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烤串是不是中國發明的
燒烤(barbecue),可能是人類最原始的烹調方式,是以燃料加熱和乾燥空氣,專並把食物放置於熱干空氣屬中一個比較接近熱源的位置來加熱食物。
伏羲是中國文明代表人物"三皇之首",《三字經》中有"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據上世"。創造精神是伏羲文化精神。在遠古時代,河裡、湖泊里、海里有許多魚,天空有許多鳥,地上有許多獸類,人們不會捕捉。人們手提一根樹干在水邊等著,看著魚游過來就打一棒子,靠這種方法偶爾才能捕到幾條魚。伏羲將野麻,曬成干搓成繩,然後用細一些的繩子編成網,教人們捕魚;用粗一些的繩子編成網,教人們捕鳥捕獸。這比只吃樹上野果要好多了,但是生魚生鳥吃起來味道並不好,嚴重的是有的弄不好,吃了還要鬧肚子生病。當伏羲取來天火後,便教人們用火把鳥兒、魚兒烤熟了吃。從此,人們吃著香噴噴的烤肉,身體也就更健康了。為了紀念伏羲,人們把他稱"庖犧"即"第一個用火烤熟獸肉的人。
⑵ 羊肉串是誰發明的
烤羊肉串的起源一般認為與游牧民族有關,但何時出現、興盛一直文字不詳。
上個世紀80年代,考古專家在魯南臨沂市內五里堡村出土的一座東漢晚期畫像石殘墓中發現兩方刻有烤肉串的畫像石,經研究發現這兩幅畫中所見的人物形象皆漢人,他們烤的肉串是牛羊肉串。這兩幅庖廚圖反映出1800年前魯南民間飲食風俗。這兩方畫像石均有烤肉串形象,二者又都有是用兩根叉的專用工具串肉,放在鼎上燒烤,並用扇子煽火類似今天新疆人的烤羊肉串。
兩幅畫中的人物,皆漢人。因此,這兩幅庖廚圖反映的是東漢魯南民間飲食風俗。由此說明烤羊肉串源於新疆的說法可以否定,在人們的感覺中,只有新疆烤肉串才正宗,才地道。但目前從上面的情況來看,東漢魯南民間飲食才是烤肉串的源祖。
(2)羊肉串的發明視頻擴展閱讀:
食用注意事項:
1、減少了蛋白質的利用率:燒烤過程中,會發生「梅拉德反應」。隨著香味的散發,維生素遭到破壞,蛋白質發生變性,氨基酸也同樣遭到破壞,嚴重影響三者的攝入。因此,吃燒烤會影響上述物質的利用度。
2、致癌:肉類中的核酸在梅拉德反應中,與大多數氨基酸在加熱分解時產生基因突變物質,這些物質可能會導致癌症的發生。另外,在燒烤的環境中,也會有一些致癌物質通過皮膚、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徑進入人體內而誘發癌症。
⑶ 羊肉串誰發明的
早在1800年前,中國內地就已有了烤羊肉串,馬王堆一號漢墓還出土過烤肉用的扇子,考古專家在魯南臨沂市內五里堡村出土的一座東漢晚期畫像石殘墓中發現兩方刻有烤肉串的畫像石。
第一石畫面寬118.5厘米,高44.5 厘米。畫面分上下兩格。上格刻四組男女人物11人,分坐在床幾之上下格是庖廚圖;左邊吊掛著一條蹄足可見的牛腿,有一人高。右邊緊挨著掛著一塊肉。再往右是一位戴高冠、長鬍子、著花邊衣領長袍的男子呈蹲坐狀,左手持一把叉狀物,上有兩串珠狀物,正放在三足鐵鼎上烤。他的後面有一圓形案板,呈直立圓形,上面還有五粒圓形物體,似為切好的肉塊。案左一長方形物體上也有許多切好的肉塊。鼎的右側站著一位戴小帽、著長袍的年輕人,左手扶鼎,右手持扇煽火。再向右,有一頭戴紗帽、長鬍子、穿長裙的男子,左手執長刀正剖切一塊肉。這人右邊的三足桶形器里正煮著一塊羊頭肉。其右是一個大酒壺。再往右是位戴高冠,長鬍子的男子右手執長刀剖鯉魚,他身後呈直立狀的案板上有一條從正中剖開的魚。
