批訂貨和保護關稅政策,又使資本家爭奪訂貨和國內市場的斗爭異常激烈。於是它們便組成辛迪加加以調節彼此間的矛盾。早在19世紀80年代,俄國就出現了一批壟斷聯合組織。但壟斷組織的廣泛發展是在1900至1903年的危機以後。
6.日本:日本經濟發展水平雖然比歐美先進國家落後得多,但它的近代工業一開始就操縱在得到政府特殊保護與扶持的少數特權資本手中。這類特權資本原來就廣泛從事商業、金融、運輸、工業生產等各個部門的活動,以後它們又在對外侵略戰爭和殖民掠奪中膨脹起來,很快便轉化為壟斷資本。它們大多採取康采恩的形式,其主要代表是三井、三菱等財閥。
在工業生產集中並形成壟斷的同時,銀行資本的集中和壟斷也達到很高的程度。隨著銀行資本的集中與壟斷,它們控制了全社會工商業的經營,並在此基礎上開始與工業資本相融合,形成所謂「金融資本」。在比較年輕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和德國,金融資本形成的過程表現得最為明顯。在這些國家,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了許多新興的工業部門,一些資本家缺乏創辦這類企業的資金,於是銀行的貸款成為它們所需要的重要來源,這就促使銀行資本與工業資本的結合。如美國的摩根和洛克菲勒兩大銀行集團不僅統治者美國的整個銀行業,還是擁有成百家工業企業的巨頭。
影響:壟斷組織作為獨占生產與市場的經濟聯合體,必然會帶來停滯和腐朽的趨勢,但作為高度社會化的超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它的出現卻是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的。
1.壟斷組織的出現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它產生後又促進了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壟斷是在競爭中形成的。由於大企業的勞動生產率要高得多,因此在競爭中獲得勝利的必然是設備精良、經營管理有方的大企業。它們在發展成為壟斷組織後,使企業的規模進一步擴大,這自然會有利於勞動生產率的進一步提高。同時,它也使技術發明和改良的過程社會化了。資金雄厚的壟斷組織所能提供的條件,使科學技術的研究能夠更大規模和更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從而取得新的成果,運用於生產之中。這一切都為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
2.是為了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而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由於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社會生產力有了巨大的發展,工業產品的增長幅度暫時超過了市場需求的增長幅度,結果導致了價格、利潤的普遍下降以及經濟危機的更加頻繁、深刻和持久。因此,為了擺脫危機,國內同一工業部門的大生產者聯合為一個「托拉斯」,即一個以調節生產為目的的聯盟,他們規定應該生產的總量,在他們中間加以分配,並且強制實行預先規定的出售價格。
3.托拉斯和康采恩等高級形式的壟斷組織,對於改善企業經營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也具有更為有利的條件。通過企業合並而極大地擴大規模之後,在生產和經營管理方面可以產生如下一些優越性:企業合並後擁有大量的生產資料,這就有可能使用那些位置最有利的工廠和最有效率的機器設備來進行生產;大規模的生產可以實行更有效的分工,在不同的工廠里實行生產的專業化,同時它也能使副產品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當一個托拉斯擁有生產同一產品的許多工廠時,就可以通過對各家工廠進行仔細的比較,發現既節約又效率高的生產方法;通過許多企業的合並,可以取消重復的高薪職位,以減少行政費用,並獲得最有才乾的技術專家和經營管理人員;如果托拉斯進一步實行縱向聯合,不僅控制生產,而且控制原料資源和加工以及產品的銷售,就可以進一步改善企業的經營,從而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4.壟斷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在經濟上開始成熟的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壟斷並不意味著完全排除世界市場上的競爭,競爭仍然是生產發展的一種強大的推動力量。壟斷組織的形成與發展,不僅沒有使經濟發展的速度放慢,反而使它加快了。20世紀初,壟斷組織的發展程度很高的美國和德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最快,其工業生產的年平均率分別為4.8%和4.2%。相對緩慢的英法兩國也分別為1.4%和3.3%。
壟斷組織雖然有促進生產發展的積極一面,但是它也有其消極的一面:
1.壟斷組織壟斷市場、壟斷價格,勢必降低廣大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壟斷組織的形成,意味著加強對於勞動人民的掠奪。
2.壟斷資本的形成,就是大生產吞噬小生產的結果,其間充滿了暴力、欺詐的行為及種種卑鄙丑惡的手法。
3.壟斷組織的形成,必然伴隨者食利階層的出現,他們靠海外投資及向外國放貸(如法國對俄國的貸款),坐享超額利潤及高利息收入,因而成為游手好閑的寄生蟲階層。
4.壟斷組織推動了殖民擴張。它不僅繼續要擴大商品銷售市場及原料供應地,而且也要求擴大資本輸出地,因此出現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有更多的國家、地區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
5.壟斷資本是戰爭的根源。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擴張,必然導致它們之間的爭霸,不可避免地導致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夠全面了吧?!