第二石畫面寬121.5厘米,高44.5 厘米。左端有一帶抽煙器的鍋灶,一婦人在灶前燒火,她的身後掛著刀和兩條魚。右邊有一婦人躬身沽酒,她背後一男子右手提著酒壺等待盛酒。再往右,一男子左手持兩串肉的叉,右手拿把扇煽火,在三足鼎上烤肉串。後面懸掛著動物的腿,羊牛的頭以及剖開的羊、鳥。背後一男子牽一狗。最右邊是一持長刀的男子,他可能剛完成了牲畜的宰殺工作。}
這兩方畫像石均有烤肉串形象,畫中的二個人物又都有用兩根叉的專用工具串肉,放在鼎上燒烤,並用扇子煽火,類似今天新疆人的烤羊肉串。兩幅畫中的人物,皆為漢人。揭示出東漢時期魯南民間的飲食風俗。 這樣看來,烤羊肉最早不是出現在新疆地區而是中原一帶,不過不管怎麼說,現在新疆的考羊肉串確實是大名鼎鼎!可見不同地域的人在吃的方面還是有一定共同點的,對美味誰也抗拒不了。但是經過千百年的發展,新疆的羊肉串逐漸形成了品牌效應,一想到新疆,不管在哪裡,打著「新疆羊肉串」的招牌總能生意紅火。烤羊肉串發展至今,還開創出了一些新吃法:在墨玉、庫車和烏魯木齊等地出現了「1米長的烤羊肉串」,民間稱它為「米特爾喀瓦普」。這種烤羊肉串確實名符其實,釺子足有70-80厘米長,肉塊兒也大,立在饢坑裡烘烤,一次可烤出十幾串,味道鮮嫩可口,吃起來更為過癮,因為這一大串足頂那小的7一8烤羊肉串。
⑷ 烤肉串是哪國發明的
烤肉還是自己做最好了,自自助餐那都是口水肉,垃圾,不能吃,我自己烤肉用的烤肉料是COOK100新奧爾良烤翅料
⑸ 羊肉串是那個時代發明的
「羊肉串,羊肉串,新疆羊肉串……」吆喝聲中,香味陣陣鑽進你的鼻子。「羊肉串就得吃炭烤的,香!」—
—在人們的感覺中,只有新疆烤肉串才正宗,才地道。
烤羊肉串源於新疆?考古專家在魯南臨沂市內五里堡村出土的一座東漢晚期畫像石殘墓中發現兩方刻有烤肉串
的畫像石,經研究發現這兩幅畫中所見的人物形象皆漢人,他們烤的肉串是牛羊肉串。這兩幅庖廚圖反映出1800年
前魯南民間飲食風俗。
「羊肉串,羊肉串,新疆羊肉串……」吆喝聲中,香味陣陣鑽進你的鼻子。「羊肉串就得吃炭烤的,香!」—
—在人們的感覺中,只有新疆烤肉串才正宗,才地道。
烤羊肉串源於新疆?考古專家在魯南臨沂市內五里堡村出土的一座東漢晚期畫像石殘墓中發現兩方刻有烤肉串
的畫像石,經研究發現這兩幅畫中所見的人物形象皆漢人,他們烤的肉串是牛羊肉串。這兩幅庖廚圖反映出1800年
前魯南民間飲食風俗。
第一石畫面寬118.5 厘米,高44.5厘米。畫面分上下兩格。上格刻四組男女人物11人,分坐在床幾之上下格是
庖廚圖;左邊吊掛著一條蹄足可見的牛腿,有一人高。右邊緊挨著掛著一塊肉。再往右是一位戴高冠、長鬍子、著
花邊衣領長袍的男子呈蹲坐狀,左手持一把叉狀物,上有兩串珠狀物,正放在三足鐵鼎上烤。他的後面有一圓形案
板,呈直立圓形,上面還有五粒圓形物體,似為切好的肉塊。案左一長方方形物體上也有許多切好的肉塊。鼎的右
側站著一位戴小帽、著長袍的年輕人,左手扶鼎,右手持扇煽火。再向右,有一頭戴紗帽、長鬍子、穿長裙的男子,
左手執長刀正剖切一塊肉。這人右邊的三足桶形器里正煮著一塊羊頭的肉。其右是一個大酒壺。再往右是位戴高冠,
長鬍子的男子右手執長刀剖鯉魚,他身後呈直立狀的案板上有一條從正中剖開的魚。
第二石畫面寬121.5 厘米,高44.5厘米。左端有一帶抽煙器的鍋灶,一婦人在灶前燒火,她的身後掛著刀和兩
條魚。右邊有一婦人躬身沽酒,她背後一男子右手提著酒壺等待盛酒。再往右,一男子左手持兩串肉的叉,右手拿
把扇煽火,在三足鼎上烤肉串。後面懸掛著動物的腿,羊牛的頭以及剖開的羊、鳥。
背後一男子牽一狗。最右邊是一持長刀的男子,他可能剛完成了牲畜的宰殺工作。
這兩方畫像石均有烤肉串形象,二者又都有是用兩根叉的專用工具串肉,放在鼎上燒烤,並用扇子煽火類似今
天新疆人的烤羊肉串。兩幅畫中的人物,皆漢人。因此,這兩幅庖廚圖反映的是東漢魯南民間飲食風俗。