4.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明成果有哪些

珍妮紡織機、蒸汽機車、汽船、飛梭、蒸汽火車等。

1、珍妮紡織機

18世紀中期,大英帝國商品越來越多地銷往海外,手工工場的生產技術供應不足。為了提高產量,人們想方設法改進生產技術。

在棉紡織部門,人們先是發明了一種叫飛梭的織布工具,大大加快了織布的速度,也刺激了對棉紗的需求。

18世紀60年代,織布工詹姆士·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Spinning Jenny)」的手搖紡紗機。「珍妮機」一次可以紡出許多根棉線,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率。

2、蒸汽機車

第一輛蒸汽驅動的三輪汽車於1769年誕生,是的,就在瓦特與博爾頓一起合作出帶冷凝器的蒸汽機的那一年。這輛蒸汽汽車是一輛三輪汽車,是由法國人N·J·居紐所製造,被命名為「卡布奧雷」。

雖然居紐的這項發明失敗了,但是他的發明在古代交通運輸與近代交通運輸起到了明顯的作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在不斷地發現與改進中,之後又有無數的車輛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總,比如在1804年脫威迪克設計製作的蒸汽汽車,還有1825年英國人斯瓦底·嘉內製作的第一輛蒸汽公共汽車。

在歷史的發展下,汽車形式不斷地在變化,1804年的蒸汽汽車拉著10T的重物行駛過,1825年的公共汽車開啟了公共汽車的運營。1831年,美國的史沃奇將一台蒸汽機投入到運輸中。

3、汽船

最早建造蒸汽機船的是法國發明家喬弗菜,他在1769年就建造了世界第一艘蒸汽輪船「皮羅斯卡菲」號,用蒸汽機啟動。後來,英國人薛明敦在1802年也建成一艘蒸汽輪船。可惜它們均未得到實際應用。

直到1807年9月,美國人富爾頓設計、製造的蒸汽輪船「克萊蒙特」號試航成功,才使輪船開始真正成功為水上舞台的主角。「克萊蒙特」號,全長45.72米,寬9.14米,排水量100噸,船速每小時6.4公里。

蒸汽機船發明後,用蒸汽機為動力代替人力帶動槳輪,沿用了100多年之久。

4、飛梭

飛梭實際上是安裝在滑槽里帶有小輪的梭子,滑槽兩端裝上彈簧,使梭子可以極快地來回穿行。所以飛梭的發明使織布速度變快。它大大提高了織布效率。

飛梭於1733年被鍾表匠約翰·凱伊發明,大大提高了織布效率,也刺激了對棉紗的需求。

5、蒸汽火車

蒸汽火車也叫蒸汽機車,是利用煤為動力,以蒸汽機為核心的最初級最古老的火車。

蒸汽火車的外觀和功用與如今的各種火車相差甚遠,它是世界上第一代的火車,蒸汽火車通過用煤燒水,使水變成蒸汽,從而推動活塞,使火車運行。

蒸汽火車曾以無比的巨力開啟過人類歷史上一個嶄新的時代。一般蒸汽火車的速度為60千米/小時。現在已被淘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一次工業革命

5. 二十一世紀有哪些重大發明成果

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發明是什麼?

哲學鼎端
LV.2 2018-03-16
《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發明發現是什麼?之若干補充》
耿閣(鳴天士君)著)
(一):確立了「《易經》是《宇宙學》∗《宇宙平衡學》∗《宇宙規律學》之學說。」《周易謎解》
(二):確立了「「《易經》中蘊含孕育著的「偉大的物質觀」之理論學說。」
(三):闡明了「老子的《道德經》是(與「易經」同是)《宇宙學》∗《人類學》的觀念理念的道德觀之學說。」
(四):闡明了「老子《道德經》中的「道」與「德」之間關系之真諦」和「作出了「道德」的定義之結論的學說。」
(五):締造創始了「「宇宙平衡主義」的思想理論之學說。」
(六):締造創始了「「最徹底的唯物唯質主義的宇宙觀」及其「最徹底的唯質論之最科學辯證的認識論。」
(七):締造發現揭示提供創始了「事物發展變化過程始終中的「平衡」「不平衡」「或然平衡」的天然法則之總天理總道理總規律」的客觀規律之學說。」
(八):定義了「「整個人類思維意識活動的總定律」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其之是《易經》的精髓之所在的思想理論之學說。」
(九):昭然詮釋了「意識是物質的;意識同樣是物質的;意識本然是物質的;意識是物質的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的學術性思想理論的哲學觀之學說。」
(十):創立了「《天心說》又名《天斗極心說》∗《北極天心說》∗《北極斗心說》∗《天極辰星說》的理論之學說。」附:《文化自信祖國頌》耿閣(鳴天士君)著 特註:「本文由中國公民耿閣撰錄於網民的簡示譽供」。2010.03.15.上午10.31分愚書草寫於合肥

6. 根據工業革命發明成果表,歸納工業革命的主要特點

背景:(1)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的確立為第二次工業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2)大機器生產下的資本積累和對殖民地的商品輸出和掠奪積累了大量資金。(3)自然科學突破性進展,為把科學原理轉化為技術,並且直接應用到生產中去奠定了基礎。(4)美德意日等開辟了統一的國內市場以及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擴大了對商品的需求,促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生。
革命特點:(1)科學技術的發展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許多技術的發明來源於有生產實踐經驗的工匠。比如,珍尼機的發明者是個織工,蒸汽機的發明者瓦特也是一個機工。因此,可以說這個時候的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所有發明發現成果都是科學技術運用於生產而創造出來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原理,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2)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重要的是新機器和新的生產方法主要在英國發明的,其他國家工業革命的發展進程相對緩慢。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全面開花取代了一枝獨秀的局面,其中德國、美國貢獻尤多。而且,其規模更加廣泛,某一國的重大發明,很快就被別國所吸收,相互推動,發展迅速。
(3)有些國家兩次工業革命交*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於多數國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之時,形成了兩次工業革命時間上的交*,如德國、日本就屬於這種狀況。因此對它們來說,兩次工業革命是交*進行的,既可吸收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經濟發展的速度就比較快
主要成就:(1)電力的廣泛運用。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提出了發電機的理論基礎,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出現了一系列的發明。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相繼問世,使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電燈、電車、電焊、電影放映機等相繼問世。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
(2)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這項技術首先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引起了交通運輸領域的革命性變革,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製成了第一輛用內燃機驅動的汽車。1896年,美國人亨利.福特製造出他的第一輛四輪汽車,內燃機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得到迅速發展;其次內燃機的發明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業的產生,石油產量猛增。
(3)電訊事業的發展。1876年美國人貝爾發明電話,90年代義大利人馬可尼試驗無線電報取得成功,世界各地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進一步加強。
(4)化學工業的建立。化學工業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出現的新興工業部門。80年代從煤炭中提取氨、苯等化學產品,1867年諾貝爾發明炸葯,80年代又改良製造無煙火葯的技術,大大促進軍事工業的發展。塑料、人造纖維開始投入生產和使用。

7. 19世紀中後期,許多科學成果應用於生產,各種新發明、新技術層出不窮,帶來了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人們


(1)發電機、內燃機、汽車、飛機等。(4分)
(2)可從第二次工業革命在經濟、政治、世界市場、國際關系、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回答。(任意給出三點影響)(6分)

8. 兩次工業革命的發明創造成果有哪些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內明。德國人容西門子製成發電機,比利時人格拉姆發明電動機,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迅速發展起來。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

19世紀早期,人們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根據這一現象,對電作了深入的研究。在進一步完善電學理論的同時,科學家們開始研製發電機。1866年,德國科學家西門子製成一部發電機,後來幾經改進,逐漸完善,到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電動機的發明,實現了電能和機械能的互換。隨後,電燈、電車、電鑽、電焊機等電氣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

9.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明成果有哪些

1733年 約翰 飛梭
1764年 哈格里夫斯 珍妮紡紗機
1768年 阿克萊特 水力紡機
1802年 瓦特 改進了牛考門蒸汽版機權,現代蒸汽機成型
1807年 富爾頓 蒸汽輪船
1814年 史蒂芬孫 蒸汽機車
1844年 費阿柏恩 蘭開夏鍋爐

10. 電氣時代發明成果

第二次工業革命
1.開始:: ⑴時間: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初
2.電氣時代主要專標志:屬電的發明和廣泛應用
3.主要表現:⑴新能源的發明和使用 ⑵新機器和新產品的創制⑶新交通運輸工具的出現
⑷遠距離傳遞信息的技術和新設備的發明與應用
4.重大發明成果:
(1)愛迪生: :稱為「發明大王」
成果:電燈、留聲機、蠟紙、油印機
⑶交通工具: ①汽車:1885年 卡爾•本茨-----汽油內燃機汽車
②1913年 福特-----首先在汽車生產中使用流水線裝配工藝
③飛機:萊特兄弟-----1903年發明世界上第一架飛機,被譽為「航空飛行器的先驅」
⑷電器:電燙斗、洗衣機、電風扇、電冰箱.

與19世紀所有的發明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 Arrange www.jhzxd.com 2006-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